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延长线7204道路松华坝.docx
《北京路延长线7204道路松华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路延长线7204道路松华坝.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路延长线7204道路松华坝
九石阿公路延长线九乡至宜良二级公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简本)
建设单位:
宜良县宜九二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二00九年十二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任务由来
九乡至宜良现有公路长42km,为六十年代初建,九十年代改建,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沥青路面,通行能力约2000辆/日,路基宽7.0~7.5m,路面宽6.5m,计算行车速度30km/h,最大纵坡8%。
自九十年代以来,宜良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交通量迅速增长,据调查,该路段1990~2000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7.7%,局部路段达21.6%。
2000年全路平均交通量达2320辆/日(中型车),宜良至古城段达5587辆/日(中型车),原有公路人车混合交通干扰,行车速度慢,交通事故多,道路等级结构低,通行能力小,处于超负荷运行,与整个公路网不相协调,严重制约了九乡旅游景点的开发,影响了九乡、石林等景点所产生的群体规模优势,急需尽快改造。
本项目工程建设与国道主干线G40昆明至石林段二级公路和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连接,向西通往昆明市区和云南省西部、西南部,向东南与现有高等级公路联网,达贵州、广西和国家级口岸河口。
本段公路北与九乡~石林~泸西二级公路相接,改建宜良至九乡公路是形成宜良至石林间环形高等级公路网的需要。
同时,本工程也是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旅游大省、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滇东南喀斯特岩溶地貌的黄金旅游重要通道,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条重点经济干线,也是加快宜良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对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受宜良县宜九二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云南腾飞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负责完成《九石阿公路延长线九乡至宜良二级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交通部[2003]第5号《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宜良县宜九二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于2009年10月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九石阿公路延长线九乡至宜良二级公路。
建设单位:
宜良县宜九二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建设性质:
改扩建。
建设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境内,线路经过宜良县九乡乡、耿家营乡、北古城镇、匡远镇共4个乡镇。
总投资:
47440.9760万元。
建设内容及规模:
九石阿公路延长线九乡至宜良二级公路工程按二级标准进行建设,设计时速为60km/h,交通量9157(小客车)辆/昼夜,桥涵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路基宽12.0m,最大纵坡6%,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全线共设桥梁4座,涵洞109道,线路平面交叉22处。
推荐方案建设里程总长34.92km。
建设时间:
2010年1月~2011年6月。
技术指标与工程情况如表1-1和表1-2。
表1-1拟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公路技术等级
级
二级
山岭区
设计年限
年
15
设计年末交通量
辆/昼夜
9157
已折合成
标准小客车
计算行车速度
Km/h
60
路基宽
m
12
行车道宽
m
2×3.5
路面类型
沥青砼面层
路肩加固类型
同路面类型
加固路肩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100
小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
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II级
桥面宽
m
与路基同宽
地震设防烈度
度
Ⅷ
0.3g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250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125
平曲线加宽
类
Ⅲ类加宽
最大纵坡
%
6
最大合成纵坡
%
8
一般地区
最大超高
%
8
一般地区
表1-2项目工程数量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1
路基土石方数量
万m3
220.93
自然方
1)
土方
万m3
134.72
2)
石方
万m3
80.65
3)
路基填方及利用
万m3
165.32
2
砌石圬工
m3
302640.4
1)
挡土墙
m3
211509.4
2)
护面墙
m3
45664
3)
急流槽
m3
898
4)
边沟
m3
44569
3
坡面防护工程
m2
447340
1)
拱形骨架护坡
m2
143750
2)
喷锚护坡
m2
131380
3)
网格植草护坡
m2
272210
4
沥青混凝土路面
km
34.92
5
桥梁涵洞
1)
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Ⅱ级
2)
桥面宽
m/座
12
3)
大桥
m/座
700/2
4)
中桥
m/座
120/2
5)
涵洞
道
109
6
路线交叉
处
22
平面交叉
7
拆迁建筑物
m2
9560
1)
砖混房
m2
2510
2)
砖瓦房
m2
2750
3)
土瓦房
m2
4300
8
拆迁电力、电讯线
1)
电力线
杆/km
21/3.5
2)
电讯线
杆/km
17/1.4
9
永久占地
hm2
116.70
包括原有老路
2评价区环境现状
2.1环境现状
2.1.1环境空气
根据宜良县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评价区为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
为了解公路沿线空气现状,根据项目的特点,按照以点代线的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于公路沿线的大薛营村、德马铺子布设2个点为现状监测点。
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2个点连续五天监测的NO2、TSP、PM10三项指标均能够达到二级标准,满足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区功能要求。
两个监测点的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2.1.2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贾龙河主河道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獐子坝河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水质较好。
贾龙河支流受上游沿岸鸭子养殖和农村面源的影响,NH3-N和TP均超标,超标率100%,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21倍和1.51倍,其余指标均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2.1.3声环境
据现场踏勘结果,沿线村庄分散,环境噪声敏感点均为居民村庄。
环境噪声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
九乡集镇可达到2类标准,左营昼间和夜间均超标;江头村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超过1类标准;陈家渡在监测期间夜间超标,昼间达标。
大薛营、小村、站马地、新发村4个村子昼夜均可达1类标准,德马铺子和大山街昼夜均可达4a类标准。
超标原因主要是当地居民生活噪声影响。
2.1.4生态环境
1、植物植被
评价区次生性植被及人工植被在评价范围内所占比重较大。
拟改扩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出现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
森林植被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
评价区共有维管植物928种,它们分属于155科,535属(其中自然分布的有476属);蕨类植物共有16科19属25种;裸子植物共有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共有134科506属892种;无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野生珍稀植物。
植物区系上,评价区域的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相当,具有鲜明的亚热带性质,具有热带植物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温带植物区系交汇的特点。
2、动物
野外调查表明大部分物种的个体数量不多,仅有常见的小型鸟类,如文鸟类(Lonchurasp.)等种类的个体数量尚丰富。
野外调查记录的几乎全为常见种类和小型物种,由于评价区植被简单和人类活动频繁,整体上说陆栖脊椎动物不仅种类贫乏,且个体数量不多;兽类中以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为主,两栖爬行类和鸟类均主要为常见物种。
除鸟类外的其他类群未发现保护种类。
仅有5种鸟类被国家列为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且这些动物在影响区出现主要是因为其活动范围大,并未发现这些动物在评价区范围内筑巢繁殖。
陆栖脊椎动物各类群均缺乏狭域分布的特有种类。
2.1.5水土流失现状
拟建公路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年2号)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南省云政发【2007】165号),宜良县属国家级重点治理区,省级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根据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
拟建公路区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通过计算为1336.63/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区域水土流失判定为轻度。
2.2环境保护目标
2.2.1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
关心点名称、与项目相对方位、距离和居民人数见表2-1。
表2-1 大气环境关心点方位、距离和受影响人数表
序号
中心桩号
关心点
关心点特征
第一排房屋与路红线距离(m)
高差
保护目标
1
K0+160
九乡集镇(细么村)
98户402余人,临路左侧第一排约20户,临路右侧第一排约22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2层、3层为主
左、右均为5
0
道路红线外50m以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道路红线外50m以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2
K0+520
铺子
50户160余人,临路左侧第一排约7户,临路右侧第一排约8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2层为主
左、右均为5
0
3
K2+780
大山街
42户107余人,临路第一排约12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右5
-0.5
4
K8+080
大德马
62户230余人,公路临路第一排约6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5
-4
5
k8+450
德马铺子
37户15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9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为1层为主
左10
1
6
K14+040
新发村
58户226余人,临路第一排约8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右10
0.5
7
K17+220
站马地
67户241余人,临路第一排约24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90
-5
8
K20+350
小村
106户333余人,临路第一排约4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5
2
9
K28+560
大薛营
140户45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15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右140
-1
10
K29+450
小薛营
120余户50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8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40
0
11
K30+800
陈家渡
115户490余人,公路左侧临路第一排约13户、公路右侧临路第一排约7户。
,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5、右5
0.5
12
K32+260
左营
46户17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13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右30
-0.5
13
K32+560
马家营
60户25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4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1层为主
左5
0.5
14
K34+790
江头村
80户310余人,临路第一排约10户,第一排建筑层高以2层为主
右5
0
2.2.2水环境保护目标
表2-2拟建公路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桩号
保护目标
与公路关系
影响长度(km)
保护级别
1
K7+240~K7+440
放羊桥水库
公路沿放羊桥水库左岸布设,距离1m,高差8m
0.2
GB389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2
K21+930
獐子坝河
跨越
/
3
K31+395
贾龙河支流
跨越
/
GB389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
4
K33+635
贾龙河主河道
跨越
/
2.2.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表2-3拟建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位置
保护内容
九乡风景名胜区
K0+000~K3+000
植被及动植物
全线
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严禁砍伐未经批准砍伐的树木,不许猎捕任何动物
水土保持
全线
控制水土流失
“三场”生态环境
涉及区域
防止产生地质灾害,控制水土流失,与规划相协调
公路沿线面山
全线
禁止在面山取弃土,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不破坏沿线视线景观,防止产生地质灾害,控制水土流失
农田、旱地等
匡远镇、北古城镇、耿家营乡、九乡乡均有分布。
尽量减少占地,符合《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法》
2.2.4风险评价环境保护目标
风险评价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上述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离公路很近的村落,详见表2-1和2-2。
3工程分析
3.1施工前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工程占地
本工程建设占地总面积125.20hm2,其中永久占地116.70hm2,临时占地8.50hm2。
项目占用土地类型包括水田、梯坪地、坡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宅基地、公路用地(老路)、荒草地、裸地、经济林地等,给当地的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2)拆迁、安置
根据本公路的工可资料,因公路建设占地将拆迁少量居民房屋、电力设施和通讯设,拆迁、安置也将会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3.2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建设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场地的清理、路基修筑、桥涵施工、取弃土石方、施工机械运作、爆破、路面铺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等。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有非污染生态影响及污染影响两方面。
1、非污染因素
(1)施工场地清理
施工场地清理将清除原有地被物,使森林植被、农田、动物栖息地等减少,对生态环境及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2)工程对植被及动植物种类的影响
施工对植被及动植物种类的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期间,将破坏施工区域内的现有地表植被和土壤,并对施工区域内的植物种类造成破坏。
土地的占用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将影响区域内的野生动物。
但因项目所处区域为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
(3)水土流失的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开挖土石方,土石方的堆放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且在堆放过程中,若不加强管理,产生的水土流失将影响周围的植被。
(4)景观影响
项目在建设期间,建筑物的拆迁、施工垃圾的堆存等均会对沿线景色造成一定影响。
2、污染因素
(1)噪声和振动
工程在施工期的噪声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机械噪声,主要噪声源为机动车辆行驶、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开挖。
振动主要产生于爆破过程。
公路施工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运作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的随机性、无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
工程施工中常用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摊铺机、冲击式钻进机、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均是噪声的产生源。
这些机械运行时的声级值在75~105dB(A)之间,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振动主要来源于爆破、桥梁等施工的打桩等。
因沿线村落较多,线路距部分村落较近,振动对沿线村落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如表3-1所示,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表3-2。
表3-1建设期主要噪声源
建设阶段
噪声源
场地平整
铲土机、挖掘机、卡车、爆破
建筑施工
搅拌机、振捣机、电锯
路面施工
压路机、摊铺机搅拌机
表3-2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声级单位:
LAeqdB
名称
距离声源10米dB
距离声源30米dB
噪声声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噪声声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推土机
75-88
81
67-79
72
平地机
82-88
84
73-78
75
压路机
78-83
80
67-72
70
摊铺机
78-82
81
70-75
72
挖掘机
80-96
84
71-87
75
装卸机
68-74
71
59-65
62
搅拌机
74-87
79
65-88
70
振捣机
75-88
81
66-97
72
吊车
76-84
78
67-75
69
(2)粉尘、烟气及机械废气
粉尘主要产生于路基施工过程中。
施工时运输、爆破、装卸、拌和、路基填料、路面铺设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飘散到周围的大气中,筑路材料堆放、运输时由于风速增大也会引起扬尘污染。
在风高物燥的情况下,施工场地扬尘的浓度往往超标5~10倍左右,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类似的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TSP浓度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
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将使用爆破手段,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将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根据经验数据和类比资料,爆破起尘量约为总采量的0.002%;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2、CO等。
烟气主要产生于路面铺设过程中。
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的熬制、搅拌、铺洒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烃类和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
不同的沥青拌和设备,所产生的烟气对环境的影响不一样。
根据其他公路沥青拌和站的沥青烟监测结果,一般沥青拌和设备产生的沥青烟排放浓度范围在12.5-17.0mg/m3。
在下风向30m处达0.05mg/Nm3。
根据类似工程实际调查资料,在旱季施工场地的粉尘浓度可达到20mg/m3,拌和站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8.9mg/m3;下风向100m处,TSP的浓度为1.65mg/m3,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
(3)废水
项目的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中产生的工程废水和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修建基础设施时地基的开挖产生的基坑水,建筑时的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等施工过程、材料堆放中的降雨冲刷,桥梁施工时的污泥水,其中砂石料冲洗和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较大,较集中,一般为无组织排放。
生活污水产生量与工程合同段施工人员数量有关。
(4)固体废弃物
本工程共产生永久弃渣51.48万m3,全部堆放于工程规划的4座弃渣场内。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使用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定期清运至填埋场填埋。
3.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存在交通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的污染影响有以下几点:
(1)交通噪声
公路改建后车流量增大,昼间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构成等间距排列的不连续线声源,夜间由于车流量较小,公路上的车流为等间距排列的点声源,为无组织连续排放,昼间排放量大于夜间。
交通噪声将对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车辆尾气
汽车作为公路上流动的线污染源,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NOx、CO等混合的有毒有害废气,行驶的汽车与路面的接触也会引起二次扬尘。
这些废气属无组织连续排放,昼间排放量大于夜间排放量。
(3)有毒有害物质泄露
非正常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泄露将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4)路基边坡崩滑
非正常情况下公路路基边坡崩滑,可能阻塞公路,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水环境产生影响。
(5)路面径流污染
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滴漏油物质,轮胎与地面摩擦会产生橡胶颗粒,汽车尾气也可能产生颗粒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路面形成不同程度的积聚,在大雨时受到冲刷形成路面径流对水体水质造成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有SS、COD、总Pb、总Zn等。
(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公路投入运营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以正面有利为主,改善交通条件,方便了居民生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对拆迁户和征地户,公路建设方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安置或补偿,基本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的安定团结。
4环境影响分析
4.1施工期环境影响
4.1.1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相对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机械噪声不同于车辆噪声,由于功率、声频、源强均较大,所以常使人感到刺耳,施工过程如不加以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产生严重的扰民噪声,影响沿线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后果。
根据预测,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源3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最大在30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
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60m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35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
拟改扩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分布着14个居民点环境保护目标,公路昼间、夜间施工将对上述居民点的正常生活、休息造成影响,特别是夜间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施工期间需要重点考虑距离公路中心线距离60m以内的居民点的施工期噪声污染影响及防护管理措施。
施工爆破瞬间噪声值较高,易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休息,应安排于白昼进行,禁止夜间爆破,并在爆破前告知当地村民,将爆破噪声及振动影响降低到最低。
从本项目的施工特点看,施工噪声影响主要产生于昼间,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不具累加性,只要施工停歇或结束,这类影响即消失。
4.1.2大气环境影响
本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取土、弃土、平整、清理路基、铺装路面、施工材料的运输、加工、堆放,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等工程行为都将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TSP、沥青烟等。
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将造成扬尘污染。
这种扬尘产生的量与天气条件有很大的关系,风向、风速、降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天气十分干燥及大风条件下,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影响较大,特别是下风向的居民影响更为严重。
在施工中要加强管理,粉状散装建材要封闭运输、封闭存放、旱季施工时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
这样,施工扬尘可以达到GB16297-96《空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是短暂的,将随着公路的竣工而结束。
施工车辆在未铺装路面运行产生的扬尘较严重。
据有关资料分析,未铺装路面泥土粉尘粒径分布为小于5μm的约占8%,5—30μm约占24%,大于30μm的约占68%。
另外,在施工中,材料的运输也将给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扬尘污染。
施工期车辆运输扬尘在施工沿线地区所造成的污染较重,影响范围远比前几种情况大;所以,有必要杜绝建材的散装运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沥青烟产生于沥青敖制工艺和搅拌过程,沥青的敖制应选择适当的场地,位于居民地下风向,距居民点的距离应大于300m,尽量使用先进设备,以避免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机械运行中排放的废气主要为CO、NOx,其影响范围小,仅限于施工场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作为短期行为的筑路施工污染,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施工期所带来的污染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其影响完全可降至最低。
筑路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均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对周围环境会产生短期影响,其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在公路沿线附近,程度较轻。
一旦施工停工,影响将消失。
4.1.3废水环境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落实施工环保措施,尤其注意河流及桥梁区域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