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433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docx

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

从美国现代化影响因素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院

【概要】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

从鸦片战争开始,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英勇奋斗、前仆后继,探寻中国现代化道路。

从以英、美、日、俄等国家为师到独立自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经历种种坎坷之后,终于在最近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

本文将从美国现代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美国中国

一、现代化概述

现代化是人类进步、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和必然趋势。

世界各国,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都先后加入现代化的行列。

同时,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的问题,中外学者展开了现代化研究的热潮。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首先涉及现代化的涵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一)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是modernization,这是一个动态的名词。

Modernization是从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

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有两层涵义:

表示性质,指现代的、较近的、时髦的;

表示时间,指现代的,大约自公元1500始,一直到今天的历史时期。

这两层涵义,在性质上没有领域限制,他可以指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时间上只有上限(公元1500年左右),没有下限。

英语单词modernize是动词,其涵义是指:

使现代化(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使适合现代需要。

由此,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就具有两层涵义:

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实现现代化的状态。

[1]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和传递。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

“现代化”内涵深刻而丰富,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和表述也有所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罗荣渠教授曾将学术界对现代化的表述归为四类:

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现代化是自然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这种变动不仅发生在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各个方面;

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

罗荣渠教授认为,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过程。

[1]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二)现代化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现代化的内容划分也多种多样。

从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来进行划分;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把现代化分为人的现代化和物的现代化;从经济角度划分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等。

卫海忠教授从五方面划分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一般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变革的历史过程。

“经济现代化是指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过程”。

[1]社会现代化现代化是社会领域发生的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变过程。

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保证政治稳定。

文化现代化是指从传统文化体制向现代文化体制的过程,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领域发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它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引起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国民文化、健康素质、社会观念、社会福利、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2]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由传统人向现代化人的转变,是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3]即以素质提高、人格重塑、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的自身的现代化,也就是主体的现代化。

[4]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人格、理念、精神结构的现代化。

(三)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的特征方面,有的学者提出,现代性问题的内容之一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有学者把现代性同现代化的特征并列使用,或者把现代特征视为现代化评价指标。

罗荣渠教授将现代化的特征概括为12方面:

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

有学者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

生产社会化或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工业化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经济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全球化,外贸依存度大,并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发展高度集约化;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实现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科技实力强,劳动者素质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基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国民素质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富裕型;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公平和公正成为主旋律。

[5]

二、美国现代化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一。

我们应当重视对美国经验的研究和学习。

正是现代化,使从殖民地脱胎而出的美国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在美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好的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弊端。

全面正确地认识美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吸取其好的经验,避免其失误的弊端。

(一)自然条件优越

美国本土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美国地貌类型多样,5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西经100度大致吻合,并将其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东部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早期移民开发;西部干燥,多沙漠和草原,地势高峻,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美国水陆交通极为发达,东北部的五大湖与纵贯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构成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且与稠密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由于它三面临海,多优良不冻海港,既可享有海上交通和捕捞之利,又可加强与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还可辟建军港,发展海军,捍卫海洋权益,并有利于国际人口迁移和对外贸易。

美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阿巴拉契亚北部和密西西比河中游东部有大量煤蕴藏,五大湖以西盛产优质铁矿,墨西哥湾西北是主要油田,西部多有色金属,森林覆盖率约占全国面积的1/3,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美国现代化有其独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

第一批欧洲移民踏上新世界土地的时候,对这片荒凉而广袤的土地充满了希望;他们在殖民地时期形成了一个开拓、流动的社会,并成为早期美国农业社会的重要特征。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1]

(二)外来移民汇集

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海运便利,因而引发了人口迁移的洪流。

外来移民纷纷涌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犹太人等欧洲移民,以及黑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移民,欧洲各国移民中白人占80%以上。

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首先侵占北美大西洋沿岸富饶地区,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

经过外来移民及其后裔100多年的积极开拓,美国经济发展起来了。

“美国梦已成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它使美国人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美国现代化正是美国梦的展现,美国梦明确地向世界宣告,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要提高民族素质,使民族充满活力,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不断产生活力的环境。

”[1]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工业兴盛,渔业、纺织、制铁、木材加工业都有发展;中部是主要产粮区;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西部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在19世纪最后25年达千万人以上。

他们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熟练的生产技术,雄厚的“剩余资本”,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使美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飞速发展。

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首位;19世纪晚期,美国小麦源源渗入欧洲市场。

(三)领土迅速扩张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利用欧洲国家同法国作战、双方无力兼顾美洲的有利形势,一方面通过海外贸易壮大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乘机夺取交战国在美洲的土地。

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将领土扩大到墨西哥湾;1810年~1819年,美国采取先派兵强占,然后出低价“购买”的手段从西班牙手里夺走佛罗里达半岛;19世纪30年代,美国在得克萨斯挑起叛乱,使其脱离墨西哥成为所谓“孤星共和国”,又于1845年吞并了它,接着,美国又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抢走墨西哥格兰德河以北的大片领土,直到滨临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1846年,美国从英国取得俄勒冈。

这样,美国领土就从大西洋岸向西延伸到太平洋岸,约占北美大陆面积的一半。

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美国吞并了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

现在,美国共有50个州,一个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总面积已达9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居世界第四位。

辽阔的领土,使美国拥有极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这为美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政治位置有利

美国横亘北美洲中部,与欧亚大陆之间被大洋隔离,南北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又远比它弱小,这既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主战场,境内免受战争创伤,又不用担心邻国侵扰。

美国还利用其有利的政治位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方面供给欧洲各交战国以武器和粮食,另一方面又取代欧洲列强向落后国家倾销工业品。

因此,美国工业突飞猛进,海外贸易激增,藏金之富甲天下。

一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移到美国纽约;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3.4%。

雄厚的资本,为美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总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1/3,到1948年占1/2强,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掌握核武器的唯一国家。

(五)经济持续发展

美国中央大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移民到来之后才成为商品谷物生产基地。

由于这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因而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很大竞争优势。

一方面,美国依靠发达的工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这里谷物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有的农场还使用飞机作业。

另一方面,美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实现了地区生产专门化,如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等。

因为农业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美国由此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大国,其生产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都居世界前列。

美国工业现代化得益于本国丰富的资源、发达的交通、强大的农业和庞大的市场。

事实上,美国在近代工业发展的最初一个世纪内,工业生产主要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直到19世纪末,才使用新技术而进入钢铁工业大发展阶段。

美国东北部是世界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工业主要分布在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一线,以及五大湖南岸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学等。

虽然美国传统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有所下降,但随后崛起的微电子、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却占绝对优势。

(六)高新科技投入

美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原因是重视发展高新科技。

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到内战前,美国早期工业化基本完成。

在这期间,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技术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建立相互促进,共同勾画出美国早期工业化的基本历史脉络。

[1]为促进农业快速、高效和持续发展,美国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这个系统免费向所有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大平原农业一体化离不开美国的高新科技投入。

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美国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方兴未艾,旧金山“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中心,这里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几乎都出自“硅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以宇宙探测为突破口,研制的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带动了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为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动用了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科研机构和30多万人参与此项工程的运作。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成为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伟大成就,也成为美国现代化强国的一个突出标志。

美国迅速成为现代化强国还有其它原因,如良性的竞争环境、成熟的资本市场等,但优越的自然条件、移民的不懈开拓、领土的不断扩张、有利的政治位置、持续发展的经济、高新科技的推动无疑是其主要原因。

三、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又是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后发国家的发展问题,也面临着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的问题以及中国诸多特殊的、独有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既要有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又要根据国情,吸收、借鉴美国等“先发”国家先进的发展经验,建设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渐探索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与美国先比,中国现代化既没有先天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没有适宜的发展环境,而是被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开始的。

“中国的人口、疆土、历史、文化这四大“超级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因为治理这样的“文明型国家”只能以自己的方法为主。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普通百姓把国运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看得很重。

很难想象多数中国人会接受每四、五年换一个中央政权这种源于西方的所谓多党民主政治。

“[1]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学习日俄道路被证明走不通。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通过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制下的“新政革命”,选择美国作为成功的榜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之前,美国完成了两个历史性的跨越:

一是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二是领土扩张达到了西部边界,内部扩张结束,作为新帝国主义加入对外扩张行列。

当时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先发”国家,如英国、德国、俄国以及日本,在政体模式上,都是君主立宪制;而当时采用共和制的国家,如法国,却长期陷入内乱和复辟循环。

而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南美诸国,则长期陷入内乱状态。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和四分五裂的状态。

整个20世纪,美国的成功不容置疑。

仅以美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这一个指标为例,1900年这个比例为38%,1913年为32%,1960年为26%,1980年为22%,2000年为27%,在这100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GDP都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一倍以上。

[1]在整个20世纪,没有一个落后国家通过仿效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而成功,历史上所有发生过“向美国一边倒”的国家,无一例外是内乱不已、灾难连连。

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采用美国政治模式必将导致失败。

而直到今天,在辛亥革命百年之后,中国任然有一部分人仍然动辄“看人家美国”。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美国和中国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政治制度:

美国认为民主政府本身就是目的,而中国则认为,其目前的政府形式,或任何与此有关的政治制度,仅仅是一种实现更大的国家目标的手段而已。

”[2]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到现在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

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相结合,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相结合,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发展经济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制度建立后,不可能是立即就完美无缺,往后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必然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又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发展过程。

促进和推动这一变化发展的动力根源于该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而且其他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引发。

政治是经济的一种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的影响经济发展。

中国数十年实行一党政治,没有采用西方的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方式,但维持了国家稳定,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1]中国中国现代化目前面临的诸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中产阶级发展瓶颈、生态污染、能源快速消耗等一系列问题,都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变得不轻松。

但是,中国无法复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西方的民主模式也不可能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浮现。

中国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模式”。

“中国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2]

中国如果采用西方多党竞争制度,定会陷入党争而四分五裂。

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公认。

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相伴随,国际社会在不断校正对于中国的认识和评价:

从最早的“黄祸论”,到“威胁论”,再到“机遇论”,又到金融危机后的“救世论”。

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必须克服“你看人家美国”这种思维。

理性分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卫忠海: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第7页,第7-12页。

[3]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9-17页。

[3]于淼:

《邓小平整体现代化思想内涵》,原载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胡平、吴晓云:

《网络与人的现代化》,原载于《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迟树功、米孔来: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原载于《理论学刊》,2004年第12期。

[6]戴超武:

《现代化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视角——评<美国现代化道路>》,原载于《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7]李庆余、周桂银等:

《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

[8]张钢:

《科学文化与美国的现代化》,原载于《自然辨证法研究》,1997年第6期。

[9]寒竹文扬:

《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10]《美媒:

为什么中国的政治模式是优越的》,原载于新华网,2012年2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