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690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墩柱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书.docx

技 术 交 底 书

合同段:

G235大田德州至溪柏林A2合同段单 位: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主送单位

桥梁二队

编号

工程名称

桩基、承台、墩柱、系梁、盖

梁保护层

日期

施工技术负责人

梁虎

交底人

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

为了保证大田A2国道项目品质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品质工程创优计划,使本项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品质工程的要求,我部组织施工技

术人员、质检人员、施工班组,依据交通部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评定标准、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强制标准,并结合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实际施工情况,对本标段钢筋保护层要求如下(具体保护层厚度见附表):

一、保护层合格率偏低原因分析

1、垫块的安装使用不合格

垫块是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常用的辅助措施。

根据《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发展纲要》的通知,现要求钢筋保护层必须使用定型模具和专用机械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垫块,其强度不得低于使用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强度。

垫块的制作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1mm,且外购的垫块强度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强度检测报告和质量合格证书。

实际施工中,在钢筋混凝土立面使用了部分梅花型垫块,在使用梅花型垫块进行施工时,垫块容易脱落;同时,垫块使用数量较少,每断面处的垫块数量少于6个,上下间距大于1.5m。

2、钢筋加工及绑扎不合格

①钢筋加工尺寸不准确

1

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钢筋绑扎钢筋的方式制作墩柱钢筋笼。

钢筋加工问题主要存在于加劲筋上。

由于墩柱竖向受力筋主要依靠加劲筋进行固定,是完全通过加劲筋形成一个整体的,因此加劲筋制作尺寸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墩柱主筋保护层的合格率。

而其他结构箍筋尺寸决定了骨架尺寸,也决定了结构保护层的合格率。

②钢筋绑扎不合格。

在进行墩柱钢筋绑扎前,需先对桩基主筋进行调整,以充分保证主筋位置的准确性,然后再将墩柱主筋与桩基主筋进行双面焊接处理。

在对桩基主筋位置进行调整时,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部分桩基主筋位置调整不到位,最终造成墩柱主筋偏离了设计位置,导致保护层偏大或偏小。

3、模板的吊装碰撞及变形校正不合格影响了保护层的合格率

①墩柱模板吊装对保护层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a.模板在吊装中变形。

由于我部施工的墩柱,先吊装钢筋笼,最后再吊装墩柱模板。

墩柱模板事先在地面上拼装,调整好后直接吊装。

在吊离地面的过程中,由于模板自身重力较大,在弯矩的作用下,墩柱模板难免存在细微变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层的精确程度。

b.模板在吊装中发生碰撞。

由于模板吊装高度较高,受视线及起重操作人员水平的影响,墩柱模板在吊装中可能会碰撞钢筋笼,导致钢筋笼变形;变形后的钢筋笼很难调整到位,最后影响了保护层的厚度。

c.模板吊装完成后的位置与测量放线时确定的位置不完全重合。

在模板吊装前,测量人员已事先在混凝土表面上标记出墩柱的外形轮廓线及墩柱模板的外形轮廓线;模板吊装时,由于模板重量大,即使工人对模板位置

9

进行调整,模板还是很难与事先标记的轮廓线重合,最终造成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存在偏差。

4、测量放线不准确

测量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测放,全站仪经过国家检测局检测,由仪器造成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主测人员有时为测量班长,有时为其他普通测量员。

当测量人员不为同一个人时,由于测量风格不一样,测量同一个坐标时,难免存在误差,最终造成保护层合格率偏低。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有时由于人手不足,直接安排工人手执棱镜进行测量,由于工人水平低,测量误差更大,造成保护层合格率更低。

5、技术交底不到位

技术交底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①技术人员自身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定义认识模糊,同时对图纸理解不到位,没有认真复核设计图纸数据,最终将错误的观念和施工参数灌输给了施工队伍,最终影响了施工效果,使保护层合格率偏低。

②技术人员对工人的三级交底不明确,无法使工人清楚的认识到保护层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因而造成工人在施工中漠视对保护层的调整;即使保护层偏差过大,也很难说服工人对其进行调整。

6、混凝土振捣问题

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浇筑高度较大,即使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其冲击力还是会对柱子的保护层造成影响;如冲落绑扎不牢的垫块。

同时,由于工人在振捣时,工人所在位置离墩柱底部过远,其挥动振动棒时,很难控制住振动棒的运动范围,因此振动棒会不时的打击钢筋笼和墩柱模板,造成钢筋笼的变形、垫块的掉落甚至墩柱模板的移位,最终影响

2

到成型后墩柱的保护层厚度。

7、三检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检制度的严格执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

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技术人员质量意识较为薄弱,在施工队向其报检后,不经检验就直接通知质检人员进行验收。

质检人员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对其进行抽检,抽检只是检测部分位置的保护层厚度,并不能保证整个墩柱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抽检合格后,即通知监理人员对墩柱进行验收。

所以,三检制度的严格执行,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是工程质量最为重要的保障。

二、墩柱施工保护层合格率偏低预控措施

为大面积提高墩柱施工保护层的合格率,使本项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要求,我部拟在下一步的施工中,加强和采取以下措施,最大程度的提高钢筋保护厚度的合格率。

1、规范垫块的安装使用

①对于墩柱施工,采用符合要求的圆形垫块。

②在绑扎墩柱钢筋骨架的过程中,杜绝使用梅花型垫块。

同时,需在相邻两根主筋外侧加焊钢筋,将符合要求的垫块中心穿于加焊钢筋上。

垫块用量保证每断面不少于6个,上下间距不大于1.5m。

2、提高钢筋加工及绑扎水平

①严把钢筋加工制作关。

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各个部位的钢筋在下料前必须认真、仔细地对设计图纸中的钢筋尺寸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下料。

为了提高钢筋加工尺寸的准确性,加劲筋采用数控弯曲机制作。

在钢筋绑扎前,技术人员

需逐根检查加劲筋的尺寸,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禁止使用。

②绑扎立柱钢筋前,需先调整桩基主筋的位置;并经技术人员验收桩基主筋位置合格后,方可焊接立柱纵筋与桩基主筋。

同时,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在绑扎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绑扎及连接的质量符合图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③钢筋笼骨架安装时,项目部测量人员要将相应的结构物模板位置精确放样,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模板位置确定出钢筋骨架位置,通过挂线或者弹墨线的形式将骨架位置定位。

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要进行纠正处理,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立柱钢筋骨架绑扎完后必须利用风缆进行固定。

利用风缆进行固定时,风缆数量每圈不得少于4根。

对于桩基主筋偏位较大的(但在规范规定的容许范围内),需在浇筑系梁混凝土时,将主筋位置及时调整回来。

3提高模板的吊装水平和变形校正水平

①模板支立前精确放出结构外轮廓线并将基底精确找平,找平误差控制在2mm内,保证模板拼装后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安装,每吊装一节模板要检查一次模板的垂直度及几何形状,无误后才能继续拼上层。

模板分节吊装,每节长度不超过2m;分节吊装时,容易对位置不满足要求的模板进行调整到位,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模板对钢筋笼及脚手架的碰撞。

由于采用分节吊装,模板重量较小,在吊车的配合下,施工人员比较容易对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②严格执行模板准入制度,对于已变形的模板,需进行校正,校正完成后,先由技术员对其进行检验,再由质检员对其进行检验,最后联合监

理、业主等对其进行检验。

在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墩柱的施工。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模板,坚决禁止使用。

钢模验收时,直径误差不大于3mm,高度误差不大于5mm,接缝错牙不大于1mm。

③模板固定及限位措施到位,避免模板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移位、爆模等现象;模板安装完毕后,为防止模板偏离立柱轴线,在立柱四角用钢丝绳为攀线,一端固定于模板一端固定于埋入地面的钢筋上,通过倒链调整模板至设计位置,同时在模板四周用方木支撑固定模板。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的平面位置、竖直度、顶部高程、接缝及底部密实性、螺栓拧紧程度等进行仔细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要及时纠正。

④模板存放场地必须硬化且平整,每次拆模后应指定专人进行除污和防锈工作,分类妥善保管存放。

4、提高测量精度

①测量仪器定期有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校订。

②对于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结构物,只允许由同一个测量人员测量放线。

③测量时,严禁安排工人辅助放线测量。

5、加强技术交底的效果和作用

①加强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作业指导书、福建省强制性标准及相关规范的理解。

在施工前,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仔细审核,确定不同的工程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对于设计不明确或者存在错误的,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进行解决。

②在作业前,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要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

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在交底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砼组等相关工序的施工班组提出要求。

对工人的技术交底,不但要使工人知道要怎样做,而且还要让工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从骨子里改变工人对质量问题的认识。

使工人清楚地认识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对整个结构的重要性。

6、改进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土浇筑时,技术人员必须全程跟踪,并及时掌握浇筑动态。

有必要时,浇筑人员需进入墩柱内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振捣,最大限度的防止振动棒对钢筋笼及模板的碰撞。

浇筑砼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踩踏。

浇筑砼的操作人员要采取施工措施以避免踩踏钢筋。

在浇筑砼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移位,及时进行修整。

现场技术人员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钢筋位置和混凝土垫块的检查,若发现钢筋移位或混凝土垫块破碎、脱落时,要立即督促施工人员进行修整钢筋和增补混凝土垫块。

杜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过振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模板等。

7、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现场技术人员在施工队报验后,必须爬入墩柱内,逐点检查保护层的厚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坚决整改;且必须在施工队整改完成后,方可通知质检员进行验收。

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再由质检员通知监理人员验收。

8、严格落实奖惩处罚措施

工程质量能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执行力。

执行力首先来

源于责任心,缺乏责任心,就不会有执行力。

有标准,有制度,更需要执行到位。

在我们身边,缺乏执行力的四种表现广泛存在:

“差不多”就是错;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不会尽职尽责地做好份内工作。

不严格按规范和标准执行,工作总是打折扣;满足于“可以了”、“凑合”,而不是凡事做到最好,要争就争第一;在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不能完成任务做“准备”,而不是去想完成任务的办法。

这些缺乏执行力的表现,根本上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强烈的责任心是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责任心,才能坚定的贯彻执行项目部的决策。

而能否增强员工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执行力,关键在于奖惩制度能否公平公正得到有效的执行。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技术负责人: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