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3629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

(根据最新部编教材编写)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序

总分

等级

得分

知识·能力·运用(共4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8分)

贝多芬来到 yōu jìng()的Iái yīn()河畔,看到一间茅屋里的Ià zhú()散发着wēiruò()的光芒。

贝多芬就在这个茅屋里为盲姑娘兄妹按起了qín jiàn(),pǔ xiě()出了闻名于世的《月光曲》。

他那chún shú()的琴技和动听的乐曲让兄妹俩深深地táo zuì()了。

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6分)

1.“绝”的解释有:

①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②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③完全没有了,穷尽;④极,最;⑤断绝。

给下列词语中的“绝”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5分)

(1)悬崖绝壁( ) 

(2)美妙绝伦( )(3)绝处逢生( )

(4)斩尽杀绝( )(5)绝大多数()

2.补全本单元出现的词语再选词填空。

(11分)

音乐艺术:

天籁( )( )余音( )( )( )山( )水

文学艺术:

画( )点( )( )( )生花 笔走( )( )

戏曲用语:

( )( )登场 有板( )( )字( )腔( )

(1)所有为名为利奔走的人们在他眼里只是( )的小丑。

(2)一个好的作文开头往往对文章有( )的作用。

(3)他的声音,如此动听,好像从远处飘来的( )。

(4)小王的普通话说得真是(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0分)

1,下面每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镯(zhuó) 茅屋 入场卷 波涛汹涌

B.奴婢(bēi)皮鞋 花架子 戛然而止

C.驰骋(chéng)轻纱 霎时间 唯妙唯肖

D.琴弦(xián)马鞭 锺子期 波光粼粼

2.下面没有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是()。

A.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

的大海。

C.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般流了出来。

D.春天来了,天空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

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没有()。

A.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想到锺子期

B.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C.他觉得已经没有人配听他的琴了

D.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4.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5.古人常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2分)

1.用课文内容填空。

(4分)

(1)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就说:

“,”伯牙

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就说:

“,”。

(2)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弹奏,眼前浮现了这样的画面: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3)月亮越升越高,。

忽然,,......

(4)2.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填序号)(4分)

(5)A.体谅、安慰 B.遗憾、内疚 C.诚恳、热情 D.迫切

(6)

(1)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儿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昕贝多芬白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

(7)

(2)一个男的说: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8)(3)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9)(4)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3.六

(2)班开展了“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活动。

请你也为这次活动准备材料吧,选一个你喜欢的书法家,完成下面表格。

(4分)

书法家

时代

擅长书体

代表作品

阅读·理解·感悟(共24分)

5、课内阅读。

(10分)

6、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7、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8、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2分)

9、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

10、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1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和()。

(4分)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白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六、课外阅读。

(14分)

一幅名画的诞生

①天空晴朗。

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

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

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②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

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

船去游览涅瓦河。

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

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④纤夫靠近了。

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

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⑤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目送有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⑥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

在那里,他和纤天们生活在一起。

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

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的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⑦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根据第④段的“褴褛”这两个字的部首,可以猜想这个词与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个词是指。

(2分)

2.本文讲的是列宾的画作《》的诞生过程。

列宾用年的时间,于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第①段按照(A.由远及近 B.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这幅画,特别描写了纤夫们的和。

(3分)

3.下面哪幅图是文中介绍的名画?

()(2分)

4.第⑤段中“这情景”具体指什么?

用“”画出来,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

发挥想象写一写。

(3分)

5.列宾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4分)

选材·构思·表达(共30分)

七、习作表达。

(30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谈谈自己身边的艺术。

可以写你学过的一门艺术或你喜欢的艺术家,也可以写你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注意要写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少于400字。

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二单元测试提升练习试卷(含答案)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

(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4分)

rìkòu(  )在侵华战争中zhìzào(   )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chóuhèn(   )让国人民反抗的心fèiténɡ(   )起来了。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8分)

(  )山倒海             

居高(  )下             

全神(  )注             

千(  )一发             

(三)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

1.考试时要沉着镇定,不要(   )。

2.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平静的神州大地顿时(   )了起来。

3.终于脱险了,我们虽感到喜悦,但也为失去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感到(   )。

4.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众,此时(   )在天安门广场,焦急地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0分)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8分)

(1)缩句:

                

(2)“投向”能否改成“转向”?

为什么?

2.把句子改成不用“说”的句式。

(4分)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3.用词造句。

(4分)

斩钉截铁:

                

4.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2分)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5.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2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

2.演讲就是说话,只要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语气、语调、姿态在演讲中可有可无。

(  )

3.《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  )

4.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

(  )

二、积累运用。

(10分)

1.课文原文填空。

(6分)

        ,        。

 

        ,        。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爱国名言警句填空。

(4分)

(1)      ,死而后已。

 

(2)位卑未敢      。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4)      ,视死忽如归。

 

三、阅读感悟。

(20分)

(一)课内阅读。

(8分)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提 擎)着红旗,有的(提 擎)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 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分)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2分)

4.用“△”标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二)课外阅读。

(12分)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

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

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看,我们的总理!

”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

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

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

“总理,您就挡挡雨吧!

”周总理转过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

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

“总理,您擦把脸吧!

”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

“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2分)

2.照样子,写词语。

(2分)

雷声隆隆:

            

彬彬有礼:

            

3.把句子改写成带有“说”的句式。

(2分)

周总理转过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5.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6.“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

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2分)

四、习作平台。

(30分)

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让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请以“一次    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参考答案

一、

(一)日寇 制造 仇恨 沸腾

(二)排:

排开、推开 临:

面对、挨着 贯:

穿,通 钧:

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三)1.慌张 2.沸腾 3.哀伤 4.汇集

(四)1.

(1)目光投向主席台。

 

(2)不能。

因为“投向”更能表现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2.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同志们!

用石头砸!

3.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

“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儿党的秘密!

4.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是那么明媚,天空是那么晴朗。

5.意思: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跨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表达的感情:

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1.√ 2.× 3.√ 4.×

二、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

(1)鞠躬尽瘁 

(2)忘忧国 (3)不可以尺寸与人 (4)捐躯赴国难

三、

(一)1.画去:

提 擎 陈列 走向

2.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

3.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4.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早上六点钟起、清早、五更天、到了正午”。

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二)1.chàn zháo

2.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3.周总理转过头,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4.强调“负过伤”,说明周总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时抬起的恰恰是他“负过伤的右臂”,表现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

5.第2自然段既写了送行的群众,又写了送行群众的个人,尤其写了周总理。

不仅说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更说明了周总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举动,影响着周围的群众。

6.“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话。

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四、提示:

这是一次写活动的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先要介绍活动开始的时间、地点、活动现场的布置、参加活动的人员等情况,然后再选取活动中几个典型的场面进行描写,写的时候,注意抓住参加活动的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也可以写一写你的内心感受,做到点面结合,把活动场面和气氛写得生动具体。

活动最后还可以写一写你的感想,或者这次活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