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798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 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安排了分一分和认识图形2个小节,主要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经历不同物体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然后结合分类来认识图形。

教材先安排分类过程的体验,再通过分类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几何体。

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经验入手的,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的感知和体验是学习分类的基础。

对不同物体形状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本质特征的过程。

单元教材(P51-P55)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

生活中,分类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了解分类,学习分类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是通过分类来进行的,即形状相同为一类。

可以这样认识,分类是为认识物体做准备,认识物体是结合分类来进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一种标准对物体及图形进行分类。

2.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几何体。

3.经历简单分类和整理的过程,积累学习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难点: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和作用,为以后学习“统计”做好铺垫;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序参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教学建议

第一个课题:

分一分(P51~P52)

(1)创设具体情境,产生分类的需求,经历分类的过程,尝试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的优越。

(P51主题图).

(2)尊重学生在分类上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按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分的理由”。

(3)结合具体的整理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整理书包、整理桌面、整理房间等)

第二个课题:

认识图形(p53~P54)

(1)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分类认识物体,重在感知和辨认,不要拔高要求。

(2)注意体现“实物——模型——图形——实物”这样一个认知过程。

(3)教材安排了摆、玩、猜、拼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与玩耍中进行猜想、探索、发现。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分一分

1

认识图形

1

总计

2

Ø分一分1课时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51~52页“分一分”,将一些物品、图形按照一个标准来分类。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内容虽说学生掌握起来挺容易的,但是活动多,情况复杂。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约束学生,辅导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的基础上,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学风,活泼而自律的班集体。

一句话要掌控好整个课堂,灵活处理意外发生的问题,使教学过程顺利推进。

注意教材P53提示语“正方体形状的有……这里关注的不是特征是指实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物体。

2、经历简单分类和推理的过程,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分类过程,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

同一物体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男女式衣裤(最好是纸片式的,容易用水贴在黑板上或用磁扣贴在黑板上)、文具盒、饮料瓶、毛巾、书本等实物若干。

(用纸做的上衣、裤子粘在黑板上操作,形象直观,易于操作,效果也很好。

用实物衣服的话操作的话不太好展示,因为一堆衣服只好找几个学生一人拿一件,再操作、演示,容易把课堂变乱,教师掌控课堂的压力大一些。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红黄小棒若干、红黄圆片若干。

其他准备:

有条件学校使用多种颜色的椅子,随意摆放并按小组围坐。

(建议借用音乐教室里的有各种颜色的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

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如:

故事描述法、游戏体验法、课件展示法、现场展示法等。

故事描述法:

大屏幕展示主题图,师讲述故事:

“看调皮的小猴子被妈妈批评了呢,小猴子做了什么坏事呢?

”学生看图回答。

师:

“怎么整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

像这样把特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

分一分。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把房间弄乱是孩子们都做过的“坏事”,这样导入,能唤醒孩子的生活体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在家里不用任性,东西应分类存放,这样学生得到教育,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体验法方法1:

师出示一堆有各种颜色的气球,问:

“这些气球要装点教室,怎么样比较漂亮?

”指名回答、操作,引出分类。

方法2:

师举着各色气球问:

“你们喜欢什么颜色?

”点名同学拿走他喜欢的颜色的气球。

2

教师:

像这样把特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

分一分。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这个貌似很简单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年轻教师容易忽略。

其实这个挺重要,因为它可以在教室里渲染出一种热烈的学习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顺利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游戏法引入,孩子学习热情、参与度最高、注意力最集中。

方法1比较好操作,学生不会乱。

方法2如果教师掌控能力不周的话,学生一哄而上,容易失去控制。

.

课件展示法:

观察、感知分类播放视频——商场的营业员阿姨正在分类整理商品。

教师:

你看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回答,引出分类。

师:

像阿姨这样把商品分别整理过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甲:

可以让商场看起来更整洁、美观。

学生乙:

更方便顾客挑选。

教师:

像这样把特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

分一分。

学生齐读。

.

【设计意图】从儿童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观察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这个方法最繁杂,适合有条件的班级、能丰富多媒体操作经验的教师使用。

教师:

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多媒体展示第三单元的情景图)。

分类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更方便、更美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项本领!

现场展示法:

师:

“小朋友们,这节课是我们的数学课,把数学课本,铅笔等学具拿出来做好准备。

(学生动手,有的课前准备好了,有的在准备,有的快有的慢)准备好了吗?

有的小朋友很棒,课前就把学习用具准备好了,有的小朋友也很快就准备好了,但有的同学却话花了很长时间。

这是为什么呢?

你们想知道吗?

这中间藏这什么秘密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包。

(拿两位同学的书包给学生展示,让他们说说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快的同学书包里整齐,另一个凌乱)你们更喜欢谁的做法。

你们想把自己的书包也变得像他这样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儿童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不仅让学生注意到分类的作用,而且也提醒学生应在课前应准备好上课的物品,培养学生好的上课习惯,还能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分?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

1.教学例1.

师问生答:

小明同学买了一些铅笔,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

怎么分类呢?

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适时表扬学生:

观察仔细、说得很不错、真是一个好想法等等。

师:

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小棒,也像这样按颜色分一分吧!

学生操作,将自己的红色和黄色小棒按颜色分类。

师小结:

“同学们表现……或注意力……或xxx的想法……,这种分法是按照颜色分的。

板书:

按颜色分.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师说清题意后,巡视辅导。

做完后选择代表作业(颜色涂得均匀的、颜色用的鲜艳的、答案错误的)投影,学生简评。

(没有视频展示台的就举着学生的书来展示)

【设计意图】充分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在“种类相同、颜色不同”的情况下,按颜色进行分类,体验单一标准下如何分类,为例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以及以后学习“按多重标准分类”做好准备。

在完成课堂活动第一题时,师将学生代表性答案投影,学生简评,既能让学生订正答案,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在做答案时也要注意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写字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小练习:

分学具(导入时没有使用气球的,此时可以改为分气球。

教师:

孩子们,你会给物品分类了吗?

我们来尝试一下。

请拿出自己的学具,看看你手中的学具可以怎样分成两类?

学生充分尝试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按颜色分为红、黄两类,也可以按种类分为圆片和小棒两类。

教师: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给学具分类的?

学生甲:

我分的圆片和小棒两堆。

学生乙:

我分的红色学具和黄色学具两堆。

教师: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你同意他们的分法吗?

学生回答。

教师:

同样都是这些学具,但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呢?

引导学生发现一种方法是按“种类”分,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并补充板书:

按种类分。

教师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刚才我们分铅笔(小棒)的时候只有一种分法呢?

引导学生得出:

刚才所分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只有颜色不同,而现在所分的物品除了颜色不同,种类也不同。

教师:

看来今后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需要先找找不同,然后再确定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3.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纸片做的衣裤,(或屏幕显示例2图,或找学生展示实物衣裤)。

教师:

按刚才所学到方法试着分一分的话,可以怎么分?

和同组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理由。

学生的方法有“按种类”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也可以“按颜色”分为“蓝色”和“红色”两类。

教师:

能按种类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在指定的圈中填一填序号吗?

学生在书上填。

学生填后,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没有视频展示台的就举着学生的答案来展示,用实物衣服的教师指名学生拉动展示衣物的学生来展示他的分法。

).

教师:

你能再画两个圈,像大家所交流的那样,把衣物按颜色分成两类吗?

学生试画、试填,再展示交流。

(没有视频展示台的就举着学生的答案来展示,用实物衣服的教师指名学生拉动展示衣物的学生来展示他的分法。

学生填后,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在分类上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按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分的理由”,从而在按单一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看图分一分、画一画,加以巩固。

4分实物

教师:

刚才所有小朋友都分得很顺利、很成功,你们讲的分类方法也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帮商店整理物品。

看,这里有许多东西,我们瞧瞧都有什么?

(展示物品)

教师:

为了不让这些商品随意杂乱地堆放,你能给商店老板一个好的分类建议吗?

引导学生将所有物品按类别进行一次初步的分类,如:

服装类、书本类、饮料类等。

教师:

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在团队里既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也要关注别人怎么做,并适时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丰富的商品实物一下子又激发了孩子们想要进行分类活动的欲望,能在实践中学习、交流,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充分证明了“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