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课件PPT.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772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课件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艾滋病课件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艾滋病课件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艾滋病课件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艾滋病课件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滋病课件PPT.pptx

《艾滋病课件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课件PPT.ppt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滋病课件PPT.pptx

传染病管理培训艾滋病预防培训,平顶山市二院宝丰分院耿素兰,主讲,传染病的分类,甲类有2种,鼠疫、霍乱。

乙类有26种,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有11种,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分型报告的病种:

炭疽:

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五类;梅毒:

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五类;疟疾:

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

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清急性和慢性。

传染病报告制度,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

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

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获得性后天得到的,而不是遗传的免疫缺陷人体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综合征患者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是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无治愈药物和有效疫苗,但已有较好治疗方法。

采取积极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

AIDS病人:

是指HIV感染者,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并出现各种严重的继发性感染或肿瘤时的患者。

艾滋病复制速度快,主要破坏具有免疫功能的CD4+T淋巴细胞。

主要存活于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

变异能力特强。

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常温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

10020分钟可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均可杀灭。

艾滋病病毒(HIV)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但没有出现症状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可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情况下生活和工作多年,他们在外表上和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可以把病毒传给他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如果不作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感染者。

艾滋病传染源,只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才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一个人有没有艾滋病,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所有人都易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窗口期,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够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一般为2周3个月,有极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

在“窗口期”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但是体内有病毒。

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潜伏期:

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这段时间。

艾滋病平均潜伏期为7-10年。

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没有症状,体表外观等一般状况正常,与常人无异。

对早期发现及预防造成很大困难。

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有传染性,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艾滋病潜伏期,从发病到死亡,从感染HIV到发病和死亡的时间,不经治疗,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1224个月。

艾滋病对外界抵抗力弱,物理因素对热敏感,600C以上可杀灭干燥环境中的HIV浓度几小时内降低90-99%但紫外线不能灭活HIV化学因素HIV对化学品非常敏感,艾滋病全身性前驱症状,发热盗汗极度乏力原因不明体重减轻反复口腔感染,艾滋病的危害,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社会歧视而失业或失学、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大大减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

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自吴仪副总理的讲话,24,对个人的危害:

承受巨大肉体和精神痛苦、直至死亡,很多青壮年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留下了很多孤老和孤儿2525,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破裂陷入极度贫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危害,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目前深受艾滋病肆虐之苦,一些国家国民的平均寿命不到33岁。

艾滋病正在摧毁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

由于这些国家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才导致疫情扩散,现在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很多国家濒临亡国。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及双性性行为,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艾滋病传播的必要条件,必须经破损皮肤或粘膜进行体液交换才会被感染,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艾滋病的预防,32,如何避免血液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1、绝对不可尝试吸毒;已有毒瘾的人必须立即戒毒;暂时戒不掉的也不要公用注射器吸毒。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如果确实需要输血,必须使用安全血源,提倡自体输血。

3、正规的医院进行拔牙,口腔治疗、注射、针刺治疗。

33,如何避免血液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4、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理发、美容和纹身。

5、刮脸刀和牙刷不要互相借用。

6、救护流血伤员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如何避免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避免使用毒品和酒精后发生性行为减少性伴侣全程,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婚前性行为,责任行动抵御艾滋,总结,洁身自爱,Dontdoit,如做不到,Ifdoit,要注意安全、卫生,Doitright,责任行动抵御艾滋,多一份善待,少一份歧视艾滋病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我们不应该歧视艾滋病病人,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主要预防措施有:

Logo,预防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做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艾滋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哪些人需要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有过不安全性行为者(如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男男同性性行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既往有偿卖血者(到非法采血点卖血)怀疑接受过不洁输血,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的人员,哪些人需要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有破损的皮肤粘膜,不慎接触到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体液的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子女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HIV职业暴露,作为医院工作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定义,“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

含义,对象:

广大医务卫生保健人员、实验室人员、管理人员、公安司法干警等场合:

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血液和实验室培养物途径:

经针刺和其他锐利器具割伤后、创伤、咬伤结果:

可能有感染HIV的危险性,Logo,普遍性防护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普遍性防护原则主要内容,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安全处置废弃物,职业暴露的处理,局部紧急处理,局部压,挤,冲,洗局部消毒:

70%酒精,0.2%次氯酸钠,0.5%碘伏,0.2-0.5%过氧乙酸眼睛,粘膜:

冲洗,紧急报告,向所在单位有关领导报告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部门)报告及早报告,作好处理,做好保密工作,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