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题库及答案.docx
《《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题库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题库及答案
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先秦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2.能够反映出我国散文萌芽状态的还有,它展现了我国早期记言记事散文由简至繁的发展。
3.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4.《尚书》原名《书》,自西汉开始称为《尚书》,因被列入儒家经典,亦称《》。
5.今存《尚书》共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于《》。
7.《邵公谏厉王弭谤》是《》中的名篇。
8.《尚书》有、之分。
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大事记是《》。
10.《春秋》是孔子根据国史料修订而成的。
11.“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对《》一书记事特点的概括。
12.《尚书》在内容上侧重于记。
13.《无逸》是周公教育时的一次谈话的记录。
14.《盘庚》出自于《尚书》中的《》。
15.《》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16.《赵威后问齐使》反映出思想。
17、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18.《》被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
19.《》被称为“礼义之大宗”
20.《》一书被称为为“《春秋》今、古文外传”。
二、名词解释
1.甲骨卜辞2.青铜器铭文3.尚书4.《春秋》
5.春秋笔法6.《国语》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王喜,告邵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2.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3.胡为至今不朝也?
4.太后盛气而胥之。
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6.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7.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8.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9.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10.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
“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
回答: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五、简答题
1.《尚书》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2.《春秋》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3.《国语》在写作上的成就和特色。
4.简要说明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
六、分析论述题
1.试析《召公谏厉王弥谤》。
第二章《左传》
一.填空
1.《左传》原名《》。
2.《左传》在体例上属体。
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历史著作是《》。
4.《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5.刘知几《史通》卷八《模拟》中称为“叙事之最。
”
6.《左传》以善于描写著称。
7.春秋时,穿梭于各国间的“外交家”被称为。
8.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9.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
10。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比《春秋》多乎近50年。
11.发生在鲁僖公二十八年的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12、《左传》是编年体,而《国语》则是国别体。
二、名词解释
1,《春秋左氏传
2.春秋三传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每题1分,共10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师退,次於召陵。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4.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5.将虢是灭,何爱於虞!
6.夫晋何厌之有?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回答:
谈谈这段说辞的特点。
五、简答题
1.简述《左传》的思想内容。
2.简论《左传》的“长于叙事”。
3.谈谈《左传》写战争的特点。
4.简谈《晋公子重耳之亡》写人艺术的特点。
六.论述题
1.试论《左传》一书的艺术成就。
2.谈谈《左传》的写人艺术。
3.谈谈《左传》的语言艺术成就
4.从《城濮之战》看《左传》写战争的特点。
第三章《战国策》
一填空
1.《战国策》的编辑整理者是西汉的。
2.《战国策》因不符合儒家观念,世久不传,且有遗佚,到宋时把它再重校补足。
3.刘向辑录的《战国策》共篇,
4.战国时代,纵横家最主要代表人物是。
5.主要记述纵横家、策士的言论和行动的一部历史著作是《》
6.批评《战国策》是“乱世之文”。
7.“狡兔三窟”出自于《》。
8.“魏美人掩鼻”的故事出自《》。
9.“狐假虎威”出自《》故事。
10“前倨后恭”一语出自《·策》。
11.《战国策》中《》一文非常出色地运用了前抑后扬、抑扬对比的手法。
二、名词解释
1.《战国策》2.纵横家3.战国四公子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太后盛气而胥之。
,
3.孟尝君客我。
4.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蓋可忽乎哉?
5.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6.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
7.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8.孟尝君顾谓冯谖…
9.入而徐趋上,至而自谢。
10.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左师公曰: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
“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
“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
”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
“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
“然。
”
左师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
“无有。
”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
“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为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
“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回答:
你认为这段说辞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五、简答题
1..简述《战国策》的时代特征
2.简述《战国策》的主要内容
3.《战国策》语言的艺术成就
六。
论述题
1.《战国策》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2试析《苏秦始将连横》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3.试析《冯谖客孟尝君》的艺术特色。
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答案
第一章先秦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甲骨卜辞2商周青铜器铭文3.《尚书》4.《书经》5.五十八6.《国语·周语》7.《国语》8.今文、古文9.《春秋》10.鲁《左传》11.《左传》12.言13.周成王15《商书》15.《国语》16民本思想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尚书》19.《春秋》20.《国语》17.甲骨文、青铜铭文(金文)18《尚书》19.《春秋》20.《国语》
二、名词解释
1.甲骨卜辞
殷人笃信天命,重视占卜。
他们用龟甲、兽骨占卜,并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以及占卜结果、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始于1898—1899年。
其发现,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从中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可以看到我国散文的萌芽状态。
目前存留的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2.青铜器铭文
周代君臣公侯都可制作青铜器物,在这些青铜器物上面留下了许多铭文,有记事的,也有记言的,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记事虽简略,却也明晰;其记言文字已接近《尚书》的训诰之类,反映出了我国散文的萌芽及早期状态。
较之于甲骨卜辞,显然已有较大发展,展现了我国早期记言记事散文由简至繁的进步。
3.尚书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
今存《尚书》共五十八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夏书》大约为后人所追记,《商书》、《周书》中有些篇章就比较可靠。
如:
《商书》的《盘庚》三篇,《周书》的《无逸》等,体现了我国早期散文的长足发展。
《尚书》各篇所记大都是训话、谈话、诏命、政令、誓词等等,体现出以记言为主要内容的特点,故被人们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尚书》原名《书》,自西汉开始称为《尚书》,因被列入儒家经典,亦称《书经》。
前人认为“以其上古之书,故曰《尚书》。
”“尚者上也”,《尚书》即上古的史书。
《尚书》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
时间跨度大,内容相当丰富。
不但记述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也广泛涉及了政治、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历法、军事等诸多领域。
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逐步形成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
4.《春秋》
《春秋》本是当时史书的通用名称。
如《鲁春秋》、《齐春秋》、《燕春秋》、《赵春秋》等,甚至还有《百国春秋》的说法,后来则成了孔子在《鲁春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春秋》的专用名称,为儒家“六经”之一。
《春秋》一书,表现了孔子维护周礼,推尊周王室统一地位的政治思想,被称为“礼义之大宗”。
其记事的方式是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春秋》记事往往是一事一句,极为简略,显然还不是成熟的历史散文,但却独具成就和特色,对后来我国史书的撰写具有极为广泛深远的重要影响。
5.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他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这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深得封建正统史学家的赞美,并高度评价了孔子的春秋笔法在政治上、道义上、伦理观念上的震撼力量。
6.《国语》
《国语》也是先秦时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的著作之一。
它开创了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等八个部分,它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事。
其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公元前1000年——前400年)。
因其也偏于记言,故称《国语》。
关于《国语》的作者,迄今尚无确论。
《国语》对于阅读记事简略的《春秋》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故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
《国语》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进步思想和观念。
比如,儒家崇礼重民的主张,重德的思想。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弥,止。
2.息,蕃殖、养育。
3.朝,使…….来朝。
4.胥,等待。
5壅,堵塞。
6.亲戚,同宗的大臣。
7宣,开导,疏散。
8.吊,忧虑9.惟,只是。
10.能,能够践行。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1、翻译: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就问使者:
“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
百姓还安乐吗?
你们大王无恙吧?
”使者听了就有点不高兴,说: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却先询问年成和老百姓的情况,这不是有点先卑而后尊了吧?
”赵威后说:
“话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好年成,哪里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大王又怎能安然地称王呢?
因此,这哪里是舍本问末啊?
”
回答: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越来越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春秋时代就产生了初步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番话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不仅如此,赵威后还认为齐国像锺离子等能同情、帮助和教育老百姓的人也应该受到表彰和重用,因为他们的行为也是助王养民、息民的为国分忧之举。
2.我听说过忠于为善以减少怨恨,而没有听说凭借发威杜绝怨恨。
如果用强硬手段去制止舆论,那未尝不能把大家嘴立刻堵住,但这种作法却同防水决口一样。
如果我们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大家说话,那就会像河水决了大口子一样,伤人必多,我也无法挽救了,不如小决河水,使之疏导通畅。
我听到舆论后,就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石。
回答:
这表现子产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发表看法。
他采取善而从的高明态度,而不是压制、打击。
五、简答题
1.《尚书》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尚书》虽为记言之作,但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
(2).作为“记言”之作,《尚书》中有些说理议论十分缜密而有力。
如《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战前动员令,就显得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又如《周书》中的《无逸》,该文中心明确,条理明晰,说理细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可以说已小具议论文的规模。
(3)《尚书》的文字产生的时代较早,古奥难懂,诘屈聱牙。
但在有些作品中使用了许多语气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用词用语也不乏准确、生动、精炼之处。
《尚书》还能较好的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也是《尚书》值得人们重视的成就和特色。
2.《春秋》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1).《春秋》的叙事极为简洁精炼。
它基本上是一句一事,而且语句简短,常常是五、六个字成记述一件事情,短的甚至一个字。
对于所记事件的选择,也极为精炼,用字谨严,推敲细致的特点,深得后世人们的推崇和赞赏。
(2).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他就采用了寓褒贬于一字的手法,在文字的运用上细加推敲。
同是记述杀人,而孔子却采用了杀、弑、诛不同的措辞,借此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也表明了相关人物不同的褒贬爱憎的态度,从而也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而也使这部书具有了作者浓厚的主观意识的色彩,也就是所谓的寓褒贬于一字,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形成了“婉而成章”的风格特色。
尽管孔子把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作为著述的宗旨,但也不便于作直接的议论和评述,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委婉含蓄而耐人体味。
这就形成了“婉而成章”风格特色。
3.《国语》在写作上的成就和特色。
(1).以纪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的风格。
在《国语》中,作者没有进行直接的议论,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让读者去体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寻绎其中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内涵。
(2).《国语》的语言精炼生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如《吴语》、《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的始末,中不管是记述的语言,还是对话的本身,都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和精炼。
《国语》中还有一些议论说理的文字,往往也精辟严密,层次井然。
有的语言,朴实自然,接近日常口语。
文风婉而多讽,平实真切。
平易中肯而风姿摇曳。
(3).《国语》中还有一些情节生动曲折,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也塑造出了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
作者或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增饰,甚至有意吸收一些民间的传说,加以适当的想象和虚构,形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如《晋语》写晋献公诸子争位的故事。
这些合理想象和虚构手法的运用,促进了史传著作中文学因素的增长和发展,这都对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4.简要说明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属于历史大事记;《左传》是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散文;《国语》是一部按国别分类的史书;《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先秦历史散文有两大类,一类以记言为主,一类以记事为主。
六、分析论述题
1.试析《召公谏厉王弥谤》。
分析: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题目是后来加上的。
西周末年的周厉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暴君,他重用谄谀小人,霸占山林川泽,断绝那些赖此为生的老百姓的生路,搞得举国上下民怨沸腾,纷纷谴责厉王的贪暴行径,厉王派出卫国的神巫监视国人,对议论者横加杀戮,以此来钳制舆论以能弭谤而自鸣得意。
大臣邵公对厉王的这一倒行逆施竭力劝阻,厉王一意孤行,终于激起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到了彘地。
本文就记述了这一事件,指出“防民之口”的危害,提醒统治者要广开言路,正确对待老百姓的议论,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
本文虽然不长,却很有特点:
其一、《国语》的作者,有清醒的历史价值观,所以《国语》一书就体现出重在说教的特点,这篇文字就生动地体现了《国语》的这个基本特点,它所指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古往今来的当政者都可谓警策之言。
其二、本文结构谨严,文字简明精炼。
短短数百字,不仅叙事有序,生动明了,而且含义精警深刻,林云铭评之谓:
“邵公所谏,语语格言”。
其三、文中说理,注重摆事实,令人信服。
又善于运用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人易于接受。
金圣叹赞之说:
“真乃精奇无比之文。
”
第二章《左传》
参考荅案:
一、填空
1.《左氏春秋》2.编年体3.《左传》4谷梁传.《春秋》三传5《左传》。
6.战争7.行人或行李8.《左传》9《公羊传》、《谷梁传》10.鲁哀公二十七年11.城濮12.国别体
二、名词解释
1,《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鲁史官左丘明所撰(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的史事,全书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事,尤其是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善于记录外交辞令辞。
2.春秋三传
汉代学者认为《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榖梁赤的《榖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为“《春秋》三传”对于《公羊传》、《榖梁传》之传《春秋》,历代学者并无异议。
但《左传》应该是一部以《春秋》纪年为纲目而又自成一家的著作。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参与2.驻扎3.怨恨4.轻狂放肆5复指前置宾语,指示代词6.满足7.同缺,损8.美好9.修葺10.外交活动家11边界12.边境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翻译:
夜里郑国人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说:
“秦晋两个大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
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就烦劳您灭掉郑国吧。
可是要想越过晋国而把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一定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可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
邻国实力的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的削弱了。
如果您舍弃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外交使节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应他们物资之所需,这对您当然不是坏事。
况且您对晋君是给予过恩惠的呀,他也许诺把焦、瑕两地划给秦国。
可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傍晚就开始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
晋国能有什么满足呢?
现在他把郑国作为东面的疆界。
他必然还想扩张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受亏损,他还能将到哪里取得土地呢?
损秦而有利于晋,请您认真考虑吧。
”
回答:
谈谈这段说辞的特点。
烛之武紧紧抓住利害关系打动对方,他先指出灭郑对秦国是没有丝毫的好处可言,反而因晋国的强大还会给秦国带来危害。
这必然会使秦穆公对灭郑之事重做考虑。
接着他又指出放弃灭郑才对秦国是有利可图的,一利一害之间,秦穆公肯定会重新做出选择。
然后利用发生在秦、晋之间的事情挑拨秦晋关系,再次指出灭郑会对秦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事实确凿,分析的又入情入理,自然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的。
终于使秦穆公不但放弃了灭郑的打算,还派了秦国的三位大将帮助郑国进行守卫,终于使郑国避免了一场亡国的灾难。
当然,这也和烛之武胸有天下大局,洞悉列国之间复杂的利害关系是分不开的。
五、简答题
1.简述《左传》的思想内容
(1).对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残暴荒淫给予无情揭露(这一点和孔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如:
隐公元年:
“郑伯克段于鄢。
”文公元年(前626年):
“楚商臣弑父”等。
如前者对发生在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和无情的揭露;后者则是对商臣与楚王这对君臣父子之间因权力之争而发生的流血事件的深刻展示,揭露了这些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阴险、残酷和狠毒。
(2).表现出了初步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之一,在《左传》中就已经有民本思想的初步体现。
《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通过一些政治家之口来表现的。
如在《曹剀论战》中,曹剀就把民心的向背看成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如襄公十四年载,师旷说,一个君主应该是“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至于那些“困民之主”,“百姓绝望,将安用之,弗去何为?
”等等。
(3).表现了爱国思想。
《左传》的爱国思想主要是通过对爱国人物及其事迹的记述来表现的。
如在《秦晋殽之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位爱国者的形象,一是郑国的商人弦高,一是秦国的老臣蹇叔。
再如,定公四年记载,在楚国有难,昭王奔随的危难情况下,“申包胥如秦乞师”,遭到了秦王的拒绝,申包胥就站在秦王的宫墙外痛哭,七天七夜,水米未进,终于感动了秦王,出兵救楚,从而使楚国转危为安。
2.简论《左传》的“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技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把《春秋》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