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77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第二板块踏莎行雾失楼台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Word版含答案

第二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81

一、字音识记

1.砌成(qì)      2.郴江(chēn)

3.冉冉(rǎn)4.蘅皋(hénɡ)(ɡāo)

5.风絮(xù)6.燎沉香(liáo)

7.溽暑(rù)8.窥檐(kuī)

9.小楫(jí)10.芙蓉浦(pǔ)

二、词语释义

1.月迷津渡:

河流的渡口

2.可堪孤馆闭春寒:

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可,岂,哪

3.鱼传尺素:

一尺长的素绸,代指书信

4.砌成此恨无重数:

堆叠

5.郴江幸自绕郴山:

本自,原来是

6.凌波不过横塘路:

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7.但目送、芳尘去:

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8.锦瑟华年谁与度:

美好的青春年华

9.飞云冉冉蘅皋暮:

缓慢流动的样子

10.彩笔新题断肠向:

代指文才

11.若问闲情都几许:

总共

12.一川烟草:

满地

13.燎沉香:

小火煨炙,延烧

14.消溽暑:

潮湿闷热的暑气

15.侵晓窥檐语:

临近拂晓的时候。

侵,接近

16.一一风荷举:

挺出水面

三、名句背诵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应学生用书P81

踏莎行(雾失楼台)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他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二、相关背景

《踏莎行》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事被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贬郴州,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

这首《踏莎行》,就是他晚年被贬到郴州以后所写的,是最能表现他此种哀苦凄厉心情的一篇代表作品。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四、写法借鉴

1.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亲友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亲怀友之情。

2.空灵婉转,以情韵取胜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

它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暗藏凄苦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同时,词人将身世之感寓于景物之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以情韵取胜。

重点揣摩

1.词的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

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这三句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

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

参考答案:

“暮”字不多余。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这三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3.词的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字面看,似乎是即景抒情,但这两句又有深刻的寓意。

请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这两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询问郴江:

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什么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遭遇。

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结尾这两句的意蕴就更丰富了。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出身贵族。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

辞章著有《庆湖遗老集》九卷。

曾自编词集为《东山寓声乐府》,今存者名《东山词》。

二、相关背景

横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

《中吴纪闻》中说,贺铸在此地有一间居所。

可见本词是他在这间居所里写的。

词人偶然遇见一位美丽的的女子,产生思慕之情,并由此叹息光阴、感怀身世。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写对一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

下片写因相思不得而引起的种种闲愁。

词表面似写艳情,实则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四、写法借鉴

1.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巧扣当前的季节风物,连设三喻,用草、絮、雨来比喻闲愁。

草是一望无际的青草,絮是在空中飞动的柳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濛濛细雨。

这样,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

2.善用典故,构思精巧

全词的主旨在开头三句,以下全是遐想。

另外词中暗用了《洛神赋》、《锦瑟》、《南史·江淹传》中的典故,十分自然妥帖,犹如己出。

重点揣摩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参考答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这三句寓情于景,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情”之多之重之广。

3.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凌波——曹植《洛神赋》→表现对佳人爱慕之情以及无端间阻的怅惘。

(2)锦瑟——李商隐《锦瑟》→推想佳人深居独处之寂寞,表达无处寄托的相思。

(3)蘅皋——曹植《洛神赋》→表现想而不见的断肠之思。

(4)彩笔——《南史·江淹传》→表现想而不见的断肠之思。

苏幕遮(燎沉香)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

有《清真居士集》,又名《片玉集》。

二、相关背景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

本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

词的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发思乡之情。

作者面对象征着江南钱塘风景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思乡之情,由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从而引出深沉的乡愁。

四、写法借鉴

1.直抒胸臆,思乡之情尽现

如“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家的心情。

结尾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着小舟荡入荷花塘中了。

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满腔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注重炼字,语言生动形象

词的上片描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

一“呼”一“窥”,既生动传神又富有生活情趣。

再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揣摩

1.“燎沉香,消溽暑”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

参考答案:

是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

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

“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内容分析其好处。

参考答案:

运用了动静结合、比拟的表现手法。

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运用比拟,极为传神,表现出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一个“窥”字,写出了鸟雀的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

参考答案: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对应学生用书P126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踏莎行(shā)    贬谪(zhé)

B.驿使(yì)冉冉(rǎn)

C.蘅皋(ɡāo)燎沉香(liào)

D.溽暑(rǔ)小楫(jí)

解析:

选B A项,“莎”读suō;C项,“燎”读liáo;D项,“溽”读rù。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尺素(代指书信)

B.幸自(本自,原来是)

冉冉(缓慢流动的样子)

C.一川(一片山川)

初阳(初升的太阳)

D.侵晓(临近拂晓的时候)

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解析:

选C C项,一川:

满地。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

二人都是“古之伤心之人”。

B.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他的《清平乐》。

C.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他赢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D.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居士集》。

解析:

选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梦后楼台高锁,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临江仙》)

(2)从别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鹧鸪天》)

(3)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清平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5)若问闲情都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铸《横塘路》)

(6)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酒醒帘幕低垂 

(2)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3)因风吹过蔷薇 (4)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5)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6)梦入芙蓉浦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