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713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中考生物.docx

内蒙古中考生物

2017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相同

B.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C.通过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不发生变化

D.通过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发生变化

3.(2分)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

B.土壤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其需要的有机物

C.播种前浸种是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

D.不同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4.(2分)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5.(2分)下面是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白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子代中女性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D.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6.(2分)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彼此交错、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7.(2分)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

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

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8.(2分)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DNA位于线粒体中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的数量

C.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称作“养料制造车间”

D.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一定产生水

9.(2分)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10.(2分)如图为人体内流经某器官或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H代表某种器官或结构,M、N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H为心脏,则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

B.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

D.若H为垂体,则N内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下降

11.(2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传染病

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

C.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特性,病毒可作为转基因过程中携带某些基因的运输工具

D.人如果患上口蹄疫疾病,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

12.(2分)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8分)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镁元素叶片表现出“缺绿”的症状.某同学欲验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Ⅰ、取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别标号为A、B.

Ⅱ、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镁的土壤分出液.

Ⅲ、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  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A、B中

Ⅳ、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叶片的状况.

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实验过程Ⅲ补充完整.

(2)A和B构成一组  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  .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  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  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  .这些物质被玉米幼苗的根系吸收后,在  的拉动下通过  运输到叶片.

14.(9分)健康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总保持着动态平衡(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克/升),如图是健康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常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人体会发胖,说明糖类在体内可以转化为  .

(2)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液中  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大多数会经血液汇集到  .

(3)空腹时,体内的血糖来源是  和  .血糖的主要去向是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说明葡萄糖是主要的  物质.

(4)当人体的  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  ,从而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大于  克/升.

15.(9分)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艾滋病病人常直接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HIV寄生的细胞类型判断,HIV是  病毒.

(2)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  .

(3)由上述材料可知,免疫系统除了能抵抗抗原的侵入,还可以  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

(4)图1表示HIV感染人体2年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由图可知,HIV攻击并破坏  使免疫系统瓦解.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后天性疾病,而白化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遗传病,图2是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家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2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6)由图2可知,白化病是由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7)Ⅰ﹣3的基因组成为  .

(8)Ⅱ﹣7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  .

 

2017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相同

B.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C.通过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不发生变化

D.通过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发生变化

【分析】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解答】解:

A、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有染色体和染色质两种形态,A错误.

B、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故B错误.

CD、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

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C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

 

3.(2分)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

B.土壤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其需要的有机物

C.播种前浸种是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

D.不同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因此能够释放热量,正确;

B、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种子自身,而不是土壤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其需要的有机物,错误;

C、播种前浸种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而不是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错误;

D、不同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4.(2分)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

(1)

(2)是目镜,(3)(4)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出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角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

【解答】解:

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错误;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由④换成③,正确;

D、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倍镜的使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5.(2分)下面是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白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子代中女性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D.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解答】解:

A、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A正确;

B、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因此,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

C、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C正确.

D、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知道具体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6.(2分)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彼此交错、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

A、每一种生物不一定都被多种生物捕食,错误;

B、有很多彼此交错、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正确;

C、每一种动物不一定可以吃多种植物如大熊猫,错误;

D、有的动物有多种食物,因此每一种生物不一定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7.(2分)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

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

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

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

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解答】解:

A、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而不是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错误;

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正确;

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正确;

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8.(2分)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DNA位于线粒体中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的数量

C.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称作“养料制造车间”

D.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一定产生水

【分析】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DNA主要位于线粒体中,正确;

B、成人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故其中的参与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数量多,而与其它细胞器无关,正确;

C、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养料制造车间”,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错误;

D、有线粒体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一定产生水,同时释放能量,正确.

故选:

C

【点评】明确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正确区分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是解题的关键.

 

9.(2分)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

A、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正确;

B、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可见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可见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

D

【点评】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过程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0.(2分)如图为人体内流经某器官或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H代表某种器官或结构,M、N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H为心脏,则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

B.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

D.若H为垂体,则N内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下降

【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

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解答】解:

A、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若H为心脏,则M中流静脉血(上下腔静脉)或动脉血(肺静脉),N中流动脉血(主动脉)或静脉血(肺动脉),而不是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错误;

B、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因此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而不是增多,错误;

C、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因此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正确;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因此若H为垂体,则N内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上升而不是下降,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的血液变化.

 

11.(2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传染病

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

C.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特性,病毒可作为转基因过程中携带某些基因的运输工具

D.人如果患上口蹄疫疾病,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如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而不是预防所有传染病,错误;

B、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病毒不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错误;

C、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特性,病毒可作为转基因过程中携带某些基因的运输工具,正确;

D、口蹄疫疾病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因此人如果患上口蹄疫疾病,可以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而不是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特点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2.(2分)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

【解答】解:

A、从曲线中看出,AB段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上升,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光合作用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与原料等其它条件有关,A错误;

B、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C正确;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8分)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镁元素叶片表现出“缺绿”的症状.某同学欲验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Ⅰ、取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别标号为A、B.

Ⅱ、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镁的土壤分出液.

Ⅲ、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 大小基本相同 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A、B中

Ⅳ、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叶片的状况.

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实验过程Ⅲ补充完整.

(2)A和B构成一组 对照 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 镁元素 .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 B 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 镁元素 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 水分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被玉米幼苗的根系吸收后,在 蒸腾作用 的拉动下通过 导管 运输到叶片.

【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探究实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及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解答】解:

(1)Ⅲ、对照试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A、B器皿中.

(2)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镁的土壤分出液,除此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A和B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镁元素.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B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镁元素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所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玉米幼苗的根系吸收后,在蒸腾作用的拉动下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

Ⅲ、大小基本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