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027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河南省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

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②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

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

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

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③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

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

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

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

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

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

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⑤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

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

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

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

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B. 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

C. 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

D. 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二段的论点。

      

  B. 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于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等事例作论据。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

        D. 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 如果学校采用丰富适切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性。

C. 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

      

  D. 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

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

爹,转弯了。

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

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

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

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

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

爹,转弯了。

这么喊,又像是喊牛。

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

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

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

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

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

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

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

真的?

真的。

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

年轻女人又来了。

她说,你怎么不卖呢?

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

他说,叫青树。

住在山里?

是的。

你不觉得枯燥吗?

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

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

他便问,你叫什么?

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

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

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

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

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

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

红苗说,我喊。

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

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

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

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

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

今后也不打柴了。

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

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

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

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

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

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

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

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

爹。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青树喊:

爹,我转弯了。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 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 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 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

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

怎么比?

谁来比?

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

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

”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

“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

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

怎么比?

谁来比?

”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

”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

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

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

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

”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

“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

“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

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

”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

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

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

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

“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

》,2017年4月2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 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 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 在三则材料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如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且更具说服力,更加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D. 三则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修辞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9.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

父恕,为涿郡太守,卒。

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

恢曰: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一朝尽散,振施宗族。

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

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

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

太祖曰: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故《书》云: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

又语张辽、乐进等曰:

“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

恢密语潜曰:

“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

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

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

”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

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道病卒,时年四十五。

诏曰:

“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

如何不遂,吾甚悯之!

”赐恢子生爵关内侯。

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注】①郇越:

古代的贤者。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 《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之一。

从汉武帝始创年号起,便有了年号纪年,除此之外,古人也会用干支两字相配来纪年。

D. “豫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余八州为冀、兖、青、徐、扬、荆、梁、雍。

一般地说,“九州”可泛指中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

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族人,此举得到人们的好评,且获得太祖的青睐。

B. 温恢很有军事谋略。

曹操曾经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 温恢很有远见。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 温恢善于体察人心。

他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②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

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

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

②二陵:

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 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十分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 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 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15.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浪漫气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让自己流连忘返的春夏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只有当登上高山时,你才会有登高自卑之感,有这种感觉也属正常,毕竟在高山面前,人类真的太过于渺小了。

②我们班很多人长袖善舞,而我一无所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音乐等等一概不会,春晚时我可怎么办啊?

③前人告诉我们办事要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在做事的时候,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变化;办事要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的同时,处事老道,又要不失精明。

④抗日战争时期,逃难而来的赵明靠在车站做装卸工谋生。

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在米珠薪桂的南京,还是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⑤申雪、赵宏博自信满满地表示,已经为明天的自由滑雪比赛做好了准备,刚刚夺得了国际滑联短节目冠军,正好及锋而试。

⑥“暴走团”在超车道上健身的新闻曾叫人捏着一把汗。

没成想小概率的担忧却是一语成谶。

出人意表,一出租车司机,开车冲进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B.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只是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们摩拳擦掌,而是整个电商链条上的所有节点都为之疯狂。

C.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落后。

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需要确立的心态。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

A.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另一种存在缺不了的。

B.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C.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D.“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6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下面是某高中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四、写作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

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