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8091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docx

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人口问题解析版

2019届高三地理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十一:

人口问题(解析版)

【培优指南】

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

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应对措施:

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2)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应对措施: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3)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应对措施: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

(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  )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

C.2024~2026年D.2028~2030年

(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

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

(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  )

A.京津地区B.沪宁杭地区

C.青藏地区D.冀鲁豫地区

【解析】第

(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

(1)A

(2)C(3)C

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

(1)~

(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

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

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

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

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

【解析】第

(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题,生产力水平高低是造成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

(1)D

(2)B

【培优指南】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培优点津】

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典例3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

(1)~

(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

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

【答案】

(1)D

(2)A

典例4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

(1)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迁出人口比重浙江、江苏相差不大,但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浙江远高于江苏,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2)题,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区的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一、选择题

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至此,实施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据此完成1~2题。

 

 

1.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现实背景不包括(  )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独生子女问题与“失独”问题

C.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D.人口总数减少问题

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拐点的出现导致独生子女政策的提出

B.乙拐点的出现导致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

C.①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

D.③时段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第1题,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男女比例失衡,独生子女问题与老龄人口“失独”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人口总数仍在增加。

第2题,甲拐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乙拐点人口出生率较高,应实施独生子女政策;①时段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高;③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答案】1.D2.C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A.出生人口性别逐渐趋于平衡

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

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4.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自2015年的113.5下降到2020年的112,到2030年下降到107,说明性别比趋于平衡,A对。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年化,B错。

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升高,C错。

生育率自2020到2030年间没有变化,而死亡率升高,自然增长率应当降低,D错。

故选A。

第4题,读表可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劳动力比例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会推动劳动力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①对。

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年龄增加,②错。

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居住,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③对。

由于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农村少年儿童数量减少,学校布局更加稀疏,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延长,④错。

故选B。

【答案】3.A4.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6.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7.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2005-2016年间,上海市总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与外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在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C对。

A、B、D错。

第6题,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判断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外来人口少于户籍人口,A错。

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B错。

外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使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D对。

平均年龄下降,C错。

第7题,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关,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B对。

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A错。

国家户籍管理制度宽松,C错。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扩大,D错。

【答案】5.C6.D7.B

人社部在谈及今年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9.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

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B.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C.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D.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解析】第8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加之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比持续提高,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期待的不仅是外表的“进城”,他们最渴望的是:

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即享有“国民待遇”)导致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出现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现象,C项正确。

东部地区地区产业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不会导致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与其相关性不大。

故选C。

第9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A错误。

农民工跨省流动减少,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省内就业增多(集中在省内较发达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但农村老龄化问题缓解并不明显,所以B、D选项错误,C正确。

故选C。

【答案】8.C9.C

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下图为我国流动人口分布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

A.东部对流动人口已失去吸引力B.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C.中部和东北的人口数量在减少D.西部人口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11.“十三五”期间()

A.超大、特大城市的数量将减少B.交通便利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跨省流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D.中、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口将成为主流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仍然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仍有很大吸引力。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比例在增加。

说明吸引力在增加。

此图仅显示流动人口的分布,不能判断人口数量的变化。

故B正确,A、C、D错误。

第11题,从材料中看,“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等地区流动,因此跨省流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中西部地区省内常住人口仍是主流;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将继续增加。

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10.B11.C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说明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积极意义。

 

(2)描述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推断今后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解析】

(1)读图分析,根据材料一中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现在,我国的反映人口增长缓慢;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劳动力人口增长缓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够增加人口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能够改善劳动力供给,促进各年龄段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减轻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提供相关岗位,促进就业。

(2)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在逐渐增加,就业机会较多。

但是由于我国各地产业的不断升级改造,对劳动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减弱,加强了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因此普通劳动力就业压力变大,高素质人才短缺。

【答案】

(1)意义:

有利于出生率的提升,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改善劳动力供给,促进各年龄段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减轻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相关岗位,促进就业。

(2)发展趋势:

就业人口总数总体上在一直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在下降,数量也在下降且2004年之后下降较快;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在上升,数量也在增加。

机遇: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仍在逐渐增加,就业机会多。

挑战:

劳动力结构必短缺,普通劳动力就业压力变大,高素质人才短缺。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EMS),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s)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MS厂商。

材料一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路径。

材料二2010年三大产业比重及人均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GDP(元)

四川

14.4

50.5

35.1

21182

江苏

6.1

54.1

39.8

52448

山东

9.4

56.4

34.2

41147

全国

10

47

43

33198

(1)简述富士康进入中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并评价其对新址城市的影响。

 

(2)分析四川人口主要迁往江苏的原因并说出对四川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迁移原因:

原址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或中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享受优惠的政策。

对新址城市的影响:

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但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产业层次结构偏低,不利于持续发展。

(2)原因: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拉力强(或四川经济较落后,推力较大);四川到江苏的距离近;交通便利;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

意义:

减轻当地的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趋好;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信息与技术的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