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890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docx

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

2008浙江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集

一.生命科学

1.(08杭州)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份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

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______或。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

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

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

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8杭州)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份变化。

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

呼吸过程中气体成份体积的比较

气体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肺泡内的气体(%)

02

20.71

14.60

13.20

C02

0.O4

4.30

5.30

H20

较少

5.50

5.30

N2

78.OO

75.10

75.50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

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

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3.(08台州)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3种:

直接观察法:

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间接观察法:

通过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侮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

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一个样本),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

▲法,理由是▲。

4.(08台州)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

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

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

判断并说明理由。

▲。

(2)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

(注意:

用光滑的曲线表示)。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作用。

取样次数

酵母菌数量(万个)

pH

1

82

5.4

2

100

5.0

3

121

4.8

4

121

3.7

5.(08义乌)在啤酒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其周围环境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了以下实验:

将酵·母菌放在10mL培养液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均匀取样lmL,4次取得的培养液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如表研示(每次样品测定后均放回原培养液)。

请回答:

(1)由于酵母菌的作用,使其周围呈▲性环境。

(2)由数据可知,1mL该培养液中最多能容纳的酵母菌数量为▲万个。

(3)在随后进行的第5次取样时,发现样品中酵母菌数量仅为76万个,在排除了其周围环境酸碱度的影响后,研究小组对此结果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这一解释应该是▲。

6.(08义乌)面疙瘩、手擀面、馄饨等常作为主食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其主要原料是面粉,此类食品的美味程度除了与烹任手艺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面粉的新鲜程度;因为面粉久存后,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作用下、会生成有机酸而产生酸败的现象。

要判断面粉是否新鲜,用很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下面就是某同学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

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g新鲜的面粉和5g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水中不存在任何面团。

步骤二:

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人5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

步骤三:

如图所示,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人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并且在1~2分钟内下再褪色为止。

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甲、N乙。

(1)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结构中的加工而成的;

(2)如果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乙=N甲,那么待测的面粉应该是;

(3)如果N乙>N甲,说明待测的面粉已经出现酸败现象,对这个结论,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7.(08湖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以研究甲状腺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

步骤1:

将一定数量的性别、数目、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和B。

步骤2:

A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3:

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4:

两组小鼠分别放入甲、乙两装置(如图)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移动情况。

(1)实验方案中对装置的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正。

(2)选用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并随机均分为两组的目的是。

(3)若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则甲装置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

(4)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动物呼吸作用吸收,而呼吸作用防除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下降。

8.(08丽水)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

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

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

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9.(08宁波)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

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

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

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

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_____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

气候异常、_______等,

10.(08衢州)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3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108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科学(化学)

1.(08杭州)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

右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08台州)春节时,小阳发现很多小朋友在玩“擦擦炮”。

小阳对“撼擦炮”引燃头的化学成分产生浓厚兴趣。

他从资料上获悉:

引燃头中通常含有S、KClO3、MnO2等物质中一种或几种,KClO3会与NaNO2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KC1O3+3NaNO2===KCl+3NaNO3

为验证引燃头成分,小阳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刮取引燃头,小心研碎,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残渣为灰黑色固体。

②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人试管,再加人上述灰黑色固体少许,溶液中很快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③往装有滤液的烧杯中加人过量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灰黑色固体中含有▲,该固体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作用。

(2)步骤③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阳点燃“擦擦炮”时还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4)据所有实验现象可知,“擦擦炮”引燃头的成分有▲。

3.(08义乌)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固体草酸(化学式为H2C2O4.2H2O)可以制取CO,方程式可写成H2C2O4.2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1)为证明分解产物中有水,装置A中的物质应该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中采用“压水法”收集CO(装置C);从CO的物理性质考虑,是因为▲;

(4)通常情况下CO2能用来灭火,与此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4.(08湖州)在初三

(1)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初三

(1)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

5.(08嘉兴)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叉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02气体。

写出该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