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2842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中医护理学.docx

作业中医护理学

 

昆明学院

作业练习本

 

科目

中医护理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昆明学院医学院

要求与建议

1、作业练习本双面A4打印,左侧装订;

2、作业打印后用黑色笔填写;

3、可参照作业试题,复习各章知识点。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五行之“木”的特性是。

2.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宽度为寸。

3.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5.腧穴的定位方法包括、骨度折量定位法、。

6.气与血的关系,可概括为、。

二、名词解释

1.痰饮

 

2.奇恒之腑

 

3.肝主疏泄

 

4.证

 

5.内伤七情

 

三、简答题

1.简述七情的致病特点

 

2、简述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简述五脏、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四、病案分析

徐某,男,62岁。

半年来耳鸣如蝉,视力下降,腰膝酸软,颧部潮红,盗汗。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分别用八纲辩证、脏腑辩证进行辩证。

 

五、单项选择题

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难经》D.《诸病源候论》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中医脉法,腕横纹后依次是()

A.关、尺、寸B.寸、尺、关C.尺、寸、关D.关、寸、尺E.寸、关、尺

3.下列各项中,符合五行归类规律的是()

A.春、东、湿、青、筋均属木B.冬、寒、白、思、脉均属水C.夏、南、黑、甘、舌均属火

D.秋、燥、白、辛、鼻均属金E.长夏、中、赤、苦、脉均属土

4.下列哪种舌的描述,属于舌形()

A.强硬舌B.胖瘦舌C.痿软舌D.颤动舌E.歪斜舌

5.控制汗液的分泌排泄量,防止无故流失,依赖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6.将饮食物消化成为食糜,是哪种脏腑的功能()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脾

7.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肝、脾B.肺、肝、脾C.脾、肝、肾D.心、肺、肾E.肺、脾、肾

8.治疗血瘀时,可根据情况配用行气或补气药,其机理是()

A.血能养气B.血能载气C.气能行血D.气能生血E.气能摄血

9.六淫中会使病程延长,难以速愈的病邪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0.与判断事物.作出决定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心主神志B.肝主疏泄C.肺主治节D.胆主决断E.脾主运化

11.苔面干燥,望之枯涸,扪之无津,称为()

A.滑苔B.腐苔C.腻苔D.燥苔E.剥落苔

12.下列哪种因素容易导致心脾两虚()

A.过度劳累B.劳神过度C.劳力过度D.房劳过度E.过度安逸

13.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决定疾病的()

A.虚实B.表里C.上下D.内外E.寒热

14.调节呼吸,维持呼吸深度,是哪个脏腑功能体现()

A.心主血B.肾藏精C.肝主疏泄D.肾主纳气E.肺主气

15.中医用药护理,关于汗法护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A.应避风寒B.药后可加饮热粥等C.解表剂不宜久煎D.以遍身大汗为佳E.忌生冷食物

16.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语言清晰,属于()

A.少神B.乱神C.假神D.得神E.失神

17.痛证、瘀血、惊风的面色变化多为()

A.白色B.黄色C.赤色D.青色E.黑色

18.下列哪个脏器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A.胃B.女子胞C.筋D.骨E.胆

19.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其机理是()

A.阴阳转化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平衡

20.反映体内湿浊情况的舌苔,是下列哪种()

A.厚薄苔B.剥落苔C.润燥苔D.灰黑苔E.腐腻苔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所确定的治疗方法()

A.泻南补北B.滋水涵木C.金水相生D.益火补土E.培土生金

22.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汗出、苔薄白,辩证为()

A.里寒证B.里热证C.表寒证D.表热证E.半表半里证

23.症见四肢关节疼痛,是由于()

A.寒为阴邪B.寒性凝滞主痛C.寒邪易伤阳气D.寒性收引E.以上均不是

24.下列关于经脉命名正确的是()

A.手太阴肺经B.足厥阴心包经C.足少阴心经D.足少阳三焦经E.足阳明大肠经

25.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经气D.营气E.卫气

26.“精血同源”,体现了哪对脏腑关系()

A.心与肺B.肺与肾C.心与肾D.肝与肾E.脾与心

27.真热假寒证,属于哪一种阴阳失调()

A.阴阳偏盛B.阴阳互损C.阴阳亡失D.阴阳偏衰E.阴阳格拒

28.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A.吸入自然界的清气B.敷布卫气C.向下布散水谷精微D.保持呼吸道洁净

E.向下布散水谷精微

29.症见发热.恶风.汗出,为何种邪气所致()

A.风邪B.火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30.脾为先天之本,机理是()

A.脾主升清B.脾主运化水谷C.脾主托举D.脾主运化水液E.脾主统血

31.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应选择哪种针刺角度()

A.直刺B.钝刺C.斜刺D.平刺E.以上均不是

32.因为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造成的滞针,以下处理不恰当的是()

A.局部按摩     B.向相反方向捻回C.嘱患者不要紧张,放松肌肉D. 在附近再刺一针

E.弹击针柄

33.拔罐多选择在()

A.肌肉丰满处B.大血管分布处C.心脏部位D.毛发较多处E.关节部位

34.关于腧穴的治疗作用,错误的是()

A.经脉所过,主治所及B.某些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C.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D.不是所有腧穴均有远治作用E.只有肘、膝以下部位的腧穴有近治作用

35.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不同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A.四气   B.五味   C.归经D.升降浮沉   E.毒性

36.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变化的形式()

A.治法更换变化    B.剂型更换变化C.药味增减变化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37.质地沉重且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先煎  B.久煎  C.包煎D.另煎  E.不宜久煎

38.腧穴可分为三类,即()

A.经穴、络穴、经外奇穴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阿是穴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E.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39.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进针方法是()

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针管进针法

40.下列哪种原因不会造成弯针()

A.患者体质虚弱B.留针时改变体位C.护士进针手法不熟练

D.留针时针柄受到外力撞击E.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41.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错误的是()

A.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D.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兼病或兼证的药物     

E.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42.下列除何项外,均是辛味药的作用()

A.发散   B.行气   C.缓急D.活血   E.开窍

43.泻下药宜()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D.空腹服   E.失眠时服

44.下列关于阳虚质的调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平时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B.秋冬季节适当暖衣以养护阳气C.盛夏可多食寒凉之品

D.避免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工作E.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方法为主

45.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的方法()

A.针罐   B.艾炷罐   C.留罐D.走罐   E.闪罐

46.下列关于刮痧法,论述正确的是()

A.刮痧时不需使用任何介质   B.刮痧时在同一部位往返刮   C.刮痧以病人出现紫红斑为度

D.刮痧顺序为四肢→脊椎两侧→颈项部   E.皮肤有炎症时,刮痧可起排毒作用

47.不因劳累活动、天热、穿衣过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称为()

A.盗汗B.大汗C.自汗D.实汗E.虚汗

48.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

A.相须B.相畏C.相使D.相杀E.相反

49.中药配伍禁忌中,下列哪种药物不是甘草所反()

A.芍药B.海藻C.大戟D.芫花E.甘遂

50.下列哪项不属于灸法()

A.无瘢痕灸   B.艾炷罐   C.温针灸D.艾条灸   E.间接灸

51.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称为()

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但热不寒E.寒热错杂

患者,女性,30岁。

症见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舌淡,脉细弱。

52.该患者辨证为()

A.表证   B.实证   C.寒证D.热证   E.虚证

53.医生开汤药3付,护士在给病人讲解煎药时间时,应把握()

A.第一煎于沸后煮3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25分钟   

B.第一煎于沸后煮4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20分钟   

C.第一煎于沸后煮2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15分钟

D.第一煎于沸后煮6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50分钟   

E.第一煎于沸后煮8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30分钟

54.该病服药护理,错误的是()

A.宜饭前空腹服用B.可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C.可选用对病人有益的食品进行食补

D.汤剂不宜久煎E.多与健脾胃的药物同用

王某,女,67岁。

患者平素失眠多梦,甚至彻夜不眠。

最近出现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口干口苦。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55.根据病案,证属于()

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

56.该病的治疗原则是()

A.扶正B.先扶正后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祛邪E.扶正与祛邪并用

57.该病证以何种治疗方法为主()

A.温法B.清法C.补法D.消法E.汗法

杨某,男,26岁。

平素喜食辛辣食物,最近出现咽喉.牙龈肿痛,口干口苦,喜饮冷水,食欲旺盛,小便黄短,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护士询问病情时,发现其口气臭秽。

58.根据病案,病在何脏腑()

A.心B.肝C.胃D.三焦E.肾

59.根据病案,证属于()

A.湿热证B.寒湿证C.里实热证D.表热证E.阴虚内热证

60.用药物治疗,应以何种药味为主()

A.咸味B.淡味C.苦味D.酸味E.甘味

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2.气与津液的关系,包括、气能生津、气能摄津、。

3.腧穴的定位方法包括、、指寸定位法。

4.五行之“金”的特性是。

5.以患者拇指的指关节宽度为准,其宽度为寸。

6.脾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

二、名词解释

1.证

 

2.经络

 

3.内伤七情

 

4.疫疠

 

5.脾主统血

 

三、简答题

1.简述五脏、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简述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简述痰饮的致病特点

 

四、病案分析

徐某,女,22岁。

半年来头晕眼花,视力下降,面白无华,爪甲不荣.易断裂,夜寐不安,多梦易醒。

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分别用八纲辩证、脏腑辩证进行辩证

 

五、单项选择题

1.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诸病源候论》E.《备急千金方》

2.中医脉法,腕横纹后依次是()

A.关、尺、寸B.寸、尺、关C.寸、关、尺D.关、寸、尺E.尺、寸、关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五行归类规律的是()

A.春、东、风、青、筋均属木B.冬、寒、黑、思、骨均属水C.夏、南、赤、苦、舌均属火

D.秋、燥、白、辛、鼻均属金E.长夏、中、黄、甘、肉均属土

4.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的方法()

A.针罐   B.艾炷罐   C.留罐D.走罐   E.闪罐

5.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6.将饮食物消化成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是哪种脏腑的功能()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脾

7.津液的输布.排泄,依赖于()

A.心、肺、肾、肝B.肺、脾、肾、三焦C、心、肺、脾、肝D.脾、胃、肺、肾

E.肺、小肠、肾、三焦

8.治疗血瘀时,可根据情况配用行气药,其机理是()

A.血能养气B.血能载气C.气能行血D.气能生血E.气能摄血

9.外邪疾病之先导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10.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主运化B.肝主疏泄C.肺主治节D.心主神志E.胆主决断

11.舌苔不着实,似浮涂在舌上,刮之即去,不像是从舌上生出来,称为()

A.滑苔B.腐苔C.腻苔D.燥苔E.剥落苔

12.中药配伍禁忌中,下列哪种药物不是甘草所反()

A.芍药B.海藻C.大戟D.芫花E.甘遂

13.疾病趋向好转或痊愈,是由于()

A.正胜邪退B.邪胜正衰C.正虚邪恋D.邪去正虚E.以上均不是

14.因为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造成的滞针,以下处理不恰当的是()

A.局部按摩     B.向相反方向捻回C.嘱患者不要紧张,放松肌肉D. 在附近再刺一针

E.弹击针柄

15.中医用药护理,关于补法护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宜大火久煎B.应饭后服用C.冬季宜清补D.贵重药品应冲服E.夏季宜温补

16.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摔倒,目闭口开,属于()

A.少神B.乱神C.假神D.得神E.失神

17.虚证、湿证的面色变化多为()

A.白色B.黄色C.赤色D.青色E.黑色

18.下列哪个脏器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A.胃B.女子胞C.筋D.骨E.胆

19.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阴阳转化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平衡

20.反映病邪深浅的舌苔,是下列哪种()

A.厚薄苔B.剥落苔C.润燥苔D.灰黑苔E.腐腻苔

21.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进针方法是()

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针管进针法

22.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寒热往来、不欲饮食,辩证为()

A.里寒证B.里热证C.表寒证D.表热证E.半表半里证

23.症见恶风、汗出、头痛、流涕,是由于()

A.风邪易袭阳位B.风性善行数变C.风性主动D.风性开泄E.风邪易兼诸邪

24.下列关于经脉命名错误的是()

A.手太阴肺经B.手厥阴心包经C.足少阴肾经D.足少阳三焦经E.足阳明胃经

25.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及汗液排泄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经气D.营气E.卫气

26.“水火既济”,体现了哪对脏腑关系()

A.心与肺B.肺与肾C.心与肾D.肝与肾E.脾与心

27.真热假寒证的病机为()

A.阴损及阳B.阳盛格阴C.阳损及阴D.阴盛格阳E.以上均不是

28.脾主升清,上升的主要是()

A.阳气B.血液C.水谷精微D.肾精E.津液

29.常见口鼻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少,为何种邪气所致()

A.风邪B.火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30.下列关于刮痧法,论述正确的是()

A.刮痧时不需使用任何介质   B.刮痧时在同一部位往返刮   C.刮痧以病人出现紫红斑为度

D.刮痧顺序为四肢→脊椎两侧→颈项部   E.皮肤有炎症时,刮痧可起排毒作用

31.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应选择哪种针刺角度()

A.直刺B.钝刺C.斜刺D.平刺E.以上均不是

32.将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并输布全身的作用,是哪个脏腑功能体现()

A.心主血B.肺朝百脉C.脾统血D.肝藏血E.肾藏精

33.拔罐多选择在()

A.肌肉丰满处B.大血管分布处C.心脏部位D.毛发较多处E.关节部位

34.关于腧穴的治疗作用,错误的是()

A.经脉所过,主治所及B.某些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C.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D.不是所有腧穴均有远治作用E.只有肘、膝以下部位的腧穴有近治作用

35.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不同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A.四气   B.五味   C.归经D.升降浮沉   E.毒性

36.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变化的形式()

A.治法更换变化    B.剂型更换变化C.药味增减变化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37.质地沉重且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先煎  B.久煎  C.包煎D.另煎  E.不宜久煎

38.腧穴可分为三类,即()

A.经穴、络穴、经外奇穴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阿是穴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E.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39.心病及肺,属于()

A.相侮B.母病及子C.相克D.子病犯母E.相乘

40.下列哪种原因不会造成弯针()

A.患者体质虚弱B.留针时改变体位C.护士进针手法不熟练

D.留针时针柄受到外力撞击E.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41.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称为()

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但热不寒E.寒热错杂

42.下列除何项外,均是辛味药的作用()

A.发散B.行气C.缓急D.活血   E.开窍

43.泻下药宜()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D.空腹服   E.失眠时服

44.下列关于阴虚质的调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少与人争,保持稳定的心态B.多食温补脾肾阳气的食物C.少食用肥甘厚腻

D.节制房事E.保持空气湿润

45.下列哪种舌的描述,不属于舌形()

A.老嫩舌B.胖瘦舌C.芒刺舌D.颤动舌E.裂纹舌

46.肾为后天之本,机理是()

A.肾主水B.肾主骨生髓C.肾藏精D.肾阴阳为一身之根本E.肾主纳气

47.不因劳累活动.天热.穿衣过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称为()

A.盗汗B.大汗C.自汗D.实汗E.虚汗

48.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

A.相须B.相畏C.相使D.相杀E.相反

49.下列哪种因素容易导致气机不畅()

A.过度劳累B.房劳过度C.过度安逸D.劳神过度E.劳力过度

50.下列哪项不属于灸法()

A.无瘢痕灸   B.艾炷罐   C.温针灸D.艾条灸   E.间接灸

51.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错误的是()

A.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D.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兼病或兼证的药物     

E.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患者,女性,30岁。

症见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舌淡,脉细弱。

52.该患者辨证为()

A.表证   B.实证   C.寒证D.热证   E.虚证

53.医生开汤药3付,护士在给病人讲解煎药时间时,应把握()

A.第一煎于沸后煮3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25分钟

B.第一煎于沸后煮4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20分钟   

C.第一煎于沸后煮2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15分钟

D.第一煎于沸后煮6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50分钟   

E.第一煎于沸后煮8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30分钟

54.该病服药护理,错误的是()

A.宜饭前空腹服用B.可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C.可选用对病人有益的食品进行食补

D.汤剂不宜久煎E.多与健脾胃的药物同用

王某,女,67岁。

患者平素失眠多梦,甚至彻夜不眠。

最近出现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口干口苦。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55.根据病案,证属于()

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

56.该病的治疗原则是()

A.扶正B.先扶正后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祛邪E.扶正与祛邪并用

57.该病证以何种治疗方法为主()

A.温法B.清法C.补法D.消法E.汗法

杨某,男,26岁。

平素喜食辛辣食物,最近出现咽喉.牙龈肿痛,口干口苦,喜饮冷水,食欲旺盛,小便黄短,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护士询问病情时,发现其口气臭秽。

58.根据病案,病在何脏腑()

A.心B.肝C.胃D.三焦E.肾

59.根据病案,证属于()

A.湿热证B.寒湿证C.里实热证D.表热证E.阴虚内热证

60.用药物治疗,应以何种药味为主()

A.咸味B.淡味C.苦味D.酸味E.甘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