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555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多数农民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下列对此问题的认识最合理的是

A.改革带来的历史进步是以巨大的社会不公换来的

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C.改革没有使农民获得任何自由

D.改革违背了历史潮流

2.下列是某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废藩置县”——承认土地私有B.“文明开化”——加强中央集权

C.“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商业D.“四民平等”——确立君主立宪制

3.俄国1861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

①都在战争失利背景下开始②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④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4.钱乘旦和许洁明主编的《英国通史》称:

“自此后,英国革命就迷失了方向:

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自由权利开始的,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却也失去了权利,起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制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为后盾”。

上述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内战爆发B.马斯顿荒原战役

C.处死查理一世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5.将拿破仑的军事天才发挥到极致,确立了他在军事史上杰出地位的战役是

A.土伦战役B.奥斯特里兹战役

C.远征俄国的战役D.滑铁卢战役

6.下列关于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都对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起到推动或捍卫的作用

②都建立了独裁政权,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③都对外发动过侵略战争

④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下列两幅图反映出华盛顿历史贡献的主题是

A.在赢得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B.依靠内在道德力量自觉放弃最高权力

C.为美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D.他确立的外交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莱克星顿交火②《独立宣言》发表

③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④制定1787年宪法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9.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

A.发展印度经济B.实现印度自由独立

C.改善人民生活D.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10.下图体现了甘地主义经济思想是

A.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B.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

C.通过非暴力手段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D.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11.土耳其凯末尔推行民主化的首要措施是

A.实行政教分离B.发展工商业

C.推行文字改革D.废除陈规陋习

12.“天下之国,都是王的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也都有兄弟、甥舅之亲”。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世袭制B.礼乐制C.井田制D.宗法制

13.战国时期权贵兴起了养士之风,这里的“士”主要指

A.贵族最低等级B.学生C.专业文化阶层D.武士

14.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经济制度转型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D.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15.孔子评论《诗经》首篇《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使人感到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该观点蕴含的思想是

A.中庸之道B.仁者爱人C.礼法并施D.知行并举

16.唐朝初年的武将尉迟敬德因是胡人(鲜卑族),故民间俗称之为胡敬德,他的形象后来演变成汉族习俗中镇宅的门神之一(见下图)。

这反映了

A.国家实现了统一B.民族融合的趋势

C.重文轻武的思想D.战乱不断的局面

17.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王珪说:

诏敕或有差失,则

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

文中两个

分别是

A.中书、宰相B.中书、尚书C.中书、门下D.尚书、中朝

18.唐太宗曾下令“诸决大辟罪(指死刑),在京者,行决之司五复奏(意:

向皇帝请示五次);在外者,刑部三复奏”“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饶恕之意)者,宜录状奏”。

这一政策有利于

A.提高司法效率B.缓和社会矛盾

C.扩大统治基础D.加强集体议政

19.公元965年,宋太祖挑选各地精锐编入禁军后,剩下的留在当地组建厢军,厢军教量很大,但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该政策的目的是

A.壮大地方军事力量B.减轻百姓徭役负担

C.改变“积弱”的局面D.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20.梁启超曾说:

“让百姓交一些请人服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而它的办法和当今文明国家的所得税很类似。

这是王安石救时惠民的第一好政策”。

梁启超提到的“好政策”是指

A.青苗法B.均输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21.清朝时期士大夫不尊程朱之学,会被处以“毁谤程朱”之罪。

但乾隆帝却对北宋程颐曾说过的“天下治乱系宰相”这句话感到不爽,专门写了一篇《御制书程颐论经筵札子后》驳斥程颐目无君上。

这说明

A.理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清代理学的影响巨大

C.统治者利用理学维护专制统治D.理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2.明清时期阻碍民营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自然经济②抑商政策③闭关政策④贸易逆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阅读下图,比较秦朝丞相和明朝内阁的不同,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A.前者有决策权,后者无决策权

B.前者掌管九卿,后者执掌六部

C.前者受到其他部门制约,后者可以独断专行

D.前者统领行政机构,后者与其他部门没有隶属关系

24.以下是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这可以用于研究

①丝绸之路路线的变化②航海技术的提高

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流通货币的变化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部分共4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3分,共52分。

25.(8分)论证题:

一般要求根据主题(视角),梳理材料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证明该观点。

改革不仅可促进新旧社会制度的转型,而且可使某一社会制度得到调整和完善。

统治阶级通过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

改革还能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于社会革命而言,社会改革更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

——摘编自刘丹彤《社会进步的类型和社会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围绕“改革与社会进步”确定一个论点,结合古今中外有关改革的史实进行论证。

格式请参考示例。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

观点:

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

史实: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通过办学会和报刊,提倡民权思想,对封建专制思想造成巨大冲击,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论:

改革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旧思想,有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26.(12分)政治与思想。

(1)上图体现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分)

秦汉思想的形成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上层建筑相关。

所谓“新”是意味,由分散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原氏族部落基础上的邦国(春秋时期),逐步合并成为真正地域性的、以中央集权为标志的统一的专制大帝国(由战国“七雄”到秦汉)。

……自战国后期起,各种思潮、学说、流派在长久相互抵制、颉颃和论辩中,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新趋势。

——摘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依据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潮流与思想潮流,结合史实谈谈董仲舒是如何顺应这两个潮流的。

(8分)

27.(19分)经济与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

汉初以来,(政府发行货币)币面文曰半两(十二铢),而实重只有八铢、四铢。

文帝废除《盗铸钱令》,使民仿铸。

结果私铸之风大盛,私铸者又不遵守法定质量要求,杂以铅铁……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进行经济政策调整,恢复秦始皇时货币“重如其文”制度,改铸三铢钱,实重与币面标文一致,同时禁止私铸。

元狩五年又以五铢钱代替三铢钱,五铢钱质量高,盗铸无利可图。

元鼎四年。

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

——摘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货币政策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6分)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器物真伪轻重。

——《新唐书·百官志》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会要》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政府管理商业的举措。

(4分)

材料三:

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改变了城市原有社会结构……(城市中)数量日益增加的工商业者,各种商业性文化娱乐业的演艺人员,融入商品经济大潮的官僚士人,乃至部分移居城市的乡村地主和城郊从事商品化经营的专业农户,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群体。

他们之间的等级关系不再取决于身份的贵贱,也不具有世袭性和绝对性,而是随着贫富分化和财富的转移,处于不断升降、沉浮之中。

——陈国灿《转型与调整:

宋代都市文明的演变》

(3)依据材料三,概括市民阶层在居住区域、经济生活、社会关系方面的特点。

结合所学简述市民阶层兴起对宋代文化领域的影响。

(5分)

材料四: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4)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新特点及影响。

(4分)

28.(13分)明清时期是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小说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史籍有关平民百姓的记载很少,那么要想了解研究下层人民的生活则需要将目光从“上”移到“下”。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小说写的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人物事件、人物赖以存在的生活环境却是真实的。

因此明清小说反映的一些社会风俗、社会生活方式都可以作为正史的佐证。

但是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必须注意与一般史料结合起来加以互证。

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它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意识,也可以有虚构的成分……小说中所反映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一般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故事发生的时代。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作者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必将在小说中得到体现;二是作者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不便明说的感情。

——摘编自赵新芳《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利用小说做历史研究的方法。

(3分)

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地方提到了“炮”等火器,如第九十五回:

“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

”一百零三回:

“骤雨倾盆。

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2)请运用相关史实判断《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火器之真伪。

(3分)

材料三:

《二刻拍案惊奇》中描写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个浙江籍客商蒋某,专在湖广、江西一带贩卖丝绸绫绢,路过汉阳马口时,看上了当地缙绅马某的千金小姐云容,蒋生对自己的商人身份感到羞愧,说自己“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

但马缙绅却不以为意,说“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将蒋生招赘为婿。

(3)分析材料三反映出的社会变化。

并运用明清思想批判的具体史实说明上述故事的合理性。

(7分)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D

B

C

C

B

B

A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A

B

C

B

D

D

C

A

D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25.(8分)

示例:

观点(2分):

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史实(4分):

1861年俄国改革,废除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结论(2分):

改革要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

26.(12分)

(1)西周分封制。

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对地方的统治。

(4分)

(2)政治潮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统一局面的实现。

思想潮流:

各派思想的融合。

(2分)

董仲舒以儒学为中心,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他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为专制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

同时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6分)

27.(19分)

(1)变化:

所铸货币由质量低劣到质量优良,由准许民间、郡国铸币到禁止。

(4分)

影响:

实现了币制统一,加强了政府经济力量,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2分)

(2)设立专门的官员,严格管理市场交易,州县治以下不得设市,商业活动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4分)

(3)特点:

居住在城市和城郊,经济生活围绕着商品经济进行,社会地位取决于财富而非门第。

(3分)

影响:

推动了宋词、话本、风俗画等通俗文化形成。

(2分)

(4)特点:

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2分)

影响:

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2分)

28.(13分)

(1)利用小说作为史料来研究社会生活史,弥补正史的不足;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注意小说往往受作者生活时代和个人情感的局限,未必反映故事发生时代的真实状况。

(3分)

(2)隋唐时期才发明火药,到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所以《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并非真正火器,有可能是作者根据他所处时代进行的臆想,或者是某些同名的武器。

(3分)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轻商观念、门第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开始改变。

(3分)

明代李贽强调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欲求,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

这些都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观念确实出现了变化。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