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9867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docx

刑事警察学校教案

 

 

教案

 

教学单位 法化专业方向

教研室微量物证教研室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总学时数  48学时    

授课对象刑技专业本科生

使用教材公安基础化学

第14次课

第五章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验课训练课习题课其它

学时

2

备注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普朗克量子理论等基本概念。

2、掌握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5.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氢原子光谱

(1)了解光谱、氢原子光谱、普朗克量子理论等基本概念。

光谱:

光波按波长大小排列而成的谱线系列。

里德堡方程:

λ:

谱线波长n1、n2都是正整数,且n2>n1

ν:

谱线频率:

里德堡常数(1.09737×107m-1)

谱线波数

普朗克量子论:

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按照一个基本量或基本量的整数倍被物质放出或吸收,这种情况称做量子化。

这个最小的基本量称为量子或光子。

一个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ε=hν

ε:

一个光子的能量(J);

             ν:

光的频率(s-1)

             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

(2)了解玻尔理论的三个要点

①电子不是在任意的轨道上运动,是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处于稳定状态;

③当电子在两个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以光的形式吸收或放出能量。

(3)据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基态:

能量最低的能量状态。

n=1、r=ao

激发态:

基态以外的其它能量状态。

n=1、2、3、4……

量子数:

n=1、2、3……(正整数)

(4)氢原子光谱的产生

电子在不同能量的两个轨道之间的跃迁(高→低)。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分类

光子:

静止质量等于零的微观粒子,如光。

实物粒子:

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

(2)光的本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是波动和微粒的矛盾统一体。

光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而在与实物粒子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假设

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的波动是大量微粒运动,或者是一个粒子千万次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微粒行为统计性的结果。

因此,实物粒子的波动也称为统计波、几率波。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也可以理解为其运动轨迹的不确定性,波长λ的大小代表不确定性的大小。

10g重,速度为1000m/s的子弹,λ=h/mv=10-26(nm)

9.1×10-28g重,速度为106m/s的电子,λ=h/mv=0.73(nm)

运动的子弹和电子,谁的波动性明显呢?

请同学考虑:

谈论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道还有意义吗?

 

 

原子理论的内容比较抽象

 

作业:

1、P158 第3、4题

参考资料:

赵玉娥主编《基础化学》;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

第14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五章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三、四)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验课训练课习题课其它

学时

2

备注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基本概念。

2、掌握三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

教学重点、难点:

  1、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三、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1、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1)波函数:

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函数式,用ψ表示。

ψ是空间坐标x、y、z的函数,ψ=ψ(x、y、z)

  ψ是状态函数,每个ψ对应电子的一种可能运动状态

 

(2)薛定谔方程

 

①坐标系变换

ψn、l、m(x,y,z)→ψn、l、m(r,θ,φ)

   R(r):

径向波函数,只与电子离核半径有关,由量子数n决定

Y(θ,φ):

角度波函数,只与两个角度有关,由量子数l、m来决定

②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重要结论

ⅰ、ψ是一个包含n、l、m三个参数的x、y、z的函数,记作:

ψn、l、m(x、y、z)。

ⅱ、三个参数称为量子数,其取值不是任意的。

 n:

主量子数,n=1、2、3、4……..(正整数)

 l:

角量子数,l=0、1、2、3……..n–1(共n个值)

m:

磁量子数,m=0、±1、±2、±3…….±l(共2l+1个值)

ⅲ、三个量子数的每一种合理的组合即可确定出一个相应的波函数ψn、l、m,代表电子的一种可能的运动状态。

ⅳ、规定:

l值等于0、1、2、3的轨道分别叫做s、p、d、f轨道,

l=0 s轨道 m=0  S轨道有1个

l=1 p轨道m=0、±1,p轨道有3个(px、py、pz)

l=2d轨道m=0、±1、±2,d轨道有5个(dxy、dxz、dyz、dx2-y2、dz2)

l=3f轨道m=0、±1、±2、±3,f轨道有7个

2、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1)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有正、负号之分;

(2)3个p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形状相同,只是空间取向不同;

(3)5个d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形状相似,并且空间取向不同。

3、3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1)主量子数n  决定原子轨道的能量及轨道离核的平均距离。

(2)角量子数l 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球形、8字形、花瓣形等)。

(3)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与能量无关。

四、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1、电子云ψ2

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云没有边界,理论上讲,离核很远的地方仍有电子出现的可能性,只不过几率很小而已。

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与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形状相似,但有两点区别: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要“瘦”一些;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没有正、负号之分。

3、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

D(r)叫做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

D(r)的物理意义:

在半径为r处单位厚度薄球壳内出现电子的几率。

1s轨道的电子云径向分布在r=a。

处出现极大值;随主量子数n的增大,s轨道电子云径向分布最大值处离核的距离逐渐增大,但内部仍然存在小峰。

径向分布函数的特点是:

具有(n–l)个峰,l值越小的轨道,其主峰前面的小峰越多,                 电子在内层出现的几率越大。

 

 

作业:

P158 第5、6、10题

参考资料:

赵玉娥主编《基础化学》;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

第15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五章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一、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验课训练课习题课其它

学时

2

备注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

2、掌握原子、离子核外电子分布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离子核外电子分布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的组织:

§5.2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近似能级图

1、光谱实验

l值相同的轨道,n大的能量高,如E3p﹥E2p

n值相同的轨道,l大的能量高,如E3d﹥E3p﹥E3s

n和l都不同的原子轨道,谁的能级高?

如:

4s与3d,谁的能量高?

4f与6s,谁的能量高?

1、徐光宪近似规律

多电子原子的外层轨道的能量次序按(n+0.7l)值的大小来确定。

如:

4s和3d两个轨道,E4s

 4f和6s两个轨道,E6s

2、能级交错

这种n值大的原子轨道的能量反而比n值小的轨道能量低的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能级组:

原子中(n+0.7l)值整数部分相同的一组原子轨道。

(看书147页,图5.10)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1、电子的自旋

电子的轨道运动状态用波函数ψ来描述,电子的自旋运动由自旋量子数ms来确定。

电子的自旋有两种状态,ms的取值只有两个:

↑、↓

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由n、l、m、ms四个量子数才能完全确定。

2、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

(1)能量最低原则  电子尽量分布于能量低的轨道上。

(2)泡利不相容原则  同一个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即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  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等价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例: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N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式为:

洪德规则的特例:

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

全充满:

S2,p6,d10,f14

半充满:

s1,p3,d5,f7

全空:

S0,p0,d0,f0

3、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

外层电子:

也称价电子。

主族元素:

最外层电子

副族元素:

最外层电子+(n-1)层d轨道电子

镧、锕系元素:

最外层电子+(n-2)层f轨道电子

  如V原子,Z=23

                             ×

Cr原子,Z=24

×

4、离子的电子分布式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按电子层次序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失电子的顺序按轨道(n+0.4l)值的大小来确定,其值大的轨道上的电子先失去。

如:

3d轨道:

n+0.4l=3+0.4×2=3.8

4s轨道:

n+0.4l=4+0.4×0=4.0

Fe2+1s22s22p63s23p63d6(正确)

1s22s22p63s23p63d44s2(错误)

 

 

注:

牢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作业:

P158 第5、6题

参考资料:

赵玉娥主编《基础化学》;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

第15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五章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三、四)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验课训练课习题课其它

学时

2

备注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屏蔽效应、钻穿效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屏蔽效应、钻穿效应二个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三、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1、屏蔽效应

(1)有效核电荷 

Z﹡=Z-σ

Z﹡:

有效核电荷数

Z: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σ:

屏蔽常数

这种将其它电子对某个电子的排斥作用,归结为抵消一部分核电荷的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σ的求法:

各个电子对指定电子的屏蔽常数的加和。

为什么l值相同的各原子轨道,n值越大能量越高?

原因:

n值越大,轨道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越远,内层电子越多,所受到的屏蔽效应越大,有效核电荷数越小,所以能量就越高。

为什么同一层的各原子轨道中,l值越大的轨道能量越高?

2、钻穿效应

电子渗入原子内部空间,降低了其它电子对它的屏蔽作用,使有效核电荷增加,这种由于电子钻穿而引起能量变化的现象。

钻穿效应的大小可从核外电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图看出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

周期数=电子层数

=最后一个电子所处的能级组数

每一周期容纳的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如:

Fe原子,Z=26,1s22s22p63s23p63d64s2,第4周期

2、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列。

(共18列)

共有16个族:

7个主(A)族;7个副(B)族;1个零族;1个Ⅷ族。

A族、ⅠB族、ⅡB族:

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ⅢB族~ⅦB族:

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d轨道电子数之和;

Ⅷ族: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d轨道电子数之和为8~10;

零族: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3、元素的分区

例:

写出第4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35Br)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

(1)原子半径   同一族,从上到下半径依次增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

(2)有效核电荷Z  短周期从左到右增加明显;

长周期从左到右先增加缓慢,后明显;

同一族由上到下增大,但不显著。

(3)电离能

电离能:

使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气态正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用符号I表示。

第一电离能:

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用I1表示

第二电离能:

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用I2表示

(4)电负性

电负性:

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电负性是相对数值。

①电负性最小为0.7(Cs);最大为4.0(F)。

②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一般是金属元素。

 

作业:

P159 第12、13、14、16题

参考资料:

赵玉娥主编《基础化学》;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