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41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docx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水利局“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我县水利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水利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十二五”全县筹集水利建设资金27.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7.6亿元),通过五年建设,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实现较快发展,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明显成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水资源管理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推进,行业能力得到一定增强,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将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防汛抗旱坚强有力。

“十二五”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围绕年度防汛抗灾总体目标要求,狠抓防汛责任制、工程建设、防汛预案、抢险队伍建设、抢险物资储备等关键环节。

强化了防汛信息搜集发布工作,严格防汛值班值守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分别于每年3月、4月对全县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病险水库、电站、河坝的工程隐患,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农村水电“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小型水库的检查情况与维修养护经费的拨付挂钩。

强化防汛值班安排,从4月1日至9月30日,防汛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

5月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一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为防灾抢险工作提供实战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防汛抗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防汛抗灾工作。

完成软硬件平台、预警系统、监测系统、群策群防系统建设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投资1200万元,新建县级会商室和监测预警平台条款1个、乡镇视频会商系统26套、自动遥测雨量站33个、自动遥测水位站及自动雨量水位一体站19套、简易雨量站104个、简易水位站36个、图片监测站29个、视频监测站5个、预警广播286套、报警器202个。

233个山洪灾害重点防御村均按要求配备了高音喇叭、铜锣和高频口哨。

建成地质灾害监测点116个。

所有城乡开通了12121和96121气象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气象预警服务。

县乡两级储备了冲锋舟1艘、橡皮艇3艘、救生衣400件、救生圈200只、编织布20万平方米、编织袋15万条、挖掘机1台、打井机1台、水泵208台、拉水车1辆、净水设备1套。

财政每年安排约20多万元专项资金,加强重点地段、重点工程,尤其是存在隐患的水库、水电站、矿山、尾砂坝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抢险物资的储备和损耗补充。

县乡两级均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对防汛抗旱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成立了1支县级防汛抗旱专业队伍、26支乡级服务队伍。

“十二五”期间,由于硬软件措施有力,全县每年都顺利完成年度防汛抗旱工作目标任务。

(二)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7.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3450万个、移动土石方4890万方,水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新修骨干山塘120余口,增加蓄水量10万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防洪库容30万m3,恢复和新增效益3000万元。

同时,开工新建桃源中型水库水利工程,启动开展龙祥、鹅形、兼霞等小型水库新建的前期工作。

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二五”期间,我县完成9座小Ⅰ型水库和153座小Ⅱ型(其中61座重点小Ⅱ型和92座一般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总投资32540万元恢复保护耕地23万亩,恢复和新增防洪库容1.6亿m3,恢复和新增防洪效益7.8亿元,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恢复和新增灌溉效益14.6亿元。

三是农村饮水安全。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了29.44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项目总投资14448.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535.88万元,省级资金2449.56万元,市县配套资金2162.18万元,其他投资1300.81万元。

截止目前,“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让29.44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

四是灌区配套和节水灌溉。

2013至20XX年,县财政投入600万元完成水轮泵站维修100处,解决农村农田水利灌溉达30130亩。

桃源水库灌区工程完成设计,工程招投标后可开工建设。

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全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6780万元,实施了第一批和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其中小农水专项资金4720万元),完成了灌溉、排水渠系配套改造,新建、改造加固了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农田水利灌排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整合资金项目实施,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项目区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项目实施后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30万亩,可新增粮食产量1000万公斤。

六是农村水电建设。

实施4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成中央投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5个,完成小水电代燃料工程1个,共计完成投资69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700万元,是“十一五”中央投资的6倍多;新增农村水电装机0.4万千瓦,总装机达到5.9万千瓦,五年累计发电量8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9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

其中贤江水库电站电气化改造项目在验收过程中受到国家水利部表扬。

七是水土保持。

争取中央投入1790万元,治理和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96.1平方公里;争取中央投资3000万元,与发改、林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实施了2011—20XX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石漠化岩溶地区面积300.3平方公里。

八是中小河流治理。

“十二五”期间,我县对中小河流进行重点整治,项目涉及西河、车溪河,治理总长度43.2公里,总投资达7100万元。

目前,除车溪河流峰至樟木段因未下达初步设计批复未开工外,其余河道治理项目都已经完工,共计完成河道治理37.7km,完成工程投资5800万元,占“十二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的81.7%。

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后,沿岸集镇、村庄和主要农田保护区防洪标准由现在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可有效保护耕地30600亩,保护人口30250人。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和市水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要求,我县成立了包括县水利局等多个单位联合组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实施生态水利建设。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应有效果,我局在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行封山育林,开展水边造林,联合发改、林业、水利多个部门项目资金共同建设。

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工程措施的小流域治理,完成莲塘、肖家山、方元、万山等30座中小型水库周边绿化工作,完成西河、舂陵江舍市段河道的水系绿化21.3公里。

二是水环境整治与保护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水”工程。

政府成立了湘江保护工作委员会,出台了湘江保护方案,对县城周边河道进行了重点整治,打击了各种河道违法作业行为,对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排查,保证西河、舂陵江河道的水体清澈。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以新农村建设和规范建房为示范点,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河道水库保洁工作。

对肖家山、方元水库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水源保护区,对西河县城饮水提水泵站按照县城供水要求对上游水源进行保护,提高和保护水质,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三是水景观体系建设。

加快了西河风光带建设施工的工作进度,舂陵江湿地公园的前期建设工作,同时以塔背水库为依托的县文化园建设已基本完工并于20XX年5月1日开园。

八字塘小游园建设完成已投入使用,奇秀山庄、桥市生态农庄等部分农业生态园建设逐步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xx水生态建设内涵与品位。

(四)河道管理日趋规范。

一是河道采砂工作。

“十二五”期间以来,按照省、市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精心组织,严格按照《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试行办法》要求,制定了《xx县河道采砂管理试行办法》,组建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河道采砂管理领导小组,在加强全县河道采砂日常化管理同时,建立了河道采砂巡查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对河道内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了坚决有力打击。

至今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65人次,车辆220台次,查封非法采砂船只17艘,切割非法采砂船只18艘,取缔非法砂场12个,彻底摧毁挖山洗砂场5处,强行关停到期砂场10个,共清理砂石尾堆20处5.35万立方米。

全县实现“三个到位”,即:

非法采砂船打击到位、禁采区采砂行为取缔到位、采砂尾堆清除到位,有效地规范了采砂行为,净化了社会市场环境,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

在河道砂石资源有偿出让工作上也做了大量的贡献,至目前止,按照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文件要求,采取公开招拍挂的形式,共有偿出让了10处,有偿出让资金70多万元。

二是河道水库保洁工作。

根据省、市河道水库保洁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郴州市河道水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郴政办函[2014]236号)的文件要求,一年多以来,我县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控源头、清河道、重监管总体部署,强化垃圾源头控制,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力度,确保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达标。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作、执法监督、宣传引导,全面落实河道保洁属地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河道保洁工作机制,以河道保洁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确保各行政区域内城乡垃圾不入河、河道垃圾不出境,彻底改变河道水库脏、乱、差现象。

二是建立河道水库保洁责任体系,明确各区域河道水库保洁任务目标,确保乡镇(街道)管辖范围内河道、水库、电站和拦河坝保洁工作逐步形成机制,按属地管理原则,当地乡镇(街道)明确专人进行清理。

加强河道水库垃圾清理打捞,确保“水面无杂草和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三无”河容库貌加快好转。

逐步实现全县河道水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保洁目标。

(五)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水政执法和水事纠纷调处力。

五年内水政执法共查处“四无”电站114处,下达整改告知书120份,使一些电站通过整改以后,做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对影响水土保持、河道采砂也进行了整治,共查处违法水事案件56起,调处水利纠纷87起。

为使水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一是多形式开展水法制宣传活动。

每年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有利宣传时机,围绕“发展水利与改善民生”主题,大力开展水法制宣传。

重点开展了以《水法》、《防洪法》、《新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以水利政策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水生态、水安全意识和水法制观念。

二是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

严格办理程序,依法审批项目,5年内受理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办结39起,调解水事纠纷31起;20XX年-20XX年开展了对河道采砂进行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对舂陵河、西河等重点河流乱采滥挖、乱建乱弃的行为以及河道内非法砂石场进行有效整治。

依法查处的飞仙镇非法采沙案对舂陵河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通过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六)是稳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十二五”时期,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推进了三项水利改革:

1、积极稳妥地加快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岗定人,人岗相适。

全县六个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均出台了改革方案,水库管护经费及人员经费县财政列入预算,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2、乡镇水管站体制改革见成效。

从20XX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