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630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门寺文化景区介绍.docx

法门寺对外资料

l法门寺起源

法门寺因舍利而臵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又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真身舍利而得名。

现存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是佛陀唯一的指骨舍利,据考证于战国时期由西域

辗转传入中国,建塔密藏。

元魏时代首次开塔供养,唐代七帝六每三十年迎佛骨供奉,盛况一时,后历经战乱、毁佛、洪雨、地震等灾害几近失传于世。

后来,佛指舍利藏隐于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地宫后室密龛内长达1113年,直到1987年发现地宫,2499件盛唐皇室供佛珍宝簇拥着佛指舍利穿越千年重现于世。

随着地宫的开发,舍利的出世,唤醒了沉寂千年的法门寺。

在佛教界人士、学者、专家、信众、政府的共同关注下,法门寺正逐步恢复其世界佛教祖庭的地位。

l法门寺文化景区

为巩固法门寺历史地位,建造高层次的供养空间和供养坛场,尽可能放大教徒和游人的瞻礼空间,满足世界佛教三大语系信众的朝拜,法门寺将修建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文化中心——法门寺文化景区。

2007年3月,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

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

法门寺文化景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

文化旅游工程之一,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

它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的文化战略发展项目;同时具有佛宝和古寺保护、宗教旅游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特色商贸和西府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等功能,并预期在特色文化城镇建设、陕西西部旅游目的地建设、环境治理和新村建设诸方面产生强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其建设目标是:

按照国际化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培育旅游经济—文化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法门寺文化景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东距西安市一百一十公

里,西距宝鸡市九十公里。

一山四海会,一指法门开,一脉传如来,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分佛文化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两大板块。

佛文化展示区,以佛家千年传承之佛、法、僧“三宝”为总纲,依历史地位而据,融天、地、人为体,汇众生万法为门,遂成佛、法、僧三区。

其中佛区建设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和供僧俗四众瞻礼朝拜的十万人广场;法区以当代法门学研究和科技发展成果为基础,全面展现世界佛教两千五百年、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唐代地宫珍宝之精华;僧区以大唐法门寺瑰琳宫二十四院为蓝本,再现唐代法门寺“极人间之焕丽”的壮丽景观。

法门寺文化景区佛、法、僧三宝俱全,三位一体,佛在中央,法、僧东西两方护持,佛教大、小乘兼弘,实现一个完整的佛教世界。

景区内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连同景区内山门广场,佛光大道、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建成后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将会成为集世界僧众朝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成为“千载佛家圣地,

万世人文经典”的世界级文化景区。

一指乾坤藏法门 佛国圣域显盛世

遥想大千世界,人海苍茫。

佛理文化,源远流长。

菩提树下,佛法初创,西典东来,法传三藏。

两汉始入,鼎盛隋唐。

石窟雕

塑,蔚为大观。

壁画飞天,满目辉煌。

佛骨舍利,瘗埋华夏。

塔高耸,丛林兴旺。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印度阿育王向世界散施佛祖释迦牟尼舍利以弘扬佛法,中国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於周原沃土的法门寺,迄今已一千七百年有余。

承借天汉雄风,大唐气象,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弘扬佛法,尤其唐宗室八位皇帝“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煌丽”,每三十年迎奉法门寺佛指舍利入京都长安供奉,令朝野轰动,天下朝拜,使法门寺名扬天下,誉为“关中塔庙之祖”,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也使这块土地成为长安佛教文化圈的中心。

特别是1987年4月3日,经历了1113年的漫长岁月,法门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数千件供佛珍宝,引起世界瞩目,法门寺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世界佛徒朝拜中心,游客旅游圣地。

方今国逢盛世,九州安康,法门逢春,岁岁嘉祥。

今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占地约1300亩,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

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公元二○○九年五月九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盛大开园,秉承着“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历史积淀绝世矗立与东方、光耀盛世、沐浴众生,成为世界级的宗教文化中心,享誉神州,震惊世界。

“一山四海会,一指法门开,一脉传如来”古老庄严的法门寺正以其崭新的姿态迎接十方众生的顶礼朝圣,掀开更为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二、山门广场:

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

山门及两侧回廊的设计方正、简洁与围合的广场一起共同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山门东西两侧,栽植了天数(树)25棵,地数(树)30棵。

树种为银杏,棵棵银杏粗壮挺拔。

银杏被尊推为我国的国树,在凡人世界中是“活化石” 也可表示佛法在中国两千六百年的再次发扬光大。

三、四大门

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暗合佛教从佛光普照接引众生,到智慧启迪觉悟佛法,最终悟得“空性”入道法门的全过程,阐释了佛教从传播到觉悟的核心思想。

四大门墙壁陡峭,以变形的斗拱装饰承接屋顶,屋顶外张冲

天,直指苍穹。

人临其下,直觉低矮,只有仰望才见其顶。

这种墙壁和屋顶的造型,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曲线翘角,仅以明快的线条让人感到佛法的广博和佛陀教法的明理。

其金黄色彩具有一种庄严清静,慈悲祥和的氛围。

佛光门:

佛光门寓意着以佛光接引众生,使其感受佛光普照,也表明佛家接引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般若门:

般若,意为“智慧”。

寓意着只有以智慧作为前行的指导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菩提门:

菩提译为觉悟,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觉悟境界。

圆融门:

没有横梁,只有门柱的圆融门,寓意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

四、净心池:

穿过佛光门,一泓静水,两侧莲池,此为净心池。

净水莲花,14朵莲花,高雅圣洁。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佛教圣物,供奉莲花可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代表着净心离欲的世界。

通过净心池,人们可以放下世俗间的一切忧扰,以一颗平静之心走入佛国圣地。

五、圣兽

青狮:

狮子为万兽之王,吼声洪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代表佛教的神威。

佛法即如同狮子一样,供奉狮子可辟邪护法。

在佛教中青狮为文殊菩萨的座骑,表示智慧的威猛和无敌。

六牙白象:

供奉大象,可降伏邪念,能到达无上乘果地,得

到物质和智慧的财富,得佛果之成就。

在佛教中白象为普贤菩萨的座骑,表示稳健与踏实。

六、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象征着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也就是说是一条成佛之道。

佛光大道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远远望去,清净庄严南低北高,直通合十舍利塔。

利用落差,让人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也体现了为了一种信仰,人们不断攀登,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七、佛陀胜迹系列雕塑

在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设立着一列精湛的雕塑,它们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

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虔诚心态和伟大精神。

太子诞生

迦毗(jiabi)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

大象入梦,王后受孕。

出游感苦

太子出游,受一出家人启发,决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之苦。

太子坐于中间,思量求解人间疾苦之道,从左至右分立老苦、病苦、死苦和出家僧人。

夜度凡尘

太子不为五欲所动,依然决定出行城。

前为太子骑马离城,浮云中的四位力士共举太子四马蹄,寓意着太子离城之意。

四块浮雕分别塑造了:

太子离别妻儿、皇宫中奢华的歌舞生活。

六年苦行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

多次的参

学和超越,仍未得所求之道。

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于是南渡恒河来到伽山苦行林,六年之中勤苦精进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菩提悟道

悉达多太子坐于一棵毕钵罗树下。

发愿言:

我今若不证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坐。

经四十九日禅坐,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究竟大道,至此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初转法轮

佛祖在鹿野苑向他的侍从憍(qiao)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di)法。

在菩提树下,佛祖端坐中间,神态安详。

白鹿与五弟子分座周围,屏气凝听。

普度众生

采用如意(佛教法器—普度众生,满足众愿)为造型元素,表示“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芸芸众生在这里感悟佛法,祈愿“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双林灭度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命阿难在双林中设席铺床,然后头北面西,右胁着席,叠足安卧,安祥圆寂。

众弟子或泫然流涕、或捶胸顿足、或仰面嚎啕于佛陀身旁。

八、法界源流系列雕塑

位于佛光大道西侧的林荫道中,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介绍释迦涅磐后佛教是如何真实的传播到世界,发扬光大的。

王舍城结集

结集,是指僧伽集体为了统一佛的教说而共同会诵,以求确认佛所说法的内容。

佛陀涅槃(pan)后,大弟子摩诃迦叶同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佛法的第一次结集。

阿育王弘法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本人第一次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统一起来,大行布施请著名高僧举行佛经的第三次结集,现存上座部巴利文经典就是经这次结集编定的。

并派传教团到全印度乃至海外传播佛教,此举对佛教的发展具划时代的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舍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

南传佛教

以大寺为宗的佛教派别,流行于今东南亚各国。

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

其学说回归于朴素自然的生存状态,,使僧团从俗世的谋生里解脱了出来。

汉传佛教(中国八宗)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开始正式传人中国。

隋唐时分为八大宗派:

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

汉传佛教(净土宗)

净土宗倡导以念佛名号为主,以求往生极乐世界“请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佛教放生

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

汉传佛教(禅宗)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对石壁,盘膝而作禅修九年。

面壁修行,首开禅宗,被称为禅宗初祖。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参禅打坐为主,以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目的。

藏传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俗称喇嘛教。

在藏王松赞干布,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

传佛教。

佛法东传

佛法东传始于4世纪,即朝鲜三国时代。

日本推古朝圣德太

子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佛法。

佛法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高丽慧灌、日僧道昭、道严、新罗王孙圆测、新罗义湘,新罗慈藏、唐鉴真律师、日僧空海、最澄等。

九、十大菩萨大妙相菩萨

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