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447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测试题精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2.在“八七会议”上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的是

A.瞿秋白B.李立三C.周恩来D.张国焘

3.中国共产党早期三大起义主要使共产党人认识了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

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4.“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一名言出自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5.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

A.党的领导问题B.革命斗争的策略问题

C.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D.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A.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B.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C.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

D.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

7.下列根据地属于彭德怀建立的是

A.闽浙赣B.闽浙赣C.湘赣D.湘鄂边

8.1931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对富农的政策是

A.消灭B.联合C.保护D.限制

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小工商业者采取的政策是

A.保护B.限制C.赎买D.联合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为了解决根据地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C.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兵源

D.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自力更生地解决军需问题

1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的是

A.杨靖字B.吉鸿昌C.马占山D.蔡廷锴

12.“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这是人们对谁领导的部队的称颂

A.杨靖字B.吉鸿昌C.马占山D.蔡廷锴

13.由于蒋介石勾结日军联合夹击而失败的有

①东北抗日游击队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④东北抗日义勇军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李兆麟领导的抗日联军的活动范围主要在

A.黑龙江省北部

B.辽宁、吉林两省东部

C.松花江下游地区

D.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

15.下列抗日名将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是

A.马占山B.李兆麟C.周保中D.杨靖宇

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A.东北军B.东北抗日义勇军C.东北抗日游击队D.东北抗日联军

1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的宣言不包括

A.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B.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主张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寇D.希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8.1932年底,宋庆龄等人在上海成立了-

A.中华全国总工会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C.全国工商联合会D.中国民权同盟会

1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

国力量纷纷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不抵政策B.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国民政府节节退让

20.一.二八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相同点有

①由日本借故挑起②国民政府不支持当地军民抗战

③日本军队都受到中国军队重创④结果都签订了卖国的条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1.从1932年6月开始,国民党主力进攻革命根据地的目标是

①鄂豫皖②湘鄂西③湘鄂赣④中央根据地⑤闽浙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

22.从1932年6月开始,国民党主力向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个革命根据地进攻,其直接目的是

A.消灭红军的主力B.解除红军对武汉的威胁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包围之势D.实行一党独裁统治

23.20世纪30年代,导致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共产国际“抢先”战略B.“八七会议”的影响

C.中共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D.国内各种矛盾的复杂化

24.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军队丧失战斗力B.“左”倾错误尚未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C.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得当D.周恩来、朱德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25.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B.蒋介石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

C.”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D.红军人数少.装备差

26.王明”左”倾错误的根源是

A.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B.不了解中国国情,照搬苏联经验

C.纠正右倾错误矫枉过正D.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认识不清

27.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说明了

A.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未有解决B.只有长征才能挽救中国革命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犯了严重的错误D.只有战略退却,才能保存实力

28.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因为

①党中央由毛泽东总负责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④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②④

29.“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县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些坛坛罐罐(转引自《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这是毛泽东针对

A.第五次反”围剿”时,党内有人不愿作战略退时的讲话

B.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人留恋抗日根据地。

反对游击战时的讲话

C.内战爆发后,一些人不愿让出一些根据地时的讲话

D.红军转战陕北时,一些人不愿放弃根据地时的讲话

30.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党在哪方面的错误?

A.政治和组织B.军事和组织C.组织和思想D.军事和思想

31.“华北事变”是指

A.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B.日本策化“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

C.国民政府采取“华北政权特殊化方针”D.日本为侵占华北而制造的一连串事件

32.“何梅协定”的要害是

A.中国军队撤出华北B.使华北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

C.取缔一切抗日活动D.加深了民族危机

33.日本策化“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的目的是

A.帮助蒋介石对付共产党B.为了掠夺华北的经济

C.为了消灭华北的抗日力量D.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34.《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是因为当时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威胁到华北地区

B.华北名存实亡,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C.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中国

D.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发表抗战的自卫宣言

35.关于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以学生为先锋B.都由民族危机而引起

C.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D.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6.下列事件发生在1935年的是

①华北事变②一二•九运动③西安事变④瓦窑堡会议召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7.促使西安事变发生的矛盾有

①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②中共与国民党的矛盾

③国民党内部的矛盾④英美与日本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38.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的分化B.民族矛盾的上升

C.张学良的爱国精神D.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

39.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②西安事变发生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日本侵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⑤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停战

A.①⑤②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④②①③⑤D.④⑤①②③

40.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淞沪会战②《论持久战》③芦沟桥事变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二、材料题

41.材料一2018年10月,将是红军长征出发整整70周年,全国各地已经开始了各种纪念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等……

材料二歌词: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回答:

长征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一个里程碑,长征已经成为历史,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青年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

请问:

你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

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问答题

42.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

“……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毛主席稍后作了重要发言。

……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

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会上直接被批判的是博古。

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批判李德。

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别人都是围着长桌子坐的,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完全象是处在被告席的地位上。

别人发言时,我把发言的内容一一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读了这段材料,请你想一想:

(1)博古和李德在遵义会议上为什么会遭到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批判?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43.这是一段红军歌谣: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讲起八一历史长”,到2018年,“八一”的历史有多长?

(2)这段红军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C4.C5.D6.C7.C8.D9.A10.A11.C12.C13.B14.A15.C16.D17.D18.B19.D20.A21.A22.B23.A24.D25.C26.B27.C28.D29.A30.B31.D32.C33.D34.B35.C36.D37.D38.B39.B40.C

二、材料题

41.长征精神主要包括:

红军指战员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等。

现实含义:

发扬长征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自觉地珍惜、维护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等。

三、问答题

42.①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长征刚开始时的“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给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

②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