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21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佛教对唐诗的影响.doc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

[摘要]:

佛教在西汉末由印度传入中国,到唐代进入全盛时期。

佛教为唐诗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把“空”的佛理融入唐诗,有利于唐诗精神境界的提高,促进唐诗走向繁荣昌盛,把唐代民族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关键词]:

佛教、唐诗

佛教在西汉末由印度传人中国,到唐代进入全盛时期。

①大到国家祭祀庆典,小到百姓日常生活,无不反映出佛教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因此,佛教思想逐渐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唐代佛教的兴盛以及由此带来的寺院文化的发达,唐代诗人便不可避免地与佛教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诗中的佛教思想之所以如此繁盛,一方面,唐人善于吸取不同的思想养料来丰富自己的时代精神,而佛典便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张国刚说:

“佛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佛典本身就是典雅瑰丽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等文人的诗歌创作,使他们的诗歌能于山水、田园、玄言之外,推向理趣的境界。

”②因此,唐诗善于吸收佛理,从而推动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等文化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与佛教教义对人心灵的召唤以及人的主体感悟是分不开的,佛教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心灵的纯意识的活动,它引导人们认识到“万物皆空”,从而借助“空”的思维来感悟人生,把唐代文人们从痛苦与苦难中解放出来,不仅使文人们旧的生活图景土崩瓦解,而且塑造出一幅崭新的生活蓝图,使诗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使其由负重生活转向艺术生活,因而得到唐代文人的推崇。

崇尚佛教的唐代文人追求清幽静谧的美学意境,在诗中不仅引用了佛典的典故,而且还运用了佛典中的修辞手法,如寓言、博喻、夸张、排比等,并在唐诗语言上表现出亦虚亦实的美学品格,为中唐以后诗风的变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唐代文人传统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还把唐代民族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佛教为唐诗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并提高了诗歌的意境美。

从生活的失意痛苦走向佛境的唐代诗人们,一方面,从宗教情感上追求那种忘我非我的境界,另一方面,则从现实生活的层面上享受“空寂”所带来的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游居寺院,观赏山水,在唐代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习尚,由于唐代诗人特别重视兴感赋诗,兴又常常由物引发,而且,中国的僧人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即非常注重寺院环境的美化,喜在寺院中广植花木,而僧人在寺院所培植的花木,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

自然山水,不仅是超越现实的慰藉,而且还蕴含着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如从污浊的官场走入清静的山水之中,诗人感受到无比的新鲜和爽快,感受到无比的自由与宁静,由此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同时也渗透了自己无尽的佛学思想。

所以,当唐代诗人在寺院游赏时,与佛教相关的内容,便成为诗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山水相关的意象,便成为衬托佛教空灵境界的工具。

唐代文人们或以阅读佛典得到直接的创作题材;或以在游览中的寺院、精舍、山水景象等幽静的意象为写作素材,即其间接地从佛理的境界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和题材。

如“诗佛”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其意象“香积寺”、“云峰”、“古木”“深山”“泉声”“青松”“薄暮”等就表达的就是一种幽静深邃、高远旷达的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洒脱不羁、不拘于现实的生活的胸襟。

他用心地把自己置于一个虚幻的意境,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最大释放,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最大的洗礼……诗歌写寺而不直言寺,但在其中;尽写寺外隔绝尘世的景象,通过视听的感受烘托出古寺远离世间烟火的情景,融入了禅趣,流露出闲逸萧散的情趣和静谧恬淡的心境,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即评此诗云:

“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③”又如王维的《鹿柴》写山之空灵: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的空山一片寂静,只能听到人语的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出环境的寂寞,特别是诗中所使用的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的艺术手法,营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全文一个“空”字足以明了意境,“空”一字足以唤起诗人们无限的写作灵感,寄托了诗人们无限的情思,引用了佛教空灵的思想。

还有,中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其意象素材也取自寺院的花草景物……体现了唐代游寺文化的盛行,从而使佛教文化渗透到文学的领域。

总的来说,是佛教澄净空灵的禅宗思想和佛教寺院文化给唐诗带来广泛的写作题材和灵感,使唐诗不仅融入寺院的佛教文化,而且往这种“空”的境界前进,也让我们感受到,在这些包含佛理的唐诗中,诗人们追求的不是名望、财富、权力或其他种种现实世界的东西,而是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超念的“虚寂”和“清净”,使诗人由社会理性的自我转向宗教理性的自我,前者重功名的实现,后者则重哲理的满足。

而且,诗中表现的那种安详的心态,超脱的胸怀,固然有容忍、逃避的消极一面,但那种超逸空静的远离尘嚣、不为物欲所困扰的心态,确实能给陷于世事纷争的世人以启发和警醒,体现了“空”的佛教思想。

并在描绘景物时,唐诗融入了禅学“空”的理念,这就使得闲适愉悦、恬淡自然的“禅味”通过生动的意境自然流露出来;在禅学“空”的理念中获得写作的题材,用空灵境界象征自身的遭遇和情感,也使得唐代山水诗受到佛教的影响而得到升华,此时的山水诗不仅写景,而且融入社会的现实和诗人们的情怀,这样的描写取得了美的艺术效果。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也体现在佛教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上。

佛学著作描摹细腻、构思精巧,是关于佛、佛弟子及其他人物传记的佛传文学,它是以诗歌、神话、传说、寓言等文学形式来表现的,有些歌颂佛的功德和描绘佛国净土的佛学著作,充满了离奇的幻想、夸张的描绘,都是佛典中文学性很强的部分,对佛教的宣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佛学著作本身就是结构宏伟、排比华丽、文字典雅的文学作品,被人们视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来品读。

唐诗中不仅引用了佛典的典故,而且还运用了佛典中的修辞手法,如寓言、博喻、夸张、排比等,使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的同时,把诗歌的意境升华到深邃自然,引发人的思考;使诗人从现实过渡到空灵的境界,并在唐诗语言上表现出亦虚亦实的美学品格。

这就为中唐以后诗风的变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唐代文人传统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变革,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大量引入禅语,以境说佛理,在格律声韵、遣词造句上,用一种更加完美的表现手法来阐发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诗中巧用佛典中对仗的表现手法,如颈联的一个“悦”字,则把“山光”写得具有生命力,衬托了“鸟性”的高雅,把鸟儿写得可以像人一样有性情,可识、可赏、可悦山光,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巧用一个“空”字使“潭影”变得沉寂,使“人心”变得沉静,在对仗的同时,也运用了佛典中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从而巧妙地暗示诗人的精神追求,创造出一种与纷乱世事截然不同的超然、宁静、深邃之美。

佛学著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以诗著称的唐朝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唐诗的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一些佛教思想难免有点避世情怀,但是总的来说,它仍然对唐代人起到很好的思想缓解作用,使人心灵宁静,达到“空”的境界。

佛教教义混融一切物我界限的世界观、时空观,追求自然适意,内心自我解脱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情趣以及以直觉观照、顿悟、凝练含蓄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

这正好符合盛唐以来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信仰佛教,既不悖传统,又符合口味,以至佛教成为唐代文人推崇的宗教,直至推向文学领域。

佛教影响唐诗,也必然影响了唐代人的心态,佛教融入唐诗的创作,似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国事、生活、情感的矛盾使唐代诗人在担忧生活之余,也时常扬起心灵的自由风帆,去追求精神的超脱。

从盛唐诗人的人生实践来看,追求理想失败后,寻求解脱路子是比较多的,如李白纵酒与求仙,杜甫适性与乐酒,王维习佛参禅,盂浩然归隐山林,在盛唐诗人的心目中,酒、仙、隐、佛等,并无严格的取舍,只要是有利于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拿来运用,而用得较普遍的、最富有艺术情趣的,则是佛教。

习佛参禅,不仅是大多数盛唐诗人都信奉的一种宗教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极注重与终极实体相契合的情感体悟,它没有不朽意识的困扰,却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自由和永恒,从心灵上和行为上.得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从而使他们的生活由抑郁痛苦转向自然和艺术。

因此,佛教对唐诗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扩大了唐诗的审美价值,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许昌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第27卷第3期;第63页。

②张国刚:

《佛学与隋唐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0页。

③《文史哲》:

2005年第5期(总第290期);第98页。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