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2312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docx

40+56+40连续梁施工方案

沙县特大桥DK059+991.17~DK060+128.370

跨规划金港路(40+56+40)m连续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原则、范围

1.1编制依据

1.1.1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沙县特大桥,图号:

NLZQ-Ⅲ标段南龙施(桥)变-19及相关标准图、参考图。

1.1.2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40+56+40)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图号:

南龙施(桥)参-I-02。

1.1.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文)。

1.1.4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1.5本部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1.1.6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铁路总公司有关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等。

1.2编制原则

1.2.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

1.2.2符合性原则。

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1.2.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

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1.2.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

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范围

适用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工程NLZQ-Ⅲ标段沙县特大桥跨规划金港路(40+56+40)m连续梁。

二、工程概况

(1)沙县特大桥跨规划金港路(40+56+40)m连续梁

沙县特大桥跨规划金港路(40+56+40)m连续梁,位于沙县开发区生态新城规划金港路范围,连续梁墩号为20#~23#墩,施工里程为DK059+991.17~DK060+128.37.

20`23#墩基础均为钻孔桩基础,矩形承台,21#墩设置为双层承台,桥墩为圆端形实体直坡桥墩。

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20#~23#墩主要结构参数表

墩号

20#

21#

22#

23#

桩径(m)

1.0

1.25

1.25

1.0

桩根数(根)

11

12

12

10

桩长(m)

16

16

16

14

承台尺寸(m)

11.4*6.9*2.5

底层12.3*9*2.5

底层12.3*9*2.5

11.4*6.9*2.5

墩高(m)

13

11

11

12

该连续梁位于曲线上;设计坡度为下坡-3.0‰。

该连续梁21、22#主墩56米主跨跨越规划金港路。

生态新城规划地面线道路面标高126.1m,通行净高要求≥5.5m。

(2)梁部设计情况

梁部长137.2m,计算跨度(40+56+40)m,梁体类型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1.9m,底宽5.74~6.352m。

梁体各控制截面梁高分别为:

端支座处及边跨直线段和跨中处为2.80m,中支点处梁高4.40m;顶板厚度34~60cm,腹板厚分别由跨中50cm变化到中支点梁根部90cm,底板厚由跨中的44.0cm按抛物线变化至中支点梁根部的100cm;全桥共设5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端支点和中间跨跨中截面,横梁上预留孔洞以便检查人员通过。

桥面:

布置有防护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人行道栏杆(挡板)等,桥梁顶面宽11.9m,挡碴墙内侧净宽8.86m。

为使桥面排水畅通、桥面挡砟墙内侧设2%人字排水坡。

该桥采用悬灌法施工,两个主墩上部悬灌结构设计相同,主墩上部设置0#块、块长8.0m,全桥共33节段,1~3段长度为3.0m,4~7段长度为3.5m。

中跨、边跨合拢段块长均为2.0m。

现浇段长11.6m。

悬灌梁体采用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体系。

连续梁中支点梁高4.4m,跨中2m直线段及边跨11.6m直线段梁高均为2.8m,梁底下缘按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6m。

2.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分布如下:

(1)人工填土(Q4ml):

成分以泥质粉砂岩为主近期人工堆填而成。

(1)2、粉质粘土(Q4al-pl):

硬朔,以粉、黏粒为主,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150kpa。

(1)3、粗圆砾土(Q4al-pl):

杂色,饱和,稍密,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350kpa。

(2)1、粉质粘土(Qel-dl):

硬朔,以粉、黏粒为主,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180kpa。

(3)1、泥质粉砂岩(K2s):

全风化,红褐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200kpa。

(3)2、泥质粉砂岩(K2s):

强风化,紫红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350kpa。

(3)3、泥质粉砂岩(K2s):

弱风化,紫红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500kpa。

(4)1、凝灰熔岩(J3dl):

全风化,灰褐,浅灰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250kpa。

(4)2、凝灰熔岩(J3dl):

强风化,灰褐,浅灰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500kpa。

(4)3、凝灰熔岩(J3dl):

弱风化,灰白,青灰色,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δ0=800kpa。

2.2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垂直渗透、场外地下水/地表水及岩土层间侧向渗透补给,主要以大气蒸发/岩土层间侧向渗流排泄完成地下水的循环交替。

2.3.现场勘查资料

跨规划金港路21#、22#主墩位于生态新城,南龙铁路与在建金桥路夹角80°。

生态新城规划金港路宽宽度40.052m。

三、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3.1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难点及工期要求,我部组织强有力的专业施工队伍,配备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确保工程施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质、按期完成。

施工现场成立以经理部一分部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由桥梁架子队负责该连续梁施工,队下设五个作业班组负责各工序施工。

3.2施工人员

连续梁成立专业施工队,参与的施工人员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10人,作业人员80人(其中:

钢筋工20人、架子工20人、张拉工10人、混凝土工30人)、监控班4人等。

3.3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备注

菱形挂篮

2

自制/租赁

塔吊

2

55-13型

25T汽车吊

1

QY25K

卷扬机

2

5T

导链

20

砼拌合站

2

HZS180/HZS120

各一台

混凝土输送泵

2

备用一台

砼罐车

10

振捣设备

4

千斤顶

4

YC-60A

精轧螺纹张拉

千斤顶

10

YDC240Q

支顶千斤顶

30

压浆机

2

空压机

1

XAS186

电焊机

8

BX1-315/400/500

钢筋切断机

2

GQ40

钢筋弯曲机

2

GW40

钢筋调直机

2

GTJ4/8

变压器

1

500KVA

3.4临时设施设置

钢筋采用集中加工,现场安装。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供应,运输罐车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方法施工。

3.5施工工期安排

3.5.1施工准备

2014年11月30日前完成方案报批。

梁部施工10天前完成墩身施工。

3.5.2总工期安排

总工期:

2014年12月10日~2015年6月25日梁部施工,共196天。

3.5.3连续梁施工

0号段施工计划时间45天。

挂蓝安装、静载试验计划时间16天。

悬臂梁段7个分节施工,总计划时间105天。

合拢段施工计划时间30天。

(防护设施等拆除及混凝土达到架梁条件龄期计划时间7天。

预应力张拉、封锚、压浆、移台车、钢筋安装、砼浇筑共需要15天。

四、下部结构准备

承台顶预埋钢管柱连接钢板,钢板尺寸100×100×10cm,钢板底面设螺纹连接钢筋,钢板顶面保持水平。

墩身设置钢板,设置方法见连续梁施工部分。

五、连续梁施工

本连续梁采用菱式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设置菱形挂篮2对。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

预应力体系:

纵向、横向预应力筋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产品应符合GB/T5224-2003标准。

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弹性模量Ep=1.95×105Mpa;采用夹片锚锚固体系,制孔采用金属波纹管。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25高强精轧螺纹钢筋,产品应符合GB/T20065-2006标准,型号为PSB830。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标准fpk=83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705Mpa。

管道采用φ35mm铁皮管制孔。

梁段预应力筋张拉应按先纵向、再横向、后竖向的顺序进行,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后进行,且必须保证张拉时的混凝土的龄期大于7d。

纵向预应力筋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1束。

张拉顺序参照设计图纸执行。

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

为减少竖向预应力损失,竖向预应力筋宜采用两次张拉方式,即在第一次张拉完成1天后进行第二次张拉。

横向预应力筋应在梁体两侧交替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

每一梁段伸臂端的最后一根横竖向预应力筋,应在下一梁段浇筑后再张拉。

支座:

具体型号如下。

跨规划金港路(40+56+40)连续梁

球形支座

GTQZ-7000-ZX

2

球形支座

GTQZ-7000-DX

2

球形支座

GTQZ-25000-DX

1

球形支座

GTQZ-25000-ZX

1

球形支座

GTQZ-25000-HX

1

球形支座

GTQZ-25000-GD

1

0#段采用落地支架法施工,1~7#段采用挂篮悬臂法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落地支架法施工,边跨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利用挂篮侧模),中跨合拢段采用挂篮法施工。

连续梁悬灌施工工艺详见“悬灌施工工艺框图”、“0#段施工工艺框图”。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顺序图”。

悬灌施工工艺框图

 

0#段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临时钢管柱浇筑与支座安装

5.10号段施工

5.1.1支架搭设

0#段长度8m,支架直接坐落在扩大基础上。

支架形式如下图。

0#段采用10根Φ630×10mm钢管作为竖向支撑,主墩单侧5根Φ630×10mm钢管。

钢管下部焊接于扩大基础预埋钢板上,钢板采用厚10mm。

钢管柱顶部设厚20mm钢板支撑横梁,横梁采用双拼I400工字钢,钢管柱间采用20#槽钢将钢管柱之间、钢管柱与桥墩连接成整体。

横梁上方纵向分配梁采用双并I300槽钢支撑底模,间距84cm。

每排钢管顶部放置两根I400a工字钢作为主横梁,I400a工字钢上下顶板每隔20cm采用厚10mm钢板焊接成整体。

箱梁翼板部位每侧顺桥向设置4根I400工字钢,作为侧模体系的底部承载纵梁,工字钢担在横梁上方。

翼板支架采用Φ48架管,架管纵向间距为90cm,横向间距为60cm,竖向步距为120cm,并增设斜向拉杆。

0#段箱梁采用预制钢模板,墩顶部分底模采用12mm竹胶板与10×10cm方木组合。

内模采用12mm竹胶板与10×10cm方木组合。

支架采用Φ48架管,架管横向间距为60cm,纵向间距为90cm,竖向步距为120cm,并增设部分斜杆。

腹板两侧模型采用间距60cmΦ22钢筋拉杆进行对拉,并在竖向每隔180cm设置一组Φ22钢筋拉杆对两侧腹板进行通拉固定。

 

5.1.2临时支座及锚筋设置

临时支座采用C50混凝土设置,横桥向长1.5m,纵桥向长0.6m,单个主墩前后共设置四个,具体平面位置见下图及附图。

在临时支座内预埋普通φ32mm作为锚筋。

每个支座锚筋共布置40根,每束间距如图所示,每2根一束。

5.1.3临时支座及锚筋的拆除

梁体合拢后体系转换时将支点转换到永久支座上,需要将临时支座拆除。

拆除采用风稿人工拆除。

5.1.4永久支座安装方案

支座采用客货专线铁路桥梁球形支座。

①、支座安装前对垫石进行仔细标高检查,垫石顶面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

②、本系列支座采用地脚螺栓+底柱的连接方式,在墩台顶面支承垫石部位需预留孔,预留孔直径为底柱直径加60

mm。

深度为底柱长度加50

mm。

预留孔中心及对角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③、支座安装工艺:

球形支座在工厂组装时,应仔细调平,对中上、下座板,用连接螺栓将支座连接成整体。

支座偏心设置按《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工程施工图(40+56+40)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一册)图号:

南龙施(桥)参-I-02图中的规定设置。

梁体合拢时温度控制在13℃-19℃,若气温偏差较大时,和设计单位联系适当调整预偏心值。

对于预偏量设置,由支座生产厂家预留预偏量。

在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但不得任意松动上、下座板连接螺栓。

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清除预留孔中的杂物,安装灌浆用模板。

用混凝土楔块楔入支座四角,找平支座,并将支座底面调整到设计标高,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应留有20~30mm空隙,安装灌浆用模板。

仔细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用无收缩高强度灌注材料灌浆。

灌浆材料抗压强度不低于55MPa。

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孔间隙处,灌浆过程应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

灌浆前,初步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留有富余量以防止中间缺浆。

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及四角混凝土楔块,检查是否有漏浆处,必要时对漏浆处进行补浆,并用砂浆填堵楔块抽出后的空隙,拧紧下座板地脚螺栓,待体系转换后,及时拆除各支座的上、下座板连接螺栓。

在梁体合拢前,梁体应支撑于临时支撑上,当梁体合拢后体系转换时将支点转换到永久支座上。

④、安装完毕应对支座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涂装预埋板及锚栓外露表面,以免生锈。

安装支座时注意:

支座中心线与主梁中线平行;支座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且顶面水平;纵向活动支座上下导向块保持平行;支座相对滑移面用酒精擦洗干净。

⑤、支座防尘装置的安装:

支座就位前,取出吊环螺栓,在支座就位时,在钢套箱和上下座板结合面布设橡胶或石棉垫圈后拧紧锚固螺栓,随后在支座周围进行临时防尘保护(用橡胶围板或薄铁皮等),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支座应保持洁净,且不得受到机械损伤、灼热、污染或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保持支座均匀受力,阶段施工完成后,应拆下临时防尘材料、调平和锁定装置。

上部施工完成后,按图将支座防尘装置装好。

5.1.5支架堆载预压方案

5.1.5.1堆载预压目的

整个支架系统拼装完成后需要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实测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验证支架的承载能力;同时消除非弹性变形值;根据测得的数据推算0号悬臂段底模的预拱度,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

5.1.5.2加载材料

加载材料使用1.0×1.0×0.6m预制C20混凝土块,预制时预埋φ20钢筋吊环2根,作为吊装用。

预制块用磅秤称重,每块重量约为1.416t。

5.1.5.3加载重量及方法

(1)加载重量:

加载重量按照最大施工荷载的1.2倍配重,然后考虑了施工荷载和施工的安全系数计算出压重的数量,加载总重量为(0号节段施工重量减横隔板重量)的1.2倍超载系数加上模板重量。

本桥0号段混凝土重量减横隔板重量为157.8-56.276=101.524m3,模板重量考虑20t。

支架预压施加总荷载为101.524×2.6×1.2+20=336.755t。

堆载预压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

压重的先后顺序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荷载分别按设计荷载的60%、80%、100%、120%进行。

加载比率(%)

0

60

80

100

120

加载重量(t)

0

168.377

224.5

280.629

336.755

(2)加载方法:

首先,利用现有0#段外侧模板将预压范围进行支护。

然后,将底部用砂袋垫平,摆放第一排第一层预压块。

再利用砂袋将底部垫平,摆放第二排第一层预压块。

依次将第一层摆放完成。

摆放第二层预压块。

直至达到堆载预压重量。

每一级加载数量见“加载情况统计表”。

5.1.5.4加载顺序

加载顺序为从支座向端部依次进行,当荷载压至设计荷载的60%、80%、100%时都要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当压至总重量的120%时停止加载并持续荷载二天。

预压及施工中,对称均衡施工,并且对底模、支架处的观测点进行连续观测。

然后再逐级卸载,并测量变形量。

卸载的顺序按照压重的反顺序进行并且做好观测记录,在压重物全部卸完后对现浇支架全面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加载情况统计表

加载程序

加载力(t)

备注

一载(60%)

168.377

记录数据

二载(80%)

224.5

记录数据

三载(100%)

280.629

记录数据

四载(120%)

336.755

记录数据

卸载

0

记录数据

5.1.5.5变形量测

在0号段底板模板横向等间距布设三个变形观测点,共布置4个观测断面。

利用水准仪进行观测,记录每个观测点分别在加载前,每级荷载加载后、卸载后的标高。

测量时尽量避开阳光直射,减少温度测量误差,对压重至60%、80%、100%、120%时段观测频率为每半小时一次,连续12次以上,并做好现场详细原始记录。

5.1.5.6量测结果处理

堆载预压完成后,对变形观测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预拱度。

5.1.6模板安装

5.1.6.10#段箱梁底模

墩顶对应部位除永久支座和临时支墩外采用工字钢支撑,上铺10cm×10cm方木和δ=12mm竹胶板。

其余部分底模采用挂篮底模系。

5.1.6.20#段模板

外侧模采用加工制作的挂篮模板。

内模采用竹胶板与10×10cm方木组合。

支架采用Φ48架管,架管纵向间距为90cm,横向间距为60cm,竖向步距为120cm,并增设部分斜杆。

立杆支立于混凝土垫块上,垫块采用与梁体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厚度5cm。

在内模中隔板和腹板处设置人工捣固操作孔,规格为40×40cm,每2m左右设一个。

端模采用木模板,端模上有钢筋和预应力管道伸出,位置要求准确。

安装完模板后用海绵或其他材料封堵管周空隙,在过人洞处截面复杂,制作使用木模板。

内外模板间用顶杆做内撑以控制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位移及变形,确保腹板厚度准确。

腹板两侧模型采用间距60cm采用Φ20钢筋拉杆进行对拉,并在竖向每隔180cm设置一组Φ22钢筋拉杆对两侧腹板进行通拉固定。

5.1.7普通钢筋绑扎

5.1.7.1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下料、半成品加工在钢筋加工场集中生产,经验收合格后通过运输车运至施工桥位处。

垂直运输采用吊车,人工进行绑扎。

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或者双面焊焊接。

焊接前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根据施工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形状复杂的钢筋,须先放好大样,再加工。

纵向钢筋需焊接后抬上梁部绑扎,尽量避免在梁上进行焊接作业。

冷拉调直:

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需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保证平直,无局部弯折,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等。

钢筋下料:

采用钢筋切断机进行下料,切断后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类型进行编号,并分开堆放、做标识。

加工制作完毕的钢筋各处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要求,钢筋的任一尺寸偏差超限时,均不得在桥梁上使用。

5.1.7.2钢筋绑扎,安装内模

梁体钢筋在模板上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再安装内模,内模调试好后,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

当梁体钢筋与预应力筋管道、梁体泄水孔和通风孔及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梁体钢筋或进行适当弯折。

梁体最小净保护层按不小于35mm,且绑扎铁丝的尾段全部放在钢筋骨架内侧,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在施工时梁体预留孔(泄水孔、通风孔等)处全部安装相应的螺旋钢筋,桥面泄水孔处梁体钢筋适当移动,并增设螺旋筋和斜置的井字型钢筋进行加强;施工中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架立钢筋的设置,采用增设架立筋数量或增设W形或矩形的架立钢筋等措施。

在钢筋绑扎时,根据预应力孔道安装位置进行孔道波纹管安装。

钢束管道位置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牢固焊接在钢筋骨架上,管道位置和钢筋骨架钢筋相碰时,移动钢筋,定位筋基本间距不大于60cm,并按照要求设置保证管道位置准确。

预应力管道附近对普通钢筋施焊时,采取保护管道的措施。

5.1.8预应力波纹管的加工、安装及固定

5.1.8.1预应力波纹管由厂家加工运至现场,采用切割机进行长度剪裁。

纵向预应力波纹管安装采用咬口接缝,套接长度为50mm,为便于穿过预应力钢束,各管节头均采用同向套接,波纹管套接方向相邻悬臂段保持同向套接。

波纹管接头处采用透明胶带进行缠绕密实不漏浆。

5.1.8.2在箱梁底板及顶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开始绑扎纵向预应力波纹管。

首先把波纹管按正确位置摆放在底板及顶板底层的钢筋上,然后绑扎底板及顶板上层钢筋。

待底板及顶板钢筋绑扎好后,开始固定波纹管。

波纹管的固定采用φ10的“井”型钢筋,直接挂在底板及顶板的箍筋上,然后用电焊将“井”型钢筋点焊固定,定位筋的间距控制0.6m,以使其不能上、下、左、右移动,从而确保波纹管位置的正确并使其顺直、圆顺、无死弯。

喇叭管的中心线要与锚具垫板垂直。

“井”型钢筋的内径比波纹管的外径大3—5mm。

竖向及横向预应力波纹管连同预应力筋一起安装定位。

横向预应力在顶板顶层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安装定位。

竖向及横向波纹管定位后,在波纹管固定端穿一根PVC管,竖向预应力利用该PVC管进行注浆,横向预应力采用该PVC管压浆时排气。

钢绞线管道、精轧螺纹钢筋、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先普通钢筋,后精轧螺纹钢筋,然后是横向预应力钢筋,保持纵向预应力钢筋管道位置不动。

5.1.8.3预应力波纹管管道采用加强型波纹管形成,壁厚不小于0.3mm,波高不小于3.5mm。

纵向预应力钢束管道内径为90mm。

横向预应力钢束管道内径为70×19mm。

竖向预应力钢束管道内径为35mm铁皮管。

管道固定后严格控制管道位置及弯曲角度。

5.1.9箱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5.1.9.1严格按配合比报告进场原材料,在进场之前按批次进行检验,保证所使用的是合格材料。

5.1.9.2搅拌混凝土前,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5.1.9.3原材料称量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按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计量。

5.1.9.4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在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初盘混凝土要进行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指标的检测,保证出场的是合格的混凝土。

5.1.9.5在夏期施工,拌和水采用深井水或加冰降温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低于30℃。

冬期施工采取保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