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6395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四个农业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制约甲农业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水源    B. 土壤    C. 地形    D. 植被

2.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 甲地区要大力发展水田农业

B. 乙地区要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C. 丙地区要注意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丁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A   2.C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甲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土壤、地形和植被均不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故B、C、D项错误。

【2题详解】

甲地位于西北地区,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应重点发展立体农业,故B项错误;丙地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多盐碱地,故该地区农业发展要注意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项正确;东北地区应该发展商品谷物种植业,但大量开垦荒地,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导致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引起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

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4.“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影响山西人爱吃醋的自然地理背景是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晶缺乏

D.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答案】3.C   4.D

【解析】

【3题详解】

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故适宜水田农业发展;北方地区为半湿润地区,故适宜旱地作物种植;西北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故不利于种植业发展,而以畜牧业为主。

结合题干,形

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的差异,故C项正确。

【4题详解】

山西人爱吃醋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故D项正确。

【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

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

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某消费者在京东商城网上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询功能,得到下表的结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表中的货物追踪查询系统运用了

A. GIS和数字地球    B. RS和数字地球

C. GPS和GIS    D. RS和GPS

6.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下面运用该技术的是

A. 手机打车软件    B. 车载行车记录仪

C. 骑自行车出行    D. 手机QQ聊天

【答案】5.C   6.A

【解析】

【5题详解】

遥感技术是对某地理事物的变化进行监测需要利用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故表中货物追踪查询系统运用了GPS和GIS,故C项正确。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故手机打车软件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A项正确。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里描写的蒙古大草原,令人心驰神往,然而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已经大大退化,很多地方产生了沙漠化的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大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异常    B. 全球变暖    C. 过度放牧    D. 虫害、鼠害增多

8. 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是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B.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    D.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答案】7.C   8.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题干,近几十年来,是短时间的变化,主要考虑人为原因,故A、B项错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草地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超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行为,故C项正确,D项错误。

【8题详解】

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位于半干旱地区,水源不足,不适合植树造林,故A项错误;应该退耕还草,种草增加草地的面积,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故B项正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故C项错误;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导致草场面积减少,不利于区域环境的恢复,故D项错误。

读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

每年百万公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10.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A.从毁林到造林   B.开发矿产资源

C.伐木与深加工   D.禁止砍伐森林

【答案】9.D   10.A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表现为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A项错误;全球降水的变化与森林面积变化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故B、C、D项错误;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可行,故A项正确。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規模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减弱噪声   D.防风固沙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调节气候   B.维护生物多样性   C.涵养水源   D.净化空气

【答案】11.D   12.C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森林的主要功能。

“三北”防护林主要指的是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的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故D项正确;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减弱噪声是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故A、B、C项错误。

【12题详解】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减弱水土流失,故C项正确;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空气不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故A、B、D项错误。

【点睛】森林的作用

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荒漠地区——防风固沙 

园林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读我国四大牧区草原退化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从图中可判断

A.四川牧区草原退化面积不变   B.西藏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D.甘肃牧区草原退化面积不变

14.为恢复草原牧区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轮牧退牧   B.改舍饲养畜为游牧

C.发展种植农业   D.多打机井

【答案】13.C   14.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四川牧区草原退化率是增加的,说明退化面积发生了改变,故A项错误;青海牧区草原退化率变化最大,故B项错误,C项正确;图中显示甘肃牧区草原退化率增加,说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的问题是草场的退化,可以实行轮牧退牧等措施防治草场退化的问题,故A项正确;游牧不符合当前的发展方向,故B项错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C项错误;多打机井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利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石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石漠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6.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15.D   16.C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区域的环境问题。

内蒙古高原属于土地的荒漠化,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地区土地的荒漠化,故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问题是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云贵高原多石灰岩分布,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故D项正确。

【16题详解】

红漠化是红壤分布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出现的红壤裸露现象,故自然原因为流水侵蚀,C项正确。

【点睛】石漠化的分布及成因

石漠化的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有:

该地石灰岩广布,加上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毁林开荒、滥垦乱伐、不合理的垦殖,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石漠化。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读热带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图中所示的雨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浄化空气、吸烟除尘

18.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A   18.A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森林资源的主要功能。

图中显示,通过植被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说明雨林可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故A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大气成分和净化空气,在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C、D项错误。

【18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营养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土壤非常的贫瘠,一旦植被被破坏,生态系统就被破坏,所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结合选项,A项正确。

读某城市第一产业有关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9.2010年到2017年,该城市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A.种植业产值持续增大   B.渔业产值不断增大

C.牧业产值持续上升   D.耕地面积持续扩大

20.该城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A.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减弱   B.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C.农业从业人口不断增加   D.农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答案】19.A   20.B

【解析】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2010年—2017年,种植业的产值一直在增加,故A项正确;渔业产值,先增后减,故B项错误;牧业产值一直在减少,故C项错误;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故D项错误。

【20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市场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故A项错误;据种植业、牧业和渔业的相关数据可知,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故B项正确;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故C项错误;图中农业产值在增加,但是农业产值的比重不能得出相关数据,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案例名称:

区城开发

案例资料: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

划”中,图中甲阴影区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被列为重点开

发的城市化地区,乙、丙阴影区属于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案例思考:

(1)简析甲区域被列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丙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1)甲区域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好。

(2)土地荒漠化。

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交通、基础设施、降水、工农业发展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甲阴影区位于天山北坡地区,来自大西洋的气流,遇到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当地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矿产资源丰富,多煤、铁、石油等资源;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

(2)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据图可知,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应多方面综合治理,如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

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22.实验名称: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

我省山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针对当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一  在堆放5厘米厚砂土的模拟土坡上,均匀地浇注水流。

同学们观察到土坡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并不断加深。

实验二  在坡度一致的两模拟斜坡上分别铺着相同的砂土,其中一个斜坡沙土上覆盖有草皮。

用装有等水量的喷水壶分别均匀地将水酒在两斜坡上,水流最终分别汇入下方的甲、乙容器中(如知下图所示)。

实验思考:

(1)说出实验一模拟的外力作用。

(2)实验二观察到的甲、乙两容器中,砂土量较多的是哪个容器?

说明该实验植被具

有的作用。

(3)通过以上实验,你对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有何建议?

【答案】

(1)流水侵蚀作用。

(2)甲。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不随意开垦坡地;不滥砍滥伐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实验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据材料可知,在堆放5厘米厚砂土的模拟土坡上,均匀地浇注水流,并观察到土坡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并不断加深,说明实验一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2)据材料可知,乙图中的斜坡沙土上覆盖有草皮,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甲、乙两容器中,砂土量较多的是甲。

(3)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通过实验可知,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不随意开垦坡地;不滥砍滥伐等措施进行治理。

23.探究名称:

区城生态环境建设

探究资料: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

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缩。

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处的位置。

探究思考:

(1)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描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菱缩的自然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原因。

【答案】

(1)气候特征:

气温低,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小;地形特征:

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2)深居内陆,降水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3)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合理放牧;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海湖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水体面积缩小的原因,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白天气温较高,晚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从地形上分析,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2)考查湖泊缩小的原因。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地区,加上海拔较高,水汽较少,降水较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导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萎缩。

(3)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合理放牧;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使得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发展。

24.调查名称:

山西能源黃源的综合利用

调查资料:

山西省焦煤黃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这些企业逐渐被关停。

到2014年,山西省形成4个千万吨级的焦化园区。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调查思考

(1)说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煤产业的特点。

(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西省关停小焦化企业的原因。

(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山西省焦煤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

(2)小焦化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

(3)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西能源黃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考查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特点,考查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的煤矿资源分布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市场需求量大,故山西省焦煤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

(2)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故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西省关停小焦化企业。

(3)据材料可知,2014年,山西省形成4个千万吨级的焦化厂区,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