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159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docx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第5章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1.8万字)

5.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

文明生产是指工业生产中高度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是相对于野蛮而言。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明生产水平标志着工厂生产的管理水平。

文明生产的内容

文明生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整齐优美的工作环境、保养良好的生产设备、符合案例的生产习惯和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

前两者体现工厂的物质文明的水平,后两者反映工厂的管理水平与工人素质,属精神文明水平。

1.优美的作业环境:

包括美化环境、创造优美的厂容厂貌和整齐清洁的工作场所。

优美的环境会给人以精神舒畅的感觉,脏乱的环境会给人以厌烦的感觉。

此外,在工厂内车间周围的绿化美化工作不仅使劳动者得到美的享受,调剂精神,而且绿化工作对安全工作也有直接影响,绿化工作对防止火灾、噪音的传播有很大的作用、某些树木甚至还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绿化工作还起到调剂气候、预防风沙、防止太阳直射等作用。

创造优美的工作场所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劳动者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案例生产,除了人类工效学要求外,以下是文明生产工作场所的一些基本要求,其中大部分是定置管理要求:

(1)车间内各种原材料,工件见堆放整齐;

(2)人员与货物的安全通道应有清楚的标记,严禁原材料、工件、废料、杂物堆放在安全通道上;

(3)通路和过道应清理干净,以免走路绊倒;

(4)工具、原材料、零件和产品应存放在方便的架子上或工具柜内;

(5)地面上的油污应及时清除以免滑倒;

(6)指定卖价负责指定区域的日常清扫和定期整理;

(7)产品应有标志;

(8)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废料桶,并及时将不需要的废物和材料清理掉;

(9)车间内应有废液排出通道,容易漏出废液的车间,应配备冲洗地面用的水管、地漏和下水道;

(10)厂区内应指定专人清扫、在冬季清除树叶、枯草等杂物。

2.保养良好的生产设备

不少文明生产的要求是与人类工效学的要求是一致的,如:

(1)一切生产设备应防止跑、冒、滴、漏等泄漏现象,尤其是使用、生产有毒、易燃、有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的设备更为重要;

(2)生产设备应定期加润滑剂,保持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

(3)对产热物体、机器、设备应加以隔热、屏蔽;

(4)产生粉尘的机器、设备应加以密封或隔离;

(5)直接使用危险物料的工艺应尽量采用机械加料或出料;

(6)机器设备的危险部位应用防护罩和安全标志。

3.符合安全生产的习惯

工人操作时应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除遵守案例操作规程外,应特别强调:

(1)开工作业前,认真检查机器设备,准备好工具,保持工具处于良好状态,避免使用磨损工具;

(2)到上次保存先检查个人的防护用品是无好后再戴上;

(3)作业后,应及时清理废料,废料应随手放入废料桶,不得将废料扔到地上;

(4)机械设备上的油污应随手擦洗干净;

(5)每次作业完毕应清理工作点,并清理工作场所,保持地面整洁;

(6)作业完毕,必须检查工具、工件是否放回原版,未使用完的原材料应妥善·保管,并切断电源;

(7)禁止在有毒、有害车间工人内进餐、喝水,吃饭前必须洗手;

(8)在有毒、有害车间劳动的工人下班后应洗澡,不得穿工作服回家。

4.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

(1)教育工人严格遵守案例操作规程;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工作时间休息制度;

(3)工作岗位附近应有卫生间;

(4)配备足够的洗手池,并提供洗手液或肥皂;

(5)制定应急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的演练;

(6)对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进行安全工作宣传;

(7)训练工人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8)在工作场所张贴安全标志。

5.文明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一个工厂的文明生产水平代表这个工厂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文化素质。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用行政合理化建议达到的,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才能达到。

许多文明生产的基本要求都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不仅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而实质上更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创造了一个安全生产环境;清理清扫油污、液体,可以防止人员滑倒、摔伤。

杜绝跑、冒、滴、漏等泄漏现象,不仅可以创造一个好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消除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危害,防止易燃、易爆气体达到爆炸极限而实现防爆目的。

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必要要求。

总之,实行文明生产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要求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永恒的主题。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

①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②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③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使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5.2.1安全操作制度

5.2.1.1安全教育制度

1.安全教育的规定

(1)企业必须认真地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且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

(2)对于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他们持证上岗操作。

(3)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活动日和在班前班后会上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等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

并且注意结合职工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4)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添设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产品或调换工人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2.新工人入厂“三级教育”的内容

(1).厂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a)工厂的性质及其主要工艺过程;

b)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

c)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

d)工厂内特别危险的地点和设备及其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e)新工人的安全心理教育;

f)有关机械、电气、起重、运输等安全技术知识;

g)有关防火防爆和工厂消防规程的知识;

h)有关防尘防毒的注意事项;

i)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j)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内容。

(2).车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a)本车间的生产性质和主要的工艺流程;

b)本车间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c)本车间的危险部位及其应注意事项;

d)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项;

e)本车间的典型事故案例;

f)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3).班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a)班组的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的概况和安全生产职责范围;

b)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其它有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

c)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

d)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按例介绍;

e)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f)发生事故以后的紧急救护和自救常识;

g)工厂、车间内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色介绍;

h)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2.1.2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广大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劳动法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为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重要措施,专门做出规定,如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岗位的作业内容,全面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环境条件,规定了从事生产活动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作业程序和动作标准,是现场操作的根据。

安全操作规程作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可以消除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不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的发展生产,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是维护生产顺利进行,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劳动者必须严格遵守。

5.2.1.3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订出计划,按期解决,务须作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

5.2.1.4安全色及安全标识

安全色与安全标识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作形象而醒目的信息向人们提供了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信息。

了解它们所表达的安全信息含义对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趋利避害、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5.2.1.5个体防护

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工减轻事故伤害程度,而需要给劳动者配备一定的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按用途分为以下几种:

1.预防飞来物的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和面罩等。

2.为防止与高温、锋利、带电等物体接触时受到伤害的各类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3.对辐射热进行屏蔽防护的全套防护服。

4.对放射性射线进行屏蔽防护的防护镜、防护面具等。

5.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毒物或噪声进行防护的口罩、面具或耳塞等。

5.2.1.6特种作业安全

1.特种作业定义与分类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规程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包括以下作业:

(1)电工作业;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4)企业内部机动车辆驾驶;

(5)登高架设作业;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7)压力容器操作;

(8)制冷作业;

(9)爆破作业;

(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

(11)矿山排水作业;

(12)被批准的其他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

学习的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两个方面。

培训后要进行严格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5.2.1.7特种设备安全

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和游乐设施、防爆电气设备等。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5.2.1.8有毒有害作业安全

有毒物质是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害作业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养病,或对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可值的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包括高温、有毒、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接触粉尘的作业等。

为了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工接触有害物质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一般的防护措施包括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

5.2.1.9化学危险品安全

1.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常用危险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2.使用化学品过程中保持个人卫生的原则

为了防止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遵守个人卫生规则十分重要。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2)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3)定期检查身体。

(4)皮肤受伤时,要完好地包扎。

(5)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言工作服时更要注意。

(6)在衣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

(7)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8)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

(9)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

(10)下班后,换下工作服,洗头洗澡。

5.2.1.10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1.女职工劳动保护

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针对未成年(已满十六岁,未满十八岁)的生理特点,要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5.2.2事故预防知识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是指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可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

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种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人微言轻优先考虑的对象。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

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畜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

3隔离。

是一种常用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

采取隔离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

4故障─安全设计。

在系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通过设计,使得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处于低能状态,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

5减少故障与失误。

通过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生平来减轻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物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是指防止意外释放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伤害或对物破坏的技术。

1隔离。

作为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是把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等隔开。

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可分为:

隔开、封闭和缓冲等。

2个体保护。

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但是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3设置薄弱环节。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合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对象。

如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等。

4避难与求援。

设置发难与求援场所,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暂时躲避,免遭伤害或赢得求援的时间。

事先选择撤退路线,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按照撤退路线迅速撤离。

事故发生后,组织有效的应急求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实施安全监控系统是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是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

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及早发现事故,获得事故发生、发展的数据,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

在生产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如果能即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就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预防知识如何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在生产岗位上的企业员工,要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掌握事故预防知识,下面我们从机械事故预防、触电事故预防、火灾事故预防、爆炸事故预防、中毒窒息事故预防、高处坠落事故预防、锅炉压力容器事故预防、车辆伤害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九个方面来分别介绍事故预防知识。

5.2.2.1机械事故预防

机械事故的发生很普遍,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场所几乎都能遇到。

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机械事故造成的伤害主要有:

咬人、挤压、碰撞或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或擦伤、卡住或缠住。

下面对预防机械事故的一般方法加以介绍。

1.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3.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4.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5.开关、按扭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6.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7.重要的手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

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

8.手轮在机动时应能与转轴脱开。

9.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机身的凹入部分内。

10.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机加工严禁戴手套进行操作。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运行。

12.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13.不准随意拆除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

14.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15.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16.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上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保持好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5.2.2.2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有以下预防措施:

1.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

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3.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5.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

⑴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

⑵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⑶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⑷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8.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切不可盲目乱动。

9.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

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安技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10.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消除聚集的静电。

11.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12.在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内,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3.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

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14.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5.2.2.3火灾事故的预防

防火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

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等化冰解堵。

5.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火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8.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9.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0.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1、就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氢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2.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3.钢铁水泄露发生火灾,不可用水扑灭,因为高温金属液遇炎会发生爆炸。

5.2.2.4爆炸事故和预防

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有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汽车排气管上要安设火星熄灭器;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5.搬动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6.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应穿防静电的工作服、不谁穿带钉子的鞋。

7.对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火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

8.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避免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为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9.对于不稳定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

10.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1.锅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以后方可进行操作。

12.锅炉、压力容器须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5.2.2.5中毒窒息的预防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是以气体或蒸汽形态出现,看不见、摸不着,危害人体健康,令人防不胜防。

中毒以后,轻则引起头痛、头晕、身体不适等症状,重则使人窒息死亡。

工业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以下这些:

铅、汞、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氢氰酸和丙烯氰等。

还有某些涂料的气雾也可使人中毒和窒息。

预防措施主要有:

1.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如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过滤式防尘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班中吃东西或喝水必须洗手、洗脸及嗽口,下班时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