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7601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

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

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

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

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

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详解】

因为氨气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干燥;氯化钙可以吸收氨气生成八氨合氯化钙,所以也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干燥氨气,所以本题选B。

3.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详解】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

B.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

C.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

D.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项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CO2B.N2C.SO2D.NH3

【答案】D

【详解】

A.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

B.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

D.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

答案选D。

 

5.下列叙述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答案】B

【分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

A.工业合成氨属于氮的固定,属于人工固氮,故A不选;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故选B;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微生物固氮,故C不选;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故D不选。

答案选B。

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答案】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7.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B.浓HNO3与浓盐酸按3∶1的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答案】A

【详解】

A.硝酸中N元素为+5价,为最高价态,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故A正确;

B.王水中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被为1:

3,王水能溶解金、铂等金属,故B错误;

C.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氮的化合物,得不到氢气,故C错误;

D.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得不到大量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8.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B.O2C.H2OD.CO2

【答案】B

【分析】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

【详解】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通过过氧化钠,H2O、CO2转化成O2,再通过足量浓硫酸,NH3被吸收,只剩下O2,B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浓硫酸除了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碱性气体。

9.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②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④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向海洋中排放含NO3-的废水不会影响NH4+的含量

【答案】B

【详解】

A.根据图像,海水中存在氮气,A错误;

B.②中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B正确;

C.④中转化为或,化合价升高,属于氮的氧化反应,C错误;

D.根据图像,能转化为,转为氮气,氮气转化为,故向海水中排放会造成浓度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B。

 

10.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

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

A.①③B.①⑤C.④或⑤D.②或③

【答案】C

【分析】

根据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详解】

则一定体积的NO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2+2H2O═4HNO3,①若剩余气体为NO,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为4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1.5+4=5.5体积;

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2+2H2O═4HNO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2体积,故选C。

11.近年来在中国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B.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

【答案】D

【详解】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NO、NO2等,氮气为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氮元素从NO中的价降为0价,化合价降低,所以一氧化氮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至+4价,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B错误;

C.NO和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错误;

D.尾气处理净化的目的是把有毒的污染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图示反应的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错误;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

Na+、Cu2+、、SO

B.含稀硫酸的溶液:

、Fe2+、Br−、N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

Ba2+、K+、SO、

D.含烧碱的溶液:

K+、Ba2+、、NO

【答案】D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无色溶液不能大量存在Cu2+,A不选;

B.含稀硫酸的溶液中Fe2+、N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Ba2+、SO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含烧碱的溶液显强碱性,K+、Ba2+、、NO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

答案选D。

14.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

【答案】D

【详解】

A.盐酸中的氯离子干扰氯离子的检验,应改为硝酸,故A错误;

B.银离子会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应该向无色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溶液以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故B错误;

C.首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只是CO2,还有SO2;其次,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不只是,还有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等,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显碱性,则该气体一定是氨气,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故D正确;

故选D。

15.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