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106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docx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绪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

 

河海联运船入级与建造规X

 

1

 

绪论

《入级》

第一部分

《船体》

第二部分

《动力装置和系统》

 

2007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

河海联运船舶入级和建造规X(在第2卷)。

第1卷共460页。

本卷包括河海联运船舶入级和建造规X的3个部分:

绪论《入级》,第一部分《船体》,第二部分《动力装置和系统》。

 

责任编辑В.Т.奥加尔科夫

 

ISBN5-7035-1814-8

ISBN5-7035-1815-6(卷1)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2007

《河海联运船建造与入级规X》是根据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成员2002—2006年科研工作计划制定的。

设计单位——俄罗斯联邦内河船舶登记局。

参与《规X》研制的还有越南船舶登记局、朝鲜船级协会、波兰船舶登记局、斯洛伐克劳氏船级社和乌克兰船舶登记局。

《规X》经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科研工作组审查通过,并由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委员会批准。

由于共同研制成果的所有权属于协会,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所有成员均可使用本《规X》,且每个成员有权选择最合适的《规X》使用方式。

国际技术监督和入级机构协会委员会主席

乌克兰船舶登记局总经理

弗·弗·谢弗留科夫

绪论入级

1概论

2主要术语

3船舶入级原则

4船级社文件

5河海联运船舶的海洋航运区

第I部分船体

1概论

1.1使用X围

1.2定义与阐述

2船体构造

2.1一般要求

2.2强度和稳性计算

2.3船体设计

2.4船体个别构件的位置、尺寸和结构

2.5对个别类型船舶的补充要求

2.6摆振强度

2.7船身、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内开口的设置和关闭

3结构防火

3.1一般要求

3.2定义及其解释

3.3据可燃性、火焰传播及易燃性进行的材料分类

3.4图纸和示意图

3.5材料要求

3.6可燃材料的利用

3.7船梯、通道

3.8易燃材料物质的保存

3.9对各型船舶结构防火的一般要求

3.10不同类型船舶的结构防火补充规定

4舱室的设备

4.1一般要求

4.2通道、舱门、船梯

4.3舷窗

4.4操舵室

4.5干货舱

4.6住舱和办公舱

4.7电影放映舱室

4.8电气焊接施工和气瓶存放舱室

4.9厨房

5防护栅,扶手,舷桥,升降梯

5.1一般要求

5.2舷墙

5.3栏杆

5.4扶手,舷桥,升降梯

6稳性

6.1一般要求

6.2说明

6.3稳性曲线图

6.4船舶稳性和抗沉性资料

6.5倾斜试验

6.6达到足够稳性的条件

6.7气象衡准

6.8静稳性曲线图

6.9对各型船舶稳性的补充要求

6.10运输谷物的船上,货物表面位移假定横倾力矩计算

6.11谷物横向位移时横倾力矩臂的计算方式

7分舱

7.1抗沉性保证的一般要求

7.2不同型船舶抗沉性的特别要求

7.3货船抗沉性的概率估计

7.4破舱稳性

8干舷和载重线标志

8.1总则

8.2术语及定义

8.3标上载重线标志的程序

8.4干舷条件和用途

8.5最小干舷

第II部分动力装置和系统

1概论

1.1安全营运条件

1.2机舱

1.3技术设备和装备的布置和安装

1.4噪声程度和生态安全

1.5防腐

1.6标记、标志

2内燃机

2.1总则

2.2零件检查

2.3液压试验

2.4一般技术要求

2.5机架

2.6曲轴

2.7增压和供气

2.8喷油设备

2.9润滑

2.10冷却

2.11起动装置

2.12排气

2.13操纵和调节

2.14检测仪器

2.15汽油发动机

3轴系

3.1总则,材料,试验

3.2测定轴尺寸

3.3防蚀

3.4轴的孔和开口

3.5轴系结构造型

3.6轴系螺旋桨和联轴器的无键连接

3.7制动装置

4传动装置、隔离离合器和弹性离合器

4.1一般要求

4.2材料、试验和焊接

4.3齿轮传动

4.4离合器设计要求

5螺旋桨

5.1总则,材料,焊接

5.2螺旋桨设计

5.3螺旋桨的法兰接头

5.4螺旋桨平衡

5.5可调螺距螺旋桨

5.6螺旋桨安装

6具有辅助用途的技术设备

6.1适用X围及材料

6.2一般要求

6.3试验

6.4机械传动空气压缩机

6.5压缩机曲轴

6.6泵

6.7通风机

6.8油船货油泵舱室的通风机补充要求

6.9离心分离器

7锅炉、热交换器和加压容器

7.1一般要求

7.2等级划分

7.3材料、焊接和热处理

7.4试验

7.5锅炉结构

7.6附件的一般要求

7.7(锅炉)水位指示器

7.8最低水位和受热表面顶点

7.9压力表和温度计

7.10安全阀

7.11隔离阀

7.12排污阀

7.13锅炉水采样阀

7.14排气阀

7.15锅炉的操纵、调节、信号设备和保护

7.16有机载热体锅炉

7.17用液体燃料作动力的锅炉炉膛装置

7.18热交换器和加压容器

7.19热交换器和加压容器的补充要求

7.20强度计算

8系统

8.1总则

8.2管路

8.3管路附件

8.4通海阀箱和冰箱,船底附件和舷侧附件,外壳板入孔

8.5管路敷设

8.6管道和附件试验

8.7疏水系统

8.8压载系统

8.9油船货油装卸系统

8.10空气管、排气管、溢流管和测量管系统

8.11排气系统

8.12通风系统

8.13燃油系统

8.14滑油系统

8.15冷却系统

8.16压缩空气系统

8.17锅炉给水系统

8.18蒸汽管路和排污管路

8.19有机冷却剂系统

9自动化设备

9.1使用X围、定义和说明

9.2一般要求

9.3供给

9.4操纵、事故预警信号设备,防护和指示系统

9.5自动化X围要求

9.6主机、传动装置

9.7发电机组原动机

9.8燃料系统

9.9冷却、润滑和压缩空气系统

9.10锅炉

9.11全船系统

9.12甲板机械与装置

9.13操舵室设备

9.14固定值班的中央操纵台设备

9.15计算和计算机系统要求

10防火设备和系统

10.1一般要求

10.2防火设备

10.3灭火系统的液压试验

10.4水灭火系统

10.5泡沫灭火系统

10.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0.7烟雾剂灭火系统

10.8油船惰性气体系统

10.9客船的补充要求

10.10油船的补充要求

10.11液体化学品船的补充要求

10.1225米以下船舶的防火

11船用技术设备振动

11.1总则

11.2额定振动参数

11.3内燃机振动标准

11.4转子型辅助用途技术设备的振动标准

11.5活塞型空气压缩机振动标准

11.6锅炉的热交换器的振动标准

12扭转振动

12.1一般要求

12.2容许应力

12.3扭转振动的参数测量

12.4发动机曲轴转数禁区

13制冷装置

13.1总则

13.2总技术要求

13.3制冷剂和计算压力

13.4设备制冷能力和成分

13.5材料

13.6电气设备

13.7制冷机室

13.8存放制冷剂储备的舱室

13.9冷却货舱

13.10冷藏室和冷却室

13.11工艺设备舱室

13.12压缩机、泵、通风机13.13热交换器和加压容器

13.14空气冷却器

13.15附件和保险阀

13.16管路

13.17检测仪器

13.18自动装置

13.19冷却舱的绝缘

13.20管路绝缘

13.21生产单位试验台上进行的制冷装置部件试验

13.22船上制冷装置试验

5螺旋桨

5.1总则,材料,焊接

5.1.1本章节要求适用于整铸、组合固定螺矩螺旋桨,以及可调螺距螺旋桨。

5.1.2用于制造螺旋桨的材料应符合表5.1.2要求。

表5.1.2

名称

材料

1.整铸的螺旋桨

2.组合螺旋桨

2.1桨叶

2.2毂

2.3固定桨叶、导流罩和填料的螺栓、螺柱

3.导流罩

钢锭、铜合金

钢锭、铜合金

钢锭、铜合金

铜合金、锻钢

钢锭、铜合金

表5.1.2的2.3所指螺旋桨零件材料可按标准选取。

此时采用材料须经船级社协商,及对技术文件的研究决定。

5.1.3对于标5.1.2中的1,2.1,2.2和3所指零件,经过与船级社协商,可采用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料。

5.1.4没有抗冰加强的船舶,螺旋桨可由片状石墨的铸铁制成,铸铁需符合船级社标准文件要求。

5.1.5桨叶在制造时需进行无损探伤。

5.1.6焊接和焊接处检查应遵循船级社标准文件要求。

5.2螺旋桨设计

桨叶厚度

5.2.1整铸、组合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圆筒形截面的桨叶厚度S(图5.2.1-1)应当不小于下列公式计算值,毫米:

(5.2.1)

其中,A——系数,根据图5.2.1-2线解图确定,取决于计算横截面半径r和该半径内的螺距比H/D;

k——系数,据表5.2.1-1确定;

P——主机计算功率下的艉轴功率,千瓦;

c——计入离心应力的系数,据表5.2.1-2确定,取决于横截面半径。

m——桨叶斜度,毫米;

D,R——分别是螺旋桨的直径和半径,米;

n——螺旋桨转数,分-1;

zf——桨叶数目;

b——圆筒形截面宽度,米;

——容许应力,兆帕,但对于钢不超过550兆帕,对于非铁合金不超过610兆帕,对于铸铁不超过290兆帕;

——桨叶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兆帕;

H——螺距,米;

桨叶厚度通过两个横截面检验:

叶根截面和半径r=0.6R的截面(见图5.2.1-1)。

桨叶的计算叶根截面应当取:

对于整铸螺旋桨——如果毂半径小于0.2R,则取半径0.2R的截面,如果毂半径大于或等于0.2R,则取半径0.25R的截面;

对于可移桨叶的螺旋桨——取半径为0.3R的截面,且此时系数A和c取r=0.25R时的值;

对于可调螺距螺旋桨——半径为0.35R的截面;

H——螺距,米;

注:

计算截面中的桨叶厚度不计从桨叶到毂的圆角半径(见图5.2.1-1)。

此时螺旋桨可卸桨叶的固定零件上的孔不应导致计算截面变小。

图5.2.1-1

图5.2.1-2

表5.2.1-1

材料

船舶

没有抗冰加强的船

有抗冰加强的船

专门的黄铜或青铜

钢锭

铸铁

5.8

8.6

8.8

8.5

9.4

注:

1.如果船上的发动机气缸数目小于4个,系数k的值应增加5%;

2.对于液力离合器和电磁离合器的轴线,系数k的值可减少5%;

3.没有抗冰加强的双桨船,系数k的值可减少5%。

表5.2.1-2

r/R

0.20

0.25

0.35

0.60

c

0.50

0.45

0.30

0

5.2.2叶梢厚度Sk应当不小于,米:

对于无抗冰加强的船,不小于0.0035D;

对于有抗冰加强的船,不小于0.0050D。

5.2.3根据5.2.1和5.2.2计算的桨叶厚度,在理由充足情况下(比如采用专门的桨叶型材),可以适当减小,同时应向船级社提交详细强度计算。

毂和桨叶紧固件

5.2.4桨叶跨过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