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4008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6春季期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全册教案

概况

课题: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讲)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一)整体观察:

1.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让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汇报交流。

2.解释应用:

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

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提问:

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3

(想+做)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

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多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

2

(想+讲)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X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1.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150×4=

220÷4=18×4=25×4=24×3=20×86=

2.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2.举例概括

小结:

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

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2)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1.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20÷4=56×3=18

2.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

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一)找因数:

1.出示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2.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例3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2.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Xm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2、5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

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板书课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出示课件:

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2)归纳:

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板书: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4)归纳:

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

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3.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1.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1533452460986756X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讨论: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交流:

如何找出10个3的倍数?

3.汇报:

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4.小结:

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1.“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

(1)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

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2.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二单元:

质数和合数

(2)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

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同学们想要奖品吗?

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探索规律:

游戏一:

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

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偶数+奇数=奇数

2.验证规律:

小组同学交流。

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1.练一练:

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11387+131268+10243721+200722280+10238800-345

2.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

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概况

课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

(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

(顶点、棱、闪烁)

导入:

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

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2.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为什么?

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能有多少种摆法?

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概况

课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

2.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包装盒,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4.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小组交流、集体研讨、学生归纳,老师板书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6.教学例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两种算法,指定两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并口述列式计算的依据。

7.自主学习例2.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

第26页7、8题

概况

课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3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X|k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

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

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

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

(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

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

体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3.小组合作:

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4.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生共同归纳: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

V=a×a×a=a3强调: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a表示3个a相加。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

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

33页8、9题

概况

课题:

第三单元: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4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1.填空:

①长方体体积=( );②正方体体积=( )。

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2.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

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图中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提问: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

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小组汇报结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2.小结: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

3.出示例4:

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完成例题教学。

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自主学习

三、巩固新知

15

(想+做)

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让学生在练中求进。

引导归纳、作业

四、小结、作业

5

(想+讲))

1.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概况

课题:

第三单元:

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型:

要素组合

授课教师:

课时:

第5课时

班级:

五年级时间:

2016.03

双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重点、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想+做)

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探究

15

(想+写+讲)

1.反馈容积及容积单位:

汇报: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