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3821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docx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颜色对对碰

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

小班主题活动颜色对对碰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玩色的快乐。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班同课异构颜色对对碰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

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

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尤其小班的孩子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注意力的持续性差,因此本次活动在设计上注重操作材料的投放,既考虑到了美观性、丰富性和趣味性,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紧扣教育目标,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满足探索的需求。

让孩子看到两种颜色随着不同的操作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兴趣越来越浓,在充分体验玩色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点,激发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策略:

《纲要》指出: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而颜色正是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接触到的,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

结合小班的行为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与颜色宝宝玩游戏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对颜色探索的强烈兴趣。

体验感知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不断尝试、大胆体验,满足小班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好奇心,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另外,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进行玩色,则是充分体现小班幼儿玩中学的学习方式,更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玩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

2、小托盘,鱼缸,白色小手板幼儿每人两个。

3、白色KT板一张,桌布两块。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体验颜色配色后会产生变化。

活动过程:

1、出示红、黄、蓝三原色,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2、多种方法感知体验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

(1)小脚踩踏玩色,感知黄、蓝融合后变成绿色。

(2)小手板转转玩色,体验红、黄融合后变成橙色。

(3)颜色水示范演示,观察红、蓝融合后变成紫色。

3、手形拓印,进一步感知不同的颜色融合后的变化。

(1)用小手将两种颜色再充分融合后进行手形拓印。

(2)欣赏作品,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3)了解白色和红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4、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到自己的班内尝试更多的颜色混合色后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2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小班幼儿对红、黄、蓝三原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可是对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不了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中,围绕预设目标,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粉刷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知颜色的奇妙变化,享受玩颜色的乐趣;同时,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愿望,激发了幼儿继续发现、探究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操作体验法、观察比较法。

引导幼儿在扮演小粉刷匠的过程中,通过两次粉刷不同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通过自由调色使幼儿进一步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达成预设目标。

活动中,教师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瓶;粉刷工具(塑料桶、刷子)13套;纸箱房子3座;罩衣13件。

2、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入场,激发幼儿当粉刷匠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体验发现的乐趣。

(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分发三种颜料,幼儿分组按照标记粉刷房顶。

(3)调换颜料,分别给房顶再刷上一种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黄色+蓝色,蓝色+红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到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并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橙色、绿色、紫色)。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进行调配。

(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请幼儿自由调色,进一步发现颜色对碰后的奇妙变化,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

(2)通过粉刷墙面,享受玩颜色的乐趣。

(3)分享劳动成果,鼓励幼儿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颜色。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3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

选择《颜色对对碰》这一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变化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也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实施策略:

本活动运用演示法、动静交替法、启发提问法、实验法、故事贯穿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重难点分:

重点:

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难点:

在操作过程中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自制大、小猪教具6个颜料矿泉水瓶红黄蓝三色瓶盖多色水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今天,森林里要开音乐会,小猪一家都要去参加,看!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

他们正在挑选漂亮的衣服呢!

2、说一说

分别出示红、黄、蓝三颜色,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三种颜色的物品。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黄色、蓝色)

3、变一变

(1)教师演示黄色和蓝色配色后变成绿色。

摇摇摇,变变变,变成什么颜色了?

揭秘、小结:

黄色和蓝色碰到一起会变成绿色。

(2)幼儿自己实验两种颜色的配色。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选择两种不一样的颜色进行配色。

(3)将变化后的颜色进行归纳分类。

猪哥哥喜欢穿绿色的衣服,谁的变成绿色了?

来给猪哥哥穿上吧!

(再给猪爸爸、猪妈妈分别穿上)

教师小结:

原来,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碰到一起能变出新的颜色来。

4、玩一玩

去森林音乐会的路上还要经过一条石子路,如果把它变成彩色的那就更漂亮了。

我们一起帮他们铺一条彩色的路吧!

幼儿自由选择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并用铺路的形式展现出来。

5、结束

你们又一次帮助了小猪一家,穿着漂亮的衣服,走过彩色小路,看!

他们正在音乐会上开心的演出呢!

帮助别人,你们开心吗?

原来帮助别人可以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很快乐。

[NextPage]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4

教学理论依据:

综合活动《颜色对对碰》选自小班主题四《七彩乐园》次主题二奇妙的颜色。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她们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多感官参与、与其他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运用直观行动性思维与具体形象性思维建构经验的过程。

而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孩子所获得的知识,不应由别人简单传递,而是自主获得、主动建构起来的。

因此,本节课老师在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基础上,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亲自动手、主动观察、互动发现,鼓励幼儿感知和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帮助幼儿初步建构起了颜色变化的经验。

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调动与激发起幼儿的原有经验,更应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和提升幼儿的新经验,实现幼儿精彩经验的建构和达成。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对三原色(红、黄、蓝)已经非常熟悉,并且有丰富的生活感知,属于已有经验。

而两种甚至三种颜色混合之后的变化、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妙神奇的色彩变幻和图画创意想象却是幼儿没有尝试过的,属于幼儿未知的新经验。

因此,本节课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游戏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逐渐发现和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并初步建构起颜色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虽然不需要幼儿正确的说出三原色变三间色这一原理,但却让幼儿充分感知和初步建构了相关经验,提升了幼儿对于颜色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继续探索颜色的秘密以及色彩艺术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动力和兴趣。

实施策略:

策略一:

创设魔术游戏情境

以变魔术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策略二:

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索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操作,发现水宝宝颜色变化的秘密。

并通过换瓶盖、颜色印画等,引导幼儿探索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策略三:

采用互动教育的策略

注重幼儿与多元对象的互动: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幼儿与老师的互动等,增强了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颜色游戏,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2、充分感知并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3、尝试对颜色印画进行创意想象。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并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幼儿能积极主动并有秩序的操作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子、瓶盖、红黄蓝颜料、压膜纸、素描纸、塑料筐、杯子、勺子、轻音乐等。

教学过程

1、教师魔术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水瓶,并表演魔术,让幼儿观察清水变出颜色的过程,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幼儿变魔术,观察水宝宝的颜色变化

(1)请幼儿取一个水瓶,玩变魔术游戏,体验清水变出颜色的过程。

(2)请幼儿按水宝宝的颜色分组互动,增加趣味性。

(3)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红(黄、蓝)色的。

3、幼儿换瓶盖,观察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1)引导幼儿发现瓶盖上的秘密,并按水宝宝的颜色分组换瓶盖。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的新颜色。

(3)请幼儿将自己的水瓶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同时教师小结:

两种颜色宝宝在一起又会变出新的颜色来。

4、师幼动手玩颜色印画游戏

(1)教师示范颜色印画游戏,并启发幼儿观察想象。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想象,并把自己的作品与老师和小伙伴分享。

幼儿园小班同课异构教案:

颜色对对碰5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色彩鲜亮的物品总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爱不释手。

心理学研究表明,3至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

幼儿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何引发小班幼儿认知颜色的兴趣,初步感知颜色中的小秘密?

为此我选择了《颜色对对碰》这一教学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中,明确提出了关注生活、倡导行动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引导幼儿以综合的、真实的方式,在行动中学习。

为此,此次活动创设了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各种与颜色相关的材料,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去交流,去表现、去探索发现,让幼儿在主动操作中感知颜色变化,初步获得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适宜的拓展、深化幼儿原有经验,引发其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实施策略:

在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对颜色认知的兴趣,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感知到周围环境中五颜六色的物品,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我首先创设了糖果小屋和魔术箱,并以引导幼儿去糖果小屋做客的情境来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我主要综合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游戏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发现法、启发联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

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认识、发现客观世界。

为此,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来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并同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要形式,我在游戏中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具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此次活动最后以装饰长颈鹿的围巾的游戏来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关注到周围生活中的各种颜色。

整个活动有张有弛,动静交替,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认知。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

糖果小屋(投放各种颜色的糖、水果、蔬菜等)

2、操作用材料:

红、黄、蓝三种稀颜色;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若干;透明塑料杯13个;一次性透明手套1支、针管26支、塑料瓶13个;添画用的藕、布团、积木等若干;毛笔、小刷子、图画纸、果盘若干;魔法箱、彩球、彩扇等

3、课件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是幼儿能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并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活动难点是幼儿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过程:

1、创设糖果小屋导入活动,利用魔法箱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颜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去糖果小屋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自由参观糖果小屋,并说出看到的物品的颜色。

(2)利用魔法箱中的彩球、彩扇变出的颜色,让幼儿说出生活中与其颜色相同的物品。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颜色与变出的颜色一样?

(小朋友想一想,咱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黄色的?

蓝色的?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区,进行自主观察、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操作区一:

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

操作区二:

红、黄、蓝色三种稀颜色、调色盘及各种调色工具

操作区三:

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

3、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会变成绿色)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利用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透明手套,将水混合并慢慢摇动,请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变成了什么颜色?

(2)引导幼儿操作透明塑料杯,初步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会发生变化。

(会变成绿色)

幼儿动手操作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透明塑料杯,感知蓝色和黄色配色后会变成绿色。

4、进一步探索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装有红色、黄色、蓝色任意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针管和塑料瓶,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引导幼儿按变化了的颜色,找到糖果小屋中相应颜色的物品,分类摆放塑料瓶。

(3)教师利用课件和红、黄、蓝三色稀颜料,演示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播放课件)

5、引导幼儿通过印画和品尝各色食品,帮助幼儿巩固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颜色。

(1)创设故事情境《长颈鹿的长围巾》,引导幼儿用配出的颜色及红、黄、蓝色,用藕、布团、积木等在白色的围巾上装饰。

(2)请幼儿品尝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做成的拼盘,教育幼儿多吃各色食品,不挑食。

活动延伸:

将未用完的材料投放在发现区,供幼儿继续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