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政治课笔记 精品.docx
《研一政治课笔记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一政治课笔记 精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一政治课笔记精品
什么是政治?
古义:
以正道治理国家
马基雅维利:
权力之争
圣西门:
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将完全被经济所包括,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国家将成为生产管理机关。
马恩:
公共权力。
孙中山:
“政”即众人的事,“治”即治理,“政治”即治理众人的事。
毛泽东:
政治是夺取权力、巩固权力,是革命和阶级斗争,是壮大自己,消灭敌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国家政权;体现为阶级斗争。
根据社会历史进程和阶级斗争形势,建立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以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专题一:
略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以儒家为核心)
1、孔子的为政之道
1)为政以德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
●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2)齐之以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
礼的含义:
礼义礼仪礼节礼制
3)正名
子曰: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什么是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仁义礼的关系: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
2、宋儒阐发的为人为君之道:
1)《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1)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明德:
(康诰)克明德;(帝典)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亲民: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
作新民。
”
●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2)八条目——
●格物、致知:
朱熹“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
●诚意:
“毋自欺”“君子必慎其独”。
●正心:
心有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不得其正。
●修身:
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皆有所偏颇,故要“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齐家: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道得众,则得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国不以利为利,以文为利也。
”
2)《中庸》的教化治国思想
(1)天人合一原则
《中庸》论天人合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孟子论天人合一: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的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此四者人皆有之,非由外铄。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良知良能说:
不学而能者,良能也;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仁政民本说:
仁政: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仁者无敌。
”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2)中和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合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修身治国之道
●守道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君子知几。
●以智执中——
舜的大智在于“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守死善道——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衽金戈,死而不厌。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
●知天道而行——
●治国九经——
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4)诚心向善
(5)德配天地
概括言之:
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以德治国,以礼治民
●讲仁政、民本
●从天人合一出发,以中和为郅治,以修齐治平为次序,以至诚为动力,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覆天载地,时行日月,光耀千古。
儒家治论的问题是:
●迂远清高,乏实少刚。
●经荀子改造,传韩非子集法家大成,再经董仲舒综合,成为历代治论治术的重要部分。
●荀子承儒,吸收道法,主性恶,隆礼重法,详论王霸之术;韩非子吸收法、术、势说,讲刑名之学。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配纲常之说,到宋儒以天理人欲达礼教极致。
传统治术因以外儒内法形式日趋完善。
●谭嗣同评价: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
与严复同启反传统之端。
思考题
1、用简单的话把你理解的政治、政治理论的概念说出来。
2、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有哪些内容。
孙中山的政治理论
1、民生主义历史观:
民生为历史的重心。
2、知难行易的人生观。
3、三民主义的理想社会观。
4、五权宪法(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
又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直接民权)的政治观。
5、革命三期(军政、训政、宪政)策略。
6、目标是建立民主制的现代国家。
胡适的政治思想
1)胡适的文化学术贡献:
1、文化革命的急先锋
2、提出新文化运动纲领: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
3、引入易卜生、杜威学说,一生为自由主义奋斗——不肯屈服于强权、势力、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独立人格
4、首先用科学方法整理先秦哲学思想,写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5、首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
6、首做中国白话文学史
7、首次以历史方法考证小说,开创新红学。
2)胡适的思想体系
1、易卜生主义的自由观
2、人人不朽的人生观
3、淑世主义的世界观
4、实验主义的真理观
5、好政府主义的政治观
罗隆基的专家政治理论
1)保障人权:
生命权、安全权、发展人格人性权,最大多数最大幸福权。
2)平民政治、专家治国。
代表民意的立法机关和选拔使用专门人才的吏治制度。
3)宪法和法治。
规定人民权利和政府权限,使执政者守法,司法独立,反对党治。
4)言论自由、思想自由。
1)陈立夫的唯生论(儒化三民主义一例)
宇宙无大小始终。
物皆有生命,由元子构成。
元子由静质动力组合,因爱力摄力排列方式不同,成精神物质两物。
生命以打破生命均衡求发展,以诚、形、著、明、动、变、化七阶段循环成生命长流。
人经历真善美、有好精三阶段,有人与兽、人与人、人与自然斗争。
三结果:
我死人活,人死我活,人我共活,后者最好。
用物增产节约;对人因生命来去讲慈孝、生命分和讲友恭、生命化合讲和、生命扩大和时间利用讲信、生命扩大和空间利用讲敬礼仁爱忠,所以要服务创造。
2)蒋介石的革命政治哲学
1、受王阳明致良知、曾国藩重诚、孙中山知难行易说影响
2、说三民主义即“大学之道”,“明明德”是有确定的人生观;“新民”是唤起民众,复兴民族,使民众生活向上,民族地位平等。
“止于至善”是本向上利他的冲动,自觉觉他,仁民爱物,成己成人。
3、三民主义起于衣食住行之行之微,极于大同之治。
4、致知在力行,古来只有行能创造一切:
人生不离行,行为善,顺天应人,有目的、轨道、步调、系统,是行仁。
5、诚是行的原动力。
不行不能知;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故要笃信。
信三民主义,因其是大学之道,是情法理最完善最切实的结合。
6、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
总结:
1、近代中国政治危机导致思想嬗变。
2、康、孙、胡(罗)、蒋的政治思想,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之外的流派,反映了中国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数重选择。
3、康有为是传统“易穷则变”的思想家;
4、孙中山是创新政治的革命家;
5、胡适、罗隆基是思想创新的学者;
6、蒋介石是试图以传统治世的统治者。
7、解决政治危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代了传统。
2013.10.19儒家学说
1.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易。
系辞》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方(事情所向)以类聚,物以群分,凶吉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健动即知),坤以简(顺静故简)能。
”
圣人之德:
与天地参
2.个人修养与处理社会关系的原则
内圣外王
内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仁义礼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分亲疏),尊贤之等(依等级),礼所生焉。
”
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有等级秩序,以礼维系。
子曰:
克己复礼。
如何复?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每个人认识自己的绝色职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
3.修养之道:
中庸
程颐: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4.修养的目的:
中和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二皆中节谓之和。
”
5.修养秘诀
忠恕:
“”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
”
不争: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6.纲常忠孝大义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忠孝: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道家
老子之道
1.大道不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2.道为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3.道的规律是对立转化“反者道之动”福祸相依
4.得道秘诀是守弱“弱者道之用”“”上善若水守弱是为了强不要居功
5.道法自然自然无为
庄子之道
1.相对论
2.物我和一
3.超越与逍遥
佛家
早期佛说
四谛,五阴聚合,十二因缘,业报轮回,三学,三法印。
。
。
1.空观缘起色空
法藏的《华严金狮子章》。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辩色空第二
谓狮子无相,唯是真金。
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
不碍
幻有,名为色空。
2.心与识
万法唯心,境由心造,八识
菩提涅槃
成菩提第九[一]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二]。
谓见师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三]。
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四]。
即了无始已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五]。
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3.菩萨救世
罗汉和菩萨
上座--小乘罗汉:
杀烦恼贼永入涅盘不再受生死果报
大众--大乘“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觉有情。
”
慈悲喜护四等心仁爱万物,怜悯众生,使人欢乐幸福,护人安宁,救人出难
4.禅
本意:
“思维修”
禅宗思考的问题:
空假中
禅宗理念
把思维变为不思维不修,即无住处生心,无修之修。
根本宗旨:
明心见性
“般若无形象,智慧心即使”
禅宗理念
把思维修变为不思维不修,即无住处生心,无修之修。
根本宗旨:
“明心见性”
论布施,修行: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论净土念佛
论持戒心平何劳持戒?
行自何用修禅
论诵经无言之教,无相之说
论静
论坐
定慧如一
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论善恶
总原则“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
儒道佛禅一道,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立德,明智,悟空,自化的智慧。
3.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缺乏理性之根,真诚动力不足
1目光短浅(实用理性)
2等级观念(缺少平等民主观念)
3官本位(人治,缺少法制观念)
4裙带关系
5自私
1圣贤适成傻瓜伪善
2中庸铸造马虎性格
3仁礼形成私欲等级
4老子教人阴谋诡诈
6庄释引导进入空门
7禅识陷入混世自欺
有待于现代民主、法制、理性文明改造
4.当代政治理论要点
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制度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
政治文化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政治目标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政略原则发展。
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5、以理性态度建设当代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1什么是理性
核心是逻各斯,即把握讯存在的逻辑内容包括博识求真逻辑宽容
2建立理性文化的必要
克服中国文化的弊端,树立真理的权威,寻求更完美的真理
3建立和谐文化的依据
和的传统,全球化现实,双重语境的交往共识,人类同一个梦想
4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公平正义宽容与爱
5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关键
东西对话
物心相容
思考题1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2如何扬弃传统建设和谐文化?
政治理论专题之五——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概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2、毛泽东的政治理论
3、邓小平的政治理论
4、“三个代表”政治理论
5、“科学发展”政治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
理论成果
创新
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的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的政治理论
1、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特色
1)贵我与通今:
从圣贤救世到人民领袖
2)动与斗:
从“天演论”到唯物论
3)造反与秩序:
从造反有理到人民公社共产主义;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4)求实与创新:
冷峻的政治家和浪漫的诗人
2、中国化道路的开辟
1)中国话实践的开创者和理论奠基人
2)中国化的内涵:
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3)理论创建:
O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监理新民主主义社会
O社会主义矛盾
O(“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O“三个世界”
3、毛泽东的革命政治理论
政治目标: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建新民主主义政权
政治哲学:
实践、矛盾、斗争
政治手段: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政治文化:
党指挥枪;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政治目标:
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哲学:
矛盾、斗争
政治手段:
政治挂帅、思想批判、文化革命
政治文化:
共产主义精神、阶级斗争意识
三、邓小平的政治理论
1)邓小平作为新一代领导核心的必然性
(1)最年轻和最年长
(2)实干家的经历:
秘书长
(3)权力网中双保险
2)邓小平的理论创新
(1)特色论
(2)本质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初级阶段论:
一,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4)市场手段论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道路与策略
3、邓小平的政治理论
政治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哲学:
解放思想
政治道路和策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政治文化: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三个代表”政治理论
1、“三个代表”的开拓创新
1)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立党之本: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执政之基:
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执政到底干什么?
(3)力量之源:
执政为民,得到最广大民众的真心拥护
2)创意:
治党治国,由名趋实
3)特点:
(1)、三分法超越两分法
(2)突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
(3)党性的更丰富理解
2、“三个代表”政治理论
政治目标: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哲学:
“三个代表”
政治手段:
治党治国
政治文化:
执政兴国
五、“科学发展”政治理论
政治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政治哲学:
科学发展
政治手段:
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政治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本质
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邓”是开创之作;“三”承上启下;“科”是中腰创新成果。
理论渊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理论主题: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论品质: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基点: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基础;
理论目标:
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内涵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和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
3、意义
在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并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
方法。
4、价值
在历史纬度上——准确深刻地反映了30年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基层上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在理论纬度上——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一套完整的认识体系,使其更具逻辑认知的严密性、价值引导和操作指导的稳定性,有利于更清楚自觉地认识党的理论;
在现实纬度上——提供了认识当下社会推进现代建设的思想纲领
总结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经历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发展阶段。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指导革命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是引导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繁荣富强、国家复兴的科学理论。
在指导推动国家进步的同时,也将继续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
思考题
1、毛泽东思想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文化概说
1、犹太—基督教文化
2、希腊文化
3、罗马文化
4、近现代文化
5、犹太—基督教文化
(1)宇宙观:
上帝一元
(2)世界观:
败坏救赎
(3)历史观:
矛盾单向发展
(4)价值观:
自由平等博爱
2、希腊文化
(1)人神合一
(2)唯物倾向
(3)理性精神
(4)理性、神性、世界
斯多噶学派:
物质世界发展
世界理性逻各斯(道),即神性和命运
宇宙神性—自然理性—道德—幸福—责任—人人兄弟的天人合一—伦理观
理性统治的世界国家政治观:
民主制
(5)崇尚自由—战斗
3、罗马文化
(1)共和传统
(2)法治精神
(3)征服
(4)放荡
4、近现代文化
(1)上帝信仰、科学理性精神、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
(2)民主制度(主权在民原则、选举、分权、多党制)
(3)宪政法治
(4)人权(政治参与,劳动财产、言论自由、个性受尊重、安全自卫)
(5)资本扩张,消费享乐
二、马克思主义
1、马恩的文化渊源
(1)犹太基督教文化背景
(2)时代的影响
(3)马克思的个人天赋
非凡的潜质
自由的精神
缜密的思维
超强的外语能力
2、理性传统与马克思主义
(1)古典理性与马克思主义
从人神合一到宇宙的统一性
认定和追求真理
从逻各斯到逻辑体系
近代批判理性与马克思主义
(1)康德与马克思主义
(2)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
(3)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
(4)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5)英国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6)马恩后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1、康德与马克思主义
康德的问题
前提:
理性即人的思考判断力能否认识上帝(即宇宙的一切的来源和道德的原则?
)
问题:
如果理性不能认识上帝,世界如何维系?
人们如何生活?
答案:
《纯粹理性批判》:
理性只能认知经验世界,物自体不可知,因此无法用理性解释上帝
《实践理性批判》:
尽管上帝不可知,至少要假设上帝存在,因为人的行为应有一道德律令
《判断力批判》:
在纯粹理性范畴中人的批判力有限,在实践理性范畴中判断力不完全。
于是,人可以追求美,从感知美中感受世界感受物自体,升华自身,以弥补道德动力的不足。
康德哲学的影响或启示:
揭示了理性的矛盾。
一方面论证了上帝不可知论,解答了对上帝的怀疑论,解决了对基督教信仰的质疑,同时提出了对上帝的疑问;令一方面,暗示了唯物论的合理性,为否认上帝,完全从自然物质世界认识宇宙提供了支持。
1、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的辨证法:
第一次把辩证法袭用于宇宙论,第一次将自然界、历史和人的思维统一起来,提出“绝对精神—历史—绝对精神”的公式。
恩格斯论黑格尔哲学:
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2、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对基督教和黑格尔的批判:
《基督教的本质》:
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
《黑格尔哲学批判》哲学是关于真实自然的科学,应从现实的存在开始。
人是自然的产物,应回到自然;哲学的最高原则是人的本质—人本学的逻辑出发点.
费尔巴哈人本学:
人本学的世界观:
人是从自己出发来看待自然,自然界是人拿来当做非人性的东西而同自己区别开来的多种形式的感性事物的总和。
人的本质:
认识自然的产物。
“我欲故我在”
人欲动物的区别:
人类有意识,有爱(证明存在感),区别和维系我和你的关系。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