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826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第30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人民版

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时空坐标 专题概览]

考点1

科学革命——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1.经典力学——认识史上的飞跃

(1)创立标志: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主要内容

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3)意义: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量子论——驱走乌云的太阳

(1)创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同年,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应用

①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③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3)意义:

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3.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

(1)创立: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发展:

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而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意义

①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②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轻巧识记] 近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成果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1.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1)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

(2)古代中国:

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

黑泥塑人;古芬兰:

怪鸟蛋孵化成人;古希腊:

鱼变人。

2.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1)林耐:

将动物、植物分类的通用层次确定为纲、目、属、种四级。

(2)哈维:

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3)施莱登和施旺:

创立了细胞学说。

(4)巴斯德:

微生物学研究取得巨大成果。

(5)拉马克:

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3.达尔文和进化论

(1)提出: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意义:

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

4.造物主的落寞

(1)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的大辩论:

焦点是《物种起源》一书。

这场辩论以进化论者的胜利告终。

(2)进化论的进一步传播: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轻巧识记] 达尔文的进化论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一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

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规则Ⅰ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

规则Ⅱ 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因为物体的性质不能被知道,除非通过实验,且因此普遍的性质是任何与实验普遍地符合的性质;且它们不能被减少亦不能被除去。

规则Ⅳ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近代“科学革命”出现的原因。

第一句话是本史料的核心。

“一个原因在于……学术成就”指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匠人在……并不……受到鄙视”指的是工匠地位的提高。

(2)史料二反映了17世纪科学研究的方法特点及其深刻影响。

注意本史料出处中的人物及著作。

规则Ⅱ说明形成了归纳推理的方法;规则Ⅲ说明形成了必须要经过实验进行论证的方法。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提示]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工匠地位提高。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的“革命”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科学革命中形成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

[史论归纳]

1.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

项目

原因

社会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制度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外在因素

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主观原因

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1)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

近代天文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②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B.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C.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

D.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指的是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包括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故B项正确。

]

2.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C [牛顿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洛克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斯宾塞的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属于社会科学。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

]

3.爱因斯坦曾言:

“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  )【导学号:

62160149】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C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没有建立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信息网络,故A项错误;B项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排除;爱因斯坦的理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无法单独变化,故D项错误。

]

4.普朗克曾写道:

“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

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

”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

A.诞生的偶然与必然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

A [材料“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体现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偶然性,“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又说明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

]

考点2

文明的原动力——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文明的引擎

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发明

①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②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万能的原动机”

(1)原因: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

1769—1782年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

(3)意义

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4)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5)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①发明

1831年: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8年:

俄国的雅可比制成实用的电动机。

1866年:

德国的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

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电动机。

1882年:

美国的爱迪生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②影响:

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①发明:

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汽油内燃机;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②影响:

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3)化学工业建立:

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炸药。

[特别提醒] 工业革命中各领域、各部门相互影响

(1)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供不应求,所以出现“珍妮机”等一系列纺纱技术的创新。

(2)“珍妮机”的出现促进了织布机的出现,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蒸汽机应运而生。

(3)蒸汽机的作用是极大地促进了机器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对大量的产品和原材料提供快速、便捷的运输工具,所以轮船、火车出现了。

二、向“距离”挑战

1.立体交通的诞生

(1)交通工具的发明

①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②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2)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影响:

推动了全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穿越大洋的电波

(1)电报

①1837年: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②1851年:

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③1866年:

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2)电话: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电话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无线电通信

①1902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

②1916年,马可尼完成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大突破——短波试验,从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3.改变世界的网络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2)互联网技术:

是由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3)影响:

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整体图示] 向距离挑战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才能非凡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史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史料三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第一句话主要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主要是靠技工的经验和实践完成的。

后面几句话反映了电气时代的发明主要依靠精密的实验,且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

(2)史料二中“发展速度”“周期”“转化……速度”“社会……影响”等方面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3)史料三反映了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提示] 特点:

科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不大,科技发明多半由技工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2)综合上述史料,指出史料三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提示] 促进作用:

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科技成为引领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史论归纳]

科技革命“双刃剑”的特点

1.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政治上要求进一步民主化,使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4)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组织,部分地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产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5)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并提高了征服能力。

2.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

(4)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都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就连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

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纺织厂还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B.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

C.工人阶级对机器的抵制D.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

B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是由于发明者瓦特是一位熟练的工匠而不是科学家,此时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瓦特蒸汽机以机械动力取代自然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此时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并非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故D项错误。

]

2.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

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C [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可知,科学发现成为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故C项正确。

]

3.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C.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B [根据材料“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可知,麦克韦斯和赫兹的科学理论即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故B项正确。

]

4.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

“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C [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可知,这里指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身处异地的人可轻松完成分工与合作,故C项正确。

]

(对应学生用书第254页)

◎2011—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全国卷Ⅰ

2015·41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2013·恩格斯评价“自然科学独立宣言”

——

全国卷Ⅱ

——

2013·爱因斯坦热

全国卷Ⅲ

——

——

全国卷

2011·比较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

考情分析 

(1)从命题角度看,一是对牛顿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等内容的识记或辨析;二是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从命题特点看,多用展示或评价科技成果等方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推理的能力。

(3)命题趋势看: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会集中在三次科技革命和近现代的物理学、生物学成就等方面;题型将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通常会链接必修一或必修二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

1.(2013·全国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

在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缚中。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

]

[名师点拨]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新情境,判断“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宣言书,那么“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肯定是向束缚自然科学发展的宗教神学发起的挑战书。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

2.(2011·全国卷)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B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论的共同之处”进行思考,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主要理论贡献进行归纳可知只有B项符合题意。

]

[名师点拨] 立足历史解释,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2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

1.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D [由题干信息得出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因而有着严重的缺陷,故D项正确。

]

2.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某理论”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D [根据材料“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可知是指1916年。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在1687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是在1859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是在1900年,排除A、B、C三项;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是在1916年,故D项正确。

]

3.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

“我重新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