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021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docx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评7

阶段综合测评(七)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两个相同的单摆静止于平衡位置,使摆球分别以水平初速v1、v2(v1>v2)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它们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f1、f2和A1、A2,则(  )

A.f1>f2,A1=A2B.f1

C.f1=f2,A1>A2D.f1=f2,A1

答案 C

解析 单摆的频率由摆长决定,摆长相等,频率相等,所以A、B错误。

由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平衡位置的速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所以C正确。

2.[2017·湖北孝感期末]一个摆长约1m的单摆,在下列的四个随时间变化的驱动力作用下振动,要使单摆振动的振幅尽可能增大,应选用的驱动力是(  )

答案 C

解析 由单摆周期公式可计算得出摆长约1m的单摆的周期为T=2π≈2s,要使单摆振动的振幅尽可能增大,驱动力的周期应尽可能接近系统的固有周期2s,所以应选用的驱动力是C。

3.[2016·南充模拟]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a,如图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经过时间t,前11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此波的最大可能波速为(  )

A.B.

C.D.

答案 B

解析 当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前11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时,波恰好传到17质点,波传播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s=16a,则最大波速v=。

故选B。

4.[2017·江西临川一中检测]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所以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作的。

如图,反光膜内部均匀分布着直径为10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n=,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则第一次入射时的入射角i应是(  )

A.15°B.30°

C.45°D.60°

答案 D

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知i=2r,根据折射定律得n==,解得r=30°,i=60°,选项D正确。

5.一个透明均匀玻璃圆柱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一束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A点射入,分成两束分别从B、C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

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C.a、b两种单色光分别从B、C射出时折射角相等

D.a、b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装置,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看出,在A点的入射角相等,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由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故选项A错误;由v=可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所以选项B错误;由题图可看出,两光束在B、C两点的入射角分别等于在A点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两光束在B、C两点的折射角等于在A点的入射角,即相等,所以选项C正确;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故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而两种单色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时,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故选项D错误。

6.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

B.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

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答案 D

解析 光从水里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入射角相同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越大,从水面上看光源越浅,红灯发出的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看起来最深,A、C错误。

光源的深度相同时,临界角越大,照亮的面积越大,各种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所以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B错误,D正确。

7.[2016·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该波在t=0.20s时刻的波形,则此列波的周期可能为(  )

A.0.16sB.0.20s

C.0.32sD.0.40s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波的图象的理解。

由图象可知,实线到虚线传播了(N+0.25)T,为0.20s,当N=1时,T=0.16s,所以选项A正确。

8.[2016·浙江五校联考]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B.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

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E.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答案 BCD

解析 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频率不变,所以颜色不变,而根据v==λf可知,波长λ=变短,故A错误。

驱动力频率越接近固有频率,桥的振幅越大,越容易损坏,故B正确。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越大,C正确。

D选项是利用了两平面之间空气薄层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形状来判断平面的平整度,D正确。

因为绿光波长小于红光波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干涉条纹间距变窄了,E错误。

9.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

已知OA=,它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β=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

B.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

C.若换用一束红光,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在C点的右方

D.若换用一束红光,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在C点的左方

答案 AC

解析 由几何知识可知,球体中的入射角为30°,空气中的折射角为60°,故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n==,A正确,B错误;若换用一束红光,折射后偏折小,故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在C点的右方,C正确,D错误。

10.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现在世界上体积最大、能量最高的加速器,是一种将粒子加速对撞的高能物理设备。

该设备能把数以万计的粒子加速到光速的99.9%,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内狂飙11245圈,单束粒子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粒子的速度不能达到光速

B.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粒子的速度能够达到光速

C.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粒子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

D.粒子高速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E.粒子高速运动时的质量小于静止时的质量

答案 BCE

解析 粒子被加速后,其速度只能接近光速但不能达到光速,选项A正确,B、C错误;根据相对论相关知识,物体高速运动时的质量大于其静止时的质量,选项D正确,E错误。

11.[2016·山东日照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

D.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速变小

E.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答案 ACD

解析 由E点作出的法线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由n==,可得折射率为,A正确。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3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在BC边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会发生全反射,B错误。

由光速v=可知光由空气进入棱镜,波速变小,又λ介=,所以波长变短,C、D正确。

三棱镜两次折射使得光线都向底边偏折,不会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E错误。

12.[2016·武汉武昌调研]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m/s

C.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4s回到平衡位置

D.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Δ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m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答案 ABD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0.6s时刻A点的振动是向下的,因此可判断这列波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选项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20m,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s,可得该波的波速为m/s,选项B正确;由波上各质点振动情况可知,P点向上振动,应该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错误;0.6s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因此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m,选项D正确;该波的波长为20m,大于10m,因此该波遇到一个尺寸为10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3.(8分)如图,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中,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增加缝宽,屏上衍射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光才可以看做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 减小 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得多

解析 缝宽增加,衍射条纹间距逐渐变小,衍射现象逐渐不明显。

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不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得多的情况下,光才可以看做是沿直线传播的。

14.[2017·苏锡常镇高三调研](9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停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

e.用公式g=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式中T0为摆角θ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

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则图象的横轴表示________。

答案 

(1)偏小 

(2)T′(或t、n)和θ T′

解析 

(1)单摆的摆长L=l+,本题中用线长l代替摆长L,从而使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

(2)因要验证T′与θ的关系,所以需要测量周期T′和摆角θ;由于该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大于零,结合题意知,图象中的横轴表示T′。

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5.[2017·江西上饶二模](9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B、P和Q是介质中的四个质点,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B点,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求:

(1)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2)从t=0到t=1.6s,质点P通过的路程;

(3)经过多长时间质点Q第二次达到波谷。

答案 

(1)25m/s 

(2)16m (3)3.8s

解析 

(1)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λ=20m,振幅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