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8062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复习精品

第11讲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考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课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__________顺利过渡。

(2)内容

(3)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

易混易错 

(1)《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

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作用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确立

(2)发展:

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4)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祖国的新局面。

思维拓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1)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

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3)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4)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实施:

到1965年我国已建立了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_,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易混易错 

(1)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遗漏“全国”二字则是错误的,因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时间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的时间是1982年;(3)我国五大省级自治区并不都是建国后成立的,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成立了。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背景:

在全国性动乱状态下,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

(2)表现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指导思想的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2)措施

①平反“文革”前后的________,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大和政协制度。

a.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

③法b.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制建c.1997年,十五大把“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

设的重点,1999年被写入宪法。

成就d.1999年通过《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3.基层民主选举

(1)法律保障:

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实施:

从1988年至2018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

(3)意义

思维拓展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

主题1 建国初确立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主题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表解

发展历程

1954年宪法确立;1954~1966年初步实行;“文革”期间遭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发展

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代表产生方式

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

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职能

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等

特点

高度民主、权力广泛、权力属民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

(2)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

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

行使权力的主体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制

主要权力机构

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

阶级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代表资产

阶级利益

政党活动方式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采取两党或多

党轮流执政

相同点

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

主题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表解

建立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转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发展

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曲折

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完善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政协会议职能的变化

史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上述史料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3)政协制度的作用

史料三 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的民主制度》

此史料表明,我国政协有以下重要作用:

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地参政议政。

主题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主题1 表解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历史背景

是在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制定的

是在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制定的

法律性质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宪法(临时)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经济方针

规定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

规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主题2 1954年宪法的特点

史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史料体现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是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

主题3 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后果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

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4)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

主题4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史料一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的情节:

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史料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的增强;我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取得成就。

史料二 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

该镇政府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

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

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法庭。

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做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做出合理的赔偿。

史料表明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原因

主题1 发展历程

(1)初步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