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81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六章.ppt

第六章智力,第六章智力,第一节智力概述第二节智力理论第三节智力的测量第四节智力的影响因素,第一节智力概述,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其次,定义并不相互排斥,而可互相兼容,一个定义可能包含或隐含了其他定义所涉及的属性。

(一)智力的定义,再次,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

如,智力是高级认知过程(50%和59%),是学习能力(17%和29%),是对新情况或新环境的适应(21%和21%)。

总之智力: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多种属性。

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能力等等。

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

(二)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能力:

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能力可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或交际能力,或表现在处理事物方面的才能等。

而智力则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能力有两层涵义:

1.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

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加上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2.个体将来“可能为者”:

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个体在各种条件适宜下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三)能力的不同类型1.按倾向性分为:

一般能力:

普通能力,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

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数学、音乐、绘画、体育、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2.按功能分:

认知能力:

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操纵、制作、动作的能力。

劳动、艺术表现、体育运动、实验操作能力都是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言语感染能力等都是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包含有认知和操作能力。

3、按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分模仿能力:

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相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班都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创造能力:

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其中创造思维、想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智商,【智商】智力商数(IQ),是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和手段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公式:

智商=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用智力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的,可称为比率智商。

比值为1,大于1心理年龄大,小于1,实足年龄大。

只适应于儿童。

(美)韦克斯勒:

依据统计学提出智商新算法,离差智商:

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成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假定,人们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公式:

离差智商(IQ)=100+15Z,(Z=XXS)X:

团体平均分数,X:

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

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

人在团体中所处位置(他的标准分数)。

(五)智力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水平:

不同人所达到最高水平不同,人类智力分布基本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代表性广泛人群中,接近一半人智商在90110之间。

智力的结构:

组成方式上不同,智力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可分解成许多基本成份。

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异(有人记忆好,有观察力强,但不善计算)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

多数人稳定发展,有些人表现早熟,但成人后智力平平,有些人前期发展慢,后期高水平发展。

【07.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2.智力的团体差异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数学、言语能力上。

男性在空间能力上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女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优于男生,但青春期后,男生占优势,一直保持到老年。

女性在言语能力上有较大的优势。

除性别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也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智力测验的平均得分上,从事脑力劳动比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具更高IQ,其主要原因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智力测验本身的公平性不容忽视。

(六)智力发展的特征,1.一般趋势:

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变化。

分为:

增长、稳定、衰退阶段。

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负加速方式增长,逐渐减慢。

一般在18至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

成人期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

进入老年后迅速下降进入衰退期。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习和生活经历都会对智力产生影响。

第二节、智力理论,

(一)智力因素论1.智力二因素论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3.智力多因素论

(二)多智力理论(三)智力结构论(四)智力的认知理论1.智力的三元理论2.PASS模型,

(一)智力因素论1.智力二因素说(英)心理学家,斯皮尔曼20世纪初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探讨。

发现,心理能力测验间都存在正相关。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测验上得了高分,那么,在其他测验上,他的得分往往也较高。

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g因素决定。

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一般因素(g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称s因素)两种。

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含有共同的g因素;而它们之间又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每个测验包含关不同的s因素。

斯皮尔曼认为,g因素就是智力,并不能直接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测验题目度量,但是可以由许多不同测验题目的平均成绩进行近似的估计。

(大概了解即可),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20世纪中期后,卡特尔:

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一般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原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流体智力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同问题,它主要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

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

3.智力多因素论美,瑟斯顿,提出:

智力由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分别为:

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记忆能力。

(二)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系统间可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能力:

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及日常会话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

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

3.空间智力:

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面的能力。

如,绘画,查地图。

4.音乐智力:

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5.身体运动智力:

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人际智力:

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内省智力:

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06/10和08/4】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和实际意义,(三)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

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

1.智力活动的内容:

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

2.智力操作:

智力活动的过程,由上述对象或材料引起的,包括认知(理解,再认)、记忆、发散思维(对一个问题寻找各种答案或思想)、聚合思维(对一个问题寻找最好、最适当、最普通的答案)、评价(对一个的思维品质做出的某种决定)。

3.智力活动的产物:

思考结果,可按单元计算,可分类处理,也可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应用。

(四)智力认知理论,1.智力的三元理论:

美,斯腾伯格,80年代提出。

认为:

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04/1和05/10和06/4:

简答题】,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

元成分:

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监控。

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

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

操作成分:

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

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

第二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是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经验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当任务熟悉时,良好的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

当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这方面特点又称:

情境智力(实践智力)。

为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但智力行为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有同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

2.PASS模型,达斯,结合鲁利来的神经生理成果提出认知活动的PASS模型。

PASS模型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第三节智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验的概述1、智力测验的产生2、智力测验的种类3、智力测验的性质

(二)智力测验的智力指标1、信度2、效度3、测验的标准化(三)经典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概述,1、智力测验的产生【智力测验】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

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比内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

其产生是为了分辨出不适合在一般学校学习的智力落后儿童,从而给以特殊教育。

提出心理年龄概念,如果一个儿童的心理年龄比他的实际年龄小两岁,就可认为他的智力落后,表示智力水平的办法是计算智商。

2、智力测验的种类,根据施测对象的数目分:

个别测验:

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

(比内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缺点:

耗时,耗力,程序复杂,不经济。

团体测验:

能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者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施测(一般教育测验,各种人格量表,团体智力测验)可节省大量人力与时间,在短时内收集大量信息,主试无须严格专业训练。

缺点:

测量误差不易控制。

测验呈现方式、作答方式,可分:

文字测验:

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

实施简单,较易测量人类高层次的心理功能。

但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对言语文字表达困难和幼小儿童完全不适用。

非文字测验:

不以文字表述,受试不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作答的测验。

说明由主试口头叙述,测验题目多属于图画、工具、模型等,及对仪器、实物等辩认或操作的操作性测验。

只适用于个别施测,费时费力,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但不易受文化因素的,可用于广大文化水平较低者及跨文化研究。

速度测验与难度测验:

速度测验:

关注回答题目的速度,要求受测者尽快地作答,完成题目越多越好。

其目的在于考察受测在测验任务上的反应速度。

以答对题目数量区分优劣,常用于测查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部分。

难度测验:

关注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回答问题。

旨在测量受测的解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最高能力水平,以完成的数量和准确性为计分标准。

各类学科竞赛所用的测验是难度测验的典型示例。

3、心理测验的性质,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具有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