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005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新乡市兴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孙雪堂

1.1.3建设地点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12020070028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新乡市兴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关于编制《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3、《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5、《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92指标);

6、《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河南科技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9、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研究内容和范围

根据河南科技学院校区现状及该校目前的在校生状况和招生情况,结合科技学院发展规划,拟通过新科学院的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据此,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校各方面现状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论证,对建设规模、方案、设备选择、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项目概述

1.3.1项目主办和承办单位简介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面积1700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

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5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600余种。

现有10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设17个教学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

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

有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3个,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有“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

目前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8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

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344人,其中专任教师96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70余人,“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3人,教授104人,副教授366人;博士、硕士741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4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32人。

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盖钧镒、成卓敏等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了“专业+专项+专证”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001年以来,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河南省教改项目3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为96.0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1404项,获科技成果奖56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学校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累计增产效益超过20亿元,国家批准学校以棉花品种等为主体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连续2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1亿亩,累计增产效益达60亿元,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与美国布瑞纳大学、韩国江原大学、荷兰农业学生交换及学习访问基金会等开展了合作办学,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

目前,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在校生规模约8500人,新科学院正认真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学校办成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社会贡献大、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科技的大学,为实施突破河南“十二五”规划战略、振兴中原经济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乡市兴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注册法人孙雪堂,注册地址新乡市平原路195号宏生数码天成1号楼5层516号。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为对教育、房地产业投资,投资咨询服务(凡涉及许可证经营的项目凭证经营)。

1.3.2项目的提出

中原经济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为河南经济腾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以河南省为重点的产业升级改造确定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努力提升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力争尽快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现代工业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及流通基地。

在国家有利政策支持下,河南省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方针,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社会与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在中原经济区崛起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性因素,其中高层次人才的短缺问题就比较突出。

河南地区有非常雄厚的商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经济政策的执行,已有众多的工商企业汇集中原,它们是经济的经济支柱。

虽如此,但这些工商企业却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河南地区工商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中原经济区崛起的步伐。

目前,河南是个大省,现有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数量很多,但与中原经济区的人口和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则高校的数量就显得几位匮乏,其所设置的专业也比较雷同,缺少前瞻性和互补性,学员知识面难以扩展,实际技能较弱,高等教育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预测,到2015年,河南地区需要新增技术类人才数百万人,需求巨大。

而河南地区的人才供给规模却很有限,尤其是郑新(郑、新、洛、开)地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虽有,但很多专业严重空白,已有专业在数量上远达不到要求,更不用说质量上的要求,故供需差距较大。

目前,豫北以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正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极端紧张,所需技术人才大部分需从发达地区引进,这对中原经济区发展限制极大,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进步,其人才匮乏的不利状况极其严峻。

因此,加快紧缺高层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中原经济区崛起、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但是,该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占地面积普遍偏小,生均建筑面积仅为21.21平方米,较国家规范少4.81平方米;且校园内部分建筑物年代过久,地下室常年积水,有些已达到危楼程度,一部分建筑面积已无法正常使用,极大影响了该校高等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并导致在校生实际可用建筑面积要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同时,校园仪器陈旧落后且数量较少,实训场地严重缺乏,按照每个专业至少配备一个实训场所的最低要求,学院最低需要30—40个实训室,而学院目前仅有20个实训室,缺口比例达到33%—50%,其中其下设新科学院在校生规模也已约8500人,其教学条件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目前,由于上述校舍和教学条件问题影响学生入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据初步估计,近几年由于校舍和教学条件差而致使新生不来报到或者新生到校后又离开的数量已经达到每年300—400人左右,对学院的招生工作负面影响极大。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办学潜力,新乡市兴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拟利用结合政府对平原新区的“中原经济区大学科技园区规划”的契机和土地价格的优势,扩建河南科技学院新院,把新科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的新型高等学院,更好满足河中原经济区崛起及都市区发展的需求。

1.3.3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新科学院规划在校生人数15000人,总征地面积约1000000平方米,合1500亩。

校舍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办公楼、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宿舍、教工食堂、后勤附属用房、培训中心、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和其它体育设施及绿地等。

1.3.4校址概况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

该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可用土地量充足,能满足校区发展用地需求,且具备较好的水、电设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

1.3.5环境保护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1.3.6项目定员和来源

本项目实施后,需配备教职工2143人,其中教师1072人。

拟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内部调整的方式解决。

1.3.7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整体竣工交付使用,计划安排120个月。

1.3.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28252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贷款150000万元,其余资金通过自筹解决。

1.4结论及建议

1.4.1结论

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建设正是在上述有利的宏观条件下提出的,迎合了当前人才需求及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特别是新乡市中、长期发展建设和大中原区的振兴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项目场址的选择既考虑到周边环境对未来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需要,又兼顾到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节约建设投资,场址选择比较理想。

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在校生15000人。

充分考虑了国务院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观需要。

本期项目规划各项功能分区、建设内容和建筑指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控制标准,可以满足未来教学的需要。

同时根据学院发展,采用分期建设,规划中预留合理发展空间。

项目的社会评价及互适性分析表明,项目对培养河南省经济人才和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项目从筹划到实施取得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无论是新科学院周边的硬件条件,还是相关软件条件;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该项目的建设都是必要和可行的。

1.4.2建议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使学校发展有一个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

2、不断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大力宣传自身形象,形成稳定的生源。

3、学校应建立师资晋升的良性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种行政费用。

4、本项目工期较长,任务较重,学校应做好其中的协调、衔接工作,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教育是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在综合国力中处于关键地位,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为高等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目前,高等技术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各类专业虽然是近几年增设的学科,但竞争激烈、发展速度很快。

我国已拥有高院校大概有1500所,其中选录的中国普通本科大学有849。

而河南省做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较之相比数量较少。

2010年,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普通高等学校107所,其中,本科院校45所(含10所独立学院),高职院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15所。

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32.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66%。

研究生招生1.07万人(其中,博士生328人;在学研究生2.9万人(其中,博士生1142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7.83万人(本、专科招生分别为21.13万人和26.7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4:

5.6;在校生达145.67万人(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68.72万人和76.95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7:

5.3。

河南高等教育亟待快速发展。

中原经济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为河南经济腾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以河南省为重点的产业升级改造确定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努力提升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力争尽快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现代工业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及流通基地。

在国家有利政策支持下,河南省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方针,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社会与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全省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高等教育方面,为促进河南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特制定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按照2010年接近全国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2020年达到或略高于全国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构建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体系,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健全和完善我省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需要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左右。

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赶上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适应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需要,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形成以省会郑州高校为中心,以洛阳、新乡、开封等省辖市高校为依托,其它省辖市高校合理分布,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区域布局。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近60年悠久历史的大学,学校设17个教学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目前各类在校生已达33000余人。

由于河南科技学院校建校较早、占地面积偏小,随着学校近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教学、宿舍、实验实训场地、学生活动场所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建筑面积比国家规范少4.81平方米,考虑到校内部分建筑物地下常年积水,一部分建筑面积无法正常使用,学生实际可使用的建筑面积要远远小于该测算指标。

同时,三个校区分散在新乡市内各处,给学校的统一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并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影响了学校教育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提高。

当前,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宽松的环境。

21世纪,高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空前激烈,党中央高瞻远瞩,把实施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讲话,指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意义,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科教兴国的法规文件,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河南省以及新乡政府把河南科技学院的搬迁改造纳入了城市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经慎重研究及多方考察,拟在新乡平原新区择地建设新科学院。

这一举措将为学院提升竞争能力、提高毕业生素质、促进产学研结合等能力建设,以及扩大生源、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创造无与伦比的优势。

因此,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打造优势教育品牌,提出了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加快河南省实施“中原经济区崛起”战略、促进郑州都市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发展经济,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才的支持。

在河南省实施“中原经济区崛起”战略和加快郑州都市区发展的政策指引下,省政府提出了高起点、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完善了“中原经济区崛起”、郑州都市区的总体规划,这就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较大的需求。

在科技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崛起的瓶颈。

而加快高高等素质人才的教育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加快高教育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才能更有利的促进和加强河南地区、特别是郑州都市区的建设。

平原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河南省加快推进中原崛起,打造中原城市群新的核心增长极,实现郑州东扩北移、跨河发展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郑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正在建设的郑东新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版图与平原新区形成隔河相望、南北对称、遥相呼应的格局。

其功能定位为重点发展金融、总部经济、会展、物流和商贸服务业,也与平原新区规划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文化商贸遥相呼应、优势互补。

平原新区与郑东新区仅一河之隔,东西两侧分别由京珠高速公路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107国道公路桥相连,进而直接贯通了郑州中心市区,使平原新区享有郑州大都市“后花园”的美称。

平原新区可在人力资源、技术条件、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方面直接实现与郑东新区的融通与共享,充分分享郑东新区的建设成果。

目前,平原新区在新乡市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支持下,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活动,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至目前,新区共开工建设道路41公里,基本实现了30平方公里全覆盖。

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两座,污水处理工程、燃气工程、供水工程等公共配套设施也全部启动,其中污水处理工程将在上半年投入运营。

按照“科技立城”的理念,引进高新科技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7.5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

其中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已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集农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投资40亿元的河南省科研生产试验基地项目,一期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三年内将有中央驻豫和省属37家科研院所入住平原新区。

同时,瞄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金龙集团投资30亿元的电动车城项目、投资10亿元的华兰生物科研基地项目、一期投资20亿元的新科学院和三全学院等项目均完成选址,2010年将开工建设。

河南科技学院入驻平原新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新科学院成功入住后,将力争把新科学院建成平原新区的精品,成为示范工程,有利于为新区创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实现新区各项建设目标。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郑(州)-新(乡)1刻锺交通圈,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区毗邻郑州、新乡两个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人口集聚,培育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新乡市与大郑州都市圈的深度整合,促进黄河两岸呼应发展,从而推动中原城市群核心层与紧密层实现交用一体、产业连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良性互动。

2、项目建设是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有利补充

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崛起战略环境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

但目前,中原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尚不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高层次、专业化院校数量不多,高端人才的培养大部分还只能依靠省外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为了满足中原地区、尤其是郑、汴、洛、新地区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新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就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它将成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支持和补充。

3、项目建设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解决河南科技学院高等教育办学困境的有力措施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经过近60年的发展,该校高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2007年就业率为95.07%,居全省前列。

但该校原校建设年代较早,占地面积普遍偏小,其教学、宿舍、学生活动场所已无法满足目前教学需要,实验实训场地非常短缺、仪器陈旧落后且严重不足,尤其是校内部分建筑物地下室常年积水威胁师生安全,极大影响了该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并因此而使学院每年流失生源达到300—400人左右,限制了学校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项目位于黄河北岸的平原新区,地理位置较好。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配套设施完善、实验实训场所齐全的新科学院。

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优化河南科技学院教育资源配置,极大缓解其办学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困境,还能有效促进该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河南科技学院的综合建设极为有利。

第三章校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校址选择

校园的选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