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538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docx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

一、总则

(一)项目背景

观澜河是广东省重要饮用水源地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的上游河段,发源于深圳梅林海关西部大脑壳山的牛咀水库鸡公头一带,由南向北流经龙岗区的坂田街道、宝安区的民治、大浪、龙华和观澜街道,在观澜街道北面企坪的东北边出境,流入东莞市。

此外,发源于龙岗区平湖街道内的石马河其他支流如牛湖水、君子布河、鹅公岭河、木古河、山厦河等也由深圳市流入东莞市。

因此,观澜河(石马河)属于跨地级市行政区交界河流。

此外,观澜河流域的污染负荷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影响东江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水质状况受到了环保部和广东省环保厅的高度重视。

做好观澜河的污染整治工作,是深圳市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对保障东江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急速增加,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

多年来,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观澜河(石马河)的污染整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总体上污染整治工作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跨市断面的水质状况仍然不断恶化,引起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久治不愈的污染顽症已成为制约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可以预见,随着流域经济的继续发展,污染负荷不断增长的趋势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遏制,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整治方案,跨界断面水质保护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也将对东江供水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的有关要求,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观澜河(石马河)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使河流水质逐步达到规定的保护目标。

根据《关于研究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等问题的会议纪要》(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575]号),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原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2月中旬通过招标程序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为跨界污染的解决提供总体规划方案和科技支撑。

编制单位联合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多次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以及水文水质与污染通量的现场监测工作,基本掌握了该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污染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在上述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综合整治达标方案。

2009年12月9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深圳市主持召开了《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专家评审会。

专家组一致同意《方案》通过技术评审,经适当修改完善后可上报审批。

根据专家组意见,编制单位对整治达标方案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完善。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年修订)

(4)《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7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8月修订)

(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

(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

(9)《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2月30日)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1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函[2008]129号)

(12)《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6月1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1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4)《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

(15)《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

(16)《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粤发[2002]16号)

(17)《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8)《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

(20)《广东省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粤环[2002]164号)

(21)《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1997年)

(2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1999年11月)

(23)《转发省环保局关于深入贯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1]6号)

(24)《广东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3号)

(25)《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6)《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粤环[2008]26号)

(27)《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07年1月9日政府公告)

(28)《深圳市实施治污保洁工程》(深府办[2008]45号)

(29)《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07年本)〉的通知》(深发改〔2007〕1292号)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编制整治达标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跨界断面水质达标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要手段,采取“布局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等治理措施以及中水回用、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提升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措施,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建设和加强环境监管为重点任务,系统地提出观澜河(石马河)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达标方案,通过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障跨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

编制整治达标方案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远近结合,逐步推进;

(2)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3)突出重点,优先控源;系统控制,综合整治;(4)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管,从严处罚。

(四)整治范围与实施年限

整治范围包括石马河上游位于深圳市辖区内的观澜河流域以及由深圳进入东莞的石马河其它支流如牛湖水、君子布河、鹅公岭河、木古河、山厦河等,集雨面积259.09㎞2;涉及行政区包括宝安区的民治、龙华、大浪、观澜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平湖街道以及光明新区白花社区,见附图1。

编制整治达标方案的基准年为2007年。

根据《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的要求,整治期限分为2010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四个阶段。

二、流域环境状况

(一)水系与水文特征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面积259.09km2。

其中观澜河在深圳市内(即企坪断面以上)的集雨面积189.3km2,干流长22.56km,最大高程为561m,河床平均比降为2.1‰。

水系格局呈树状,左、右岸支流交错分布。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支流较多,分布如扇形,流域内一级支流12条,二、三级支流7条,直接汇入东莞境内支流5条,分别为君子布河、牛湖水、山厦河、鹅公岭河和木古河,各支流在东莞境内汇入石马河另一条支流燕田水。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系分布见附图2,河道特征值见表2-1。

表2-1观澜河(石马河)流域干流与主要支流特征表

河流

发源地

河口

流域

面积

(km2)

河流

长度

(km)

河流

比降

(‰)

多年平均

径流量

(万m3)

干流

一级支流

二、三

级支流

观澜河

189.30

22.56

2.12

游松河

大脑壳山

下游松村北侧

19.23

8.38

6.70

2318

牛咀水

8.91

6.23

11.10

坂田河

杨美村东侧

下游松村北侧

17.46

8.02

4.60

2007

五和水

13.64

5.36

14.69

上芬水

淹猪坑西北侧

共和村北侧

9.12

7.44

6.41

928

龙华河

羊台山

伍屋村西北侧

36.59

10.35

10.48

4167

高峰河

10.00

6.50

24.80

冷水坑水

2.46

3.74

27.00

大浪河

11.75

9.10

5.30

岗头河

雷公顶山

清湖村西侧

13.14

7.50

5.70

1468

清湖水

3.00

1.60

11.35

长坑水

打石坑顶山

施乐高科技有限公司西侧

3.97

3.88

11.70

456

茜坑水

茜坑水库

观澜河南环路上游

8.21

6.54

6.30

943

丹坑水

牛岭石场

观澜河人民医院

4.55

3.43

5.10

523

大布巷水

1.18

1.42

0.73

樟坑径河

雷公顶山

放马埔村西侧

17.91

12.02

2.05

2095

横坑水

3.68

4.87

5.34

白花河

打石窝

企坪村东南侧

36.28

17.32

3.77

4094

大水坑河

15.32

8.13

3.90

牛湖水

石马径水库

大水田村

7.03

5.29

2.92

君子布河

甘坑水库

东兴砖厂

18.88

14.01

3.35

1828

山厦河

罗山水库

平龙东路出口

11.02

6.56

4.60

鹅公岭河

羊岭

东深公路出口

7.11

3.66

2.81

木古河

甘坑水库

雁田水库

6.03

4.73

3.33

根据统计资料,观澜河不同保证率的径流量见表2-2。

表2-2观澜河年径流、年降水量统计分析表

集雨

面积(km2)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年径流深(mm)

多年平均降水量

(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

(m3/s)

最枯月平均径流量

(m3/s)

不同保证率年径流总量

(亿m3)

10%

50%

75%

90%

97%

290.2

1825

925

3.69

1.92

6.09

0.72

2.90

1.82

1.40

1.06

0.81

观澜河属于雨源性河流,径流过程与降雨过程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均表现出时空变化大的特征。

枯季(11~3月)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259亿m3,仅占全年的7.9%;洪季(4~10月)为1.77亿m3,占全年的92.1%;丰水年(P=10%年)为2.90亿m3,特枯年(P=97%)为0.81亿m3,相差3.6倍。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观澜河流域总人口约为232.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11171人/km2,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1.3倍;石马河支流域总人口约为78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15314人/km2,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5倍。

可见该流域人口密度大,人口构成以外来人口为主。

(2)观澜河(石马河)流域的GDP为1184.98亿元,工业总产值为5223.73亿元。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主体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以消费型为主,服务型居其次。

第二产业在流域产业中居主体地位。

(3)观澜河(石马河)流域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36.66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3.9%;与2002年相比,所占比例增加了15.1%。

整个流域正快速向城市化转变,植被面积逐年减少,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4)观澜河(石马河)流域供水水源主要来自流域外东江调水和本地水库蓄水,日均供水量62.9万m3/d,日均用水量65.45万m3/d。

统计的用水量大于供水量,主要原因是部分社区存在私人开采地下水现象。

(5)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污水排放总量53.71万t/d,其中观澜河流域37.4万t/d,石马河支流域16.3t/d,与枯水期现场实测的河道流量基本吻合,说明该流域的清洁径流很小,河道里基本上是污水。

(三)污水处理概况

(1)观澜河(石马河)流域现有4个较大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9.5万t/d,实际处理规模为30.12万t/d;另有4个河道水质净化工程,处理能力44万t/d;还有2座分散处理工程,总处理能力1.33万t/d。

(2)该流域污水管网收集率达到了65.37%,但实际污水处理率仅为56.08%。

(3)该流域除现阶段规划的工业区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外,老社区及新建厂区均无完善的排水系统。

根据各集中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服务区的范围,流域内的截污干管分为观澜、龙华、坂雪岗、平湖和光明5个片区。

观澜街道现有排水体制为截流式合流制,市政雨污合流管道或污水管道约115km,截流干管约41km,主要沿观澜河干流、四黎路、观天路及观平路敷设。

龙华街道排水主干管按雨污水分流体制铺设,但支线接入较为混乱,分流效果不理想。

现有污水管网86.3km,排污暗渠约1km。

其中龙华污水厂配套截污干管主要沿龙华河、上芬水、坂田河、游松河、大浪河两岸或临河道路敷设。

坂雪岗片区部分老的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其中岗头河流域污水进入坂雪岗污水处理厂,污水厂尾水进入岗头河后汇入观澜河。

平湖片区现状排水体制基本为合流制,仅凤凰大道和内环西路中设计中有污水管道系统,未形成贯通的污水收集系统,尚无法发挥收集片区污水的作用。

观澜河流域光明街道白花社区污水,经污水管网输送到人工快渗处理后排出。

(4)2008年9月开始建设的观澜河流域干流截污工程,到2009年5月已完成沿观澜河干流长约14公里、岗头河华为污水厂以下段2公里,全部沿河道两侧埋设截污箱涵;并采用橡胶坝、溢流堰等截流建筑物对9个支流口实施总口截污,全线共设超过300个截污口;清除河道污染底泥2.71万立方米;在龙华污水处理厂出口设补水泵站,利用龙华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中水,通过已铺好的直径1.2米的补水管向上游河道补水,满足干旱季节河道景观用水要求。

(四)水质现状

(1)观澜河(石马河)流域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2007年GDP比2000年增长了近4倍,而主要水质指标冲高后又基本回落到2001年水平,表明污染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污染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该流域2007年日废水量已高达53.71万吨,与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相比,观澜河污径比已达6:

1,而石马河支流域则达到8.6:

1;由于污径比不断攀升,导致污染通量仍然不断增大,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治理努力,污染发展势头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老帐未还,又添新帐。

(3)该流域表现出以有机类(COD、BOD5等)、营养类(NH3-N、TN、TP)污染为主的典型特征,污染通量最大的时段基本上出现在早上7:

00~9:

00和下午16:

00-18:

00时段,现场可见这个时段河面出现大量泡沫,与生活污染源占主导地位的污染源构成特征相吻合。

(4)2009年现场监测结果显示,4个监测因子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OD、NH3-N在夜间(自18:

00至次日06:

00)的浓度值明显高于昼间;TP的高峰值时段出现在18:

00至次日02:

00;BOD5的高峰值时段规律性不强,但总体看来仍然是夜间浓度值高于昼间。

(5)2009年枯水期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企坪断面的COD、NH3-N、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0mg/L、20.9mg/L、3.5mg/L,为了达到近期的整治目标,需分别削减59%、52%、88.6%的负荷,表明污染负荷的削减任务十分繁重,除了提高污水收集与处理率外,污水处理设施必须采取强化除磷脱氮措施。

(6)对比2002年与2007年的卫星影像图,可以发现该流域正快速向城市化转变,自然土地的面积逐年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

2002年,流域内人类扰动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0.7%,而到2007年,人类扰动面积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到53.9%,仅五年时间就增长了23.2%,大幅度减小了清洁径流,增加了面源污染,土地控制任重道远。

(7)总体来看,该流域有机物以及营养物污染都有逐年加重趋势,水环境保护的前景十分严峻,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已迫在眉睫。

(五)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

水污染普遍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率先发展区和水源供给区,水污染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其环境问题及成因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水环境条件先天不足,环境承载力太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格局型和结构型污染突出,污染负荷不断增长;入河污染负荷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是河流水环境不断恶化和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面积仅259.09km2,枯水期流量不足0.72m3/s,按一级A标准估算,能够受纳的污水量仅0.8万吨/天,水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

由于历史原因,流域内高投入、低效率、重污染的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占有较大的比例。

流域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入大量外来人口,人口总量为310.5万人,人口密度达到11985人/km2,除了各企业排放的工业生产废水,还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严重的结构性污染。

由于污染负荷不断增长,目前观澜河的污径比已高达8倍,水环境消纳能力不胜重负,枯水期河流中COD浓度高达187mg/L,BOD浓度高达73.3mg/L,氨氮浓度高达24mg/L,远远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河道几乎与下水道无异。

入河污染负荷迅速增长并远远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是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质不断恶化和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2)水源保护区不断受到威胁,建设用地不断蚕食自然土地,大自然的净化能力迅速萎缩,面源污染不断增加,格局性污染突出,是河流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源保护区范围包括宝安区龙华街道办事处、大浪街道办事处、民治街道办事处、观澜街道办事处、光明新区白花洞社区,保护区面积198.15km2,本应受到严格的保护。

然而,如今该流域的开发用地比例已高达54%,大部分土地已被厂房、楼盘覆盖,自然下垫面对降雨的调蓄能力严重萎缩,清洁基流不断减小,进一步消弱了河流的环境承载力;更为严重的是,流域内垃圾收集系统还不完善,垃圾桶、垃圾站等收集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大量垃圾随意堆放现象,由此产生的面源对河流的污染很大,日积月累的河流底泥污染也加剧水体恶化。

(3)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污水截排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和减污能力严重滞后于污染负荷的增长速度,旧帐未还,又添新帐

调查表明,88.6%的污染负荷直接与生活污染相关,人口带来的环境问题是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治理的关键。

然而,观澜河(石马河)流域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社区构成等原因,虽然经济和人口已经达到城市的规模,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市赖于生存的基础设施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历史欠帐日积月累,建设速度长期跟不上污染负荷的增长速度。

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2007年流域污水日排放量已达53.7万吨,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能力不足30万吨,导致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河;二是污水管网建设进度缓慢,污水管错接和污水乱排现象严重,大部分污水厂均存在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处理量或处理浓度偏低、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减排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应急工程及一些人工快渗工程虽然对河水感官的改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对氮、磷等重点控制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不明显。

总体而言,污水处理设施的削减能力始终跟不上污染负荷的增长速度,河流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究其原因,责任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与收费渠道不畅是妨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因素。

(4)环境监控能力不足,环境违法成本低,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河流水质污染

流域内环境监督和执法能力还比较薄弱,普遍存在人员短缺、手段落后、监管覆盖面较窄等问题。

根据污染源普查,流域内有各类工业企业2380多家,而纳入市和区级环境统计与管理的重点企业只有102家,其余由当地街道办事处监管,企业数量多而监管人员少,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流域内较早建设的企业污染治理水平较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其自身污水处理系统没有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多数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老化、能力不足、自动化水平较低、难于稳定达标排放等问题;加上现行法规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不大,对环境犯罪起不到震慑作用,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闲置部分设施甚至偷排、超许可总量排放或擅自扩产排污等违法行为,超水量排放行为也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5)城市缺水严重,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措施落实缺乏政策支持

深圳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6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八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与深圳市的其它地区一样,用水量逐年攀升,市民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措施不力。

主要原因是节水政策和保障措施不落实,政府主要依赖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用水量增长问题,环境成本没有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本。

因此,通过提高节水意识、实行阶梯水价并全额征收污水处理费、提高中水回用率等节水措施大幅度减小废水排放量是解决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出路。

三、整治目标与系统控制策略

(一)整治目标

该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实施综合整治,使跨界断面水质由现状劣V类分阶段逐步改善到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Ⅲ类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0年底,通过重污染行业整治、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等措施,切实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使主要水体消除黑臭,恢复农用功能,企坪交界断面除NH3-N<10mg/L外,其它水质指标达到V类。

(2)中期目标:

到2015年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推行中水回用等措施,使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恢复工业和景观用水功能,生态有所恢复,跨市交界断面除了NH3-N达V类外,其它水质指标达到IV类。

(3)中远期目标:

到2018年底,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提高中水回用率等措施,使流域水质基本满足功能要求,跨市交界断面除NH3-N达IV类外,其它水质指标达到III类。

(4)远期目标:

到2020年底,流域水体水质满足功能要求,生态基本恢复,跨市交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二)流域水污染系统控制策略

观澜河(石马河)流域水污染久治不愈、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治理设施的减污速度长期跟不上污染负荷的增长速度,“旧帐未还,又欠新帐”,导致污染负荷远远超过河流的环境承载力;深层次根源则是极度贫乏的自然禀赋、粗放的发展方式以及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