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19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docx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1

2018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

(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a40Cu64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的形态B.细胞的结构C.细胞的功能D.细胞的数量

2.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进入机体后能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导致[H]和O2不能结合而使细胞陷入内窒息状态。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色素氧化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B.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C.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D.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古老地层中没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可能有简单生物的化石

D.共同进化的生物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此共同进化不能形成新的物种

4.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C.当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及时失活,反射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就会受到影响

5.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I2患白化病,III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结合的概率是9/16,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哪项条件?

A.II5、III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II5、III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II4、II5携带白化病基因、III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III携带白化病基因,III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

6.大多数生物的翻译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在下图所示的某mRNA部分序列中,若下划线表示的是该mRNA上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则该部分序列(无终止密码子)翻译出来的肽段所含的氨基酸的个数为

A.6B.8C.9D.10

7.下列描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粉作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B.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C.氢氟酸作普通玻璃的刻蚀剂D.利用渗析实验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0.5mol·L一1AlCl3溶液中含有的C1—数目为1.5NA

C.1molNO与11.2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原子总数为3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2NA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

SO32—、C1—、NO3—、Na+

B.在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Na+、CI—、CO32—、K+

C.在1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中:

K+、S2—、SO42—、C1—

D.在1mol·L-1的A1C13溶液中:

NH4+、HCO3—、Na+、NO3—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11.一种突破传统电池设计理念的镁—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由太阳能电池充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g(液)层的质量减小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Mg2++2e—=Mg

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发生还原反应

D.该电池充电时,C1—向中层和下层分界面处移动

12.进行下列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

蒸干CuSO4饱和溶液,制备CuSO4·5H2O晶体

B.图乙:

可形成红色喷泉,证明HC1极易溶于水

C.图丙:

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

D.图丁:

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13.T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COCl2,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mol·L-1·s-1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若新平衡时c(C12)=0.038mol·L-1,则反应的△H<0

D.平衡后向上述容器中再充入0.10molCOCl2,平衡正向移动,COCl2的转化率增大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到下降至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第一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在第一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始终在减小

C.在第二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始终在增大

D.在第二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15.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先利用直流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充完电后把电容器与电源断开,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势差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6.水平推力Fl和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两物体的图线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冲量大于F2的冲量

B.F1的冲量等于F2的冲量

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两个小物块,它们中间有细线连接.已知,连接它们的细线最大能承受6N的拉力.现用水平外力向左拉或用水平外力向右拉,为保持细线不断,则的最大值分别为

A.10N;15NB.15N;6N

C.12N;10ND.15N;10N

18.如图,赤道上空有2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同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卫星A为近地卫星,卫星B的轨道半径为2R,卫星B的运动周期为T,某时刻2颗卫星与地心在同一直线上,则

A.卫星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B.卫星A、B的周期之比为1:

C.在地球表面上发射卫星B的速度要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D.若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19.如图所示,A、B、C、D为半球形圆面上的四点,AB与CD交于球心且相互垂直,E点为球面的最低点,在A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B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沿CD连线移动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电场力始终做功

C.C点和E点电势相同

D.将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沿过CDE点的圆弧面从C点经E点移动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20.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

A.B.

C.D.

21.如图,固定板AB倾角,板BC水平,AB、BC长度均为L,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释放,恰好滑到C处停下来.若调整BC使其向上倾斜,倾角不超过90°,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滑下再沿BC上滑,上滑距离与BC倾角有关.不计B处机械能损失,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均为,小物块沿BC上滑的最小距离为x,则

A.B.

C.D.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5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0.20kg的重物拖着纸带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回答以下问题.

(1)纸带的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2)从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_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3.(10分)

某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V的某圆柱体电阻Z的电阻率.

(1)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用于分尺测量其直径,如图所示,则其长度L=__________mm;

直径D=_________mm.

(2)为精确测量Z的阻值,该同学先用如图所示的指针式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他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中,将选择开关置于“×1”档位置,然后将红、黑表笔短接调零,此后测阻值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如图甲所示.试问:

①为减小读数误差,该同学应将选择开关置于“___________”档位置.

②再将红、黑表笔短接,此时发现指针并未指到右边的“0”处,如图乙所示,那么他该调节________直至指针指在“0”处再继续实验,结果看到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

(3)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mA,内阻约3)

B.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3)

C.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

D.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5k)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以及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并且使电阻Z两端电压调节范围尽可能大,除电源、电键、导线以外还应选择的最恰当器材(只需填器材前面的字母)有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答题纸的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③请将图中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用铅笔连接成所需要的实验电路

24、(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AB为水平放置的绝缘粗糙轨道,CD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绝缘粗糙轨道,AB与CD通过四分之一绝缘光滑圆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圆弧的圆心为O,半径R=0.50m,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E=1.0×104N/C,现有质量m=0.20kg,电荷量q=8.0×10—4C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SAB=1.0m,带电体与轨道AB、CD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假定带电体与轨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取g=10m/s2)求:

(I)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C点时的速度;

(2)带电体最终停在何处:

(3)带电体到达C点后经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5.(20分)将一根长为的光滑细钢丝ABCDE制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其中AD段竖直,DE段为圆弧,圆心为O,E为圆弧最高点,C与E、D与O分别等高,.将质量为m的小珠套在钢丝上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小珠由B点释放,从E点滑出后恰好撞到D点,求圆弧的半径R;

(2)欲使小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