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6542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docx

手工整理文化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电子教材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20世纪初,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异常严峻,人们对此有不同的回应。

全盘西化论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文化复古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上述对待中国固有文化的主张是否有助于应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冲击?

试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的观点分析上述主张。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为了中华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左侧图片是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刊物

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相关链接

毛泽东说: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视角二:

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视角三: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阐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就难以清晰地认识自身地位、性质和功能。

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于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究竟哪些需要继承和汲取,哪些需要摈弃和拒绝,就说不清楚。

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运用上述观点,阐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

但不久后,打牌赌博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

于是,田地荒芜,人们无心经营管理;一些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妻离子散,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没过几年,原本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例。

你能否提供一个这样的事例,同上述事例相比较,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关链接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右侧图片:

前来免费参观故宫博物院的学生

1948年,为创作《铜墙铁壁》,柳青用8个月时间深入米脂县,搜集第一手素材。

1952年,为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柳青扎根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

14年间,他慢慢地从“作家”转变为“庄稼汉”,他用“作家”的头脑思考这个世界,用“庄稼汉”的身体体验这个世界;用“作家”的眼晴观察这个世界,用“庄稼汉”的心灵感受这个世界。

正是有着这种双重身份,他笔下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他笔下的喜怒哀乐才能真实可信,他的《创业史》也才会成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

了解柳青的作品及其从事创作的时代特征,就其“经典性的史诗之作”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新时代,我们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什么贡献?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相关链接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从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

左侧是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的题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9.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你身边有没有“以洋为美”“去价值化”等现象?

如果有,请就此进行分析说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指出: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现实,谈谈上面的论述表达了怎样的自信。

你认为这种自信是从何而来的?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

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

观点二: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请说出理由。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升华的文化精华。

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右侧图是南湖红船

如何理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专家点评

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指出: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

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举例说明我国当前在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形势。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专家点评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

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相关链接

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要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有人说,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

请你想一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相关链接

意识形态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大事说小、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来对待。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0.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视点一

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动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和空中浮萍。

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视点二

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并且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请谈谈你对以上视点的理解。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

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

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试举例说明上述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专家点评

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

“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就“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认为青年人在确立价值观时应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专家点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对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关链接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四是要笃行,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例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结合以上论述,思考今天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试举例说明。

右侧图是雷峰塔和西湖长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0.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1910年,周恩来来到东北伯父家,就读于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

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有的同学说为明理,有的同学说为做官,也有的同学说为挣钱……当问到周恩来时,他答道:

“为了中华之崛起!

习近平指出: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

你从周恩来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结合有关材料,谈谈你对习近平这句话的理解。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相关链接

邓小平说:

“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习近平说: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需要我们接续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它们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共产主义离我们太遥远了,看不见、摸不着,为了这个虚幻的目标而奋斗,还不如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影响。

开展理想信念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