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260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docx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材料

http:

//211.82.159.57:

8081/hszh/new.asp?

ac=250&act=0806

用火安全

【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消防安全标志

【4种基本的灭火方法】

  任何物质要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3个条件。

灭火的方法也与这3个条件相关。

  1.冷却法

  2.隔离法

  3.化学抑制法

  4.窒息法

【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一拔、二拿、三压”,即拔掉保险销,拿起喷管对准火源,站到上风或侧上风的方向,用力压出灭火剂灭火。

【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燃烧物】

  1.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引发的火灾,还可用于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品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2.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以及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引起的火灾。

  3.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4.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这种灭火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灭火效果好。

【轻微火情如何应对】

  1.棉布、木头、纸张等起火,直接用水扑灭。

  2.酒精、燃烧油、油漆起火,切忌用水,应用土、沙子或浸湿的棉被盖在燃烧物上灭火。

  3.电器电脑起火,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记住不能用水扑救,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物品将火捂灭。

  4.抓起扫把或大衣扑打灭火。

  5.煤气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用湿物盖灭火点。

【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四要”——“要”保持沉着冷静,“要”熟悉环境,“要”立即撤离火场,“要”保护呼吸系统。

  “四不”——“不”贪恋财物,“不”盲目跳楼,“不”乘坐普通电梯,“不”在浓烟中直立行走。

  “四救”——选择逃生通道自“救”,结绳下滑自“救”,帮忙互“救”,报警求“救”。

  记住:

速度一定要快,火灾逃生的安全时间是在15分钟以内。

起火10--15分钟,一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超过人的忍受范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急速下降,火场的温度接近400℃。

这时,人在火场里会非常危险。

当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记住一定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

【火场自救七法】

  1.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2.楼层已经着火燃烧,但楼梯还没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往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3.多层建筑火灾,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相当猛烈时,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4.当各种逃生的路线都被切断时,退到屋子里,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往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的蔓延。

同时,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或抛出晃眼的东西。

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

  5.当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没有其他自救办法时,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顺着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跑或用手拍打,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把身上的火熄灭。

  7.如果没有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要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或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徒手跳楼一定要扒住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落地前双手抱紧头部使身体曲成一团。

【火场上怎么救人】

  火场救人是一项艰巨复杂、周密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下面的几个环节:

  1.建立一支精悍的救人小组,成员要身强力壮、火场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2.担任火场救人任务的人员,在进入火场救人之前,要尽可能掌握火场的情况,迅速确定救人方案。

  3.认真检查火场救护器材,检查氧气是否充足,面罩是否封密,戴上面具后呼吸是否正常,以确保万无一失。

  4.事先确定联络信号是否通畅,保持火场内外及火场内部救人小组之间的联络。

遇到意外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5.进入能见度较高的烟区或毒气较小的地方,应戴过滤式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匍匐行进。

进入浓烟大、毒烟大、能见度极低的区域时,要佩带隔绝式防毒面具,顺着承重墙壁或放绳索向前慢慢摸索行走。

进入高温区救人时,要穿戴阻燃性能好的防护服,并用水枪跟随掩护。

  6.带上阻燃包裹布,先用阻燃布将烟熏中毒昏迷的人员包裹好,然后将他们救出。

用湿毛巾或衣服将轻度中毒、还能行走的人员的嘴、鼻捂住,给他们披上阻燃布,挽着他们逃出。

【腐蚀物品灼伤的急救】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不同于一般火灾引起的烧伤烫伤,皮肤被灼伤时往往不觉得很疼,但等到发觉时皮肤组织已经严重受损。

皮肤被腐蚀物品灼伤,应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1.皮肤上溅到碘时,用淀粉质,如米饭等涂擦。

  2.皮肤上溅到甲醛时,用水冲洗后擦上酒精清洗,然后涂上甘油。

  3.皮肤上有无水三溴化铝、无水三氯化铝时,将其擦干,然后用清水冲洗。

  4.皮肤上溅到盐酸、磷酸、次磷酸、氟硅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乙酸、乙酸酐、氢氧化铵、煤焦酚,立即用清水冲洗。

  5.皮肤上溅到溴、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溴化磷,用清水冲洗15分钟后送往医院。

  6.磷烧伤要用湿毛巾包裹,不得用油质敷料。

【烧伤、烫伤的急救】

  烧伤、烫伤是火灾中常见的创伤之一,不仅会使皮肤损伤,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

烧伤、烫伤后的自救方法如下:

  1.尽快脱去着火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防止创面加大、加深。

  2.用身边不易燃物质迅速覆盖灭火。

  3.用水浇灭火,或者就近跳入水池、河里灭火。

4.如果附近没有水源,应该迅速卧倒,然后在地上慢慢滚动,压灭火焰。

  5.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

  6.尽早冷疗。

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笼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然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在创面上,直到不再剧痛为止。

也可以用冰水湿敷或浸泡伤区。

冷疗可以防止创面继续加深,并能减轻疼痛、减少水肿,越早效果越好。

但是大面积烧伤,不宜用冷水浸泡。

另外,在寒冷环境中进行冷疗时要注意伤病员的保暖和防冻。

  7.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一类有色的外用药。

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对创面应用三角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服和被单等,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

手脚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手指、脚趾分开包扎。

  8.给烧伤后的伤病员服用止痛片和磺胺类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

  9.合并伤的处理。

有骨折者应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有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10.伤员经火场简易急救后,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

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

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尽量减少伤员的痛苦。

  11.烧伤病人在烧伤后2天内,毛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量不足,烧伤面积超过一半的病人,应立即输液治疗。

没有条件输液的应口服含盐饮料,禁止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12.有严重烧伤者应立即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增援。

【火场休克】

  火场休克是由严重创伤、烧伤、触电、骨折的剧烈疼痛和大出血等引起的,救治不及时,常常会致命。

口渴、出冷汗、呼吸加快、四肢发凉、脉搏微弱、口唇及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是休克的症状,严重者可能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脉搏不清,血压下降、无尿。

  预防休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现受伤人员尽快抢救,及时包扎伤口,尽量减少出血、污染伤口和疼痛。

  2.受伤人员有骨折、大关节伤和大块软组织伤的情况,及时对其进行固定。

外出血者及时止血,内出血者迅速送往医院。

  3.伤员感到剧烈疼痛,应给他们服止痛药。

  4.将急救后的伤员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平卧休息,等伤员稍作休息后,再尽快送往医院。

  5.对没有昏迷或内脏没有损伤的伤员,要让他们少量饮用热茶水或淡盐水、米汤、姜汤等。

此外,保持伤员呼吸通畅,必要时作人工呼吸。

伤员如果昏迷,立即用针刺内关、人中等穴道进行急救。

【家庭火灾的特点】

  家庭火灾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电气火灾,二是厨房火灾,三是行为火灾

  家庭火灾的特点有:

  1.火势蔓延迅速,往往一家失火,殃及四邻,形成大面积火灾

  2.居民住宅里有大量家用电器、各种家具和衣物,一旦发生火灾,财物损失必然严重

  3.受害者常常是老、弱、病、残和小孩子

  4.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5.居民住宅内通风条件差,扑救工作难度大

【家居逃生】

“必备四件宝”,即家用简易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和手电筒,将它们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

【家庭常见着火处理】

  1.炒菜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灭火,也可以用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盖在锅上。

千万不能用水浇。

  2.液化气罐着火,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灭,还可用干粉或苏打粉灭火,火熄灭后立即关闭阀门。

  3.酒精火锅添加酒精时突然起火,切忌用嘴吹,应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4.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

切忌泼水,因为即使已经切断电源,电视机或电脑的显示器也会因为温度的突然下降而发生爆炸。

 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人员拥挤,发生火灾不易逃生,救援困难。

  

用电安全

【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用电标志: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黄色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危险;绿色表示安全。

蓝色表示强制执行;图像、文字符号、警告标志一般用黑色。

  2.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指电荷容易流过的物体。

各类金属、水溶液都是导体。

绝缘体是指电荷难以流过的物体。

橡胶、塑料、陶瓷、空气等都是绝缘体。

  3.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也不会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一般情况下,不大于36伏的电压对人来讲是安全的。

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100毫安时,人不会被电死。

一般认为30毫安以下的电流是安全电流。

但是,即便通过人体的电流在30毫安以内,如果触电时间太长,人体抵抗力下降,还是会发生危险的。

【安全用电“十不准”】

  1.不准在高压电线下打井。

  2.不准私自拉接电器设备,要写用电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

  3.不准在电线下面盖房、栽树、堆积柴草。

  4.不准拾捡断落的电线。

  5.不准在电线杆附近挖坑取土。

  6.不准在电线杆上拴牲口。

  7.不准上变压器台、爬电线杆。

  8.不准在电线下面放风筝。

  9.不准在电线上挂东西、晾衣服。

10.不准私设电网、用电打鱼。

【4种情况容易诱发家电着火】

  1.电线负荷过大,急剧发热,损坏绝缘层,导致短路起火。

  2.热负载的家用电器,带电时间过长,温度升高、起火。

注意:

电器用完之后,应该立即拔出电源插头。

  3.导线连接不当,或者接触不好,造成短路起火。

  4.电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老化,没有及时修理,内部某些元件松动,通电时产生电火花。

电线落地,不能跑步离开,正确的离开方式是:

单脚跳离,或者双脚并跳离开。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1.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

或者用干燥的竹、木棍将导电物与触电者分开,千万不要用金属棒或者潮湿的木棍接触触电者,更不可以直接接触触电者。

  2.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

  3.高压线需移开10米方能接近伤员。

  4.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的伤情。

  5.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6.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的黏液和其他异物。

  7.发现触电者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复苏。

可以采用心脏胸外挤压和按摩的方法

  9.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以直接输氧。

  10.千万不要随意搬动已经恢复心跳的伤员。

  11.尽快联系医生。

  12.可给予呼吸中枢兴奋药,针刺人中穴和十宣穴。

  13.心跳停止前禁用强心剂。

【触电以后影响伤亡的因素】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压高低。

触电时,电流、电压越大,危险越大,受伤越严重。

  2.人体外部电阻的大小。

人体外部电阻与人的衣服、身体的干燥程度有关。

外部电阻越大,危险越小,受伤程度越轻。

  3.与触电时间有关。

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的损害越大。

  4.与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有关。

从左手到前胸、从左手到右手、从手到脚都是极其危险的电流途径。

从脚到脚的危险性虽然较小一些,但是如果因为痉挛而摔倒,电流就会通过全身。

5.与触电者的状况有关。

儿童、女性对电流比较敏感。

体重小、体质弱的人比较容易触电。

人在生病时比较容易触电。

交通安全

【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作用】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和行人通过,但转弯车辆不能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过。

  2.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指示的方向通过。

  3.绿灯闪烁时,不允许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

  4.黄灯亮时,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过,但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过。

  5.黄灯持续闪烁时,车辆和行人要确认安全后再通过;红灯亮时,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过。

  6.红色叉形灯或者箭头灯亮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安全步行六要素】

  1.一定要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就靠边行走。

  2.遵守交通标志、标线规定,随时注意路面情况。

  3.不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4.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向车辆投掷物品。

  5.不翻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6.学龄前儿童在路上行走要有成年人带领,老年人上街最好有人陪伴。

【车祸现场的急救】

  1.出血多的伤口要加压包扎。

  2.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再次损伤。

  3.对心跳和呼吸停止的伤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4.对失去知觉的伤者,要将其口鼻内部清除干净,让伤者侧卧以防止窒息。

  5.有开放性脑颅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落的,用干净的碗覆盖,包扎后尽快送医院救治。

  6.有尖锐的硬物刺入人体,不要拔出来,尽快送医院救治。

  7.如果有胸壁浮动,要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后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

8.有开放性胸部伤,立即让伤者半卧,严密封闭包扎胸壁伤口,尽快送医院。

自然灾害的预兆

【海啸的预兆】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以及海底或海岛火山喷发所引起,有时大规模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海啸在海滨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并迅速向海岸推进,吞没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迅速退去,有时反复多次,给沿岸造成毁灭性破坏。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对海啸发生前的预兆总结出了8个字:

鱼儿抢滩,海水翻滚。

海啸来临之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预兆:

  1.在离海岸不远的海面,海水忽然变成白色,在它的前方出现一道“水墙”,并伴有巨大的隆隆声。

  2.海水突然出现暴涨和暴退现象。

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而且比平常退潮、涨潮的速度快得多,退、涨的幅度大。

  3.大量的鱼游到岸边,比平时多出好几倍。

  4.海面上冒出很多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声响。

  5.大批海鸟惊恐万分地飞走。

【风暴潮的预兆是】:

出现大风和大潮。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能使局部地区海水猛烈增多,酿成重大灾害。

风暴潮多发于夏、秋季节,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都可能发生台风风暴潮。

【台风的预兆】

  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较强的热带气旋系统,称为台风。

台风未到以前两三天的预兆:

  1.高云出现。

台风最外缘是卷云,呈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

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的卷层云,此时该方向即可能有台风正渐渐接近。

  2.雷雨停止。

有些地方几乎每天下午都有雷雨发生,如果最近两三天雷雨突然停止,能见度转好,远处的景物清晰可见,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渐近。

  3.海、陆风不明显。

平时白天风自海上吹向陆地,晚上风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来临前的几天,海风和陆风会变得不明显。

  4.长浪。

远处有台风时,沿海会出现长浪。

台风渐渐接近,长浪也变大变高,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

  5.特殊晚霞。

台风来袭的前两天,日落时,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出现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

  6.气压降低。

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台风就要来临了。

  7.海面出现巨大的涌浪。

涌浪是一种特殊的海浪,浪顶是圆的,浪头通常高一两米,看上去浑圆,声音沉重,节拍缓慢。

  8.大群疲惫的海鸟落在船上,赶也赶不走。

 【沙尘暴的预兆】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上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前兆主要有:

  1.地面裸露出干燥疏松的沙尘和粉尘。

  2.出现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

  3.出现持续降温现象。

  遇到沙尘暴,个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穿戴防尘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防尘帽、防尘衣、防尘鞋等。

9. 泥石流的预兆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

一般泥石洪流瞬间暴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国不少山区经常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特征是来势凶猛、暴发突然,混浊的流体沿着陡峭的山坡奔腾咆哮,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瞬间把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经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泥石流发生前,通常会发生以下几种现象:

  1.山区连续强降水,导致山体松动。

暴雨会使土壤松软,当土壤饱和度达到临界点时,就会产生泥石流。

  2.连续性强降水期间,如果附近再发生轻微的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泥石流。

3.泥石流发生前,河水有轰鸣声,出现主河流水位上涨及正常流水突然中断等现象

地震

地震,是指由地壳剧烈运动引起的突然而强烈的震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伤亡数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陆地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发生地震次数约占全球的33%。

【地震强度的一般划分标准】

  1.小于三度:

人一般无感受,仅仪器能记录到。

  2.三度:

在夜深人静时人有轻微的感觉,悬挂物轻微摆动。

  3.四度:

人有感,悬挂物摆动。

  4.五度:

睡觉的人惊醒,悬挂物摆动剧烈,门窗作响,家畜不宁。

  5.六度:

人站立不稳,器皿翻落,房屋轻微损坏。

  6.七度:

地面裂缝,房屋墙壁出现裂纹。

7.八度以上:

房屋倒塌,破坏严重。

【地震发生前的征兆】

  1.地光。

一般出现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或数小时之内

  2.地声。

是由于震前地下岩石错动,产生大量小裂缝而发出高频的地震波

  3.地震前收音机失灵,无线电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已经关闭的日光灯会自己亮起。

  4.井水突然升降、冒泡

  5.地震前,动物会烦躁不安

  6.地震前夕,许多植物也会出现异常现象,比如冬天发芽开花,或者出现大面积枯萎或异常繁荣。

【在家里如何避震】

  根据国内外大量地震实例表明,地震时应就近躲避,

  1.地震时如果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

  2.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很近,应迅速跑到门外

  3.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去阳台,不要跳楼,不要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更不要使用电梯

  4.尽量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最好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5.尽量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暖气管旁的承载力较大,管道内有存水,还可通过击打暖气管的方式向外界求救。

6.不可躲入桌子、床铺下,应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

7.屋内最不利于避震的地方是吊顶和吊灯下、玻璃制品和窗户旁,也不要躲进箱子或柜子里。

  8.地震来临时迅速趴下,踡曲身体,降低重心,脸朝下,注意保护头部。

同时闭上眼睛和嘴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在学校如何避震】

  1.在平房教室遭遇地震时,坐在离门窗较近的学生应迅速从门窗逃出教室,离门窗较远的学生应迅速蹲下,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边。

  2.在楼房教室遭遇地震时,不要乱跑或跳楼,应迅速躲进跨度小的空间,护住头部。

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附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3.在操场或室外的学生,应原地蹲下,双手抱头,注意避开危险物和高大建筑物。

  靠近海边时,要注意地震后海啸的发生。

 【地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时怎么办】

  通常,一个主震发生后,紧跟着会发生一系列余震,余震的强度一般比主震小。

此时,刚刚经历完强震的人们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每个人应根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不要听信谣言,应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发出的消息。

  1.在精神上不能崩溃,要尽量保持冷静,树立顽强的生存勇气和信心,并设法自救。

  2.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争取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以清除头部、口鼻以及胸前的灰土,保持正常的呼吸。

  3.当与外界联系不上时,应尽量扩大生存空间,保证足够的空气。

  4.分析自己被埋压的位置,对周围的环境作出判断,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易引起掉落的物体,试着向有光线和空气清新的地方移动,争取找出脱险的出口。

  5.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稳定生存空间,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6.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可以延缓生命。

  7.听到地面有人时,应用硬物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8.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震后,外界救援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受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灾区群众应积极互救,这也是减少伤亡最有效的办法。

据相关资料显示,震后第一天救活率高达90%,震后第二天救活率则下降为50%~60%,震后第三天仅剩下20%~30%。

其中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8%。

很多在地震中被埋压的人,并不是被建筑物砸死,而是死于窒息。

因此,救援的时间愈长,生还的可能性愈小。

【震后如何营救埋压人员】

  1.营救之前,先了解被埋压人员周围的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救援工作。

  2.营救时准确定位,判断其埋压的位置,以向废墟中喊话、敲击等方式传递营救信息。

  3.一定要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避免刨挖工具伤及埋压人员,避免破坏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避免引起二次坍塌。

  4.尽快打通外界与埋压人员的空间,使新鲜空气流入。

  5.如果一时难以救出,先将埋压人员的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呼吸顺畅。

  6.设法向埋压人员输送饮用水、食物和药品,维持生命。

  7.将埋压人员抬出废墟时,切忌强拉硬拖,应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

  8.尽快将大量生理盐水带到救援现场

  9.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眼睛不能受强光刺激,因此,在被救后应该用深色布料蒙上幸存者的眼睛。

  10.饥渴时间过长的幸存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