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8061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氯乙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聚氯乙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聚氯乙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聚氯乙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聚氯乙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氯乙烯.docx

《聚氯乙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氯乙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氯乙烯.docx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制品,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如:

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合成材料。

  聚氯乙烯,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是氯乙烯的均聚物。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PVC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混合溶剂中,用于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而成纤维,称氯纶。

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

Polyvinylchloridepolymer=PVC分子结构

  化工领域指化合物聚氯乙烯。

polyvinylchloride。

这是PVC使用最广泛的含义。

这种材料的结构如下:

[―CH2―CHCl―]n,碳原子为锯齿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键相连。

所有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密度1380kg/m3,杨氏弹性模量(E)2900-3400MPa,拉伸强度(σt)50-80MPa

玻璃转变温度87℃,熔点212℃,导热率(λ)0.16W/m.K,热膨胀系数(α)810-5/K,热容(c)0.9kJ/(kg·K),吸水率(ASTM)0.04-0.4,折射率硬质成型品1.52~1.55

  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

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例如二恶英。

  聚氯乙烯的燃烧分为两步。

先在240℃-340℃燃烧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和含有双键的二烯烃,然后在400-470℃发生碳的燃烧。

聚氯乙稀的分类及命名方法

1、聚氯乙稀的分类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

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

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

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

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下面图表列出这四种聚氯乙烯的基本特性。

  图表1:

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工艺

品种

悬浮法

乳液法

本体法

溶液法

特性

不含金属离子,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及热稳定性

颗粒较细,含杂质较多,电绝缘性及热稳定性不及悬浮法

含杂质极少纯度高。

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优于悬浮法

含杂质极少纯度高,成本高,价格高。

聚合物的分子量不高

2、聚氯乙稀的命名

悬浮法聚氯乙烯按绝对黏度分六个型号:

XS-1、XS-2……XS-6;XJ-1、XJ-2……、XJ-6。

型号中各字母的意思:

X-悬浮法;S-疏松型;J-紧密型;  

乳液聚合生产所得的聚氯乙烯称乳液法聚氯乙烯(Emulsionpoly-merixation)。

它是糊状树脂,分子量较高,颗粒较细。

乳液法聚氯乙烯的型号为RH-x-y,其中R-乳液法;H-糊状树脂;x-树脂烯溶液的绝对黏度;y-糊黏度。

x分1、2、3型,1型绝对黏度为2.01-2.4mPa·s,2型绝对黏度为1.81~2.00mPa·s,3型绝对黏度为1.60~1.80mPa·s。

y分Ⅰ、Ⅱ、Ⅲ号,Ⅰ号糊黏度不大于3,000mPa·s,Ⅱ号糊黏度为3000~7000mPa·s,Ⅲ号糊黏度为7,000~10,000mPa·s。

本体法聚氯乙烯[palyvinylchloride(bulkpolymerization)]中国已有生产,四川宜宾天原、内蒙古海吉两家企业,该方法产品透明度和绝缘性高于其它方法。

溶液聚合聚氯乙烯树脂多用于表面涂层方面。

在度温20~30℃或0℃以下的低温下进行悬浮法、乳液法或本体法聚合均称低温聚合。

低温聚合的聚氯乙烯分子量高、结晶度高、结构规整性好,玻璃化温度高,耐热性、耐溶剂性好。

但比普通聚氯乙烯难加工,冲击强度稍低,用作纤维及特殊塑料制品。

物理和化学性质

  PVC(聚氯乙烯)塑胶原料

稳定;不易被酸、碱腐蚀;对热比较耐受

 聚氯乙烯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硝酸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

  聚氯乙烯对光、热的稳定性较差。

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

在不加热稳定剂的情况下,聚氯乙烯100℃时即开始分解,130℃以上分解更快。

受热分解出放出氯化氢气体,使其变色,由白色→浅黄色→红色→褐色→黑色。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氧会使聚氯乙烯发生光氧化分解,因而使聚氯乙烯的柔性下降,最后发脆。

从这里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PVC塑料时间久了就会变黄、变脆的原因。

  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不溶于水、酒精、汽油,气体、水汽渗漏性低;在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和20%以下的烧碱溶液,具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对盐类相当稳定,但能够溶解于醚、酮、氯化脂肪烃和芳香烃等有机溶剂。

  

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主要是非晶态结构,但也包含一些结晶区域(约5%),所以聚氯乙烯没有明显的溶点,约在80℃左右开始软化,热扭变温度(1.82MPa负荷下)为70-71℃,在加压下150℃开始流动,并开始缓慢放出氯化氢,致使聚氯乙烯变色(由白色→浅黄色→红色→褐色→黑色)。

  工业聚氯乙烯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8-4.8万范围内,相应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95万。

而绝大多数工业树脂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0-20万,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55-6.4万。

硬质聚氯乙烯(未加增塑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和耐燃性,可以单独用做结构材料,应用于化工上制造管道、板材及注塑制品。

硬质聚氯乙烯可以用增强材料。

发展历史:

1912年,德国人FritzKlatte合成了PVC,并在德国申请了专利,但是在专利过期前没有能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

1926年,美国B.F.Goodrich公司的WaldoSemon合成了PVC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PVC在19世纪被发现过两次,一次是HenriVictorRegnault在1835年,另一次是EugenBaumann在1872年发现的。

两次机会中,这种聚合物都出现在被放置在太阳光底下的氯乙烯的烧杯中,成为白色固体。

20世纪初,俄国化学家IvanOstromislensky和德国Griesheim-Elektron公司的化学家FritzKlatte同时尝试将PVC用于商业用途,但困难的是如何加工这种坚硬的,有时脆性的的聚合物。

WaldoSemon和B.F.GoodrichCompany在1926年开发了利用加入各种助剂塑化PVC的方法,使它成为更柔韧更易加工的材料并很快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

历史沿革

  氯乙烯早在1835年就为法国V.勒尼奥发现,用日光照射氯乙烯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即聚氯乙烯。

1914年发现用有机过氧化物可加速氯乙烯的聚合,1931年德国法该公司采用乳液聚合法实现聚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

1933年W.L.西蒙提出用高沸点溶剂和磷酸三甲酚酯与PVC加热混合,可加工成软聚氯乙烯制品,这才使PVC的实用化有真正的突破。

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及固特里奇化学公司几乎同时在1936年开发了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及PVC的加工应用。

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1956年法国圣戈邦公司开发了本体聚合法。

1983年,世界总消费量约11.1Mt,总生产能力约17.6Mt;是仅次于聚乙烯产量的第二大塑料品种,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5%。

中国自行设计的PVC生产装置于1956年在辽宁锦西化工厂进行试生产,1958年3kt装置正式工业化生产,1984年产量530.9kt。

生产方法

  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此外,还有用微悬浮法生产PVC糊用树脂,产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悬浮聚合法 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

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

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

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

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

作食品包装用的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

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

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

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聚合反应釜是主要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m(见釜式反应器)。

聚合釜经多次使用后要除垢。

以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为悬浮稳定剂制得的PVC一般较疏松,孔隙多,表面积大,容易吸收增塑剂和塑化。

  ②乳液聚合法 最早的工业生产PVC的一种方法。

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

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

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

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

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复杂,产品杂质含量较高。

  ③本体聚合法 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图2)。

聚合分两段进行(图3)。

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

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

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

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改性品种

  PVC性脆,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

为了改善其性能,增加品种,需进行改性,改性的品种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

1、氯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可以和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类等单体共聚,共聚物的产量占聚氯乙烯总产量的25%以下。

  ①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采用悬浮共聚法,一般生产醋酸乙烯酯含量3%~5%和13%~15%的两个品级,可用于制造塑料地板、涂料、薄膜、压塑制品、唱片及短纤维等。

  ②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30年代就研制成功了偏二氯乙烯含量在50%以上的氯乙烯共聚物,商品名莎纶B(SaranB)这种共聚物耐老化,耐臭氧,机械性能好,能溶于四氢呋喃、环己酮及氯苯等有机溶剂,溶液具有较好的粘合性与成膜性。

用这种共聚物制得的薄膜无毒、透明,具有极低的透气性与透湿性,是极好的食品包装材料。

这种共聚物也是一种优良的防腐蚀材料。

由其制造的纤维称偏氯纶,可做渔网、座垫编织物和化工滤布等。

  ③丙烯-氯乙烯或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丙烯含量约10%的共聚物,用于吹塑成型和注射成型等。

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相比,加工温度较低、且与热分解温度间隔大,熔体流动性好,无毒,透明。

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也是用悬浮法在75℃和压力1.2~96MPa下共聚而成,乙烯含量为4%~43%,具有高耐冲击性,高透明度和优良的加工性能,无毒,可制透明度高的薄膜、容器等。

  ④氯乙烯接枝共聚物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耐气候性和耐热性,适于作室外用建筑材料。

用聚丙烯酸酯与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

在西欧,接枝共聚物已有逐步取代相应的共混物的趋势。

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2、聚氯乙烯共混物

  用其他树脂与PVC共混,是一种能多方面改进PVC性能的好方法。

用机械共混法使PVC与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共混,能起到长效的增塑作用,改善冲击强度、耐寒性及加工性。

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氯化聚乙烯或ABS树脂共混,也可以显著改善韧性,耐寒性和加工性。

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见聚苯乙烯)的共混物,不仅冲击强度高,而且可以得到透明制品。

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研究与生产,品种不断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3、氯化聚氯乙烯 

  PVC经氯化而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由溶液氯化法制得的,俗称过氯乙烯,简称CPVC,含氯量61~68%,氢原子没有全部被氯取代。

白色或淡黄紫色粉末,溶解性比聚氯乙烯好,能溶于丙酮、氯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耐热性比聚氯乙烯高20~40℃,耐寒性比聚氯乙烯约低25℃,不易燃烧,耐气候、耐化学药品及耐水性均优,可以用挤出法生产管材,主要作热水上水管使用。

氯化聚氯乙烯的溶液有良好的粘合性、成膜性和成纤性,可用于胶粘剂、清漆和纺丝。

胶粘剂主要用于粘接PVC板及其制品。

清漆的漆膜能耐腐蚀、柔软、耐磨且剥离强度高,用它纺成的丝称过氯纶,对酸、碱、盐皆稳定,适于作耐化学腐蚀的滤布、工作服、筛网、渔网和运输带等。

CPVC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①溶液氯化法 将聚氯乙烯溶于氯苯或四氯乙烷,在衬铝或搪瓷的反应釜中,于光或自由基引发下,搅拌并通入氯气,在70℃下氯化,氯化过的氯化聚氯乙烯溶液经水析、水洗、过滤、干燥即得白色絮状颗粒成品。

此法操作和设备均较简单,但氯化时间较长。

 ②悬浮氯化法 将PVC悬浮于含二氯甲烷膨润剂的水或稀盐酸溶液中,在加压釜内通入氯气,于60℃下氯化,产物用乙醇沉淀出来。

此法氯化时间短,但操作不易掌握,设备要求高,工业上较少采用。

 加工可分为各组分的混合、塑化及成型加工三个步骤。

树脂与按配方添加的各种助剂配合时,可用捏和机或高速搅拌混合机均匀混合,再经挤出机塑化、切粒,即得到塑化好的粒料。

这种粒料可以贮存待用或出售。

粒料经挤出、吹塑、压延或注射成型加工为各种制品,也可以直接用混好的粉料(也称干混料)进行硬制品的加工。

聚氯乙烯助剂

  PVC塑料一般可分为硬质与软质两大类。

在日本和西欧硬制品产量现已超过软制品,硬制品中可不加增塑剂,有时加入冲击改性剂以改善其韧性。

软制品需加入大量增塑剂。

两者均加着色剂、稳定剂、润滑剂等塑料助剂。

  ①增塑剂 通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增塑剂,效果较好。

常用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和磷酸三苯酯等。

一般软质PVC所加增塑剂量为树脂量的30%~70%;PVC糊加入的增塑剂可高达80%~100%。

  ②稳定剂 用于阻滞或阻止PVC的分解。

常用的稳定剂有铅化合物;如三碱式硫酸铅、二碱式亚磷酸铅;金属皂类,如硬脂酸钡、硬脂酸镉等;有机锡化合物,特别适用于作透明片材、吹塑瓶等的树脂,但价格较贵。

稳定剂的用量一般为树脂的2%~7%。

  ③润滑剂 增加PVC的熔融流动性,以防止其与金属表面粘附,有利于成型加工。

常用的润滑剂有金属皂、硬脂酸、石蜡或矿物油等,用量约为树脂的1%。

  ④着色剂 可将PVC染成各种颜色。

多用油溶性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用量为树脂的0.01%~2%左右。

  ⑤填料 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成本,节省PVC用量,并可改进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碳酸钙、陶土、硅藻土等。

应用范围

  正是由于其防火耐热作用,聚氯乙烯被广泛用于电线外皮和光纤外皮。

此外也常被制成手套等。

  聚氯乙烯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剂制成。

回收及循还再用

  资源回收再利用:

国际塑料回收代码:

PVC的是3(3字在三个循环再用箭号中心)

  塑料本体底部或包装上须列明,以便消费者及回收商能适当地分类。

  

PVC有哪些污染?

  常规的PVC等材料的电线电缆是相当严重的污染源。

在制造、使用及废弃处理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卤氢酸、铅等有害物质;PVC材料燃烧时会发生很大的浓烟,并产生有害的HCL气体;而且大部分PVC材料中含有Pb(铅)、Cd(镉)等(用作电缆稳定剂)多种有害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焚烧或掩埋后,会造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由于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采用医用级聚氯乙烯(PVC)或聚碳酸酯(PC),而PVC加工过程中的热分解物对钢材有较强的腐蚀性,PC则硬度高,粘性大,因而对塑化部分的零部件材质要求必须是能抗腐蚀、抗磨损而且有较高的抛光性能。

目前大多数医用注塑机采用机筒螺杆镀硬铬的办法或者采用不锈钢为材料制作机简螺杆以达到上述特殊要求。

另外,为了防止PVC加工过程中热分解产生气体,要求对动定模板表面进行镀铝处理,而且对外围板金也进行镀铝处理或者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板金,板金拼缝采用无毒硅胶进行密封,以防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跑到外面(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通过专用设备进行集中收集再经过净化处理方可排入大气中)。

聚氯乙烯着色的三大问题

  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

在140℃时开始分解去氯化氢,所以选用着色剂不能与其发生不良反应。

另外,颜料对PVC的影响,体现在颜料是否与PVC及组成PVC制品的其它组分发生反应以及颜料本身耐迁移性、耐热性。

因此就PVC着色而言,考虑到所用树脂及相关助剂的特征,结合颜料的特点。

在选择着色剂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加工稳定性

  一、加工稳定性

  着色[1]剂中的某些成份可能会促使树脂的降解。

如铁离子和锌离子是PVC树脂降解反应的催化剂。

因此,使用氧化铁(红、黄、棕和黑)颜料或氧化锌、硫化锌和立德粉类白色颜料会降低PVC树脂的热稳定性。

某些着色剂可能会与PVC树脂的降解产物发生作用。

如群青类颜料耐酸性差,故在PVC着色加工过程中,会与PVC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发生相互作用而失去应有的颜色。

迁移性

  二、迁移性

  迁移性仅发生在增塑PVC制品中,并且是在使用染料或有机颜料时。

所谓迁移是在周围溶剂中存在的部分可溶解的染料或有机颜料,通过增塑剂渗透到PVC制品表面,那些溶解的染(颜)料颗粒也被带到制品表面上,这样,导致接解渗色、溶剂渗色或起霜。

  另一个问题是“结垢”。

指着色剂在着色加工时,因为被着色物的相溶性差或根本不相容而从体系中游离出来,沉积在加工设备的表面(如挤出机的机筒内壁、口模孔内壁)上。

三、耐候性

  指颜料耐各种气候的能力。

其中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水分、温度、大气氯化作用以及制品使用期间所遇到的化学药剂。

最重要的耐候性,包括不褪色性、耐粉化性和物理性能的持久性。

而有机颜料则因其结构不同有好有差。

此外,在含有白色颜料的配方中,颜料的耐候性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颜料的褪色、变暗或色调变化,一般由颜料的反应基因所致。

这些反应性基因,能与大气中的水分或化学药剂——酸、碱发生作用。

例如,镉黄在水分和日光作用下会褪色,立索尔红具有较好的耐光性,适合于大多数户内应用,而在含有酸、碱成分的户外使用时严重褪色。

  脱氯化氢的测定方法按JIS-K-6723,测定温度180℃。

以未着色的聚氯乙烯复合物脱氯乙烯的时间为基准,延长或阻缓时间以5%、10%间隔计,负值表示加速分解。

  表1

表1中可以看出,金红石型钛白粉较之锐钛型白粉对聚氯乙烯有较佳的稳定效果;碳酸钙,特别是轻质碳酸钙有较大的稳定作用;特别是铬黄与锡类稳定剂拼配使用时,稳定效果更好;群青则具有促进聚氯乙烯脱氯化氢的作用。

氧化锑对聚氯乙烯脱氯化氢则看不出明显的影响。

颜料中金属离子的影响

  1、颜料中的某些金属离子会促使聚氯乙烯树脂热氧分解。

测定方法为加有颜料聚乙烯加热至180℃时的色相变化。

由于颜料中含有金属离子促使PVC分解加快,从而产生色相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同样加入色淀红可使PVC产生的色差不同,如含有钙,色相差小;含锰则色相差大,这是由于锰等金属促进PVC脱氯化氢所致。

  硫化物类着色剂(如镉红、黄等)用于聚氯乙烯着色,可能因着色剂分解放出硫化氢。

这类着色剂不宜与铅稳定剂混用,以免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2、颜料对聚氯乙烯电气绝缘性影响

  作为电缆材料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一样,应该考虑着色后的电性能。

尤其是聚氯乙烯因其本身绝缘性较聚乙烯差,故颜料的影响就更大。

说明,选择无机颜料着色PVC对其电气绝缘性较有机颜料为好(除炉黑、锐钛型二氧化钛外)。

编辑本段PVC树脂的主要用途

1.PVC一般软制品

  利用挤出机可以挤成软管、电缆、电线等;利用注射成型机配合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车配件等。

2.PVC薄膜

  PVC与添加剂混合、塑化后,利用三辊或四辊压延机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或着色薄膜,用这种方法加工薄膜,成为压延薄膜。

也可以通过剪裁,热合加工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

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供温室、塑料大棚及地膜之用。

经双向拉伸的薄膜,所受热收缩的特性,可用于收缩包装。

3.PVC涂层制品

  有衬底的人造革是将PVC糊涂敷于布上或纸上,然后在100℃以上塑化而成。

也可以先将PVC与助剂压延成薄膜,再与衬底压合而成。

无衬底的人造革则是直接由压延机压延成一定厚度的软制薄片,再压上花纹即可。

人造革可以用来制作皮箱、皮包、书的封面、沙发及汽车的坐垫等,还有地板革,用作建筑物的铺地材料。

4.PVC泡沫制品

  软质PVC混炼时,加入适量的发泡剂做成片材,经发泡成型为泡沫塑料,可作泡沫拖鞋、凉鞋、鞋垫、及防震缓冲包装材料。

也可用挤出机基础成低发泡硬PVC板材和异型材,可替代木材试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才材料。

5.PVC透明片材

  PVC中加冲击改性剂和有机锡稳定剂,经混合、塑化、压延而成为透明的片材。

利用热成型可以做成薄壁透明容器或用于真空吸塑包装,是优良的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