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1352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docx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

一.单选

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

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

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

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

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

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

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

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

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

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

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

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500Hz以下)

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

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

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

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

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

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

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B)

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

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

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

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感觉对比)

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

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

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

(运动后效)

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

(感觉适应)

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

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

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

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

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

(神经冲动)

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

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

(C)

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

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

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

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

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

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

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

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

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

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

(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

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

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

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

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

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主动探索活动)

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

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

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

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

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

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

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

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

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

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

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

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

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

(贝克西)

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

(声音的音高)

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

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

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

50.味觉不包括(辣)

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

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

53.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

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____帧。

(10)

二.多选

1.有关感觉阈限的叙述正确的是(BD)

A.绝对阈限是一个单一的刺激值

B.心理学把5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那个刺激值称为绝对阈限

C.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我们不仅感觉不到,也不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

D.韦伯分数越小,则差别感觉越灵敏

2.色觉拮抗过程说所假定的视网膜中的三对拮抗的视素是(ABD)

A.红—绿色素B.黄—蓝色素

C.红—黄视素D.白—黑视素

3.以下有关费希纳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

A.其公式为S=RlogK+C

B.它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C.该公式表明,刺激强度按几何数增加,感觉强度也按几何数增加

D.费希纳定律只是一个近似值,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使用范围

4.下列对感觉分类正确的是(ABCD)

A.根绝感觉刺激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可将其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B.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

C.属于内部感觉的有肌肉的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D.临床将感觉分为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5.有关感觉适应叙述正确的是(BCD)

A.感觉适应只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却不能使其降低

B.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C.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D.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6.下列关于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和觉知

B.感觉是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C.感觉是一种最初级的经验,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作用很大

D.感觉是一种较高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7.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由那几个环节构成(ABD)

A.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B.传入神经活动

C.传出神经活动D.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

8.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有哪几种形式不同的同心圆(AB)

A.中心反应光,周围反应暗

B.中心反应暗,周围反应光

C.中心周围都反应光

D.中心周围都反应暗

9.在三色说中,光线的三原色(ABD)

A.红B.蓝C.紫D.绿

10.视觉过程的生理机制包括哪些(ABCD)

A.折光机制B.感光机制C.传导机制D.中枢机制

11.听觉体验包含(ABD)

A.音高B.响度C.振幅D.音色

12.对“听力系统是如何对声音频率进行编码”的解释,主要有哪两种理论(AD)

A.地点说B.共鸣说C.行波说D.频率说

13.动觉的感受器位于(ABC)

A.关节B.肌腱C.肌肉D.骨骼

1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BD)

A.黄光=白光-蓝光B.蓝光=白光-红光-绿光

C.蓝光=红光+绿光D.蓝光+红光=品红光

15.内脏觉(机体觉)分布于(ACD)

A.食道B.皮肤C.胃D.膀胱

16.适应现象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是(AD)

A.视觉比听觉明显B.听觉比视觉明显

C.痛觉比温觉明显D.温觉比痛觉明显

17.适应是(AB)心理现象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引起的

18.韦伯定律(ABC)

A.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

B.适应中等强度刺激范围

C.对于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

D.是指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19.下面哪些会影响临界闪光融合频率(ABCD)

A.光的强度B.波长C.光落在视网膜的位置D.机体的身心状态

20.现已确定的颜色混合规律主要有哪些(ACD)

A.互补律B.混合律C.间色律D.代替律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体验或觉知。

2.适宜刺激:

对某一感受器来说,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

3.外部刺激:

接受机体外的刺激,觉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4.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的刺激,觉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

的不同状态。

5.刺激过程:

指由刺激引起感受器产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6.编码:

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

7.感受野:

引起单个神经细胞充分反应的刺激区域和特征。

8.感觉阈限:

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9.心理物理学:

研究物理能量与心理体验之间关系的学科。

10.绝对阈限:

指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即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

11.差别阈限:

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12.韦伯定律△R/R=K

13.费希纳定律S=KlogR+C

14.感觉适应:

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视觉适应:

是指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

16.暗适应:

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弱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17.明适应:

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强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降低。

18.感觉后效:

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9.后象:

视觉中的感觉后效。

22.正后象:

与光刺激的品质相同的后象。

23.负后象:

与光刺激在品质上相反的后象。

24.闪光融合现象:

后象使断续的刺激产生连续感觉的现象。

25.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是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阈限。

26.感觉对比:

是指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7.同时对比:

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28.先后对比:

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29.可见光谱:

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即波长380~780nm之间的电磁振荡。

30.明度:

是指光的物理强度引起的视觉经验。

31.色调:

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感觉。

32.饱和度:

是指光的成份的纯杂性引起的色觉反应。

33.视敏度,也称视力:

指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

34.颜色混合:

许多波长的混合光下所得到的色觉经验。

35.色盲:

先天性色觉障碍表现为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

36.听觉:

是声波物理特征的反映。

37.音高:

由声波的频率引起的听觉经验。

38.响度:

声波的振幅引起的听觉经验。

39.音色:

声波的波形引起听觉经验。

40.感觉补偿:

是指某种感觉通道的技能丧失后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增强的现象。

41.嗅觉:

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化学刺激)作用于鼻腔上部的嗅细胞而产生的感觉。

42.味觉:

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分布在舌面、咽喉的黏膜和软腭等处的味蕾而产生的感觉。

43.肤觉:

皮肤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多种感觉。

44.触觉:

是指物体接触皮肤表面(不引起皮肤变形)而产生的皮肤感觉。

45.压觉:

是指当物体接触皮肤表并引起皮肤变形时而产生的皮肤感觉。

46.振动觉:

是指振动物体(如音叉)与身体接触会产生的皮肤感觉。

47.温度觉:

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感觉。

48.痛觉: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放射能的以及电的各种刺激起破坏作用时的感觉。

即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49.动觉:

是身体活动时所产生的感觉。

50.平衡觉:

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51.内脏觉,或机体觉:

指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

四.简答题

1.简述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机制

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

感受器刺激过程、传入神经活动、大脑皮质活动。

2.简述感觉的基本功能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更高级,更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要,缺乏刺激让人难受。

3.简述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与暗适应。

暗适应:

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弱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明适应:

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强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降低。

4.简述后象;

后象指视觉中的感觉后效,包括正后象与负后象。

正后象:

与光刺激品质相同的后象。

负后象:

与光刺激品质相反的后象。

5.简述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与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先后对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6.画出色轴图

7.简述视觉过程的生理机制

视觉过程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8.简述感光细胞的特点

感光细胞组成视网膜最外层,离光源最远。

包括视杆细胞的与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的对弱光很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和物体的细节,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帮助产生暗视觉。

视锥细胞则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刺激,能分辨物体颜色和细节,但在暗光时不起作用。

视锥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叫视紫兰质,能感受强光。

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含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分别对红绿蓝光最敏感。

9.简述颜色混合现象

颜色混合是指许多波长的混合光下得到的色觉经验,包括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

指两种不同波长的色光同时作用与视网膜产生的色光。

这是光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

减色混合:

某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引起的颜色混合。

这是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

颜色混合的规律包括:

第一、互补律:

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

第二、间色律:

混合两种非补色,使产生一种心的介乎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第三、代替律:

想混合的两种颜色,都可以由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相同颜色代替。

10.简述味觉基本种类

酸、甜、苦、咸

11.说明舌面不同部位味觉感受性不同

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前部对咸味最敏感。

(舌尖-甜,舌根-苦,舌两侧-酸,舌两侧前部-咸)

12.皮肤觉种类

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震动觉

五.论述题

1.请通过总结已有的色觉理论和研究成果来论述色觉过程

已有的色觉理论主要包括三色说和拮抗过程说(四色说)。

(一)三色说

由英国物理学家扬于1801年提出,后为亥姆霍兹所发展,合称为扬—亥姆霍兹三色说。

(1)学说假定在视网膜上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三种神经纤维对光谱的每一波长都有其特有的兴奋水平。

(1)当光刺激同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兴奋时,便按相应比率产生各种色觉

(1)它的主要缺陷是:

不能满意的解释色盲现象。

(二)拮抗过程说,即四色说

由黑林于1878年提出。

(1)该学说认为视锥细胞能感受到红绿黄蓝四种颜色。

(1)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拮抗的视素:

白-黑,红-绿,黄-蓝视素。

(1)这三对视素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就产生各种颜色。

(1)光刺激下异化白-黑色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

(1)没有光刺激下异化白-黑色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黑色感觉。

(1)红光刺激下异化红-绿色素产生红色感觉,绿光刺激下则同化红-绿色素产生绿色感觉。

(1)黄光刺激下异化黄-蓝色素产生黄色感觉,蓝光刺激下则同化黄-蓝色素产生蓝色感觉。

(1)由于各种颜色都含有一定的白色成分,因此每种颜色除了影响其本身的视素活动外,还影响白-黑视素活动。

(1)缺陷:

不能解释用三原色混合能产生光谱中一切颜色的现象。

(1)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视网膜上确实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530毫微米,570毫微米,440毫微米光谱敏感。

(1)视觉通路中也存在对白-黑,绿-红,蓝-黄三类反映起拮抗作用的神经细胞。

(1)

综上所述,色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视网膜上有阿尔法,贝塔,伽马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530毫微米,570毫微米,440毫微米光谱敏感。

(1)第二阶段,神经兴奋由视锥细胞向视觉中枢传导过程中,这三种反应又重新组合,最后形成三对拮抗的神经反应,即蓝黄,绿红,白黑反应

(1)

2.论述听觉系统对声音频率进行编码的过程

论述听觉系统对声音频率进行编码的理论主要有两类,即地点说和频率说

(1)

(一)地点说

基本假设是基底膜由不同地点,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便产生不同音高的感觉。

(1)又分为共鸣说和行波说

(1)

1.共鸣说

由赫姆霍兹于1863年提出。

(1)

(1)基本观点

基底膜上大约24000条横纤维是对16-20000赫兹声波的共鸣要素。

(1)横纤维只是有选择的对一定的频率发生共鸣,一种纤维只对一种声波频率发生共鸣

(1)短纤维对高频率发生反应,长纤维对低频率发生反应

(1)

(2)缺陷

按共鸣说的要求计算,蜗顶部纤维至少比蜗底部纤维长1000倍,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贝克西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没有发现(对共鸣说必不可少的)基底膜的横纤维有足够的共振张力。

2,行波说

贝克西提出

(1)

(1)基本观点

声波的震动作用于卵圆窗时,基底膜开始产生相应的震动。

振动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行,振动幅度也逐渐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振动停止前进而消失。

(1)随外来声波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位置也不同。

(1)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幅位置越靠近蜗顶

(1),反之,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位置越靠近蜗底

(1)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取决于最大振幅所在位置。

(二)频率说

由拉瑟福德于1886年提出

(1)

1,基本观点

声音频率是由听神经中神经元发放的速率来编码的。

(1)

2,缺陷

生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路中能够单一神经元冲动发放速率不能快于1000HZ,即单一听觉神经是不能传递人类听觉范围内所有频率的。

(1)

3,发展-齐射说

由温福尔在1949年提出

(1)基本观点是:

声音频率在400HZ以内时,单一神经纤维以符合频率的发放速率发放冲动

(1),当频率增高时,由于神经纤维间存在合作与相互联系的关系,就产生神经齐射现象。

(1)神经纤维发放冲动的总效应就能体现声波的频率。

(三)小结

对声波频率的听觉编码很可能像色觉理论一样,既包含地点说也包含频率说。

听觉信息在基底膜上按行波说编码,在神经传导通路上按频率说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