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701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doc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活动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周三多)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领会

(l)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茂生)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的性质——即管理二重性(蔡茂生)

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茂生)

科学性

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

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

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砰)管理者的角色(亨利一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

A、人际角色:

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B、信息角色:

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C、决策角色:

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一卡茨Katz)

a.概念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

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一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

1933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另外,与泰罗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对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甘特图”(用线条来表示时间进度的计划图),和计件奖励工资制。

亨利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也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是六种活动中的一种)。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

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马克斯一韦伯的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理性一合法的权威(或权力)作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崇拜式权威或传统世袭式权威作为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或特点):

1、具有明确的分工。

2、清晰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正规的员工选拔和任用制度。

4、实行任命制。

5、具有专职的行政管理者。

6、行政管理者不是企业的所有者。

7、行政管理者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8、理性的人际关系。

韦伯认为,具备以上特点的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是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

韦伯被称为组织管理(或理想行政组织管理)之父。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a)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l、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b)行为科学——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

(c)行为管理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麦克兰-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组织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

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l、运筹学——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使用人财物等资源的技术,运筹

学是数量管理理论的基础。

2、系统分析——解决管理问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3、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

(1)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2)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防止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

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

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环境变量(自变量、解释变量)与管理方式(因变量、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不存在某种到处适用的、一成不变的、绝对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环境寻求相应的合适的管理模式。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桑斯。

其后的菲德勒、豪斯、赫塞等吸收了权变的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日本产品之所以畅销全世界就是得益于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顾客需求和期望驱使企业持续不断的改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是:

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全体员工而不仅仅是管理人员)。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一圣洁。

彼得一圣洁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对待变革的态度、对待新观点的态度、对创新责任人的认识、对待错误与学习的态度、对组织竞争优势的认识、对管理者职责的认识。

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是由21世纪80年代的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上。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资源进一步发展为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能创造关键价值;

4、独特的竞争优势;

5、开辟新市场的能力。

道德的概念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等道德观的含义:

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观或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提示:

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而不是为个人或少数人)。

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个人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公平观——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综合观——主张把实证(现在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道德准则——指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此外,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否则这个组织很难为社会所容纳。

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应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后者就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古典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

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A.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B.以社会利益为重。

C.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D.视人为目的。

E.超越法律。

F.自律。

G.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1、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确立道德准则。

3、设定工作目标。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A、古典观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企业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股东的利益,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

如若相反,则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也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股东的利益,也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B.社会经济观的社会责任和利润取向的关系:

(l)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

(2)短期、静态来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支付额外成本,给股东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C.简而言之:

(l)在古典观下:

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2)在社会经济观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的是比短期的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相容。

国际化经营——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国际化经营的方式:

(1)国际贸易、

(2)知识产权的使用、

(3)劳务输出、

(4)国际间接投资、

(5)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l)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

初始发展阶段(19世纪至二战前)、

高速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至今)。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可分为:

出口贸易阶段、

非股权安排阶段(比如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

直接投资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

(2)多元化经营

(3)资源共享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1)利用优势能力、

(2)为了占领世界市场、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4)抵御和分散风险、

(5)反击竞争对手。

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l)政治与法律环境、

(2)经济与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根据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反应压力两个纬度综合分析选择四种全球竞争战略:

(1)国际模式

利用现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适合双低压力的情境)

(2)多国模式

设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