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888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doc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

摘要:

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旋风,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追究其法律责任和社会道德的同时,更应该对该事件进行反思。

贯穿事件过程的,无异于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不善,二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不健全。

文章将从如何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三鹿事件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三鹿毒奶粉事件

连日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令全社会严重关切。

其危害程度,堪与前几年发生的阜阳大头娃娃伪劣奶粉事件相比肩,危害之大、影响之坏、范围之广,均令人忧心忡忡。

三鹿奶粉事件不仅揭开了三鹿自身的黑幕,也掀翻了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黑锅底,除三鹿集团之外,利用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企业不在少数。

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在共检查的109家企业、491批次产品中,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三鹿、伊利、蒙牛等行业巨头悉数囊括,其中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最高。

从4年前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到如今出现“结石娃娃”,从出口到日本的鳗鱼产品被查出农药超标,出口美国的海产品被扣留,到出口到菲律宾的“大白兔”奶糖甲醛超标......“中国制造”频频遭遇质疑,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弊端。

这个弊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GDP增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和谐。

近10余年,可谓是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有关数据显示,到2006年年底,中国牛奶产量近10年间增长10倍,达到3000万吨。

过去10年,世界乳业年增长1.5%,而中国乳业则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

而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个行业的快速增长竟然意味着弊病丛生。

三鹿集团的一名员工很是委屈:

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被三鹿给挤破了。

从三鹿集团来看,三鹿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检测曾堪称标杆。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去年9月曾播出“中国制造”特别节目,首集即推三鹿婴幼儿奶粉,称其经过1100多项检测关。

三鹿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产销量连续十多年全国第一;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乳品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水准。

这样的标杆企业,在经历了“瘦肉精”、“红心鸭蛋”、“空壳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后,怎么还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给尚未走出产品安全风波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再次蒙尘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本过度张扬了趋利的本能,少数人在利益面前冲昏了头脑,在击穿了法律底线的同时,也击穿了起码的道德底线。

另一方面,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监管工作不力。

对此,三鹿集团更应该从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建设体系角度去积极反思。

二、供应链管理

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的完备,企业将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随着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企业在材料、人工等等生产方面可供降低的余地已经很小或者说已经没有余地。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坚持不断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供应链管理(SCM)就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经济环境的企业竞争和管理的工具。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咨询业提出来的。

后来,又引起学术界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试图给出一个SCM的概念架构。

  尹文斯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菲利普认为:

“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供应链世界论坛给出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而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给出了最权威的解释:

“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

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订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它们的基本思想都强调一种集成的思想,把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包括在内并实现有机结合以实现整体效率最高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是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加价值,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要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以正确的价格(RightPrice)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并实现总成本最小。

(二)新型的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比较

供应链管理是新型的管理哲学理念,是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到企业自身,到分销商,到客户,以及最终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协同、信息共享、全程优化、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的盈利伙伴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型的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

  

当供应链上的成员不断增加时,该供应链的管理也变得非常复杂。

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利用上下游间的相关信息来协同的进行管理,实现产品从起点开始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和更为完美的供需平衡流向客户的最终目标。

(三)三鹿公司供应链管理弊端

三鹿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明显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对原材料进行安全检测,也应当在产品出厂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但是,很明显,三鹿公司没有履行这个“经过1100多项检测才能出厂”的义务,却想把本属于他的责任推给奶农、奶霸,奶农送的牛奶原料即便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是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直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婴儿吃了经“三鹿”厂家生产的奶粉后出现健康问题的,奶农的牛奶有问题,企业在收购和使用时就应该进行质量检测。

三鹿公司在处理原材料这一供应链流程上力度不够,或者说刻意而为之。

正如其发现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后,不是第一时间召回问题奶粉,停产整顿相关产品生产线,而是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一样。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场企业危机,标志着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彻底溃败。

”上海都市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忠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如果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

”高忠民认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

这是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过程中。

因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应从过程控制的战略角度来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也反映了乳制品供应链上的成本压力、利益博弈以及机会主义,这是近些年来乳制品企业快速、无序扩张的后果。

这为我们发掘的另外一个思考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成败,不仅仅在于生产营销过程的竞争,还隐含着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作为龙头企业,如何经营好供应链,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高忠民认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从源头抓起,从供应链建设的战略上来思考;只有消除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博弈,才会使各环节都将自身融入整个价值链之中,从而不再有各环节之间的“猫抓老鼠”游戏;如此,上游供应商提供伪劣原料和产品的情况就会不复存在。

在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教训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工作不应该因生产部门削减成本而受到影响,也不应该因生产部门为达到某项指标而放松。

高忠民指出,“一个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直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不受制于企业的生产部门,也可以确保企业最高当局能够得到第一手质量报告,这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架构需要特别考虑的。

三、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日常监管不到位或国内外发现的食品安全新问题。

在媒体的关注下,这类突发事件往往使企业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损害,引发企业,特别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的利益危机。

一如这次事件中三鹿名誉扫地、众乳业企业声名重创。

   因此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人员或机构加强风险的全面防范和管理,预防此类问题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国家相关法规及关注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的最新信息,组织专门的食品安全小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子,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检测能力或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做到事先防范,尽可能把风险降至最低,对企业产品也是一种有力地保障。

当危机来临时企业的危机应对及处理小组能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或有效地将危机转化为企业新的商机。

(一)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导入食品安全保障系统

   国内许多食品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制时,更多关注研发产品风味上的特点以及产品的稳定性等,而对食品安全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较少考虑产品是否存在潜在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一些大公司也是如此。

因此产品研发阶段建立必要的食品安全确认制度,避免或减少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原材料供应链管理

   为确保原材料使用安全性,企业在采用新的原材料时,必须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证件,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型式试验报告、添)JO~U的工业企业生产许可证以及国家要求通过QS认证的企业还需提供QS认证证书等。

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型式试验报告必须是委托国家政府机构检测的,报告需涵盖企业原材料验收规格中所有检验项目,企业为保证证件的有效性,应制定证件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定期索取,并对证件的有效地进行确认。

统一集团拟采用之新原材料还需送至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研发中心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确认,只有经确认符合要求之原材料才能初步确定可投入使用。

   供应商提供之书面材料符合要求,原材料小样检验合格,且新产品口味经测试得到认可,则由采购主导组成评鉴小组对该供应商进行实地评鉴,评鉴合格的供应商方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由质量部门定期跟踪供货品质。

(三)加强研发阶段产品安全性验证

   经口味测试接受度良好的新产品,需对试验品进行安全性验证,模拟货架产品进行光照试验及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保存试验等,并详细记录。

正式生产前考虑现场在产量、设备、人员等诸多环节上与试验条件存在差异,仍需在生产线上作批量试验,对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进行验证,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正式生产上市。

(四)借助HACCP体系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食品安全监控

   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呈现出高风险的趋势,品牌知名度越高的企业更应该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

HACCP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计和研发的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现已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通过实施HACCP管理可以使企业安全风险降低到最d、,食品企业通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完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消除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国家目前已与国际接轨导八fSO22O∞,将质量管理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有机地结合,目的是更有效地推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