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803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

校本课程《古诗配画》课程标准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给炎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古诗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诵读古诗,关系到人的素养和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双语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识与品德并重,能力与特长俱佳。

”围绕这个办学理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新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如:

古诗配画、话配画等。

《古诗配画》作为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特色课程之一,旨在加强特色教学,构建艺术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达到超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熟读、背诵的古诗篇目,而且摸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古诗方法,探索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把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成为读古诗、吟古诗、画古诗……同时引导低年级学生将“话”与“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画”的同时,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把“话”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处处以学生为本,释放学生活力,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文素养,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增强文化积淀、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古诗配画》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体验到中华民族的瑰丽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我校要求每位美术教师运用“读、吟、画”等多元性古诗学习方式,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表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要求每位学生不仅能吟诵古诗,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进行话配画,通过想画、写话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

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还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古诗配画、话配画创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发展目标:

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发展目标:

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古诗配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课程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配画、画题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

作为炎黄子孙,不仅要能吟诵诗歌,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能为话配画以表现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显示文化艺术修养的程度。

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

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

低年级写话配画,以“话”为主,所配的画为表现“话”的中心服务,为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欣赏水平服务。

《古诗配画》校本课程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

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的形式手法应该与诗相协调,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诗配画或话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

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时以古诗配画为题,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通过让学生诵读我国的经典古诗文,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促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形成。

古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优美的古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对于儿童是良好的语言刺激物。

从科学理论上论证了小学生学古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古人作诗以情为核心,而“事、物、人……”往往为依托,所以本科目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单元内容的划分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依据;第二部分单元内容的划分以景物篇、抒情篇、友情篇、生活篇、思乡篇五个方面为依据。

以此归类学习,通过读诗、吟诗、画诗,想话、写话、画话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便于记忆、积累、理解和运用,最终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单元说明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春

初步了解歌、舞、画的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春景的诗句,图文对照感悟万物使春天具有勃勃生机,欣赏春天明媚秀丽的景色,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必读:

《绝句》、《春晓》、《江南春》

选读:

《村居》、《早春》、《春夜喜雨》

第二单元夏

以读、吟、画为主要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了解同样的夏日西湖,描绘景物不同;同为荷花,视点不同;同是夏季,不同地点,景色各异。

从而激发兴趣,主动、自觉地描绘夏天的美景。

必读:

《小池》、《所见》

选读:

《晓出净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三单元秋

以读、吟、画为主要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通过动画课件展示,来欣赏山林深秋,湖光秋色,江南秋夜的美景,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秋景抒发思念之情,表达寂寞的情感。

必读:

《山行》、《枫桥夜泊》

选读:

《暮江吟》、《望洞庭》、《秋词》

第四单元冬

学习系列描写冬景的诗句,体会渔翁独钓寒江、梅花凌寒独开的景象的同时,感受人与物的坚强品格。

必读:

《梅花》、《江雪》

选读:

《冬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思乡篇

通过学习了解游子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重返家乡的感慨之情,还有战争年代,惦念亲人安危的卷怀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选用读、吟、画等方法表达感受。

必读:

《回乡偶书》一《静夜思》

选读:

《回乡偶书》二《忆江南》、《春望》

第二单元景物篇

学习赏析登高远眺黄河壮阔的远景、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庐山秀丽的风光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而伟大。

理解、积累千古佳句。

选用读、舞、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必读:

《望庐山瀑布》、《草》

选读:

《登鹳雀楼》、《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雨后》

第三单元抒情篇

通过学习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访友扫兴之情,感慨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体会人生多样的情感,理解、积累千古佳句。

选用读、吟、画等方法表达感受。

必读:

《游子吟》、《寻隐者不遇》

选读:

《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第四单元友情篇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古人珍视友情,往往会以酒相送,以歌相送,以目相送。

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千丝万缕的离愁别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意,从而感悟友情的可贵,理解、积累千古佳句。

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选读:

《送别》、《别董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五单元生活篇

通过绘画方式体会旧时渔民劳作的艰辛,农民的勤劳和辛劳,感悟操劳辛苦而又乐陶陶,同时提醒自己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必读:

《江上渔者》、《悯农》

选读:

《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蚕妇》

(三)内容框架

低年级学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单元

名称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

1

《春》

2

《绝句》

学习正确朗读古诗,学吟古诗;通过添画,加色,进一步感受春天明媚秀丽的景色。

5-6人小组围坐,游戏、欣赏、读、吟、画。

2

《夏》

2

《小池》

了解古诗的平仄调,初步知晓古诗吟诵的规律,模仿学吟古诗,听着录音画古诗,体会生动的小池风物。

小组围坐,游戏、欣赏、个别吟唱,绘画。

3

《秋》

2

《山行》

运用动画课件,学习古诗,欣赏山林深秋美景,继续学用手语舞古诗,用画的方法记忆古诗。

大组环坐学习,游戏、欣赏、歌、画。

4

《冬》

2

《梅花》

学习有感情的读古诗,唱古诗,学用手语舞古诗,体会梅花凌寒独开的景象。

环坐,游戏、欣赏、读、吟、画。

5

思乡篇

2

《回乡偶书》一

学习用平仄调吟唱古诗,通过绘画,体会诗人儿时别离,老大还乡的感慨之情,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围坐,游戏、欣赏、吟、画。

6

景物篇

2

《望庐山瀑布》

合作学习,通过贴画、补画表现庐山风景的秀丽,表达对诗的理解;通过吟诵,表现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小组围坐,游戏、欣赏、吟、画。

7

抒情篇

2

《游子吟》

有感情的读古诗,能够伴着音乐诵读,用手语表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

三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

8

友情篇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吟诵古诗,或合作添画补色读古诗,感受朋友间的离愁别思,同时积累佳句

小组围坐,选择喜欢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如模仿吟诵、角色扮演、添画游戏等,大组交流、点评学习成果。

9

生活篇

2

《江上渔者》

分组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体会旧时渔民劳作的艰辛,同时积累佳句。

安排3-4种学法,将学生分小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流动式学习。

时而学习吟诵,时而绘画,通过综合学习,整体感知古诗的情感。

中年级学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单元

名称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

1

《春》

2

《春晓》

继续学习正确朗读古诗,学习用手语舞古诗,用绘画表达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大组环坐,游戏、欣赏、读、画。

2

《夏》

2

《所见》

学习根据字的读音给古诗补充平仄调,学习吟诵诗句,通过贴图游戏,再现诗歌情景,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

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

3

《秋》

2

《山行》

运用动画课件,学习古诗,欣赏山林深秋美景,继续学用手语舞古诗,用画的方法记忆古诗。

大组环坐学习,游戏、欣赏、歌、画。

4

《冬》

2

《江雪》

学习用平仄调吟唱古诗,通过绘画,体会渔翁独钓寒江的景象,感受人的坚强品格。

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

5

思乡篇

2

《静夜思》

通过绘画,加深对游子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理解,学用手语舞古诗,学习能自创动作,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

6

景物篇

2

《草》

学唱古诗,继续学习用手语舞古诗,运用课件展现动画画面,欣赏古原上野草茂盛的景象,用绘画的方式感受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并能展开想象,表达对诗的理解。

大组环坐,游戏、欣赏、画。

7、

抒情篇

2

《寻隐者不遇》

有感情的读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访友扫兴的心情。

四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

8、

友情篇

2

《赠汪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