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1021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民俗博物馆11.docx

东北民俗博物馆11

东北民俗博物馆1

(1)

东北民俗博物馆

一、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

二、参观时间:

上午9:

00至下午16:

00

三、售票时间:

上午9:

00至下午15:

00

四、收费标准:

1、门票:

(1)成人50元/张;

(2)大学生和省外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60岁至70岁老人,吉林省内少数民族凭有效证件30元/张(有效证件包括学生证、学校出具带有公章的证明、身份证、护照);

(3)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吉林省中小学生、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凭有效证件免费(吉林省中小学生的有效证件包括学生证、学校出具带有公章的证明、身份证、护照、户口本);

(4)1.4米以下儿童免费,必须有成人陪同参观;

(5)东北师大的教职员工、学生、离退休职工凭有效证件免费。

2、讲解费:

(1)10人以内90元,每超出一人加8元。

(含全部展区)

(2)预约中小学生团体(不含成人,20人以上含20人,持证明)

基本展区40人以内40元,每超出一人加1元,

专题展区10人以内30元,每超出一人加3元;

陪同成人基本展区每人5元,专题展区每人3元。

学校盖章证明上需注明:

参观学生人数,陪同成人人数,活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五、讲解时间:

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

六、咨询电话:

0431-********

 

七、介绍: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广场南侧,毗邻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它隶属东北师范大学,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民俗最全面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自2007年末开始筹建,为征集大量展现东北地区不同地域民俗风貌的展品,馆内工作人员遍寻东北地区,历时7年,总行程60多万公里,于2014年6月29日对外开放,现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藏品多达4万余件。

馆内设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东北地区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及若干专题展区,各展区采用实物、图表、文字、沙盘、场景复原等传统展出方式及电子模拟、影像合成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了东北民族民俗事象及其最新研究成果。

展馆一楼为基本展区,共分为两大部分:

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和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

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现了从40万年前庙后山人古人类所开始,随后的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春秋战国时期、高句丽、辽金、元代等每一个古代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源流和历代建制,以及对应时期的民俗文化;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现了对世居东北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十二个近现代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在本展区,大家可以看到满族具有特色的三合院,零距离接触“口袋房,万字炕,烟筒竖在地面上”的满族民居。

在俄罗斯族展区,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不用铁钉,只用圆木契合叠垒而成是俄罗斯族典型的传统民居——木刻楞等。

以及有“鱼皮部”之称的赫哲族精美的鱼皮服饰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汉族的闯关东、鄂伦春族的狩猎、朝鲜族的种植、蒙古族的畜牧……还有一座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原生态的东北农家院落,土房、土炕、炕头的鸡窝、纸糊的窗……每一样摆设,都是我们按照史料的记载还原的。

展馆二楼为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与专题展区,作坊展区会带你展开一场穿越之旅,这里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对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行业、老作坊做了还原与演示。

你会走进一个近代时期的东北大集,私塾、铁匠铺木匠铺、皮匠铺、炮仗铺、当铺、钱庄……还能见到东北民间特色的粉坊、烧锅、大车店,还有锔碗匠、剃头匠、货郎、小炉匠、染坊、纸坊、粉坊、豆腐坊、油坊……近20处场景再现了东北民间的五行八作。

为大家充分展示一些代表性行业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在这里大家还可真切看到从土豆到粉条的全部过程。

专题展区主要有红山文化、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专题展区、长白山画派展区、萨满专题展区、曹文汉先生捐赠藏品展区等。

八:

了解

(一)、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古人类、古文明和多民族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全国统一版图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共同生活在东北的民族众多,学术界将东北众多民族分为肃慎、秽貊、东胡和华夏—汉族四大族系。

由于种族源流和分布地区诸方面的不同,各个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在本展区,观众可通过展陈了解从远古时代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东北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风貌。

例如,石器时代精美的红山玉器、青铜时代的陶器与青铜器和历史时代具有东北区域特色的各种文化遗存等。

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展区:

古代民族源流与建置;东胡族系展区;高句丽展区;东北先民生活场景;古人类,古文明;秽貊族系展区;满族八旗;东北古代展区;

(二)、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

主要分为以下展区:

蒙古族展区;撮罗子;鱼箱;汉族岁时节日;满族室内;汉族岁时节日泥塑;满族三合院;赫哲族生活场景;朝鲜族室内;

蒙古族展区:

蒙古族源自东胡族系,与室韦族中的蒙兀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历经民族融合、发展,于13世纪初正式形成蒙古族。

人口约581.4万人(2000年),东北地区约占半数以上。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撮罗子:

“撮罗子”又作“仙人柱”,是鄂伦春等游猎民族较为原始的住房。

其建造方法是先用三或五根顶端带杈的粗实木杆,斜立、互相咬合撮在地上,鄂伦春语称它为“刷那”,起支撑固定作用。

然后用木杆依次斜搭在“刷那”上,有时还用“乌鲁包藤”(柳条圈)缠绕顶部以加固。

撮罗子覆盖物因季节而不同,冬季一般覆以狍皮,夏季多用桦树皮、茅草等。

鱼箱:

赫哲族捕鱼的方式丰富多彩,有网捕、钩钓、叉鱼等各种形式。

拉网:

拉网捕鱼是赫哲族网捕的一种方式。

方法是划船撒网,岸边“拉套子”。

一般是从江河的上游岸边向江河里顺流而下撒网,然后靠岸。

起网时要把网的两头同时往岸上拉,将鱼用网兜上岸。

“蹶达”钩:

冬季,赫哲族常用蹶达钩钓鱼。

一般在水流较稳的江边河口处凿冰眼,把蹶达钩放入水中,手握木柄,不断上下抖动,水中的鱼误以为是小鱼在游动,常因“贪吃”而咬钩。

蹶达钩专钓大鱼。

鱼叉:

叉鱼是赫哲族古老的捕鱼方式。

夏季,一般要先喂窝子,他们多在水浅的地方,用羊草绑在木棍上,放入水中适当位置,吸引游鱼来吃。

然后划船举叉叉之。

冬季,先在冰上盖一草窝棚,在窝棚内凿一冰眼,手持鱼叉静待游鱼,只要鱼一露头儿便叉。

汉族岁时节日:

东北汉族使用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方言特征明显,通用汉字。

岁时节日较多,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四大传统节日,庙会十分兴盛。

尊崇儒家文化,传统宗教为佛教、道教,民间亦流行多神崇拜。

满族室内:

满族传统住房具有“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的特点。

近代,满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生活习俗互相影响,彼此融合。

满族,原称满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

先秦以来,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是满族的先世民族。

自清代以后,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东北为最多,约741.55万余人(2000年)。

目前东北主要聚居区有辽宁省岫岩、新宾、宽甸、本溪、桓仁、抚顺、清原等市县;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等。

汉族岁时节日泥塑:

东北汉族使用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方言特征明显,通用汉字。

岁时节日较多,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四大传统节日,庙会十分兴盛。

尊崇儒家文化,传统宗教为佛教、道教,民间亦流行多神崇拜。

满族三合院:

满族传统住房具有“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的特点。

近代,满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生活习俗互相影响,彼此融合。

赫哲族生活场景:

赫哲族源于肃慎族系。

其先民因活动区域及群体不同,曾有“那贝”、“那乃”、“那尼傲”等自称,1957年定族称为“赫哲”。

人口约4640人(2000年),主要聚居地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赫哲族村。

朝鲜族室内:

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一般认为是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移民为主而形成的。

东北朝鲜族人口约192万(2000年),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三)、东北代表性行业展区

展区分为:

铁匠铺;钱庄;私塾;货郎;豆腐坊;粉坊;大车店;五行八作

铁匠铺:

过去东北的村镇中都有铁匠铺,也称“铁匠炉”。

铁匠铺中有与风箱相连的洪炉,要锻打的铁料先在炉火中烧红,再放于砧子上,由师徒合力打造成型。

锄、镐、镰、耙、门环、马掌等老百姓常用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无不出自铁匠铺。

铁匠铺收益是很高的,故有“泥瓦匠干一天,不如铁匠铺冒股烟”的俗谚。

但工作也非常辛苦,铁匠师傅需要伴着洪炉高温长时间挥动铁锤,做活时赤膊上阵,仍会汗流浃背。

要打造出结实耐用的铁器,除了肯吃苦,还需要扎实、精湛的技术。

这也是将打铁与撑船、做豆腐并称为世上最难三件事的原因。

钱庄:

钱庄是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亦称票号、钱店,是银行的雏形。

唐代,城市里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和替人寄存、保管财物的柜坊,可视为钱庄的前身。

明代前期,官府放开货币流通,经营银钱兑换的钱庄应运而生。

至明末,钱庄还发展出存款、放贷、汇兑等业务,且兼营米、布买卖。

随着钱庄的迅猛发展,各地还出现了钱庄的行会组织,其中以晋商票号最为著名。

中国直至清末才出现真正意义的银行。

钱庄在促进商业发展、密切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塾:

私塾是过去一种开设在家庭、宗族和乡村中的民间办学形式,也称私学。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乡开办过私学,人们便视孔子为史上第一位塾师。

所以私塾多供奉孔子像。

私塾多由落魄文人开办,由塾师在自宅设堂讲学,收受“束脩”(即学费),也有由乡里共同出资开课的,富家大户则独力聘师授课。

其教学宗旨主要是启蒙识字,教学内容多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初级文化知识。

也有年龄较大的学生跟随塾师学习四书五经等与科举考试相关的儒家经典。

修业年限视个人需要而定。

私塾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之一,它与官学并驾齐驱,相辅相承,为传承中华文明,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货郎:

旧时在城乡间销售日用品的流动商贩称为货郎。

过去商业活动不发达,村屯中少有货摊、店铺等商业设施。

货郎便成了乡野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们或挑着担子,或推着独轮车,满载着五花八门的货物走村串镇,从孩子们用的文具到女人们戴的首饰,再到老人们用的烟袋嘴,油盐酱醋、烟酒糖茶、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应有尽有。

货郎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人们买东西,除了少数用现钱,大多用农产品兑换,所以货郎不仅提供日杂商品,还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货郎有一种带把儿的小鼓,鼓两侧用绳子拴着小鼓槌,来回转动,可敲打出声音,用以代替叫卖声。

这种鼓叫做“货郎鼓”,听到鼓声就知道货郎到来了。

人们常说“头摇得像拨郎鼓”,“拨浪鼓”其实就是货郎鼓。

此外,货郎鼓也称“惊闺”、“惊绣”,意思就是货郎的鼓声总能招来女性顾客购物

豆腐坊:

豆腐是一种始于我国的食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炼丹时,偶以石膏点入豆汁而发明。

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而深受人们喜爱。

豆腐的传统做法很有技术含量,包括:

选豆、清洗、泡豆、磨浆、煮浆、挑皮、过包、点卤水、泼豆腐、压制、翻板打刀(揭干豆腐)等多道工序,其中泡豆子的时间,煮浆的温度,卤水的用量,都是有讲究的。

所以民间有将撑船、打铁、做豆腐并举为世上最难三件事的说法。

过去,老百姓平日里很少吃豆腐,只有过年过节或家中来客人时才到豆腐坊购买或用黄豆换取。

粉坊:

东北的黑土地盛产品质优良的土豆,用土豆加工成的粉条,烹调简单、口感爽滑、便于保存,备受人们青睐。

猪肉炖粉条、小鸡榛蘑炖粉条都是东北人喜爱的美食。

过去,东北乡间有不少粉坊。

一到秋冬季节,只要远远看见一片白白的晒粉场,就能找到粉坊。

粉坊开工时,制粉师傅们赤膊上身,顶着腾腾热气,大汗淋漓地忙活,大人孩子纷纷围观,热闹非常,如同节日一般。

制作粉条有“秋沤土豆冬推浆”之分。

秋季是把土豆洗净,直接装缸沤成浆;冬季则要用石磨把土豆磨成浆。

然后在大粉匠(也称老把头)指导下,经过过滤、墩缸、搅拌、过包、出粉面、凉粉坨、碎粉坨、炕粉面、打欠、兑矾、和粉面、叫瓢(把粉条漏进开水锅中成型)、过冷水、凉干等一系列工序做成粉条子。

过滤下来的粉渣子还是喂年猪的上好饲料。

大车店:

大车店,是中国传统民间旅舍。

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和城关附近,为过往行人、商贩提供简单食宿,费用低廉。

现在东北地区很多以“店”字结尾的地名都是从大车店沿袭而来。

大车店门前通常会挂一种形状像箩筐的幌子,称为“箩筐幌”。

一般小店挂一个,大点的店挂三个。

幌子早晨挂,晚上或雨天摘下来。

即使有写着店名的牌匾,也要悬挂萝筐幌,因为旧时识字的人少,大多数人只认得幌子。

每逢年节,为了表达期盼有个新气象的愿望,还要更换新幌。

五行八作:

旧时把各行各业泛称为“五行八作”。

东北地区的五行八作涵盖了生产、贸易、餐饮、金融、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与城乡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五行八作的大部分行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这些行业所采用的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工具、技艺及制作流程等,已化作种种独特的民俗事象,成为东北地方区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北地区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对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行业、老作坊做以还原、演示。

(四)、专题展区:

展区分为:

萨满文化展区;曹文汉先生藏品展;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专题展、红山文化展区。

萨满文化展:

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是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的原始宗教。

萨满为通古斯语,义为“晓彻”,指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之人。

因此,萨满是天的使者,向神报告人的行动并祈求愿望,向人传达神的旨意。

“萨满”一词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兀室奸猾而有才。

自制女真法律、文字,成其一国。

国人号为珊蛮。

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

后通称作“萨满”。

萨满教,即由萨满而得名。

曹文汉先生藏品展:

曹文汉先生1937年出生于北京。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师承李桦、古元等先生。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