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868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学员手册(两天V8.doc

S

evenHabitsofSuccessful

PeopleWorkshopTraining

WORKBOOK©

AchievingYourFullPotentialinWorkandLife

LeadYourTeamintothe21stCentury♠7HabitsLeadershipSolutions♠HearfromRichardHowChangeYourLifeandYourWork

七个习惯学员手册

(Version4.0)

RichardGuo2005~2009©未经郭城老师许可,请勿任何形式的复制

课堂公约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研讨班!

为达到此次研讨的目的,让学员充分体会课程精髓、得到自我提高,请大家遵守以下《培训公约》:

1、全身心投入学习,不处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不迟到、早退,中途离场;

3、不接听电话,手机关闭或静音;

4、上课时未经许可,不讲话;

5、讨论时积极参与,尊重他人意见。

学员签名:

成功人士七项修炼

郭城作品

课程收益

人人渴望成功,但非人人都能如愿。

有的人获得了成功,但却意识不到他失去的更多。

问题出在哪里?

真正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

本课程将帮助你打开自内而外的“改变之门”,

告诉你实践和谐、圆满人生目标的七大原则:

操之在我、确立目标、掌握重点;

利人利已、双向沟通、集思广益、均衡发展。

讲师介绍

郭城老师(Richard)曾担任总部位于新加坡的DirectConsultingGroup和APEC-CARE亚太客户关系管理学院的中国区董事。

在此期间他参与过的咨询项目涵盖众多亚太地区许多跨国公司和财富五百强企业,其中包括友邦、希尔顿、摩托罗拉、新加坡电力、新加坡电信、西门子、巴斯夫等等。

他在惠普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期间,为惠普公司众多项目经理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郭城老师是职业培训师。

郭城老师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MBA学位,同时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认证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和CPA(注册会计师),美国决策人协会和新加坡亚太直销行销中心认证培训师,沃顿商学院授权在华培训师,北京交通大学MBA首席客座教授,香港敏行国际商学院首席顾问,。

郭城老师还被众多企业邀请担任管理顾问,其中包括担任美国CISCO公司特聘管理顾问。

他还被邀请前往南澳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

他还是《世界经理人文摘》、《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及《项目管理》的特邀专家。

他所著的畅销书《水煮西游记》、《客户服务工具集》已经在中国出版发行。

郭城老师是亚太地区客户关系管理和领导艺术、项目管理的专家,作为一位杰出的培训师,他的理论来源于亚太地区多年的成功商业实践,然后又不断应用到新的商业实践中去。

因此他的观点和建议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他的经验与理论对于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尤其宝贵。

作为一名出色的培训师和演讲家,他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让更多的人分享,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700场的培训演讲,数万名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企业管理人员聆听过他的演讲和培训。

郭城老师善于解答学员疑问,上课形式多样,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具很强的互动性,深受客户好评。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思维模式…………………………………………………………………………………006

处世原则…………………………………………………………………………………009

七个习惯概论……………………………………………………………………………011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

习惯一:

积极主动………………………………………………………………………014

习惯二:

以终为始………………………………………………………………………021

习惯三:

要事第一………………………………………………………………………036

第三部分:

公众的成功

阶段性小结……………………………………………………………………………048

习惯四:

双赢思维……………………………………………………………………049

习惯五:

知彼解己……………………………………………………………………060

习惯六:

统合综效……………………………………………………………………072

习惯七:

不断更新……………………………………………………………………077

第四部分:

现在又该如何

现在又该如何…………………………………………………………………………087

结束语…………………………………………………………………………………092

附录部分:

七个习惯各种工具

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PARADIGMSAND

PRINCIPLES

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思维模式

PARADIGMS

我们的思维模式,无论正确与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史蒂芬·柯维

某个商店经理听到手下的售货员对一个女顾客说:

“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看来也不会有。

”经理听了,大吃一惊,就在那个顾客出门之前赶了过去说:

“会有的,马上就有了!

”但她只是投来古怪的一瞥,径直推门而去。

经理对售货员说道:

“永远别对顾客说我们没有,如果当时没有,就说我们已经订了货,而且马上就会到。

那么,她想要什么?

售货员回答:

“雨。

你有过多少次,像那个经理一样想当然地做出推测?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各不相同。

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或参考系,就像我们赖之以观察世界的眼镜。

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模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显然,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但是,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做出推测时发现自己的判断过于匆忙?

请对这种经验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换你的思维模式

回想一下通往你的工作场所或你的家的不同途径。

是否有些途径比其他的更复杂?

是否有时其中一条比其他的更方便?

为什么方便,为什么不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发现过一条你以前不知道的新途径?

走不同途径的新鲜感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想一下你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与他们打交道是否有好几种途径?

你还有可能会尝试哪些新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世原则

PRINCIPLES

我们不可能冲破规则。

我们只能在规则面前撞的头破血流。

——塞西尔·B·德米尔

爱因斯坦四岁时就注意到罗盘的指针,他认为“每件事情背后必有深深埋藏其中的某种原因”。

这也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其他范畴。

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即原则可以应用于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

原则也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从不改变——诸如公平、善意、尊重、正直、诚信、服务人群、有所贡献。

不同的文化可能将这些原则翻译为不同的实践,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自由的滥用可能使这些原则变的模糊不清。

但是,原则确实存在。

它们就像万有引力,总是在起作用。

原则也无法论证,它们是不证自明的。

例如,你不可能自身缺乏可信赖性而仍能赢得别人的长期信任。

这就是规则。

自己规律(如引力)和原则(如尊重、正直、诚信、善意以及公平)决定了我们所能抉择的后果。

正如不断破坏环境就只能忍受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一样,当你总是待人粗暴、不讲诚信,信任(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决定了我们所作抉择的后果。

正如不断破坏环境就只能忍受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一样,当你总是待人粗暴、不讲诚信,信任(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就必然受到破坏。

还记得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鹅”吗?

这个寓言的道理也有现代版的应用。

真实的效能有两个要素:

一是产出(金蛋),一是产能(鹅),也即生产的资产或本领。

就像那个愚蠢的农夫,我们常常强调了短期的效果,却以牺牲长期繁荣为代价。

效能在于平衡:

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P/PC平衡)。

P代表你希望获得的产出——金蛋。

PC代表生产能力——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尽管存在着平衡P与PC的必要,我们经常忽视甚至滥用自己的物资资源、财务资源或人力资源。

例如,我们经常不注意维护自己的身体、环境或有价值的物资财富。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经常忽视人际关系,忘记和蔼可亲、礼貌待人。

另一方面,产能的投资,例如锻炼身体、适当饮食、增长技能、改善人际关系,都有助于圆满的生活。

人际关系改善了,财务状况更让人能放心了,身体也更健康了。

七个习惯的中心是在个人、人际关系、管理以及组织机构方面都极其有效的普遍而永恒的原则。

下面列举了七个习惯赖以养成的原则。

1、不断学习、继续教育的原则——这个原则推动我们为了自己的价值观而努力。

今天的世界要求不断学习,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