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8007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docx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王国胜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王国胜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由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一)生态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我县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995年,我县作为河北省第一批生态农业试点县,先后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态环境管理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植物资源丰富。

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灌草丛,草本植物以白草、胡枝子为主,灌木以野生酸枣和荆条为主,乔木主要有核桃、柿子等。

山前平原地区为粮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蔬菜、棉花、花生等。

“永年洼”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以芦苇为主,木本植物主要有龙爪柳、垂柳等,人工开发的湿地主要是莲藕。

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及农业发展现状,我县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建成了五大生态类型区:

京广铁路以西林粮草牧综合发展的旱作农业生态类型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中低山丘陵区,耕地面积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5%),中部粮棉高产高效种植多种经济生态类型区(位于京广铁路以东永年县中部,耕地面积30多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约31.2%),东北部防护林立体种植生态类型区(位于永年县东北部,耕地面积约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约15.6%),东南部低平原设施农业生态类型区(位于永年县东南部,耕地面积约3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约36.4%),“永年洼”观光生态农业类型区(位于永年县广府镇,洼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

二是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水网建设,滏阳河水质达到了3级灌溉水质的要求,恢复了滏阳河西八闸灌区和莲花口灌区,灌区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有效提高了我县东南农业生产抗旱能力。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通过生态县建设,取缔了以小造纸、小炼油等为首的“十五小”企业,为生态农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每亩节约化肥2.2公斤,总节约化肥1100吨,节约农业投入550万元。

从近几年农业环境监测来看,农田灌溉用水、土壤、大气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特别是京广铁路以西的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良好,完全符合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个别区域达到了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环境要求。

2008年,全县制定种植业地方标准102项,基地环评面积70.8万亩,12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建成了国家级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已申报国家级大蒜地理标志保护。

(二)特色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8.18万亩,总产48.47万吨,被农业部命名为“粮食生产基地县”。

油料播种面积3.82万亩,棉花播种面积5.17万亩。

蔬菜产业,种植面积70万亩,鲜菜年销售量居全国第4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河北蔬菜之乡”及“河北大蒜之乡”。

畜牧产业稳步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以上,被确定为河北省养鸡超千万只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

全县林业迹地面积3万亩,四旁植树11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5.1%,城区绿化率28.5%,水土流失、荒漠化以及旱涝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县蔬菜、大蒜、粉皮、面粉加工、蛋鸡养殖等产业,年销售额达40多亿元。

特别是永年蔬菜、永年大蒜、企美芦笋、永年粉皮加工业,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

全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全县2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沼气物业服务组织和服务分站,100多个示范村设立了物业服务点。

2008年,打造沼气精品示范村50个,建设沼肥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30万亩,沼气入户率22.3%,全县沼气池保有量3.8万户,名列全省第一。

(五)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效显著。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148个创建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涌现出姚寨、刘营、广府等文明生态示范乡镇,梁刘营村被确定为河北省平原村创建模式,杜刘固村被树为邯郸市创建样板。

杜刘固村作为乡村清洁循环利用试点村,建成了两站、一中心(测土配肥站、生活垃圾处理站和村民物业管理中心),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并且其示范带动效应已开始凸现,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六)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健全了以县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临洺关、广府、西苏等8个区域服务站为中心,以科技进村服务站、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服务推广体系。

全县拥有农技推广人员354名,其中推广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19名,农艺师85名,助理农艺师128名,技术员119名,为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发展生态农业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五大生态类型区建设功能有待完善和提高。

五大生态类型区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与生态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未充分显现。

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生态技术和模式的推广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特别是“永年洼”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和开发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例如,我县大蒜加工企业多达200余家,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作坊式操作,技术含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盈利能力差,市场稍有波动,生产便难以为继。

(三)农民群众生态意识较差,对生态农业认识不到位。

生态农业作为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体系,在实践中已逐步显示出其合理性和优越性。

但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农业含义理解得不深不透,有的甚至很陌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农民只注重开发现存资源见效快、产值高的项目,重视眼前利益,部分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等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我县春旱、夏涝、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春旱,十有八九发生,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十有七八发生。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农田方田林网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田的抗灾能力。

特别是西部山区,由于缺乏必要的灌溉井,80%的耕地只能望天收。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以妇女老人儿童为主,农业生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技推广进程较缓,成效不明显,农业科技含量低,造成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盲目投入,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六)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水平低,工业“三废”随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不再被当作宝贝,特别是大量的秸秆不再用作生活燃料,往往被随意丢弃。

目前,农村秸秆、畜禽粪便,60%以初级利用为主,即直接还田,约10%进行了资源化再利用,30%被随意丢弃。

我县农村街道虽然大都进行了硬化,但缺乏相应的排水设施和垃圾清运机制,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一些畜禽养殖专业村,由于沼气建设落后,畜禽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工业“三废”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特别是部分大、中型企业周围和部分乡镇企业聚集区附近的农田,无法达到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建议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畜牧、林业、水利、环保、统计、农业开发、国土资源、供销社等部门主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各部门、各乡镇生态农业创建工作,努力形成分级管理、协调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同时将生态农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提高思想意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要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认识水平,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环境污染、环境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农业乃至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增强干部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要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全县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三)明确发展方向,完善提升五大生态类型区功能。

1、京广铁路以西林粮草牧综合发展的旱作农业生态类型区。

一是积极发展旱作有机农业。

选用耐瘠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光热条件优势,大力发展谷子、红薯和小杂粮生产。

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及坡地草场饲料大力发展草食动物饲养业,走农牧结合的有机农业道路。

同时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农业持续增产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滴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缺乏灌溉水源的情况下,应着眼于自然降水,发展雨养农业;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三是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利用本区谷子、红薯、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2、中部粮棉高产高效种植多种经济生态类型区。

一是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出效益。

本区土壤沙粘适中,优势明显。

在种植业上应以粮棉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化生产为目标,以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和精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深入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按照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思路,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菜则菜,确保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加快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进和培育高产新品种,积极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新经验,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及科学管理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3、东南部低平原设施农业生态类型区。

一是加快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调整蔬菜产业结构。

二是加快推广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和认证。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投入,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四是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物、物理、农业等措施,防治蔬菜病虫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五是推广蔬菜加工、蔬菜保鲜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益。

4、东北部防护林立体种植生态类型区。

一是调整种植模式和结构,合理安排粮、棉、油等种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扩大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二是利用光照资源,搞好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的推广应用,提高复种指数。

三是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四是加强防护林网建设,发展林下经济。

5、“永年洼”观光生态农业类型区。

一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水产则水产。

二是种植耐盐树种,发展多种经营。

三是恢复天然芦苇荡原生态环境,利用天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四)建立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建设优势小麦、玉米、蔬菜、小杂粮生产基地。

集中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5万亩,使优质小麦占有率达到70%以上;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35万亩,使优质玉米占有率达到70%以上;按照全县设施菜、错季菜和特色菜三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大蒜、早春甘蓝、芦笋、大葱、特菜、红甜菜、西红柿、夏季黄瓜八个专业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永合会镇为重点的西部优质杂粮生产基地,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巩固提升无公害禽蛋生产基地,扩大无公害禽蛋生产。

(五)实施清洁循环利用工程,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结合生态村创建,从田园、家园、水源三个环节入手,推广杜刘固清洁循环利用试点经验,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循环利用工程,努力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1、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全县每年可生产45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目前通过秸秆饲料、直接还田等方式综合利用31.5万吨,尚有约13.5万吨未被利用。

可通过推广应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技术,使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95%以上。

二是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技术。

全县每年饲养生猪、牛、家禽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约172万吨。

当前,全县采取发展沼气等方式综合利用畜禽粪便仅20万吨,农村畜禽粪便循环利用仍有较大空间。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广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开发利用和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使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三是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技术。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要做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由村建立垃圾收集点和垃圾填埋场,通过分拣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和填埋。

由农户进行粗分类,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危险物垃圾等,再送往垃圾投放点。

或直接把垃圾送至投放点,由专人负责进行分类。

对于有机垃圾,部分可以作为畜禽食物加以利用,其余可直接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送往废品回收站实现废物资源化,建筑垃圾和煤渣等可以用来铺路或进行直接填埋,其它不易处理的垃圾和危险垃圾则由专车定期运送至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四是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技术。

农村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厨房、洗涮、养殖等产生的污水。

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可采取联户建污水处理分池,村建污水处理总池的措施,由村统一配备抽渣抽液车,定期收集,统一由污水处理总池进行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进行回田利用。

有条件的村可通过铺设下水管道,推行污水集中排放,村建污水集中处理池,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循环利用。

2、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农业、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企业废水、废气排放要严格标准,严禁违规排放;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固体废弃物),首先要求其尽可能自行处理,尽可能实现垃圾资源化,减少排放;其次将剩余垃圾送至当地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做到垃圾和危险物定点排放,安全处理,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完善生态农业基础设施。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采取多种方式融资。

一是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重大工程和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

三是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参与发展生态农业。

四是积极组织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申请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和国内农发行等银行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