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515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

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做准备

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2.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时,制定和实施计划中错误的做法是()

A.随机取样

B.样品要少于30粒

C.要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D.测量结果用曲线图表示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

据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图不能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一块农田却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此图中不仅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还体现了竞争关系

C.物质和能量可以在食物网内循环流动并逐级递减,而有毒物质却是在越高的营养级中积累越多

D.图中食物网具有3条食物链,若减少一条食物链,则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

4.下面是小羽同学家中的几个物体。

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A.洗衣机

B.机器人玩具

C.吊兰

5.下列各项关于调查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资源的定期清查、人口普查都是常见的的调查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C.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并仔细整理分析结果,有时还需要进行统计

D.调查时要将所有对象都逐一调查

6.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7.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B.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在测量时只要认真小心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8.黑暗房间内的植物经常朝窗户方向弯曲生长,对植物产生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9.探究性实验在制订计划时,最根本依据是()

A.实验现象

B.提出问题

C.作出假设

D.实验条件

1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草→鼠→蛇→猫头鹰

11.朵朵葵花向太阳,主要体现了生物的哪项特征

A.生长

B.生殖

C.遗传

D.应激性

12.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垃圾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为农作物所利用。

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

A.消费者、呼吸作用

B.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

C.分解者、分解作用

D.生产者、光合作用

13.香蕉产在南方,而苹果产在北方。

影响它们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4.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的实验中,小明测量了3次,最终结果应该是记录3个数据中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意一个

15.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生物的三种生物相对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c→b

C.若c灭绝,则b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6.我市有位中学生物教师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去高安某偏僻湖泊拍摄鸳鸯,并会注意奉新等地每年桂花开几次,也算是对生物有所研究。

他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7.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植物落叶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人出汗

18.下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互不影响

1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小河里所有的生物

B.小河里的水草

C.一条小河

D.小河里所有的鱼

20.“南橘北枳”比喻同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比较,血液中含有红细胞数目多.与此有关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23.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只有端正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获得科学的探究结论。

下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测量水蚤心率时,应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科学探究的各个步骤是固定不变的,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步骤逐步进行

C.若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应该修改实验数据,使其与假设相同

D.验证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即可

2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C.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丁数量增加

D.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25.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D.体现了捕食关系

2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B.生物有多种多样的归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人

D.只有植物细胞和人的细胞有线粒体,动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

27.科学研究发现:

家畜在舍温-10℃比在舍温10℃散失的热能要高28%,舍温在4℃以下时,增重约降低50%。

此研究说明影响家畜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食物

B.温度

C.水

D.阳光

28.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B.能独立生活

C.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

D.能够趋利避害

29.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这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30.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表面

B.水圈的大部

C.大气圈的底部

D.地壳的内部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只在某些生物上出现

B.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现象只在某些生物上出现

C.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D.遗传和变异现象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

二、多选题

3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进行运动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3.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菌是原核生物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

D.细菌都营寄生生活

34.为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兴趣小组同学将三块烘干的,大小新鲜程度相同的馒头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分别盖上纱布,置于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并定期观察记录结果。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盖在馒头片上的纱布

培养环境

实验结果

潮湿

培养皿加盖,置于25℃环境中

长出霉菌

干燥

培养皿加盖,置于25℃环境中

未长出霉菌

潮湿

培养皿加盖,置于4℃环境中

未长出霉菌

A.甲、乙对照,变量是环境中的水分

B.实验结果说明霉菌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C.乙、丙实验结果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变化无关

D.乙、丙对照变量是温度

35.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不属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根系发育微弱

C.叶片退化或变成鳞片状

D.叶片薄而宽大

36.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中一只天鹅,因嘴被冰冻住了根本张不开,有不少市民向河里投食,天鹅野鸭都争相来夺食,而这只天鹅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味从嘴边溜走却抢不到,它那充满求助的眼神甚是可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雀与河中生活的天鹅和野鸭属于共生关系

B.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等都与天鹅飞行生活相适应

C.严寒时,天鹅的体温会随温度的减低而适当降低

D.天鹅体内有气囊辅助呼吸

37.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有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朵朵费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变异

D.“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8.下列属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的是()

A.流汗

B.排便

C.流血

D.排尿

3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莲花山

B.东湖公园的菊花

C.红树林湿地

D.深圳野生动物园内所有的动物

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物因素

B.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杂草和水稻之间是竞争关系

C.骆驼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尿液非常少,是生物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