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405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docx

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11年第一季度)

主持人:

杨瑞龙教授(09:

12)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与会领导和专家,尊敬的来自金融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年第一季度)现在开始。

我们衷心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记者朋友的光临。

本次报告是2006年开始以来第17期宏观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会的主要嘉宾,他们是: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朱戎博士,到会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各位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全体成员。

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致辞。

(09:

12)

林岗:

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从学经济学开始,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讲起,决定价格的两个因素,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

今天要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大概就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这两条线、影响两条线的主要因素说起。

(09:

20)

通货膨胀分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前一个方面的因素是需求因素,后一个方面的因素是供给因素。

要把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搞清楚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如果问题出在需求方面,现在我们执行的货币政策肯定是有用的,因为货币发行就代表对商品的需求、决定对商品的需求,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但物价上涨是由于供给造成的,比如春天的蔬菜涨价,因为蔬菜供给很少,是淡季,蔬菜生产不出来,它就涨价,恐怕去控制货币发行也没有用。

又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如果你去控制原材料的价格,仅仅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国外的卖油的人把价格提高了,即便国内的需求没有变化,价格也会上涨,所以要针对性地采取管理供给的政策。

(09:

2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好象供给和需求各方面的因素交错在一起,有过去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解决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超计划发行,这笔钱有作用,这是在需求方面的因素,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有最近的国际油价上涨的因素,包括现在粮食价格也在涨,这是供给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所以,通胀的治理是越来越复杂的一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调调银行利率、控制控制货币供应量就能非常简单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以后,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就已经感觉到凯恩斯的政策不是那么简单地能解决问题的。

石油危机的发生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成本的大量上升然后引起物价变动,不仅仅是一个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也不仅仅是一个货币问题,通货膨胀本身由一个单纯的总量问题好象越来越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问题,所以我国的政策可能也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中央银行调两下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利率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应该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考虑到所有不利因素的变动,才能治理通货膨胀。

(09:

21)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一般需求方面的因素变化相对来说短期一些,但是一些成本因素方面的变化可能是长期的,比如物价的影响就是长期的,它上去了就是下不来的。

到底它对治理通货膨胀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我们的报告里有所分析。

(09:

21)

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油价,恐怕对于中国来说将处于一个长期的上涨趋势,包括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原料都是上升的趋势。

因为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耗非常大,如果我们还采取目前的消耗方式,没有人能够保持10%的增长速度,世界上的资源支持不了,所以投机客肯定要利用我们的需求增大来投机,再把这种需要放大,最后弄到我们中国人用不起这些原料,这就需要我们在供给方面进行长期努力,把我们的消耗降下来,采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因此,通货膨胀的治理是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好地进行科学分析,还需要**有高水平的政策操作,并兼顾长期、短期,才能够把它解决好。

如果我们的通货膨胀能够保持在6%以下,同时我们还有10%的增长速度,我们不去学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告诉我们的4%,因为我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撒贝尔芬的文章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比发达国家稍微高一点是一个常态,我们的老校长黄达老师也讲到类似的看法。

(09:

21)

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但是也不要忘记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严重了以后,还有失业的问题,我们不能看到春节以后短暂的“民工荒”,就认为失业问题已经解决了,实际上还有大量的有效劳动力没有被有效利用,有人估计还有1亿,有人说是1.2亿,国家统计局的官员发言的时候就说到这个数据。

通货膨胀的治理和解决失业问题也要结合起来,这两者也有一些矛盾,不能顾此失彼。

(09:

22)

对于我们来说,最不好的前景就是出现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的滞胀现象,那我们就真正陷入了通滞又通胀的阶段。

但有些问题解决不好,出现这种现象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占人口多数的人都是中低收入阶层,他无法充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需求就上不去。

当然现在需求好象有点膨胀了,但也有可能出现需求上不去的情况,那么经济就会停滞。

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的消耗又特别高,就会有成本推动的情况,由于成本推动,物价就会上涨。

所以一方面经济增长了,另外一方面由于成本的推动,物价还在不断往上攀升,这是最不好的情况,应该引起高度注意,我们的报告中都已经涉及到这些问题。

(09:

22)

我就说以上意见,谢谢大家。

(09:

22)

主持人:

副校长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的专业化演讲给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我们感谢林校长专业化的致辞。

接下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院最年轻的教授陈彦斌博士主持本期的主报告发布。

(09:

23)

陈彦斌: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报告我们的报告的主要内容。

(09:

46)

按照我们的惯例,一、三季度是专题性的研究,二、四季度是发布研究报告,这次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主题——经济增长与民生目标冲突下的中国通货膨胀。

(09:

46)

我们的报告分为五个问题:

一、单纯的通胀形势是否严峻、是否会加重贫富分化?

二、当前的通胀形势有哪些新的变化?

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是报告的主框架。

(09:

46)

报告的第一部分讲述当前严峻的通胀形势会加剧贫富差距。

我们对通胀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跌之后,我国的价格水平在2010年开始回升,并呈现逐季上涨态势,2010年CPI涨幅达到3.3%。

CPI不是很高,但是人民不满意,我们想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CPI并不足以反映当前的通胀形势。

二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通胀并不是主要问题,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通胀往往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通胀,在中国产业过剩的大背景下,不会影响物价。

我们认为,如果从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视角来看,通胀很重要,在过去30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迈向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到今天,这个任务也只是逐步完成了一部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

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尤其是目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所以当前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大家感觉到比较突出的问题。

(09:

47)

具体从两个方面论述以上观点:

(09:

47)

一、如果考虑到房价没有充分计入CPI、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物价是在2007-2008年高位基础上的继续上涨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当前的通胀水平会更高,甚至接近2007-2008年的水平。

(09:

47)

1.我国居住类占CPI一篮子商品的权重太低,尤其是自有住房占有居住类和CPI中的权重过低,这使得我国的CPI低估了生活在房价普遍高企的城市中的居民所承担的压力。

(09:

47)

2.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尤其是蔬菜和粮食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09:

47)

在食品涨价里面,比较明显的是蔬菜、鲜果和粮食的涨价。

(09:

47)

3.当前的物价水平是在2007-2008年物价上涨至高位后的继续上涨,当前价格最高水平相比于2006年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

虽然2009年出现过物价下跌,但是幅度非常小,2007年至2010年这段时期依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物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尤其突出体现在食品,4年涨了38%,而我们的收入肯定没有38%的涨幅。

(09:

48)

4.如果没有政府行政管制等非经济手段对价格上涨的干预,当前的物价水平可能会更高。

(09:

48)

2010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行政干预物价和房价的措施,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干预手段反映出政府缺乏经济方面的良策来应对当前的物价和房价快速上涨。

虽然通过行政手段来打压物价和房价在短期内有助于避免价格的过快上涨,但是这扭曲了市场价格的信号作用,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混乱,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价格波动。

如果排除行政干预措施,那么物价水平很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09:

48)

报告的第二部分,我国当前通胀形成机制的新变化。

前面的分析表明,通胀对中低收入者生活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主要根源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那么,以食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通胀是否出现了新的形成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将考察三种机制:

在农资本化、房地产深刻影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导致了物价和房价上涨?

在刘易斯拐点逐渐到来的背景下,不断攀升的低端劳动力工资如何推动了农产品和低端服务业价格上涨?

在国内外价格联动性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持续上的国际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如何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

(09:

51)

一、充裕的流动性在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寻找出口,直接造成了物价和房价的迅速上升。

外资的涌入和高通胀预期下的高货币流通速度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

(09:

51)

1.过多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2009年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年超计划的货币投放和不断攀升的外汇占款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2009年,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投放了大量的货币。

第二是2010年货币政策虽然逐步调整为适度宽松,但是货币仍然出现了超计划投放,流动性在2010年仍然保持宽松状态。

一是货币供应增速虽然小幅回落到19.7%,但是仍然超过了去年年初政府制定的17%的目标值。

二是2010年的信贷总额高大7.95万亿,超过7.5万亿的信贷目标。

三是在2010年下半年通胀苗头较为明显时,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力度不足。

在2010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长达5个月的时间内,央行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事实上CPI涨幅从5月起就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2.9%。

第三是2009年及2010年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增加推高了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外交形势出现了改善,顺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是为了应对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一轮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制造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带来了大量的热钱。

(09:

52)

2.我国流动性虽然充裕,但是无法充分注入到实体经济。

从熊比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视角来看,次贷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危机,而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处于低谷。

以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处于衰落阶段,但新的技术浪潮还没有形成。

最有可能形成下一技术创新源泉的低碳技术专利发明数量和投资也没有出现本质的飞跃。

因此,世界经济的新一轮长期增长路径还缺乏信技术的有力支撑。

而中国的“投资—出口联动机制”和“外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的恢复有赖于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彻底恢复。

因此,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将流动性充分注入到实体经济。

(09:

52)

3.在实体经济发展不足和金融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充裕的流动性在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寻找出口,直接造成了物价和房价的迅速上升。

第一是农产品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需求价格弹性低,短期内供给难以大幅增加,流通体制相对分散,因而具有充足的炒作获利空间。

农产品资本化倾向在炒作资金大规模涌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改变了以往的单纯消费品属性;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脱离供求层面,出现猛烈上涨。

第二是充裕的流动性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并推动了近期房价的快速上涨。

历史数据表明,房价对货币的依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房价对利率是负相关性,我们的低利率、高流动性是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外资的涌入具有鲜明的投机特征,虽然不具有主导性,但仍然加速带动了资金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涌入。

(09:

52)

第四是通胀预期强化了“泛滥的流动性→强烈的通胀预期→更快的货币流通速度→更多的流动性”的正反馈机制,带来了更大的通胀压力。

(10:

05)

二、刘易斯拐点的逐渐到来带动了低端劳动力工资的持续上涨,造成了低端服务业和农产品价格上涨。

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不大,当前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给由总量过剩转向结构性过剩,促使低端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服务业和农业技术进步比较慢,并且大量使用低端劳动力,因此会大量推动粮食上涨。

(10:

05)

三、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原材料价格通过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来推高CPI,输入型通胀逐渐显现。

1.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

第一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使得主要进口农产品国际价格的快速上涨直接带动了国内相关价格的上涨。

第二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多为上游粮食作物,其国际价格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国内相关下游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第三是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上升推高了国内相关农产品期货的价格,进而带动了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上涨。

2.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对国内农产品产生了较强的成本推动压力。

这是输入型通胀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10:

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并经常发生通货膨胀。

1978-200年的33年间,有17年的CPI涨幅超过30%的警戒线水平,有5年的CPI涨幅甚至超过10%;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除2009年以外,几乎每一年都处在通胀危险之中,通胀逐渐出现了常态化的趋势。

我国之所以经常面临通胀压力,其根源在于增长主义的发展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希冀于以单纯的经济更高速增长来解决或掩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依赖别”和“投资饥渴症”。

这种增长模式带来的高增长和高投资容易导致经济利体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引发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另外,以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宏观调控体系为经济体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更加剧了通胀压力。

因此,不改变我国当前这种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不将增长主义政府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常重现通胀的局面。

(10:

06)

一、增长主义发展模式带来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容易导致经济体出现资源需求拉动的通胀。

中国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于西方,饱受列强侵略;而战争、革命、建国后路线与政策的失误,更拉大了我经济势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所以,实现经济腾飞和国家崛起成为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愿望。

在这种民族意愿的支撑下,在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并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的第一要务。

这种对经济增长的重视,使得政府事实上采取了增长主义模式,各级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10:

07)

政府主要通过推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冲动的周期性释放导致通胀水平周期性变动,而近几年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我国经常性存在通胀压力。

1994、1995年为什么出现CPI较大涨幅?

就是因为投资的快速增长。

2003年以后,我国的投资增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所以CPI自2003年以来一直很高。

(10:

07)

投资过热带动经济过热,并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胀。

通胀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今天的CPI过高不解决的话,我相信也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10:

08)

二、通胀带来的低实际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导致家庭部门为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利率管制下,我国利率水平长期较低,通胀的频繁出现使得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并且容易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负利率。

1.低利率降低了国家使用资金的成本,为国家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提供了支持。

2.低利率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资金,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

3.低利率提高了银行业的利差收益,有力地支撑了银行业发展。

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比较窄,即使出现低实际利率甚至负利率,银行的存款也不会大量减少,资金来源不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同时,处于低位甚至为负值的实际利率极大刺激了企业的贷款动机。

(10:

09)

三、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宽松财政政策导致货币政策被动宽松,从而为经济体注入大量流动性,并导致经济经济长期存在通胀压力。

1.在增长主义的指导下,我国政府偏好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

我国的财政政策制定流程相对简单,时效性也高得多,因此财政政策在中国被使用得更加频繁。

在固定的汇率制度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压力,进而导致资本流入并加大汇率升值压力。

(10:

11)

第四部分,2011年我国通胀形势预测。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测算:

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胀形势。

一、流动性存量较大、信贷惯性较大和外汇占款比重较高等因素使得2011年的物价上升仍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基础。

1.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计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收回。

2.2010年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导致2011年的信贷惯性较大,贷款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3.热钱流入和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将使得外汇占款比较依然偏高,从而将部分抵消掉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10:

11)

二、受春季干旱、输入型价格上涨、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加价、大量闲散资金流入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1.主要主产粮区出现大面积干旱,我国粮食产量在2011年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难度较大。

2.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和美元贬值压力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可能在2011年持续上涨,这将给我国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强的收入型价格上涨压力。

3.2011年我国“民工荒”现象加剧,农产工工资将进一步上升,由此将一步推高农产品价格。

4.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新国八条”等政策严密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使得大量闲散资金可能会加速流入农产品市场,进而推高2011年的农产品价格。

5.2011年我国继续上调稻谷和小麦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虽然这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积极意义,但是也要看到,这将会进一步推高已经持续上涨的粮食价格。

(10:

12)

三、2011年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高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原材料。

四、实体经济基本保持平衡,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经回归稳健,因而2011年并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基础。

(10:

24)

第五部分,政策建议。

一、全年尤其是上半年应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着力回收过于宽裕的流动性,积极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

1.着力防止M2全年增速超过16%的预期目标。

2.实施动态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20.5%至21.5%的区间,全面新增信贷规模控制在7万亿以内。

3.全年加息到3.5至4%的区间。

二、积极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三、加大支农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加强能源储备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保障能源安全。

五、积极推进工资形成机制市场化变革,建立工资的通胀指数化机制。

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房价泡沫。

七、积极推进中长期改革,有效提升通胀的治理水平。

1.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使用行政手段调控物价的频率。

2.积极推动行政地质改革,将增长主义政府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3.积极推进货币政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物价的能力。

第一是增强央行独立性,第二是推动货币政策目标改革,第三是推动货币政策工具改革。

(10:

25)

以上是我们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10:

25)

主持人:

非常感谢陈彦斌教授代表课题组作的精彩讲演。

下面进入宏观经济论坛的第二个单元,我们请到在各自领域非常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进行主题讲演,可以对本期论坛的观点作评述,也可以谈他们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通胀的独立研究。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研究员发言。

(10:

26)

刘树成:

首先感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三家主办单位盛情邀请我来参加第17期的论坛,当然我也不是第一次来参加了,感谢邀请的意思就是,每一次大会提供的报告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以这次报告来说,主题是“经济增长与民生目标冲突下的中国通货膨胀”,这个主题抓住了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认真的分析,对我们认识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非常有意义,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的政策意义。

(10:

26)

通过对这次报告的认真阅读,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我想,这次报告的主要观点是否以第一部分的标题来体现——当前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会加剧本已严重的贫富差距,这也是与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加强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治理相吻合的,我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10:

27)

借此发言的机会,我想对当前的物价问题讲四个观点:

一是对这次物价上涨成因的分析的不同意见以及相应带来的对治理方法的不同意见,二是对物价上涨居民承受度的认识,三是对今年物价走势的把握,四是对国家统计局刚刚进行的物价指标的调整的一点个人看法。

一、这次物价上涨的原因,我认为刚才人民大学课题组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既说明了它的特征——以实体价格上涨为主要带动特征,同时,又是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这次物价上涨。

(10:

27)

但是在前一阶段的讨论中,学术界也有一种比较强的声音,认为这次物价上涨主要归于成本推动。

这样的一个判断是值得认真讨论的。

如果我们把很多因素促成了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或者很重头地归因于一个因素,特别是归到成本推动上来,我想,成本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你忽略了其他原因,仅抓住成本推动这样一个因素,就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这次要采取这么综合、这么广泛的措施来制止刚刚到3-4%的尚不算太高的通胀。

把主要成因归因到成本推动上这样一种看法的政策含义是不要采取如今这样的货币政策来紧缩我们的流动性,从而来治理通货膨胀,不太同意我们当前的货币政策。

归于成本推动性是主要原因的话,政策含义就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从供给的角度来解决。

我们的报告是综合分析的,特别是林岗副校长的致辞中也分析到这次物价上涨还是有综合的原因。

(10:

28)

前不久我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当时分析到物价上涨的因素,除了供给面和需求面相交决定物价走势以外,在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三个因素,认为有五个因素来解释。

我认为第三个因素就是国际因素;第四个因素是市场管理因素,这次由一些小品种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下子带动整个农产品价格10%以上的上涨,应该说与市场管理不力有很大程度的关系,由于市场管理不利引起了一些投机措施,加强了市场的流动性;第五个因素就是心理因素——通胀预期。

现在我们采取的种种综合治理措施不仅仅是对3-4%已经涨上来的物价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对通胀预期的治理,这是与以往不同的。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稳定价格预期比稳定现期价格更为重要。

(10:

29)

二、对居民承受度的认识问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破3,到了4、5。

当时学术界也有学者提出,在当前国家高速增长中,经济增长如果是10%左右,物价增长4-5%,占物价增长一半低一点,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