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5806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致亲爱的人汇总.docx

致亲爱的人汇总

致亲爱的人

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或许我们素昧平生,但你们在我心里,都是最亲爱的人,最可爱的人。

听魏雪芮和王曼如说起,运动会高三一班的红幅上写了“宋天骄在北大等我们”时,我霎时间热泪盈眶了,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幸福,谢谢你们,我亲爱的人,让我觉得不管去往何方,家乡都有一群亲爱的人记得我,不久的将来还会过来与我会面。

此举于我,实是极大地肯定和鼓舞,每念及此,我就告诫自己:

宋天骄,再努力些,不要辜负那么多的信任。

我真的在北大等你们。

学长说明年我会加入招生组,回母校招生,真心希望亲们加入北大family,彼时我愿一粥一饭一楼一门一科目一社团的给你们讲解北大,希望能帮助亲爱哒们最快的习惯和融入北大生活。

下面就先来聊聊眼下面临的高考。

高考成绩下来后,会有人猜想我智力超群,但我并没有多长一颗脑袋。

我智力不差,但绝不是最好的。

多年来成绩一直虚高别人几分的我,最后一役“一夜走红”的我,在众多真正“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同龄人中,资质平平的我,次次只觉侥幸,而后就是为他们淡淡惋惜,虽说“是真名士自风流”,聪明如他们,必将有自己的发光之地,却始终觉得,他们本应更优秀,本可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只因未曾真正懂得知识的力量,不重视学习,甚至,没有守住学生的本分,打着人各有志的旗号去忙乎别的事。

我觉得,特定的人生阶段就应该做特定的事,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实现最优秀的自己。

中学时期,不管是工作、搞人际关系还是恋爱,都着实太早。

到了一所好的大学,你会有广阔得多的平台去做这些事,结识更优秀的人。

比如我觉得,在胶州一个高中生创业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但如果在光华学了经济和管理,随便找一个物院的化院的信科的,他负责产品研发,我负责市场和管理,我们就可以合作创业,说不定还会是蛮有竞争力的一家企业,而北大有的是这样的创业协会和平台,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能力互补的创业伙伴。

在北大光华,有很多的创业课可以免费听,甚至有的讲座去听还会发小礼物,前几天听新希望的招聘宣讲会就送了“吃货大礼包”;光华职业发展中心被尊称“强大的职发”,每年都会举办百余场各大企业的校园招聘,摩根、花旗、微软、联想、爱奇艺、国泰君安证券……只要你有勇气,随时可以走进去面试;有很多的国际化社团可以让你和一群外国朋友交流共事;有素质拓展教你团体游戏的各种奇葩新玩法;有很多聚餐、轰趴(homeparty租别墅自己做饭烧烤火锅西餐K歌桌游一起住一晚)和舞会等学生活动让你参与组织、展示风采、长见识和交朋友,而且土豪光华组织的活动巨多都是公费的……

而中学时期就像一个在茧子里蓄势的阶段,伴随着一点点孤独,一点点辛苦,韬光养晦的修炼,只为明天飞的更高更美更远。

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勤奋学习这条路,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实力,使将来的我们能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将才,赢得他人的尊敬,而不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不管走到哪儿都有饭吃”,学识就是这样的铁饭碗、硬通货,在知识经济狂飙的当代愈是如此。

有了学识,只需一点点胆识,一点点机遇,就可以碰撞出一番大事业。

学识可以提升我们人生的起点,创造更多的机会,正如我得以在北大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肆意播撒,尽情汲取罕有的养分;更可以怡情养性,使渺小的我们在巧言令色,纸醉金迷的沉浮中,寻觅真正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东西,无悔的过活。

鹿老师曾经就说过:

越小的地方就越多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而走得越高就越靠实力。

在北大,我看到我们的部长都是做奉献最多的人、对大家最好的人、最有能力的人。

我接触到一些默默无闻为学校捐款捐建筑的校友,听见在我的脑补里会高冷的大企业家诚恳的说“我希望成为一个持续吃亏的人,也就是做奉献的人,我花了31年来思考这个道理:

吃亏是福。

”“把被爱和尊重当作目标就会活得很滋润,把赚钱当作目标你的人生就废了”。

在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北大,我看到了实力的伟大魅力,学会了纯粹与爱。

然而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只会做题和考试的书呆子,譬如我总会在将书本的知识抽丝剥茧吞吃下肚后融会贯通,然后以教材为依托寻觅教材以外的东西,我享受对着课本上的几句话让想象驰骋的过程,透过教材,去想象历史,触摸社会,探索世界。

比如学政治时会去琢磨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异同,学历史题目背景里提到的历史典故、专有名词等,会好奇的去XX,“知之为知之,不知XX知”嘛,有时脑子里突然蹦出的奇怪问题,也会去XX。

同学们叫我“好奇宝宝”,说我博学,其实还不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点滴毫末,集腋成裘。

我只是愿意相信,只要是获得的知识,早晚会有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着了,多学一点总没坏处,而且除了学习又没别的什么事需要我们干啊。

我尝试着来说明一下各学科的基本用处:

学文科科目让我们知识广博,和什么人都说得上话,而且说的好听,显得有才华,将来写个文书讲个话都不愁;学理科科目使我们更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做出更好的选择,理科某些知识说不定还可以成为将来的研究对象或创业对象;学数学看似无用,但至少可以开发思维,使思维更灵活发散和缜密;英语虽然在考试中比重下降了,在生活中却变得日渐重要,越来越多像样的公司把流利的英语口语作为招聘条件。

所以我想,要想学习好,最首要的是懂得学习的好。

自己重视学习,拥有主动性,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如此,学习起来方有拼劲,有激情,有野心,有雄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应是本,有了本,不用别人教,也会主动的、真正用心地去找寻知识、探索方法。

老师常说,“你们得真学进去,而不是做样子”,我觉得做样子也分两种,一种做给别人看,一种做给自己看。

我把所有时间用到学习上了,我在一笔一划地整理笔记,我扯着嗓子背了一早上书,如果你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有手和嗓子在运转,脑子没有在专注的试图做深入的探究,这都叫做个学习的样子给自己看,是有数量没质量的。

我想起现代诗人、哈弗教授、13岁进北大的田晓菲在《十三岁的际遇》中提到的,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田晓菲和老师天南海北的聊天,上铺的女孩哭着说你们懂得那么多我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能让学生流下这样的眼泪,还用操心他们的学业吗?

我曾有那个流泪女孩相似的际遇。

高二暑期北大哲学系夏令营,我被同龄的营员们深深虐到了。

他们会多种乐器,英语说得像母语一样流利,他们是学生会主席,他们阅读面广的像银河系:

经济学、博物学、形而上学…他们作为学生代表出国参加国际模联……接机的妈妈问我此行感觉如何,我说,他们是神,咱是人……在比我大的人面前,我从不自卑,因为我可以“骗”自己,我还年轻,我还有的是时间,未来我一定可以超越他。

然而和同龄人间骇人的差距,使我终于看到自己毫无自满的资本,扒去了从小被老师家长披上的靓丽华服,彻底的low了……这是我真正成为一块被挤干水的海绵,疯狂的吸收一切知识的开始。

学习的主动性,亦源自理想。

有了理想,才有方向,才能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然后不满足于现状;才会觉察时间的紧迫可贵然后争分夺秒的珍惜;才会变压力为动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曾经看着各省状元们在杂志封面上自信的笑,有种梦想实现后的充实与淡定,我也想那样笑,而不是在一切结束,青春已逝时悔的肝肠寸断,于是我做到了;从会说话起未曾动摇的清北梦,我实现了;前行路上有理想一直陪伴着我,他默不作声,让我以为自己已将他遗忘,其实他在的,他已然将我引向远方……

所以我想,或许,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或早或晚,只要你真的想,特别想;同样,如果你什么也不想成为,或许你就什么也不会成为。

是思想在暗中塑造着命运,决定着一切。

往玄乎里说,这就好像白蛇经过三千年的冥想“我是人,一个这样的人”,修炼成白娘子;就像最优秀的演员,会自我催眠“我就是剧中这个人”……空无万象,万象本皆空,成功骗过自己,就能骗过其他所有人,也就,成了那个人。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理想?

狭义的理想,关于将来的职业规划,许多毕业大学生尚且会迷茫,更有人一辈子也未曾有过这样的理想,可能对我们来说有点难。

就算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亲身经历比较单纯的我们,还是难以定论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

那么就先定个短期的理想——选一所大学。

网上介绍大学的官制自制视频有的是,哪个触动了心尖尖,就将他挂上床头。

曾经甚少进级部前十五的我,在这个每年考一两个清北生的小县城里与高考缠斗,也曾受过嘲讽,“把你胸前北大的章先摘了,挂上山大的,别一副自己已经是北大人的样子,你还差得远呢”;也曾彷徨绝望,瓶颈期,无论怎样努力,成绩不升反降,高强度的学习和压力下,视力衰退,鼻血时流,满嘴溃疡,牙齿晃荡,感冒引起中耳炎,暴饮暴食导致发胖……真的很绝望,十几年的人生,毫无成就,身体却破败的彻底,我这都干的什么事啊!

纵使如此,我亦何曾丝毫动摇过进入北大的决心?

曾未想过,不可能!

劳资就是要上北大!

劳资很坚决!

我和闺蜜半开玩笑半真心的说,考不上北大我就找个职业学校去学技术。

所以理想定得高大上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说到这里,想起《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里的小阿诺,脑袋天生积水,有四十二颗牙齿,一眼近视一眼远视,很瘦,头颅巨大无比,大手大脚,有癫痫症,结巴,口齿不清,住在很穷很穷的印第安保留区,总是被伙伴扒裤子、把头塞进马桶,但他不放弃,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画画,上学,用真诚和努力交到朋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写到:

我必须证明自己永远不会放弃,我永远不会放弃努力,我永远不会努力放弃过生活,你懂吗?

我永远不会向任何人投降,永远,永远不会,绝不!

行远必自迩,登高亦曾卑,凡事都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谁也不是打娘胎出来就是科学家、就是博士生,谁未有过一窍不通的新手状态?

只是有的人相信,他只是暂时的,有的人却由他成了永远的。

另外,看一些这样的励志故事,或者名人传,踅摸他们的脑回路,也有利于理想的寻找、树立,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比如我读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奥巴马大传》,感觉如沐春风,连议论文都有东西写上了呢~

广义的理想,或者说目标、榜样、想法,每个人都会有,譬如我,每当看见每个人某方面比我强时,就会由衷赞叹欣赏,然后又暗暗不服气,一定要向他学习,然后超过他。

这样的小理想,或许每天都会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样的想法,记在心里或者纸上,逐个落实,你会看到一个日渐理想的自己。

理想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是长期的、隐性的,而显性的、短期的动力来自成就感。

若学习果真是又累又苦的,那的确太难以坚持,但时不时来点成就感,让我们尝点甜头,有助于我们更坚定的拼搏下去。

于老师家长而言,需略懂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和适时适度夸赞我们的长处和进步;于学生而言,则要通过努力获取成就感,让今天的充实和成就成为明天继续奋斗的理由。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昨天偷懒了,今天既要补上昨天的,又有新任务,犯愁,没动力,相反,今天咬咬牙,超额完成任务,领先的成就感会让你明天更加精神矍铄斗志昂扬;还有徐博远学长说的“不喜欢的科目是因为没学好,带来挫败感,努力学好它,有了成就感,你就喜欢上了”……我亦如是,一路走来依赖着成就感的支持,为了赚出下一程的汽油,为了接下来更加马力十足,宁愿一咬牙一跺脚,火力全开拼命冲到最前面去。

越领先,就越有劲跑,将会越跑越快;越落后,越没有动力,只会越甩越远,甚至失去翻身的机会。

那么主动性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表现在自律,专注于学习,情愿割舍牺牲其他。

从每一节课来讲,不管讲课还是自习,自觉屏蔽周围同学聊天的声音,不管他们的话题你有多么感兴趣;把脑袋里所有与学习无关的杂念挤出去,保持绝对的专注。

我学习起来就特专注忘我,甚至于忘了呼吸,我常开玩笑说,我学习的时候是不喘气的。

我有一个小习惯可以提高专注度,就是在晚饭后练十分钟字,这是一举三得的,首先卷面清秀阅卷老师会自动将你划入好学生里,手一松多加几分是完全可能的,卷面不好老师要误以为你学习不好或态度不认真了;其次练字内容我一般抄写或默写作文素材,长期坚持可以提高作文水平;第三就是练字像练气功一样,是需要屏息凝视全神贯注的,练字的时候心里是绝对的宁静,有利于接下来四节晚自习保持在一个全情投入的学习状态。

从整个学习生涯来讲,我高中三年没上QQ,除查资料外不玩电脑,亲手把家里的电脑送进爸妈卧室,不曾拥有手机,家里电视从未打开过,爸妈也不看。

衣服从来只穿校服,头发是爸妈轮着给剪的假小子头……有舍就有得,我为这样的自己骄傲,从未后悔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放肆的体验青春”。

提到电子产品,我再插两句,玩游戏刷剧追星我就不说了,立刻立马上马分分钟戒了便是,我不明白的是QQ这个也戒不了。

有一些同学明明天天见面,在高三那么紧张的时候还非得经常上QQ聊一会儿,周末摸出去搓一顿,耗时又烧钱。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是“心交”,“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嘛……然后,就是积极调整心态,与自己的心魔斗争。

首先,不许为过去悲伤,一旦发现自己有这样感性的念头,立马扼杀掉,保持绝对的理性。

胜败兵家常事,成绩起落纯属正常,大多数同学不曾被失败打倒,他们抹着眼泪笑,说没事,哭哭就好了,但我坚持以为,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次发泄完了,下次还得哭,于是这时我总是会皱着眉头想,到底是什么破事搞得自己这么紧张兮兮这么凄惨绝望,是考试成绩?

那为什么会考砸?

怎样补救?

类似于这样,对症下药,收效也往往是立竿见影。

而且发现了问题所在,心里有了数;安排好对策,心里有了底,也就不会再慌张焦虑了,反而觉得庆幸,毕竟高考之前问题暴露的越多越好。

同时,不许悲观揣测未来。

记得高考前十天老班问我,怎么样,觉得能不能考上北大?

我回答,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也没用。

老班笑,这个态度好。

真的,即使是盲目的,也要自信,相信只要我想,没有什么做不到,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找准目标,剩下的就只要自信的去全力以赴。

另外,要大度豁达,想想宇宙那么大,地球不过是一粒沙;人生那么长,没必要为暂时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

要想办法化解因长时间学习或疲惫引起的厌倦抵触情绪,有时候真的会做题做到想吐,背书背到恶心,这时,可以停下来,深吸呼几次,瞭望下窗外;可以换喜欢的科目学;可以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丢开,自己找题补补弱科……

提到疲惫,再插几句。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容易疲惫的话,那么一定要注意营养和锻炼了。

高三营养跟不上真的会受不了,我当时每天都会吃鱼或吃肉,后期甚至频繁的吃海参人参,所以也建议家不远的同学走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饮食质量,休息时间也更有弹性,累了可以早睡,不累可以学到很晚,不像住宿舍,累不累都得那个点儿。

同时容易疲惫也可能是因为你长期不见天日又缺乏锻炼身体变得虚弱了,我每周末都会和家人出去跑步,从香港路跑到北关火车站,再坐公交回去;周末在家里学习时会搬到阳台上去晒着太阳。

主动性还表现在,不断地反思和制定计划,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思路。

我总觉得,学习中自己为主宰,不管老师讲得多么好,课下我总会自己再咀嚼消化一遍;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总会有选择地完成,每一道题做还是不做,做过后我收获了什么,都会有自己认真的考量。

题眼、题点我绝不会错过,没必要的题我也不怎么在上面浪费时间。

我从不愿大脑有半分钟的空闲,不管是走在路上、吃饭时还是睡觉前,到了高三,真的能理解那些因为沉溺于思考而撞电线杆、吃墨水的伟人了。

看着路边停的车的车牌号,我会立刻反应相应年份发生的历史事件;会从第一节课开始回忆和默诵今天学的知识;更多的时候,是在一遍遍地反思,自己哪儿强,哪儿弱,哪儿急着补一补,哪儿可以放一放?

使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富有针对性。

用功用对了地方,自然起效快,效果好。

我总是这么抠门的精打细算着,不想在哪怕一道题上做无用功。

主动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同学。

我一发现自己搞不懂的问题,就高兴得好像挖了半天沙终于淘到了金子,拽住老师问个不停,不留任何疑点和漏洞,可身边就是有同学不爱问老师,放任不懂的知识点稀里糊涂的过去。

其实老师很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的。

另外,像军人一样要求自己,对自己下死命令,也是很重要的品质。

记得《天才知道》北大专场里主持人就说过,“北大人都喜欢自虐”,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太惯着自己,缺乏吃苦精神。

我初中的同位一高考完就去到青岛一个建筑工地搬砖,上午搬完中午回家吃个饭下午接着,身上晒得一层层往下扒皮,火辣辣的疼,他不觉苦,“我相信没有白吃的苦”。

我觉得他这样真的很帅,很man,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罕见的。

不要对自己太仁慈,那是慢性自杀。

想起徐博远学长的一句教导,“上了高三你不疯狂地学习,等高考考场上对着题目做不出来的时候你就疯狂了”,觉得自己高三的确曾疯狂的学习过。

一模考试前一天,老师们都出去学习了,我们自己在教室里背书,从早7点背到午12点,又从下午两点背到五六点,咧着嗓门喊,困了就阴阳怪气地背,把自己背笑了就不困了,背的缺氧头晕,问同学借钱晃悠着下楼买块士力架吃了接着背,实在累了就刷会儿题再背……喜感又怀念的充实日子,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很伟大,喜欢自己……

关于作息,我前两年半一直较规律,一天睡7小时左右,到高三最后三个月,我一星期有一半会学到凌晨两点,甚至有一次带着挑战极限测试极限的想法,连续两周每天到两点,早上五点再起床吃饭上学。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回想,我也觉得自己挺不可思议的,可是这都是事实。

所以我觉得,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听说很多大学里的博士生一天就睡4小时,他们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尚且如此,我们学这点东西,又需要睡多少觉呢?

而且当你自虐般坚持下来时,你会发现比别人多学到太多东西,多两到三倍,成就感汹涌咆哮扑面而来,扑打的你神情气爽两眼放光喜不自胜,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有激情,简直要爱死自己了,一点也不困!

(捂脸)

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刷夜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前几天我们文艺部准备新生家聚晚会,连续彩排三个晚上,每晚到凌晨一点多,晚会结束当天晚上庆功宴到凌晨两点多;节目组更惨,连续两周,每天白天上课晚上排练到凌晨,攒了一堆衣服没洗,作业没做,宿舍桌子上码着一坨坨的杂物;部长和导演(大二某学长)更更惨,前期策划预算,准备通讯录,彩排全程点评指导,另外租服装道具,租彩排教室,准备台本,培训新生灯光师、中控师、雇化妆师,印刷邀请函和门票,开会分派工作……有时饭都不吃,一周下来嘴唇都白了。

班里也常会有晚上在楼道背英语或去肯德基刷夜做高数的小伙伴;光华楼凌晨一点清楼总能赶出一群自习的学霸;上届学生会主席曹光宇,是光华十几年来唯一一个直博生,一只学工和学术双霸的神,浏览他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是这样一些句子,“熙来攘往的迎新里,终于看完了暑假的最后一本书(配图《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上完博弈与社会,晚上终于不用开部长会了。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配图《人间词话》)”“在国泰君安实习,为配合法国客户时间,要早上八点上班,凌晨两点下班”“看完十佳(光华学生会自办办选秀节目)继续写工作报告,无数次在这个时间回到宿舍(显示1:

15),看到午夜燕园温暖的灯光”云云。

曹学长在那样忙碌的情况下还见缝插针的读课外书,成功都是有理由的。

为什么光华毕业生平均工资高,因为光华课业最难最重,为什么学生会全交在大一大二生手里,因为大三大四太忙完全靠不上,没有刷夜就没有神迹……你们正在看的这篇《致亲爱的人》也是我一晚上没睡写出来的……所以有什么语法错误请不要见怪。

不过熬夜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自己做的事)就不容易困,我的话会写和修改一篇议论文,刷做一道需要一小时的高考数学压轴题,刷文综选择题等等;比如越看表越困,不去看表,投入进去,不知不觉就到两点了;比如如果果真困了,效率很低了,就赶紧睡,否则再继续学下去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第二天的效率……总之,跟着感觉走,自己调节。

我一直向往哈弗的作息模式:

不分白天黑夜,不累就一直学,累了随时随地的睡,路边躺椅、餐厅、图书馆到处是累了睡着的人,觉得他们不管学习还是睡觉都自由而高效。

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也很重要。

有些天生慢性子的人,不管怎么赶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刷完一套套的题,自己却连作业都搞不定,这对高三的冲刺和心态的调整都是极为不利的。

但做题速度太快也不行,匆匆忙忙刷题,对每个题目是浮光掠影惊鸿一瞥,做了和没做一样,也效果不大。

我的建议是,做题在精不在多,保证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收获的同时,适当加快节奏感。

大学里学霸学姐们不管工作还是学习都是云加速,文艺部长写策划时打字噼里啪啦,雷厉风行;光华校友杂志编辑部学姐在采访校友时将两个小时的采访记录当时码在了电脑上,神速记,她说每节课她都是这样做笔记练出来的,是厉害啊。

别人做加法你做乘法,别人乘法你指数,才可能比别人做更多的事情,超越别人。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累了的时候,我也会停下来休息休息,毕竟我们有三年那么长的时间,也不差那一两天。

我会和爸妈出去跑步、爬山,会挂着耳机听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会上网看《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会抱着地球仪玩,会像翻字典一样翻《全球通史》寻找自己尚不熟悉的那段历史,会翻看《人性的弱点》克服自己的弱点,会和老爸下棋……

我还有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一点就是从不整理错题本积累本。

很多人特别是女生,整理了很多精致的积累本,我觉得真的很浪费时间,毕竟知识的魂归之所应该是脑子里而不是本子上。

遇到错题好题,我总会用小刀胡乱割下来,夹在本子里,每天都找机会清账,每张纸片颠来倒去背三五遍就扔掉,日日如此,所以脑子里有无比丰厚的压舱货,学海中遨游,船便行的稳。

点滴毫末,皆有端倪可见,我为今天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采取的行动,每一滴都滋润了土壤结出了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佛教里的因果报应,从来不是句空话。

最后想说,拥有感恩的心,“真正的强者,是永远不让爱你的人失望。

”一路走来,压力下哭得眼红不敢出教室时,有刘老师把自己打的饭给我吃,有何老师十点多不回家耐心地为我做心理疏导,有代老师一遍遍告诉我我的优势和她对我的相信,给我极大地鼓舞和温暖;瓶颈期的时候,有同学写诗鼓励我,“上有鸾凤啸长空,下有蛟龙鸣山中,十载寒窗今得道,一朝攀桂步蟾宫。

你就是天上的鸾凤,注定不是池中之物,坐等你辉煌的一天。

”;高三的时候,有妈妈每天四点起床做一桌丰盛的饭,把我喂胖了十斤,自己却瘦了二十多斤……有太多的人爱着我们,为了这些挚爱的亲人,也没理由不放手一搏。

有人说,大学很能改变人,一年回来就完全认不出来了,我觉得我上高中时也改变得很快,咱们比一比,一年之后,我可能回来母校,与大家分享北大的校园生活,看看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谁的变化更大。

人生短暂,怎甘平凡,愿年少轻狂的我们输得起赢得漂亮。

祝弟弟妹妹大鹏展翅,梦想腾飞!

祝老师桃李满园,平安喜乐!

祝学校红红火火,节节攀高!

2014年10月4日

Yourssincerely,

宋天骄

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