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5185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

【教材简介】

《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兴趣,学好初中第一篇文言文对以后的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很大。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

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想 】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加字法”和“换字法”来翻译文言文。

  

    3、领会课文大意,理解文章叙事顺序。

 

   4、初步体味“物外之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2、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体味作者的“童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

讲授法、朗读教学法。

   

  学法: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故事导入法: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

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作者简介

 沈复(1763—?

1822),清代文学家。

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录音,要求:

认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①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

②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

教师首先讲解两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试着去划分语音停顿并掌握规律。

(在黑板上展示)

例如: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e、作青云白鹤观。

f、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g、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参考: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e、作/青云白鹤/观。

f、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g、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停顿。

(通过以上生字词读音的解决和划分语音停顿方法的掌握,学生已经不难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四)、整体感知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①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一段,然后讨论翻译的技巧,从而总结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

“加字法”、“换字法”、“意译法”。

②教师讲解: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③学生尝试翻译课文:

运用刚才所总结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2、检查翻译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并逐字逐句疏通文意。

在翻译全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词语。

例如: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

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

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五)、自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思考或者讨论明确: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2.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3.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加字法”和“换字法”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课文通过记叙了三件趣事来表现“物外之趣”,使我们认识到“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物外之趣”。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并加以想象,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2、体味作者的“物外之趣”,感受作者爱护动物、热爱生命的善良品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

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换位思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背诵课文或者抽点学生背诵课文,又或者以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可作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二)分析探讨

1、理解什么叫“物外之趣”?

注意引导学生从这方面理解:

从字义上讲,“物外之趣”是指超乎事物本身的乐趣。

从本文看,“物外之趣”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观察、想象而得到的乐趣,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原文中找出句子说明作者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的。

讨论并明确: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3、、分析第2、3、4段,分别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叙述作者的三件“趣事”。

(注意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回到作者的视角,形象生动地加以描述,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参考:

第一件趣事:

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

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

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4、、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

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5、、结合三件趣事中谈谈除了“明察”“细察”外,还有什么方法是我们得到“物外之趣”?

讨论明确: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三)体验与反思

问题l:

文中第四段的“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中,作者已将虾蟆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

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想象加以想象,可能在作者的想象视角里,“鞭子”也是用其它东西想象而成的。

要论并明确: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

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自由讨论,发散学生思维。

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①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②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四)、生活链接

1、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2、是不是所有的生活“趣味”都是有益的,你发现在生活中有哪些低级趣味?

(五)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童趣》,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沈复童年时的物外之趣,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成为一个富有高雅情趣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情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

(六)作业

1、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2、将“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写成周记,字数800字以上,题目自定。

五、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观蚊成趣(怡然称快)观察、想象

神游山林(怡然自得)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鞭驱蛤蟆(兴正浓→呀然一惊)

 

附:

拓展延伸(补充):

下面是8道观测力测试题,可以选取其中两三道进行测试,也可以全部测试。

可以作为导入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内容的拓展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测试你的观察力

  这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许多成年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一些聪明的少年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1、

  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

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请说出理由

2、  

作为证据,我们只有一张窗户上小偷影子的照片,那么,下面四个人中究竟谁是那个小偷呢?

 

 

 

3.请仔细观察图形的规律,从A到D中哪个波形图能填在问号处?

 

 

 

4.     

在五块花手绢中,你能很快找出与众不同的一块来吗?

 

 

 

5.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

 

 

 

6.  

某日深夜,走私团伙的女头目在别墅被枪杀了。

她是站在面朝院子的窗边时,被突然从窗外射来的子弹击中的。

但也许是凶手的枪法不太准,打了四枪,只有一枪命中。

窗户的玻璃上留下四个弹孔。

其实,B弹孔是击中女头目的子弹弹痕。

那么,B弹孔到底是第几发子弹的弹痕呢?

 

 

 

7. 

如图所示,如果齿轮按箭头的方向旋转,那么,下面A、B两个铃哪个会响?

注意,中间黑色的点是固定的枢轴,而白色的点则是不固定的旋转连结点。

 

 

 

8.这是一道镜像难题,根据规律,请找出A、B、C、D中与众不同的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