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441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

DOC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专题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点分布】

年份

试卷

考点

2008年

山东卷

江苏卷

广东卷

地壳变动的因素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地形区

2007年

山东卷

广东卷

地貌形态变化的原因

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看,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表现形式,形成地貌常出现在高考题中。

2.从考核形式看,多数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布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直接考查名词、概念的试题不多,理论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

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存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存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融化,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

如下图所示:

 

例1:

(2007年海南)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完成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解析】岩石的类型看成因,也看产状。

火成岩1显然是侵入岩,而火成岩2位喷出岩;沉积岩不存在侵入或喷出的问题。

【解析】先确定沉积岩的顺序——应该是沉积岩3、2、1;火成岩2破坏了火成岩1的结构,比较新;火成岩都比沉积岩3和2年轻;火成岩往往是地壳运动剧烈,断裂作用明显时期形成的。

当地壳稳定下沉后,沉积形成了沉积岩1.重新排序: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本题的选项首尾都确定了,其实就是辨别火成岩1和2的先后问题。

【答案】1.B2.D

探究点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实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沟、岛屿、海岸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

消亡边界

例2: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2题。

1.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

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解析】第1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⑥板块为美洲板块。

第2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第3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答案】1.D2.A3.A

探究点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拗陷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作用

速度

迅速剧烈

火山喷发、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缓慢微弱

其他形式

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例3: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3题。

1.图中山岭是

A.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B.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C.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2.图中E处的井属于

A.潜水井B.自流井C.承压井D.枯井

3.若图中的隔水层由页岩组成。

按成因分类,下列岩石中与页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玄武,岩

【答案】1.A2.B3.C

探究点四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例4: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1~3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D.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3.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1.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为河流冲积扇。

2.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3.从经纬度和等高线可以分析出,甲位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西侧,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B2A3D

探究点五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

类型

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未侵蚀

侵蚀后

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

褶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山岭

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断块山,裂谷或海洋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2.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例5:

(2008年上海卷)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性。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地貌之间的判断和演化,相对比较简单。

【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2)、④;②;①(3)、不可逆

 

【巩固练习】

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完成1~3题。

1.2007年3月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主要位于N板块上的大洲的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淡水资源最丰富

C.流经大陆沿岸的洋流为暖流D.一月吹陆风,七月吹海风

3.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

A.非洲地区为白天B.欧洲地区为黑夜

C.拉美地区为黑夜D.南极地区为极昼

1.D解析:

东半球北部板块是亚欧板块,其西南为非洲板块,东南为印度洋板块,④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2.B解析:

N板块为南极洲板块,地形为高原,上面覆盖冰层,淡水资源丰富,南极洲外围是西风漂流,属于寒流,这里为极地东风带,不分季节。

3.A解析:

M点地理坐标为西经20度、赤道上,此时为太阳直射点,为昼半球正中心,昼半球最西侧经线为西经110度,最东侧经线为东京70度,最北经过北极点,最南经过南极点。

4.(2007山东卷)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根据图例,知道①处是石灰岩,地表崎岖不平,是因为流水机械侵蚀和化学融蚀的结果;②处是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融蚀作用造成的;③自然弯曲的岩层被破坏,发生在上部,显然是外力的风化和侵蚀造成的;D,岩层的弯曲,只能是水平挤压的结果,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答案】C

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5~7题。

5.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甲地自然带名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6.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明显高于北坡,主要原因是:

A南坡降水多B南坡降水少C南坡气温高D南坡气温低

7.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气流运动方向,e地的气温明显高于a地,主要原因是:

Ae地受气旋影响Be地受反气旋影响Ce地处于迎风坡De地处于背风坡

答案:

5.C6.C7.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因素。

5.阿尔卑斯山位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率硬叶林带,向上为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和积雪冰川带。

6.雪线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气温,另一方面取决于降水量,如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明显高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南坡气温高,而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雪线高于北坡。

7.将两个图对比,可以看出从a到b再到c为南坡的迎风坡,从c到d再到e,处于北坡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气温较高。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回答8~10题。

8.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9.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源D.气候

10.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解析】点拨:

8.图甲总体为沿经线变化的纬度地带性规律,A正常情况下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但由于山地影响,这里气温较低,形成了苔原带,属于非地带性。

9.图乙是沿着纬线方向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但由于两侧气候类型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种类。

10。

按照正常规律,D处为温带荒漠或半荒漠,这里却形成了温带草原,说明这里水分条件比两侧好。

【答案】8.D9.D10.C

11.(2008年全国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

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

【解析】

(1)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

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

(2)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

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

(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

【答案】

(1)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

所以答案可以是:

盆地

(2):

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3):

①植被:

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

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比较南北半球纬度45o两处,雪线较高的是_________,相差约__________千米。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造成南北纬45度雪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我国天山南麓地区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

12.

(1)北纬45o2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北纬45度附近大陆宽广,冰川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这里降水稀少,故雪线高(或南纬45度附近陆地少,降水相对较多,故雪线较低

(2)C(3)对于此地区来说,天山积雪冰川的存在,其融水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