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137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docx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

关于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况与进展

去年9月以来,渠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启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将省、市有关会议和指示精神迅速传达到各乡镇和部门,通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切身参与,使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乡环境“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目标。

一、辟渠道、拓深度,确保宣传全覆盖。

一是强化贯彻落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高规格的全县动员大会、推进大会和专题研究会,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的会议精神;各县级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各县级领导下乡调研和检查的第一项工作。

全县共召开大规模动员大会和推进大会350场次,专题研究会议近20余次。

二是加大媒体宣传。

在电视台和各网站登陆和发布信息达1000余条。

周三周五,宕渠时空和县电台直播间专访乡镇或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30余次。

三是规范行人行为。

各部门单位派人到挂包地段值勤,宣传、教育部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在各交通交叉路口开展义务宣传和劝导活动。

四是加大标语投入。

在卷硐、定远、万兴路口等制作大型固定标语20余幅,其他地方悬挂各类型标语4000余幅。

五是发动群众宣传。

广泛接纳群众建议,及时做好信访案件的回复和处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共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176起。

二、抓关键、扭重点,实现发展新突破。

一是重投入。

购置环卫车辆9辆,新添路灯2430盏,维护和硬化道路93500平方米,新增植树3万棵,共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

二是强整治。

全面排查和清理卫生“死角”2740处,清运陈年垃圾58570吨,拆除违章乱搭6560处,清除“牛皮癣”87900幅,拖移和处理违章车辆685辆,拆除违章广告(店牌)5670幅,规范设置广告(店牌)1200幅。

三是塑典型。

各乡镇、城区确定“示范村”和“样板街”,进行大力投入和倾力打造,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和引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发展。

三、严问责、强处罚,带动全民齐践行。

实行挂包责任制,安排值勤人员,实行白天不间歇值班。

组织专人对城乡街巷和路段进行暗访,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单位,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

对单位干部职工不作为、乱作为和执行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对阻碍环境治理的个人,严惩重罚,形成强有力的问责态势,确保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6人,治安处罚21人。

四、订办法、建体系,做到管理常态化。

制定《关于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渠城环境治理责任分解表》、《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和办法,创新提出“门前六包”(包环境卫生保持、包车辆停放秩序、包市政设施维护、包门前绿化美观、包摊点守约经营、包广告招牌规范)和“五个一”(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修建一个公共厕所,修建一个垃圾填埋场,修建一个机动车停车场,修建一个农贸市场),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运行常态化。

问题与不足

一是还有少数游摊存在。

二是个别乡镇居民对环境保持的意识不够,赶场天有乱扔现象。

三是个别摩托车、自行车没有放置到指定的停车位。

四是有少数居民群众乱穿马路。

对策与措施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

因此,必须始终秉承“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指示和要求,深度谋略、前瞻规划、科学布置、刚柔并济,扎实推进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巩固、完善、创新、提高”的目标,打造“绿化美观、舒适宜人”的人居大环境。

一、强化措施,创新提高,确保实现治理标准化

一是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

因地制宜地开展停车场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停车场的设置管理,做到车辆有场地停、方便停、安全停。

增加市场容量,扩大市场覆盖,确保摊点入市、管理规范。

强化广告乱贴处罚力度,增设社区广告张贴栏,确保各类广告定点张贴。

科学设置垃圾中转站,增设城区垃圾箱,确保“垃圾入桶”有成效。

二是处理好“教与管”的关系。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平执法。

强化居民教育引导,坚决制止向道路边沟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等现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清了倒,倒了清”等问题。

积极实行“乡(镇)、村(社)、户”联动,督促各村(社)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增加环卫设施,真正做到及时清运、及时处理。

结合“文明单位”、“卫生庭院”等创建活动,广泛发动一家一户,自觉搞好生活环境卫生清理,建设更多的文明户和示范户。

三是处理好“奖与惩”的关系。

坚持专项督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灵活方式,加强对城区、城乡结合部、交通主次干道、农村环境治理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坚持把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强化工作督查,严格目标考核,逗硬奖励惩处,对治理措施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问责。

二、突出重点,巩固完善,确保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是着力美化村庄容貌。

统一国道318线房屋外墙颜色、图案和轮廓线,硬化沿线院落空坝,修剪房前屋后植被,拆除公路沿线废弃建筑。

分段硬化乡道与国道318线接口路段,逐步增大公路两旁绿化面积。

强化生态治理,清理河道、水库、塘堰内的漂浮物和护坡垃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重新包装城市形象。

严格开展围栏施工,增设出口冲洗平台,施工车辆密闭运行。

全面取缔城区洗车场点,合理规划农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废品回收市场、夜市排档经营区、货运车停车场等专业市场。

拆除沿街二楼以上广告横幅,规范设置二楼以下店招灯箱。

清理规范主城区各类管线,在主次街道两侧增设行道花台,对转盘和重要路口进行立体绿化,亮化美化临街单位楼房。

三是强力规范交通秩序。

严格城市交通管理秩序,完善城区停车场设备设施,全部取消主要街道临时停车点。

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在主要街道增设摩托车、自行车围栏。

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营运行为,积极开通城市公交,努力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通畅、秩序井然。

三、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确保实现机制长效化

一是广泛宣传,确保全民动员到位。

充分发挥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作用,及时报道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闪光点,深度挖掘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适时曝光影响或阻碍环境治理工作的行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为环境治理争做贡献的生动局面。

二是多元投入,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广开筹资途径,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市场融资、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

统筹使用政府性财政资金,逐步增加城乡环境治理专项经费。

同时,对乡镇场镇清扫保洁等工作进行周抽查、月考核、季评比,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鼓励支持。

三是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倒排计划、倒排日程,逐项分解、步步展开、件件落实,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切实抓出成效。

强化工作调度,全面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环境治理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莒南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南与江苏省赣榆县接壤,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759个村居,99万口人。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以建设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综合服务明显增强,村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省政府领导提出的进入山东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要求。

现将我县整治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机制创新,夯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

省委、省政府确定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后,我县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打造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平台,提升莒南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坚持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落实部门责任与强化属地管理相结合、专项治理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制,全力做好综合整治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为确保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召开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明确整治的目标和任务;成立了县长任总指挥、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指挥部,加强了组织领导;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整治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分别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县六大班子领导成员每人包一个乡镇和一项重点工程,靠前指挥,掌握和调度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实行工程倒计时和工作任务“销号”制度,定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县里每年拿出30万元对村镇环境面貌变化较大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对年底在全县村庄整治工作考核中成绩突出的前20名的村庄各奖励5000元,确保了整治活动的顺利进展。

(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为迅速形成“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建和谐莒南”的浓厚氛围,指挥部办公室专门设了宣传报道组,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

在县电视台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栏;通过出动宣传车、编写专题简报、上街散发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

活动期间,共印发简报112期,市、县电视台专题报道130余次,在省、市报纸刊物上发表文章85篇,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近5万份。

通过宣传发动,广造声势,使整治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关心城乡建设、支持城乡建设、参与城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夯实物质保障基础。

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各级财政比较困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我们千方百计运筹资金,确保整治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做活土地的文章,仅去年一年就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投入到整治中;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荒山、荒滩的绿化力度;以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为依托,加大开发资金、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3年来,共争取开发银行贷款6000万元、国债资金1600多万元;将道路冠名权、广告使用权推向市场,筹集资金1600多万元,调动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督导职能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省市交通、建设等部门扶持我县的道路改造、整治资金就达四亿多元;采取义务植树、绿化捐款等形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进行绿化建设;在上级扶持的基础上,县镇两级财政加大了配套投入,几年来共投资2.5亿元用于整治建设。

二、坚持重点整治,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以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品位、做强城市功能为目标,按照重点整治、全面推进、城乡互动、整体提升的原则,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城市品牌,城乡面貌、服务功能、承载能力实现了新的提升。

(一)规划编制日趋完善。

我们始终把城乡规划作为综合整治的龙头和“第一资源”来抓,不断加快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2005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

确定了“接轨大临沂,联动鲁东南,带动县域,辐射周边”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东优南上、西进北限”的县城空间发展战略。

对县城外环路、十泉路等十多条道路及鸡龙河湿地公园绿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了电力、电信、网通、燃气、给水排水等专业规划;编制了中心行政区、新区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同时,加快了村镇规划编制,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着力抓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的编制,精心构筑城乡发展框架。

2006年底我县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规划均由乙级规划资质单位编制。

在搞好城乡规划编制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规划执法力度,2005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章建设1600余处,拆除违章建设和影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10.8万平方米,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一是优化道路网络。

从2005年至今,共投资6亿元,对县城天桥路、隆山路、淮海路、十泉路、黄海路、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西一路等14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修建了天桥路立交桥、隆山路立交桥等六座铁路桥涵,安装花岗岩、紫砂岩路沿石22万米,铺装人行道板29万平方米、大理石板4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

县城形成了内外环路配套、立交桥连接的八纵九横的道路网络;二是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

以省政府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投资7000多万元对县城天桥路、十泉路、隆山路、淮海路、西五路、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等14条道路进行改造绿化。

整个绿化以道路交叉口绿化、道路沿线绿化和全城绿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式,采用疏林草地式的自然植物造景为主,搭配富有色彩变化的低矮灌木造型,利用高、中、低立体绿化手法,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充实了山楂、大樱桃等具有莒南地方特色的苗木品种,布置了部分形态各异的雕塑小品,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投资6700万元,建设了占地62亩的绿地广场和占地2300亩的卧佛寺公园。

近几年来,全县共栽植各类苗木1000多万株,新辟街头绿地12处,新建绿地广场6个,点缀雕塑小品4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90多万平方米。

县城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已初步建立,城区绿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彰显了莒南县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特色;三是加强路灯亮化建设。

我们集中力量实施了淮海路、黄海路、南环路等路段路灯改造工程,新安装各式路灯3500盏,县城20多座建筑物安装了轮廓灯、射灯等景观灯,形成了一路一灯、一街一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城市灯饰亮化新景观;四是实施弱电下地工程。

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吸引弱电管网项目落户莒南,带动了其它管网下地工程的进展,县城广电、移动、网通、联通、燃气、热电管线下地任务已基本完成,下地管线已达6万多米,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美化了县城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城市管理逐步规范。

加强对市容市貌的监督和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履行城市管理职责。

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的通告》、《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使城市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正确轨道。

三、坚持重心下移,关注民生抓难点、热点

按照“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解决热点、治理丑点”的工作思路,把整治工作的突破口放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关系民生的问题上,人居环境、生态治理等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工程。

把旧城改造工作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来抓,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市场运作的原则,全面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以十泉路、洪石路等路段的拆迁改造为突破口,搞好十泉路东、西两个片区的试点开发,以点带面,重点进行片区开发。

共拆迁房屋1600多户,拆迁面积12万多平方米。

富康花园小区、新城安置小区、东海花园小区、温泉社区等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城中村”面积3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滨海、富源和温泉三个居住小区,实现规范化社区管理。

(二)狠抓背街小巷治理。

把背街小巷改造治理作为我们今年综合整治的重点,筹集资金300万元,对县城10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治理,现已全部治理完成。

将县城规划区内所有道路纳入统一保洁范围,新增设垃圾处理站4个,更换垃圾箱526个,城乡结合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共淘汰小型锅炉130台,拆除各类窑炉186座;实施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建设生态滞留塘、人工湿地和生态护坡。

鸡龙河湿地公园治理工程是省环保部门重点督办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恢复了河道走廊的生态功能;垃圾处理场的立项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现已做好初步设计前期筹备工作;投资34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龙王河污水处理厂,解决了长期困扰鲁苏边界的水体污染纠纷;新开工建设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将为改善淮河流域水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做出新贡献;加快了生态农业、农村新能源等工程建设,边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

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积极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环保的墙改与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

在新建、改建工程中全面推行“分户供暖、分户计量”形式。

加大禁实力度,到今年7月1日完成了禁实目标;推广应用各类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限制和禁止使用落后建材,提高建筑品质和使用年限;加快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改造工程进度,所有新建、在建项目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100%;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占地标准,适当提高了住宅和其他民用项目的容积率。

(五)加快安康居住工程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投资1.2亿元,先后开发建设了天桥小区、金碧花园两个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总建设面积12.68万平方米,解决了1484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2006、2007两年又先后投资4500万元,新建4.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为全县520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目前我县正积极探索暗补变明补的路子,大力实施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住房保障体系。

四、坚持亮点带动,提升省际边界新形象

我县与江苏省赣榆县毗邻,有3个镇、78个村庄、6条主要道路与江苏接壤,边界总长度39公里,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县。

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省际边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路不平、灯不明、垃圾遍地、污水乱流的现象,我们通过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展开的方式,深入开展了以鲁苏边界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根据省、市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整治时序和目标,把任务分解到部门、乡镇、村居、责任人。

并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运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方案》和各项措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抓好村容镇貌整治。

要求有条件的村庄硬化一条标准街,配套完善给排水、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搞好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和村内绿化;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大力推广和应用《沂蒙新农居图集》,搞好旧村旧居改造,建设“百年住宅”。

目前,全县已改造完成80个村,有150个村正在实施中;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推广农村沼气普及利用,新建沼气池4.8万个,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柴草乱堆、畜禽乱跑、污水横流的问题。

实施典型带动作用。

通过召开现场会、巡回观摩等形式,及时推广点上的经验,在全县村级整治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先后涌现出了大河西、严家乔旺等典型村庄50多个,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初步建成了一批工业主导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生态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结合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美在农家”活动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大了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几年来,村镇建设总投入达10亿元。

2005至2007年,全县18个乡镇共拆迁旧房30万平方米,新修、拓宽道路40条,新建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硬化铺装路面4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9.85亿元,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状况逐年改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客车、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

虽然,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兄弟县区相比也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全省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锐意进取,凝心聚力,再创佳绩,努力搞好城乡环境特别是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济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济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议以来,我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战略目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各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基本确立,城乡服务功能和品位形象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载体和有力支撑。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其列为对县市区综合情况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市委、市政府十项民心工程,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

在近期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委会上,明确提出了城市新的发展思路,既围绕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展开济宁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布局。

在工作各个环节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情况汇报,视察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2006年济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点》,明确了2006年整治重点和具体措施,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整治实施方案,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定期通报,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宣传方案,在报纸、电视、电台设立专题专栏、“曝光台”,每天至少刊登、播发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报道,编发了65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确保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高标准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围绕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抓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道路管网、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一)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济宁城区河道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城市水环境优势,历史上就有江北苏州的美称。

围绕体现运河文化风貌,突出济宁水城特色,我市将此项工作当成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委托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并制定了《济宁城区河湖水系改造计划(2005—2007)》,自去年起,对城区河湖水系进行整体开发改造。

目前,河道清淤、截污管网工程已全部竣工,城区所有河道实现全面截污,古运河河岸整治改造、滨河建筑、沿河绿地广场改造、桥梁建设等十多类、近百项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二)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前几年对市区主干道全部整修一新的基础上,近两年,又积极实施了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翻建、维修了市区101条小街巷,并做到了管线一次下地,交通信号一次配套,公共设施一次配齐,绿化亮化一次到位。

深入实施道路语言工程,对市区200余个指路牌、路名牌进行了安装、维修。

城市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供水普及率达到99.8%,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6.6%,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52万平方米。

天然气引进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开通公交线路33条,总长度512公里,公交营运车辆63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1.41标台。

   (三)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把实施绿线控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编制了绿地系统规划。

加大了公共绿化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光河绿地、仙营绿地、新世纪广场、明珠广场、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双拥园、南郊植物园等20余处高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